社交礼仪之握手礼仪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48294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礼仪之握手礼仪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社交礼仪之握手礼仪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交礼仪之握手礼仪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礼仪之握手礼仪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任务三 握手礼仪1学习目标 1.掌握正确的握手姿势 2.掌握正确的握手礼仪规范2预备知识关于握手 握手时人们在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礼节,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 热烈的握手会延伸心灵的沟通,使双方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融合感 握手不仅可以沟通情感,而且有利于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3 你知道握手的来历吗?4仪海拾贝之握手的来历 史前时期,人类的祖先以打猎为生,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着危险,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2、5一、握手礼仪的动作要领6(一)握手礼仪的基本要领 上身微微前倾,两脚立正 双方伸出右手,掌心向左,与地面垂直,虎口张开,四指并拢 彼此之间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 双方握着对方的手掌,上下晃动两到三下(大约三秒),并且适当用力,左手贴着大腿外侧自然下垂 握手时要双眼注视对方,含笑致意,并说“您好”、“很高兴认识您”等寒暄语78(二)握手礼仪的分解 1.距离:两个人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米左右,太近会让人感觉局促不安,太远会显得生分,好像故意冷落对方9 2.手位 常见的两种手位:A.单手式握手:右手单手与人相握,最常见的握手方式,适用范围广 右手伸向对方,手掌略向前下伸直,拇指与手掌分开,掌心向左,虎口

3、向上,其余四指自然并拢并微向内屈 平等式握手,表示尊重、平等10 B.双手式握手:右手握住对方的同时,再用左手去加握对方的手臂、前臂、上臂、直至肩部 这种握手表达的是一种更为诚挚的情感,加握的部位越高,其热情友好的程度越高 一般适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尤其是久别重逢之时。又称“手套式握手”。不适用于初识者和异性11123.握手时的表情 面带微笑,态度要和善、亲切、自然、大方、热情 记得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134.握手时的力度 力度适中,太重会将对方的手握疼,太轻显得热情不够 与异性握手以及初次见面的人握手时,切忌不可用力过猛14拓展阅读:握手力度对第一印象起决定作用15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人

4、们大都会重视着装和微笑,但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一项最新调查指出,握手力度能够对人的第一印象起决定作用,尤其在求职时,有力的握手可能让你求得一份竞争激烈的好工作。16 这项新研究由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00名学生进行了模拟求职面试,在求职前和求职后,这些学生分别与5位人际关系研究学家握手,专家分别给学生打“握手分”。结果发现,握手有力的求职者受雇佣的成功率,远远大于握手无力的求职者。值得注意的是,握手时正视对方,注意出手体面且握手力度,对于女性求职者的帮助更大。接下来,研究者询问了大量的招聘者,多数人都表示,会握手的求职者在面试时能给他们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1

5、7 研究人员指出,“握手得体有力”往往代表着“善于社交、合群、友善和支配能力强”。而“握手无力”则会给人留下“性格内向、害羞和神经质”的不好印象。这一研究主持人乔治斯图尔特说:“我们发现,第一印象开始于握手的一刹那,之后的面试基调也就基本上定型了。握手在交往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人们应该学会握手时怎样用力。”185.握手的时间 不宜太长,也不能太短 太长会显得过于殷勤,虚情假意 太短像是走过场,好像很不愿意与对方交好196.握手的姿态 姿态自然、大方 一般身体略向前倾,表示尊敬和友善,落落大方伸出手去,与对方相握 不可点头哈腰或者昂首挺胸20与女士握手的礼仪 与女士握手,应等对方先伸出手,男士一般只轻轻地握住对方的手指部分 不宜握的太久太紧 如果对方不愿意握手,也可以微微欠身致意,或用点头说客气话等代替握手21什么情况下不宜握手呢?22 1.对方手部有伤 2.对方手里拿着较重的东西 3.对方正忙着别的事情,如打电话、用餐、主持会议或与他人交谈232425情境练习 思考一下,在下列哪些情境中需要行握手礼,如果需要行握手礼,应采用哪种握手姿势26 1.与久别重逢的老师见面 2.到病房探望生病的同事 3.两个久别重逢的女同学见面了 4.过年回家后见到父母 5.第一次见到心仪已久的姑娘 6.最好的朋友取得优异成绩,赶往祝贺27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