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40216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文传系何帅森第一节概述n n 三国 三国 公元 公元220 220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国号魏,史称曹魏。22l 22l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史称蜀。222 222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吴。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吴。三家鼎峙,互相攻伐,史称三国。三家鼎峙,互相攻伐,史称三国。n n 晋 晋 经过几十年战争,至 经过几十年战争,至265 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同年灭 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同年灭蜀,改国号为晋,建都长安,史称西晋,蜀,

2、改国号为晋,建都长安,史称西晋,280 280年灭孙吴,年灭孙吴,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晋室经八王之乱于 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晋室经八王之乱于317 317年被迫南迁,建都建业,史称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 年被迫南迁,建都建业,史称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江对峙。n n 南北朝 南北朝 南方历宋、齐、梁、陈之更替,北方经北魏、东 南方历宋、齐、梁、陈之更替,北方经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之变迁,史称南北朝。魏、西魏、北周、北齐之变迁,史称南北朝。581 581年杨坚 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建隋,代北周称帝建隋,589 589年攻灭南方最后一个王朝陈,统一 年攻灭南方最

3、后一个王朝陈,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为唐代 全国,建都长安,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为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n n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n n 首先是产生了 首先是产生了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家 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家。n n 其二,其二,宗教美术题材 宗教美术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想象的余地,加之有外 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想象的余地,加之有外来佛教美术可资借鉴,画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艺术水平的 来佛教美术可资借鉴,画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艺术水平的

4、提高极为有利。提高极为有利。其三,产生了 其三,产生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 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以形写神说的理论成为画。以形写神说的理论成为画家自觉的指导思想。家自觉的指导思想。其四,其四,中外艺术的融合 中外艺术的融合,提高并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中国历,提高并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疏密二体绘画风格产生。史上最早的疏密二体绘画风格产生。其五,其五,绘画技巧有明显进步 绘画技巧有明显进步,刻画形象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设色,刻画形象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设色更加丰富,人物画开始有丰富的背景。水墨与丹青开始有独立迹象,更加丰富,人物画开始有丰富的背景。水墨与丹青开始有独立迹象,对色彩提

5、出的 对色彩提出的“炎绯寒碧,暖日凉星 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表明画家对色彩冷暖性格已有 表明画家对色彩冷暖性格已有明确认识。明确认识。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n n 魏晋南北朝从事绘画工作的主力仍然是工匠,但史书缺乏 魏晋南北朝从事绘画工作的主力仍然是工匠,但史书缺乏记载,无从查考。文人中乃至帝王从事绘画者,画史记载 记载,无从查考。文人中乃至帝王从事绘画者,画史记载不下几十人。三国始帝王将相善画,表明绘画身价已不同 不下几十人。三国始帝王将相善画,表明绘画身价已不同于以前。于以前。n n 其中吴 其中吴曹不兴 曹不兴在绘画史上最为知名。在绘画史上最为知名。n n 两晋画家大增,晋明帝 两晋

6、画家大增,晋明帝司马绍 司马绍善画佛像。善画佛像。n n 西晋画家最有名者当推 西晋画家最有名者当推卫协 卫协,葛洪 葛洪称之为 称之为“画圣 画圣”,其主,其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时代新风,要贡献在于创立了时代新风,“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古画皆略,至协始精”。n n 东晋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王献之皆善书画,是自觉地将书画文结合在 皆善书画,是自觉地将书画文结合在一起的书画家,王氏的理论与实践对文人画的发展无疑具 一起的书画家,王氏的理论与实践对文人画的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有深远的影响。n n 一、主要画家及其作品n n 戴逵n n 宗炳n n 王微n n 谢赫n n 萧绎n n 张

7、僧繇(yo)n n二、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二、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n n顾恺之(约顾恺之(约346-407346-407年),字长康,无锡人。出身年),字长康,无锡人。出身于士族家庭,曾先后做过参军和散骑常侍等官,于士族家庭,曾先后做过参军和散骑常侍等官,但一生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最但一生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最早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早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n n他善书画,能诗赋,今有三幅绘画作品和三篇画他善书画,能诗赋,今有三幅绘画作品和三篇画论传世。他提出的论传世。他提出的“以形写神以形写神”说,具有重大理说,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影响深远。论价值,影响

8、深远。n n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n n 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n n 是顾恺之为西晋张华 是顾恺之为西晋张华“女史箴 女史箴”所作的插图。所作的插图。n n 女史,官名,专管后宫之事的女官。箴,规劝之意,又是 女史,官名,专管后宫之事的女官。箴,规劝之意,又是一种文体。张华写 一种文体。张华写“女史箴 女史箴”目的是劝谏贾后。顾恺之的 目的是劝谏贾后。顾恺之的插图已经超出这个范围。插图已经超出这个范围。n n 画现存九段:画现存九段:(1)(1)冯婕妤以身挡熊;冯婕妤以身挡熊;(2)(2)班婕妤割欢同辇;班婕妤割欢同辇;(3)(3

9、)物无盛而不衰;物无盛而不衰;(4)(4)修容饰性;修容饰性;(5)(5)神听无响;神听无响;(6)(6)比心 比心螽嘶;螽嘶;(7)(7)宠不可专;宠不可专;(8)(8)靖恭自思;靖恭自思;(9)(9)敢告庶姬。敢告庶姬。n n 每幅画都配原文,如第九段题云:女史司箴,敢告庶姬。每幅画都配原文,如第九段题云: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画中左侧二姬正从远处相顾说笑走来,右侧女史秉笔直书,画中左侧二姬正从远处相顾说笑走来,右侧女史秉笔直书,面带坚定之色,突出了女史认真负责的精神。全画人物刻 面带坚定之色,突出了女史认真负责的精神。全画人物刻画细致,用笔遒劲有力,画细致,用笔遒劲有力,“如春蚕吐丝 如春

10、蚕吐丝”。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n n 列女仁智图 列女仁智图,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应为十五变,四十九人。现仅存八变二十八 博物院。原画应为十五变,四十九人。现仅存八变二十八人。计男 人。计男15 15人、女 人、女9 9人、童子 人、童子4 4人。人。n n 所谓列女仁智,即指富有贤德智慧的妇女。画中表现 所谓列女仁智,即指富有贤德智慧的妇女。画中表现“楚 楚武邓曼 武邓曼”、“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曹僖负羁妻 曹僖负羁妻”、“孙叔敖母 孙叔敖母”、“晋伯州黎妻 晋伯州黎妻”、“卫灵夫人 卫灵夫人”、“齐灵仲子 齐灵仲子”、“鲁漆室

11、女 鲁漆室女”、“晋羊叔姬 晋羊叔姬”、“晋范氏母 晋范氏母”等,每段故事 等,每段故事情节都 情节都不画背景,个别画面有少量道具 不画背景,个别画面有少量道具。n n 如 如“鲁漆室女 鲁漆室女”,画面中有一男一女,女无力地靠在石柱,画面中有一男一女,女无力地靠在石柱上,面带愁容,左手伸出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其前一男于 上,面带愁容,左手伸出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其前一男于揖手肃立,洗耳恭听,面含钦佩之色。按女为鲁漆室女,揖手肃立,洗耳恭听,面含钦佩之色。按女为鲁漆室女,男为鲁大夫。女因担心鲁穆公年老体衰,少主幼弱,国将 男为鲁大夫。女因担心鲁穆公年老体衰,少主幼弱,国将有外患,故依柱而哭。旁人不

12、解,以为她是因为未嫁而哭。有外患,故依柱而哭。旁人不解,以为她是因为未嫁而哭。鲁大夫深知漆室女的心事 鲁大夫深知漆室女的心事 为国担忧,故含钦佩之色。为国担忧,故含钦佩之色。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n n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为曹植的,是顾恺之为曹植的 洛神赋 洛神赋 所作的插图。所作的插图。今存三种摹本,绢本,设色,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藏 今存三种摹本,绢本,设色,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藏沈阳博物馆,一藏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沈阳博物馆,一藏美国弗利尔博物馆。n n 洛神赋 洛神赋 一文通过人神爱怜,无从结合,终于含恨分离 一文通过人神爱怜,无从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描写,抒发了自己某种

13、难言之痛,控诉了造成这种 的悲剧描写,抒发了自己某种难言之痛,控诉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残暴势力,实为曹植政治上失意的心情表露。悲剧的残暴势力,实为曹植政治上失意的心情表露。n n 插图紧随文章思路展开,从曹植出京城赴东藩(山东鄄城)插图紧随文章思路展开,从曹植出京城赴东藩(山东鄄城)上任开始,路过洛水,因人困马乏,便停车喂马于河边,上任开始,路过洛水,因人困马乏,便停车喂马于河边,曹植神情恍惚,只见洛神出现在水面,对着曹植情意绵绵,曹植神情恍惚,只见洛神出现在水面,对着曹植情意绵绵,终因 终因“人神之道殊 人神之道殊”,无缘结合,含恨而别,赴东藩上任,无缘结合,含恨而别,赴东藩上任去了。去了。n

14、n 全画情节可分八段:全画情节可分八段:(1)(1)洛神初现;洛神初现;(2)(2)神人悟对 神人悟对;(3);(3)信 信物盟誓 物盟誓;(4);(4)洛水倦息 洛水倦息;(5);(5)再陷惆怅 再陷惆怅;(6);(6)驾舟追赶;驾舟追赶;(7)(7)心灰意冷;心灰意冷;(8)(8)走马上任。整幅画面构图安排井然有序,走马上任。整幅画面构图安排井然有序,形象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形象心理刻画细致入微。洛神赋图之神人悟对局部洛神赋图之走马上任局部n n 顾恺之在理论上的建树也是突出的,流传下来的三篇画论已成为魏晋时期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这三篇画论是: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n n在已发现

15、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有相当一批壁画墓,在已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中有相当一批壁画墓,不乏精彩之作,可补绘画史的不足。不乏精彩之作,可补绘画史的不足。1972-19771972-1977年,在嘉峪关市新城公社,发掘年,在嘉峪关市新城公社,发掘了十六座魏晋时期的墓葬,其中七座内有壁画或了十六座魏晋时期的墓葬,其中七座内有壁画或画像砖画像砖(P97P97)。墓主人是地方豪强,壁画或画像)。墓主人是地方豪强,壁画或画像砖内容为神话故事、墓主人生前宴饮、出猎,以砖内容为神话故事、墓主人生前宴饮、出猎,以及为墓主人服务的农耕、畜牧、庖厨、打场等日及为墓主人服务的农耕、畜牧、庖厨、打场等日常生活场面。画砖以土红

16、线起稿,笔法粗放,设常生活场面。画砖以土红线起稿,笔法粗放,设色单纯,主要有黑、黄、绿等色。色单纯,主要有黑、黄、绿等色。嘉峪关墓葬画像砖(进食)嘉峪关墓葬画像砖(打猎)北齐娄叡墓神牛图n n 北齐 北齐徐显秀墓 徐显秀墓位于山西太原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 位于山西太原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王墓坡 王墓坡”。2000-2002 2000-2002年发现并发掘,内有彩绘壁画 年发现并发掘,内有彩绘壁画326 326平方米。平方米。n n 整个壁画分三个部分:一,墓道、过洞、天井内为 整个壁画分三个部分:一,墓道、过洞、天井内为依仗队 依仗队列 列;二,甬道口与两壁是执鞭、佩剑的;二,甬道口与两壁是执鞭

17、、佩剑的仪卫 仪卫,三墓室内为,三墓室内为墓主人 墓主人宴饮、出行 宴饮、出行等内容,所绘人物高度与真人相仿。其 等内容,所绘人物高度与真人相仿。其中墓室内的壁画最为精彩;墓顶绘天象图,分黄色和灰色 中墓室内的壁画最为精彩;墓顶绘天象图,分黄色和灰色两层,群星密布,墓室壁壁画分北、西、东、南四壁,共 两层,群星密布,墓室壁壁画分北、西、东、南四壁,共计 计91 91个人物,牛车、鞍马、羽葆伞盖若干,人物上方绘有 个人物,牛车、鞍马、羽葆伞盖若干,人物上方绘有飘逸生动的天莲花。飘逸生动的天莲花。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n n随着书法用场的扩大,秦篆、汉隶、章草写起来随着书法用场的扩大,秦篆、汉

18、隶、章草写起来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需要,简易美观已为大势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需要,简易美观已为大势所趋,所趋,楷书、今草楷书、今草(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因此迅速风行起来。因此迅速风行起来。n n南北朝隔江对峙,南北书风渐异,南柔北刚,南南北朝隔江对峙,南北书风渐异,南柔北刚,南温雅北雄健,南书重尝玩,北书尚实用等特点日温雅北雄健,南书重尝玩,北书尚实用等特点日趋明显。南长于书简,北长于碑版,趋明显。南长于书简,北长于碑版,南帖北碑南帖北碑成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两大瑰宝。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两大瑰宝。王羲之黄庭经用笔结体草真结合,舒展自如,顿挫分明,转折稳健圆

19、润,产生一种挺拔含蓄、简练充实、圆润流动的节奏感。初看每个字平稳秀丽,细审行笔结构变化多端,真可谓“一行众象,万字皆别”,自云:“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将书法的工具性与艺术性巧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书法艺术中的行书一体开辟了新的天地,成为后世书家追逐模拟的典范。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王羲之十七帖n n 王献之的草书出现了更多的连笔连字,有时一笔连写出几个字,打破了以前以独个字为一单元的格局,人称“一笔书”。这是王献之的新创造,为唐人狂草书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王献之地黄汤帖南北朝名碑P119n n南与北各有优缺,都为我国的书法艺术作出了南与北各有优缺,都为我国的书法艺术作出了

20、不可磨灭的贡献。北碑雄健固然是其优点,而南不可磨灭的贡献。北碑雄健固然是其优点,而南帖之妍美也不应视为缺点。帖之妍美也不应视为缺点。n n南北书法因出一源,均由张芝、钟繇发展转变南北书法因出一源,均由张芝、钟繇发展转变而来。以长江划界之后,南朝以王氏家族为楷模,而来。以长江划界之后,南朝以王氏家族为楷模,北朝以崔、卢两家为主导,王羲之书法北传之后,北朝以崔、卢两家为主导,王羲之书法北传之后,亦颇有效法者。亦颇有效法者。n n至隋综合南北,酿成了新的书风。今存书法遗至隋综合南北,酿成了新的书风。今存书法遗迹,迹,北以碑刻为主,南以法帖为多北以碑刻为主,南以法帖为多。北碑传统隶。北碑传统隶法意味浓

21、厚,变化较少;南帖传统隶法几乎绝无,法意味浓厚,变化较少;南帖传统隶法几乎绝无,变化丰富。变化丰富。北魏张猛龙碑 北魏郑文公牌东晋爨宝子碑 南朝宋爨龙颜碑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n n 一陶瓷n n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瓷器在东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于政权南北分裂,瓷器也渐渐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南秀北雄,两大瓷系正式确立。白瓷的产生,为瓷器向丰富多彩方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青瓷虎子三国吴高15.7,长20.9,口径4.8厘米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赵士岗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虎子的用途有两种说法,一是便溺之器,一是贮水之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常见的器物,墓葬中

22、多有出土。青瓷虎子多作虎形装饰,或塑成虎形,堆塑、刻划兼施,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青瓷羊三国吴高23.4,长32厘米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吴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件青瓷羊虽在墓中历一千多年,仍完好如初,尤其是釉色之精,甚至可以与唐宋青瓷相媲美。有关青瓷羊的用途,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烛台,其头顶的圆孔可以插蜡烛。也有人考证这类动物造型的瓷器是用作祭祀和宴饮的酒器,可称为尊。青瓷仰覆莲花尊P165 北朝 63.6,口径19.4厘米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 关于莲花尊的用途,有不同见解,一种认为是酒器,另一种认为是陈设礼器。器体所饰莲花、菩提树叶、飞天、忍冬纹皆与佛教相关

23、,而佛教是戒酒的,似乎不会在酒器上装饰复杂的佛教题材纹样。南北朝佛教兴盛,建寺、开窟造像十分风行。莲花尊造型庄重、气势恢宏,与当时的佛教造像神相通,而与普通的日用器皿迥然不同,将其作为佛教供器较为恰当。黑釉鸡头壶东晋高18,口径8厘米浙江省德清县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壶是德清窑黑瓷的代表作。织锈工艺动物纹锦高昌长30,宽16.5厘米1967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八号墓(567年)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对鸡对羊灯树纹锦 高昌 长24,宽21厘米 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锦面上的灯树,显然是受西方生命树的影响,鸡、羊则又与“吉祥”谐音,已有吉祥图案的意味。图

24、案对称,形象写实,这是当时的新风尚。“胡王”联珠纹锦 高昌 残长19.5,宽15厘米 1964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十八号墓(589年)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胡”是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北方各族人的称呼,这应表明,此锦产在中国,那时,丝绸之路是中西交流的主要通道,通过它来到中国的西方首领及其使团络绎不绝,这片织锦展现的正是中西交流的盛况。蓝印花两种北朝上长19,宽4,下长11,宽7厘米1959年新疆于田县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蓝地白花。上方的一块纹样较大,花朵七瓣,以略小的朵花组成菱形,内填稍大的朵花。下方的一块纹样较小,以七瓣朵花和圆点交叉排列。它们的纹样都很单纯

25、,却具有双重的装饰效果,上方略小的朵花是相邻的菱形共用的,对左右、上下稍大的朵花都起环绕作用;下方的图案既可视为朵花组成菱形环绕圆点,又可看成圆点组成菱形环绕朵花。这种多效的装饰方法显示出很高的设计水平,时至今日,仍很常见。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至今仍有大量遗存,以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最为著名。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公里。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德国探险家勒库克曾经称赞说,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是他们在中亚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优美的壁画。第四节石窟壁画n 敦煌莫高窟壁画:

26、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境内。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约20公里的断崖上。至今,莫高窟还完好地保存着492个洞窟,其中有2000多尊彩塑和4,5000余平方米的壁画,被誉为举世无双的东方艺术宝库。n n n 1、莫高窟壁画的题材和内容莫高窟从十六国时期至隋以前的壁画内容,大体可分为4大类:(1)佛像画:即以佛为主体的说法图,是供人们供养礼拜的“神像”。(2)故事画:是向人们灌输佛教思想,宣传佛教教义,具有一定情节性的绘画。(3)装饰性图案:这些图案往往都具有象征性意义。(4)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如西王母、东王公、女娲、伏羲等。n n 2、莫高窟壁画的技法特征十六国、北魏前期的壁画西域画风的痕迹较

27、重,人物造型多用粗略豪放的线条勾画轮廓,以明暗晕染方法表现立体感。至北魏中期以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手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那种安在人物面颊染色块以表现面部形体的晕染法也较随肌骨结构晕染的“凹凸法”更为流行。敦煌莫高窟九色鹿本生北魏、纵96cm、横385cm、壁画 敦煌257窟、西壁中层壁画艺术BIHUAYISHU尸毗王割肉贸鸽北魏、纵120cm、横155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第二节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雕塑一、石窟寺造像我国的石窟造像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与日俱增,一直至13世纪。我国石窟造像可谓遍布全国,除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太原天龙山、河南

28、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南京栖霞山等,均始建于南北朝时代。其中且比较重要的有:甘肃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辽宁义县万佛峡,河南巩县石窟寺等等。麦积山彩塑菩萨像麦积山彩塑菩萨头像敦煌二五九窟彩塑释迦佛敦煌二五七窟彩塑坐佛敦煌二五一窟彩塑胁侍菩萨彩塑艺术 CAISUYISHU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凿于伊阙之上,濒临洛水之滨,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云冈石窟外景大同云冈石窟大同云冈13窟东壁第4层北侧佛龛

29、湖南长沙西晋墓出土陶骑士俑南京东晋墓出土陶女俑河北景县出土北魏陶坐女俑二、陵墓仪卫雕刻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制作的人俑、家畜和鸟兽以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一类是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明器雕塑:明器雕塑在北方和南方都有大量的发现。洛阳北魏元邵墓、北魏司马金龙墓、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南京象山7号东晋墓、湖南长沙西晋墓葬等处都有数量众多的陶俑、石俑和瓷塑出土。这些明器雕塑常见的题材有文史俑、武士俑、男女侍从、镇墓兽、马、牛、猪等形象,还有出行仪仗俑和部曲俑等。从造型风格看,北方的塑像古拙浑朴,南方的塑像清秀端庄

30、,南北风范各有特色,互相辉映。梁靖惠王萧宏墓石兽梁武平忠侯萧景墓石兽陵墓表饰:南朝帝王和显赫人物对墓葬都十分重视,他们沿袭汉代丧葬习俗,都要在墓前修造神道石刻,树立石兽、墓碑和神道石柱。在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及附近的丹阳等地,至今还遗存着南朝陵墓石雕共30多处。这些石刻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是石兽,即蹲踞在华表柱头的小型石兽和直接设置于墓冢周围的巨型石兽。巨型石兽一般长度在3米至3.8米之间,高度在2.5米至3.5米之间。有的头顶上有独角,有的有双角。有角的石兽称为麒麟,一般置于帝陵前,无角的石兽称辟邪,通常置于麒麟王、侯墓前。石兽均为大步迈进的走势,头部高昂,胸部低伏,臀部又高高抬起,长尾触地,形成分明的弯曲度,给人以神异的力量感。思考题n n 1、二王书法特征及其影响?n n 2、简述中国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n n(请通过书籍、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力求答案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