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9236852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1、由()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2、近海型含煤岩系亦称为()含煤岩系。3、按照煤层厚度的大小,将煤层分为()煤层、()煤层和()煤层。4、聚煤期又称成煤期,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和()。5、矿井地质条件类别中断层的代号为()。6、沿同一层位开凿的巷道为()巷道。7、()图是反映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质、煤岩层产状特征和地质构造等特征的图件。8、反映矿井井下的采掘工程活动与地表的地形地物及地质构造关系的图是()图。9、地质说明书分为(),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地质说明书等五种。10、褐煤经()作用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A

2、.变质B.成煤C.成岩D.煤化11、煤层厚度小于1.3m的煤层为()煤层。A.极薄B.薄C.中厚D.厚12、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为()煤层。A.极薄B.薄C.中厚D.厚13、井田内大部分产状稳定,仅有少量次一级褶皱存在,对采区的正常划分影响不大,在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中,褶曲为()类。A.B.C.D.14、煤中碳含量的多少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A.增加B.不变C.减少15、除无烟煤外,煤的变质程度愈高水分愈()。A.多B.少C.不变16、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岩层层序倒转的褶曲是()褶曲。A.平卧B.倒转C.斜歪D.直立17、()断距又称为落差。A.斜B.

3、铅直C.水平18、由两条以上正断层组成,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盘相对上升,两边断盘相对下降形成()。A.阶梯状构造B.叠瓦状构造C.地垒D.地堑19、在静电引力作用下,气态水分子被牢固地吸附在岩石颗料表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称为()。A.吸着水B.毛细水C.薄膜水D.重力水20、地下水通常是()味的。A.苦B.甜C.无D.涩21、煤田地质勘探()主要是为矿区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A.找煤B.普查C.详查D.精查22、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受岩浆岩的影响,地质构造为()构造类型。A.简单B.中等C.复杂D.极复杂23、在现代()、()、()和()也有腐泥形成。24、煤

4、层结构复杂,说明煤层形成时植物遗体堆积是连续的。()25、组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大部分是来自()的风化产物。26、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最具特征的构造是()。27、内陆型煤系旋回结构划分常以侵蚀面或以河床相开始作为起点。()28、岩浆侵入引起的煤层厚度变化是原生变化。()2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30、层面上一点岩层的真倾向不是唯一的。()0.05且0.1且0.7且100127、特厚煤层的厚度为()。A.1.3B.1.33.5C.3.58mD.8m128、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采区回采率为()。A.75%B.80%C.85%D.90%129、规程规定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不低于()。A.35

5、年B.57年C.710年D.10年以上130、规程规定矿井准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A.8个月B.10个月C.12个月D.半年131、规程规定矿井回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A.4-6个月B.6-8个月C.12个月D.一年以上132、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A.93%B.95%C.97%D.99%133、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A.93%B.95%C.97%D.99%134、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米。A.20B.30C.40D.50135、根据规程规定,较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A.1025B.2550C.50100

6、D.100136、根据规程规定,极不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A.10B.1025C.2550D.100137、急倾斜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米。A.0.5B.0.6C.0.7D.0.8138、缓倾斜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米。A.0.5B.0.6C.0.7D.0.8139、煤层厚度大于8.0米属于()。A.特厚煤层B.厚煤层C.中厚煤层D.薄煤层140、沉积岩是在()条件下形成的。A.常温常压B.高温高压C.高温常压D.低温低压141、矿物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A.化学元素B.化合物C.物理性质D.有机成分142、大多数矿物以()形式存在。A.固态B.液态C.气态D.混合态143、煤层最小

7、可采厚度是根据()确定的。A.煤质B.稳定性C.倾角D.煤种144、()在地表分布最广泛。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有机岩145、岩层厚度大于1米为()构造。A.巨厚层状B.厚层状C.中厚层状D.薄层状146、岩层厚度10.5米为()构造。A.巨厚层状B.厚层状C.中厚层状D.薄层状147、泥炭化阶段是由()转化为泥炭。A.高等植物B.低等植物148、腐泥化阶段是由()转化为腐泥。A.高等植物B.低等植物149、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不参与命名。A.10%B.10-25%C.25-50%D.50%150、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称为“含”。A.10%B.10-25%C.25-50%D.5

8、0%151、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称为“质”。A.10%B.10-25%C.25-50%D.50%152、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确定为岩石的基本名称。A.10%B.10-25%C.25-50%D.50%153、粗砂岩碎屑大小为()mm。A.0.52B.0.250.5C.0.10.25D.0.1154、中砂岩碎屑大小为()mm。A.0.52B.0.250.5C.0.10.25D.0.1155、细砂岩碎屑大小为()mm。A.0.52B.0.250.5C.0.10.25D.0.1156、粉砂岩碎屑大小为()mm。A.0.01B.0.010.1C.0.10.25D.0.250.5157、粘土岩碎屑大小

9、为()mm。A.0.01B.0.010.1C.0.10.25D.0.250.5158、粗砾岩碎屑大小为()mm。A.100B.10100C.210D.0.12159、吕家坨井田内7煤层为()。A.稳定煤层B.较稳定煤层C.不稳定煤层D.不稳定煤层160、由水气直接凝结在地面、地表物体表面及植被表面上而形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有几种()。A.1B.2C.3D.4161、由高空水气凝结的细小水滴和水晶,当其重量增大至上升气流不能支持时,从云中降落至地面而为降水,其形式有几种()。A.1B.2C.3D.4162、开滦矿区地下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重碳酸离子D.钠离子16

10、3、地球水圈中总的水体积约为()。A.4亿立方公里B.4亿立方米C.10亿立方公里D.14亿立方米164、影响矿井涌水的水源主要是()。A.地下水B.大气水C.地表水D.海洋水165、浮标法测量水量的公式是Q=KAV,其中K的含义是()。A.浮标系数B.水流横断面积C.水面流速D.流量166、小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A.小于10B.小于20C.小于30D.小于40167、中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A.1025B.2550C.50100D.100168、大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A.1025B.2550C.50100D.100169、暴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A.102

11、5B.2550C.50100D.100170、特大暴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A.50100B.100150C.150200D.200171、埋藏在可溶性岩石的溶隙、溶槽、溶洞中的地下水为()。A.孔隙水B.裂隙水C.岩溶水D.D、潜水172、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地球表面的()。A.3/4B.2/4C.2/3D.2/5173、地球水圈中总的体积和约为()亿立方公里。A.3B.4C.5D.6174、()的补给是潜水主要的补给来源。A.大气降水B.地表水C.地下水D.重力水175、大气降水的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来源。A.上层滞水B.潜水C.地下水D.承压水176、在各种有关因素的影响

12、下,地下水的()、水量、水质随时间做有规律的变化称为地下水的动态。A.水压B.水温C.水位D.流速177、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因素是()、水文、地质三种主要因素。A.气压B.风力C.气象D.水质178、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因素是气象、水文、()三种主要因素。A.气压B.风力C.地质D.水质179、表征降水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雨时、雨率、雨面。A.雨速B.雨量C.水质D.水面180、空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三种方法来表示。A.水分B.水汽C.水气D.H2O181、空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水汽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三种方法来表示。A.饱和量B.相对饱和

13、量C.饱和差D.绝对饱和量182、降雨量表示在一定地点、一定期间内降雨多少,用()计算。A.厘米B.毫米C.微米D.纳米183、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就是地球水圈中的水循环,它反应了()、地下水、地表水三者在数量上和状态上的互相联系与转化关系。A.大气水B.河流水C.海洋水D.湖泊水184、含水层按岩石空隙的类型划分:孔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A.裂隙含水层B.断层含水层C.构造含水层D.盆地含水层185、含水层按埋藏条件划分:上层滞水、()、承压含水层。A.潜水B.裂隙含水层C.孔隙含水层D.岩溶含水层186、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水量、水质各地也不一样,受气候、地质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

14、化。A.水压B.水位C.水温D.流速187、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水位、()、水质各地也不一样,受气候、地质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A.水压B.水量C.水温D.流速188、影响地下水的人为因素是()、水利工程、取水工程等。A.人工降雨B.采矿活动C.人工运河D.人工造林189、()是赋存和运动在岩石非饱和带中的一种蒸汽水。A.汽态水B.吸着水C.薄膜水D.重力水190、()是存在于岩石颗粒组成的细小毛细血管中的水。A.毛细水B.重力水C.固态水D.薄膜水191、()是指当岩石空隙全部被水饱和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A.毛细水B.重力水C.固态水D.薄膜水192、()呈固态冻结在岩石空隙

15、中的地下水。A.毛细水B.重力水C.固态水D.薄膜水193、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属于()。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194、埋藏在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为()。A.孔隙水B.裂隙水C.岩溶水D.上层滞水195、()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或两个相对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196、()分布在坚硬、半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A.孔隙水B.裂隙水C.岩溶水D.上层滞水197、承压水以承受静水压力得名,具有初见水位和()。A.不稳定水位B.稳定水位C.较稳定水位D.极不稳定水位198、承压水分布区与补给区()。A.

16、不一致B.一致C.完全不一致D.完全一致199、承压水()、水量、水质受降雨、蒸发等水文因素影响不显著。A.水温B.水位C.水压D.流速200、承压水()不易污染。A.水温B.水质C.水压D.水量201、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窑采空区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矿活动造成的()水等。A.三带水B.老塘水C.小窑水D.岩溶水202、岩溶水的()、分布极不均一性。A.埋藏B.补给C.水质D.流速203、岩溶水的富水性在垂直和水平方面的()。A.均一性B.不均一性C.分带性D.非分带型204、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表现为()的各相异性。A.水力联系B.动力联系C.上下联系

17、D.与其它水的联系205、岩溶水有径流和排泄的()的特征。A.单一性B.复杂性C.单向性D.双向性206、当透水层与隔水层有机的组合以后,具有孔隙、裂隙和溶洞的岩层被()所饱和称含水层。A.毛细水B.重力水C.固态水D.裂隙水207、含水层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构造条件和水的补给来源。A.岩性条件B.岩性构造C.岩性形态D.构造形态208、水有臭鸡蛋味是因为老塘积水内含有()味。A.硫化氢B.一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碳209、井下浮标法观测涌水量的工作方法:选择顺直水沟,其长度应为水沟宽度的()倍。A.1-5B.5-10C.8-15D.D、15-20210、一定()下空气水汽的

18、含量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之差为饱和差。A.压力B.温度C.气压D.高度211、绝对湿度为某一时刻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以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表示。A.含量B.百分比C.克数D.重量212、蒸发作用,可分为()、地面蒸发和植被表面蒸发三种形式。A.大气蒸发B.水面蒸发C.地表蒸发D.水气蒸发213、矿区各矿都是用蒸发器获得的水面蒸发资料,蒸发量以()计算。A.厘米B.毫米C.百分比D.毫巴214、()是控制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A.地质构造B.岩性条件C.岩性形态D.充水条件215、地层之间的(),是指上、下两套地层是连续沉积未经中断和间断、风化的过程。它反映了地壳运动的连续性和运动方

19、式的单一性。A.整合接触关系B.假整合接触关系C.不整合接触D.角度不整合接触216、地层之间()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沉积,因沉积间断而缺失地层,但两者的产状又无明显变化的接触关系。A.整合接触关系B.假整合接触关系C.不整合接触D.角度不整合接触217、地层之间(),是指新老地层之间的沉积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一部分地层缺失,且经历了一次以上的较强烈的地壳运动,故两者的层面是斜交的接触关系。A.整合接触关系B.假整合接触关系C.不整合接触D.角度不整合接触218、煤层发潮、发暗-这是由于积水的()而产生的变化。A.侵入B.渗透C.涌出D.水压219、对矿物、岩石的硬度简便易行的鉴定办法指甲划

20、落者为()。A.22.5度B.2.53度C.35度D.56.0度220、对矿物、岩石的硬度简便易行的鉴定办法铜片划动者为()。A.22.5度B.2.53度C.35度D.56.0度221、日降雨量2550毫米为()。A.小雨B.中雨C.大雨D.暴雨222、水从海洋表面蒸发变成大气水、随气流运动至陆地上空以大气降水形式落到地面后又以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形式海中的循环过程为()。A.大循环B.中循环C.小循环D.大气水循环223、在大陆(或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重又降落回大陆(或海洋)地面的就地蒸发、就地形成降水的循环过程为()。A.大循环B.中循环C.小循环D.大气水循环224、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为(

21、)。A.大气降水B.地表水C.地下水D.河流水225、碎屑直径0.52mm的岩石为()。A.粗砂岩B.中砂岩C.细砂岩D.粉砂岩226、碎屑直径0.10.25mm的岩石为()。A.粗砂岩B.中砂岩C.细砂岩D.粉砂岩227、碎屑直径0.250.5mm的岩石为()。A.粗砂岩B.中砂岩C.细砂岩D.粉砂岩228、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229、水平面上的倾向线投影所指的方向叫走向。()230、当煤岩层受地壳运动的外力作用后,被挤成弯弯曲曲,但仍保持连续完整的形态叫挠曲构造。()231、吕家坨井田的主体构造为()。232、开平煤田是在奥陶纪生成的。()233、平行不整合

22、又叫假整合。()234、地层之间的整合接触关系,反映了地壳运动的连续性。()235、在A级块段的外围,以不超过A级基本线距1/3的距离外推B级储量。()236、平行不整合又叫角度不整合。()237、煤质共分九大种类。()238、矿井地质条件共分为类。()239、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是()。240、矿井地质条件分类表示方法中c代表褶曲。()241、0-90为第一象限称北东区(NE)。()242、270-360为第二象限南东区(sE)。()243、煤质的符号中A代表挥发分。()244、煤质的符号中W代表水分。()245、煤质的符号中Q代表发热量。()246、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中

23、均为类者定为类矿井。()247、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中有一项为(),另一项为类或类者定为()矿井。248、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者定为()矿井。249、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类者定为类矿井。()250、地质构造对采区的合理划分有一定影响的为二类。()251、地质构造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者为一类。()252、地质构造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出部分正规采面的为三类。()253、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为()或()。254、()或(),因无正式批准的精查地质报告而必须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资源勘探。255、因原勘探报告遗留有重大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勘探程

24、度不足和发现地质构造形态与原地质报告有重大出人,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要求而必须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补充勘探。()256、为扩大井回范围而进行的勘探是生产勘探。()257、因延深水平()的比例达不到规定标准,不能满足设计需要而必须进行的勘探是()。258、()、()、()等要求而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补充勘探。259、对需要重新评定的可采煤层,为提高其储量级别或新增储量所进行的勘探是生产勘探。()260、观测记录必须在()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上,记录应(),妥善保存。261、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准确字迹(),表达(),(),()、客观的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262、每次观测必须记录()、()、(

25、)和()。263、断层面上方的断块叫断层的上盘。()264、象限角不能大于180。()265、背斜的煤层凸起向上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其中心部分为新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出露老岩层。()266、背斜的煤层凸起(),岩层自中心(),其中心部分为(),两侧依次对称出露()。267、0-90为第二象限称北东区(NE)。()268、270-360为第三象限南东区(sE)。()269、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270、所有矿物都有一种元素组成。()271、岩石一般有()或()组成。272、煤属于()类。273、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和()。274、在古代只要有茂密的植物,就可生成厚煤层。()275、

26、煤层厚度为1.311.5米属于薄煤层。()276、煤层厚度小于0.7米的煤层属于不可采煤层煤层。()277、成份含量()者,一般不参与岩石的命名。278、12煤层顶板腐泥质泥岩是()的标志层。279、滑石的硬度为1,金刚石的硬度为10,因此金刚石的硬度是滑石的硬度10倍。()280、指甲的硬度为()度。281、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和()、()和()。282、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的(),各煤层分层(),夹石层(),岩性和坚硬程度。283、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2550米。()284、煤层倾角大于30的煤层为急倾斜煤层。()285、较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

27、米。286、地球水圈中总的水体积约为()立方公里。287、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288、水圈中三种水体积的大致比例为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1:10:100。()289、日降雨量()的降雨为小雨。290、日降雨量()的降雨为暴雨。291、地下水运动的要素是地下水的()、()、()、()、()、()。292、泉是地下水的()。293、空气的湿度通常以()、()、()三种方法来表示。294、绝对湿度为某一时刻水汽在()的含量。295、()为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含量与同湿度、同体积内空气达到饱和程度时所应有的()之比。296、一定温度下空气水汽的含量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

28、汽含量之差为()。297、承压水不具有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298、承压水具有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的特性。()299、承压水具有水位、水量、水质受降雨、蒸发等水文因素影响显著的特点。()300、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受降水的变化影响。()301、承压水水质易污染。()302、人类的活动是控制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303、孔隙水是埋藏在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304、影响地下水的人为因素是()、()、()等。305、岩溶水是埋藏在可溶性岩石的()、()、()。306、上层滞水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的重力水。307、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的重力水。()308、承压水是指充满()或()之间的含水层中

29、的地下水。309、地下水在岩石中的()是赋存和运动在岩石()中的一种()。310、下水在岩石中的吸着水是岩石颗粒表面由于()而吸附的一层很薄的()。311、下水在岩石中的薄膜水是在吸着水外围()而形成的()。312、下水在岩石中的毛细水是存在于()组成的()中的水。313、下水在岩石中的重力水是指当岩石空隙全部()时,只在()运动的地下水。314、下水在岩石中的固态水是()在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315、水层形成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和()。316、掘工作面透水征兆中煤层()、()是由于()而产生的变化。317、掘工作面透水征兆中煤壁()、()是由于附近的积水透过()凝聚于煤壁表面上呈(

30、),当积水中含有金属氧化物时,水珠呈()、挂在煤壁上。318、掘工作面透水征兆中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是因附近有积水()。使巷道附近空气变冷,由于进风量中含水分遇冷发生()。319、掘工作面透水征兆中()、()是工作面距积水区很近出现的现象。320、掘工作面透水征兆中出现水叫声是()所产生的流水现象。321、掘工作面透水征兆中水有()是老塘积水内含有()。322、掘工作面透水征兆中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发生涌水是()、使巷道底鼓产生()或()。323、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324、水具有自由水面,不承受(),为()。325、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水位向()水位处流动,流动速度取决于含水层的()和()。326、水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各地也不一样,受()、()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327、潜水不水质易受污染。()328、下水的天然因素是()、()、()三种主要因素。329、我国对可采煤层按厚度分为()、()、()和()四种类型。330、地质构造按其基本形态可分为()()和()。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