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34265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1) 在同事们眼里,刘伯明被称作“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 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刘伯明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刘伯明的对答如流所震惊。 短暂辍学打工后发奋读书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敞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月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

2、通过这条路来回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准备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动身,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来回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

3、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只有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来回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四周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明,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四周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班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四周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同学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果的同时,也熬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

4、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依安县第一中学,如今还有一个名字为依安县伯明高级中学,就是用刘伯明的名字命名,在当地家喻户晓。 当地居民张女士表示,虽然她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刘伯明这个老乡,但是对于刘伯明的故事耳熟能详,所以也始终教育自己在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的儿子像学长刘伯明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2) 20_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高校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这样的举动让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记住了这位一般的天津电力退休女工。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的高一同学白云成为王娅的

5、捐助对象。20_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同学白云。 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精神负担。” 20_年初,王娅方案着再拿出一笔钱,多捐助几个孩子。然而20_年3月份,王娅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病魔来势汹汹,当年6月,王娅又萌生捐出唯一一套房产、资助更多西部贫困学子的想法,来关怀更多的孩子。忍受着癌症的病痛熬煎,王娅跟随基金会踏上了甘肃家访之路,只有她自己深知,对于她来说那也是最终一次出远门了。当时他们去了

6、学校和同学家里家访,看到了受捐助同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劲头特别足,王娅特别兴奋,浑然遗忘了自己的病痛。 20_年2月18日下午,西青区华亭丽园居委会的同志和王娅生前两位好友来到王娅家,开门进屋,屋里和以前一样,用梯子做成的输液架、许久没骑的自行车、墙角还堆着预备给贫困同学寄去的衣物一切都像在等待着王娅的归来。书柜里摆着两张打开的荣誉证书,分别是市文明办授予的“天津好人”荣誉称号和市妇联授予的天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王娅挚友陈海兰整理遗物的时候,发觉客厅茶几上放着一个没有拆开的大信封,上面印着“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的字样。在大家同意后,拆开了这个信封,里面是7封来自受王娅资助同学的信件

7、。7名孩子在信里写了各自的近况,诉说着对王娅的感谢、思念和祝福之情。“友爱的王奶奶,您是无私的人,是太阳、是雨露,光线照耀着大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用您的毕生心血来资助中国的贫困同学,这份恩情我此生难忘。此后,我定将用您资助的钱,好好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决不辜负您的善心,我也会将您高尚的品质发扬光大!”一位名叫冯亚娟的同学在信中动情地写道。“友爱的王奶奶,我始终记得您的话,要努力使自己活得有意义,在生活中也尽可能关怀别人。”信的落款是“您远在西宁的孩子白云”。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3) 63岁,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20_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

8、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_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特地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高校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颁奖辞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觉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唱歌。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芳香。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适用话题 教育强国,转变命运,甘于奉献,关爱女性,人生价值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炊香万灶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4)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

9、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始终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_年的十万分之0.5。20_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照旧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肖卿福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

10、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坚韧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和驱除无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5) 场外观众感动的呼喊声划破了天际,同时拉开了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争冠的帷幕,我的心也随之揪在了一起。 与塞尔维亚的决赛,中国女排打起了120分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竞赛中。塞尔维亚发球员将球抛向高空,一跃而起向中国女排发去。中国女排张常宁轻轻一跃,将球向对方场地拍去。眼看球就要落地了,全场屏气凝神,死死盯着这颗球。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对方的主力队员

11、一个飞扑将球向上打去,球没落地。真是惋惜!眼看比分就要赶上了,我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要命!就在双方僵持不定的状况下,中国女排惠若琪在赛场的左上角如袋鼠一般纵身一跃,将排球直向对场砸去,让对手防不胜防。好一个精彩的扣球!我同场外观众一样,右手紧握拳头,在头顶上空挥舞呐喊:“中国女排加油!中国女排最棒!”中国女排以二比一的比分领先! 最终一场。也是准备胜败的时刻了,我紧急地盯着电视屏幕,此时我都能听见自己猛烈的心跳。发球员双手灵敏地交换拍球,在她沁满汗珠的额头前还有几缕凌乱的发丝。她聚精会神地盯着对场,就在排球再次触到她的手掌时,发球员一下子将球顶住,向高空投去,随后一跃而起,将球向对场抛

12、去。排球如一道白光向塞尔维亚队扑去。对方主力队员向前一跃再次将球掷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这最关键的一球,中国女排姑娘张常宁似乎早已料到这一刻,她一个完善的扣球,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球落地了!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张常宁紧握沁满汗水的拳头,在赛场欢呼、奔跑;郎平教练高举双手与女排们相拥在一起;女排队员们感动地热泪盈眶;全场观众将我国国旗在空中挥舞,享受着这久违的夺冠幸福和再度属于我们的辉煌! 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女排!”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是奋力拼搏的精神,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12年再度发挥潜力最终爆发的精神!中国女排,我为你们喝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6) 曾听过吃苦三味:

13、得技能、开眼界、修身心。 一个人想要脱胎换骨,就要学会低头吃苦。 如今,我们看到他们光线万丈,可在背后,他们不仅要吃读书的苦,要忍受过去困难的环境之苦,还要忍受训练之苦。 聂海胜在成为航天员的前4年左右时间里,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等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刘伯明的父亲曾见证过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 汤洪波的父亲透露说,儿子训练后累得“楼都爬不上了”。 汤洪波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 想要拥有别开生面的人生,就要先主动学会

14、吃苦。 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阶,机会越多,视野越广,可每攀登一阶,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当你吃够了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工作的苦,熬出了头,世间一切奇妙便会纷至沓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精选篇7) 1975年10月,他诞生在湘潭县的一个一般农夫家庭。 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 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简洁,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没有丝毫放松。 他的学习成果始终中等偏上,平常话不多,但总在静静努力,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 学校的时候,他特别宠爱看课外书,由于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 凭借精彩的身体素养,他顺当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 在飞行学院他不是最聪慧的但是最努力的,飞行成果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谈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20_年,35岁的他成功入选航天员。 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头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 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