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课练7 实验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9229059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课练7 实验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课练7 实验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课练7 实验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课练7 实验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练7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下列是某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准备完成的实验步骤请你帮该小组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_.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作出Fx图线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D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答案:

2、DBCAEF解析:第一步,安装实验装置,为D;第二步,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以便计算弹簧的伸长量,为B;第三步,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为C;第四步,画出图象,为A;第五步,写出关系式,为E;最后,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为F.所以步骤为DBCAEF.2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和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_cm,劲度系数k_N/m.(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

3、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_cm.答案:(1)425(2)16解析:(1)如果以弹簧长度x为横坐标,弹力大小F为纵坐标,作出Fx图象,那么图象与横轴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所以根据图象可知,该弹簧的原长x04 cm,劲度系数k25 N/m;(2)弹簧秤的读数表示弹力的大小,即F3.0 N,所以该弹簧的长度xx016 cm.3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钩码重力作为弹力F.这样操作

4、,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列图象中的()答案:C解析: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当不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x0,故选C.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的原长为_(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关系式为_答案:(1)10 cm(2)1 000 N/m(3)F1 000(L0.10) (N)(L的单位为m)解析:钩码的重力等于其对弹簧的拉力,又根据胡克定律Fk

5、xk(LL0),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L010 cm,k N/m1 000 N/m,即F1 000(L0.10) (N)(L的单位为m)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其中的两个步骤是: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

6、计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之处:在中是_;在中是_(3)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实验中,用M、N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位于O处,此时90,如图所示;然后保持M的读数不变,当角由图中所示的值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用的办法是()A增大N的读数,减小角B减小N的读数,减小角C减小N的读数,增大角D增大N的读数,增大角答案:(1)B(2)没有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或者力、细线)的方向没有将结点再次拉至O点(3)B解析:(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项B正确(2)中只记录了弹簧测力计

7、示数的大小,没有标出弹簧测力计的方向;中只用一个力拉时,应该让它与两个力拉时的效果相同,即忘记了将结点再次拉至O点(3)根据题意,要使结点仍在O处,说明合力仍是不变的,M的大小不变,夹角减小,由图可知,只能减小N的读数,减小角的大小,选项B正确6(1)如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小张同学在实验中用a、b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如图甲所示他在实验操作中除了所用细绳套太短外,至少还有一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错误之处为_(写出一条即可)(2)小张同学修正错误后,重新进行了测量,在测量时,左、右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左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N,右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N若两根细线的夹角为

8、90,请你帮他在所给的方格纸(如图丙)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3)小张同学实验后发现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也能完成这个实验,请问他这个想法是否可行?_(填“是”或“否”)答案:(1)a弹簧测力计所用拉力太大,或b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与细绳方向不一致(2)2.743.28如图解析所示(3)是解析:(1)在该实验中,要正确测量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作的平行四边形要大小适中,不能太小,以免增大误差,该同学在实验中的操作错误或不妥之处有:b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与细绳方向不一致;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太大,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再次实验时可能会超量程(2)左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2.74 N,右弹簧测力计的读

9、数是3.28 N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3)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也能完成这个实验是可行的,两个分力先后两次测,用弹簧测力计拉其中一个细绳套时,用手拉另一个细绳套,保持结点位置不动,交换测量7某同学找到一条遵循胡克定律的橡皮筋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橡皮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细线相连,测出橡皮筋的原长;(2)将橡皮筋一端细线用钉子固定在竖直板上M点,在橡皮筋的中点O再用细线系重物,自然下垂,如图甲所示;(3)将橡皮筋另一端细线固定在竖直板上的N点,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A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必须相同B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的长度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

10、度CM、N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D要记录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答案:BE解析: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不用必须相同,M、N两点可以不在同一高度处,不需要记录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由于已经测出橡皮筋的原长,只需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的长度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需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筋Oa、Ob的方向操作中必需的是B、E.8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来探究一条橡皮筋弹力和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时使用了一条拉伸后粗细会明显变化的橡皮筋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1、_N;(2)该同学将实验数据画在坐标纸上,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点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橡皮筋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B该橡皮筋形变量越大,越容易拉伸C橡皮筋的弹力与伸长量的比值变化可能是由橡皮筋横截面大小(粗细)变化引起的D橡皮筋的弹力与伸长量的比值变化肯定是该同学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答案:(1)1.30(2)BC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05 N,指针示数为1.30 N.(2)根据图象可知图线不是严格的直线,图线发生了弯曲,这种情况可能是橡皮筋粗细不均匀造成的,A、D错误,C正确;橡皮筋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但是的值越小,B正确9.某

12、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g取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_,_.P1P2P3P4P5P6x0(cm)2.04

13、4.066.068.0510.0312.01x(cm)2.645.267.8110.3012.9315.41n102030405060k(N/m)16356.043.633.828.8(m/N)0.006 10.017 90.022 90.029 60.034 7(2)以n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系上画出n图象(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N/m.答案:(1)81.70.012 2(2)见解析(3)(在之间均可)解析:(1)根据P2的示数可知,P2部分的原长为4.06 cm

14、,拉伸后的长度为5.26 cm,根据胡克定律可得,k81.7(N/m),倒数为0.012 2(N/m)(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图象,如图所示(3)由图线可得其斜率为0.000 572,故直线满足0.000 572n,即k N/m.刷题加餐练1(2017新课标全国卷)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 x 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 轴上的 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 端沿 y 轴从 A 点拉至坐标原点 O,此时拉力 F的大

15、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 P 端回到 A 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 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图(a)图(b)()F合的大小为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4.0(

16、2)图见解析4.00.05解析:(1)由题图可知,F的大小为4.0 N;(2)()根据题意画出F1、F2的图示,如图所示,F1用长为21 mm的线段表示,F2用长为28 mm的线段表示;()根据图示,测得合力F合的长度为20 mm,则F合的大小为4.0 N,利用作图法可得,F合与F夹角的正切值为0.05.2(2016浙江卷)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下图1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 N(图2中所示),则弹簧

17、秤b的读数可能为_ 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弹簧秤b的读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3.003.023.94.1(有效数字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弹簧OC伸长1.00 cm时弹簧的弹力Fckx5001.00102 N5.00 N;由图2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Fa3.00 N,根据勾股定理,FFF,解得Fb4.00 N.(2)改变弹簧秤b与OC的夹角时,由于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因而Fa与Fb的合力F保持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a、Fb合成

18、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OACB),当弹簧秤b与OC的夹角变小时,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为 OACB,由图可知a、b两弹簧秤的示数都将变大3(2015福建卷)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1)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为_ cm.(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3

19、)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1)6.93(2)A(3)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解析:(1)l14.66 cm7.73 cm6.93 cm.(2)应逐一增挂钩码,不能随意增减,A项正确(3)弹簧下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过大,使弹簧形变量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不再是线性变化4(2015四川卷)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

20、数l1_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作出Fx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25.850.98弹簧原长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读数要估读到0.1 mm,所以读数是25.85 cm.两个钩码的重力G22mg2500.0019.8 N0.98 N,所以弹簧弹力F20.98 N弹簧的伸长量弹簧长度弹簧的原长,所以需要测量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即需要测量弹簧的原长5(2018北京海淀区模

21、拟)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平整的木板上钉上一张白纸,用图钉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OB和OC为细绳,O点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细绳DB和OC,使橡皮条伸长一定的长度,并记下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被拉至的位置;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被拉至同一位置下列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没有影响的是()AOB绳和OC绳之间夹角的大小BOB绳和OC绳与木板平面是否平行C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D弹簧测力计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情况答案:D解析:OB绳和OC绳之间夹角大小要适当,太大或者太小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都有影响,选项A错误;

22、OB绳和OC绳与木板平面必须平行,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有影响,选项B错误,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要适当,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有影响,选项C错误;弹簧测力计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情况,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无影响,故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没有影响,选项D正确6(2018河南洛阳一模)某物理兴趣小组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找到两条劲度系数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白纸、钉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用细绳连接于结点O,两条橡皮筋的另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钉子A及重物C上,同时用一条细绳一端与结点O相连,另一端

23、用钉子B固定在墙上(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不必要的是_A记录细绳OB的位置B测量每条橡皮筋的伸长量C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D测量细绳OB的长度(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以下采取的措施必要的是_A两橡皮筋必须等长,粗细相同B每条橡皮筋的伸长量应尽可能大C细绳、橡皮筋都应与竖直墙面平行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或橡皮筋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答案:(1)D(2)CD解析:(1)实验时要记录细绳OB的位置,从而记录力的方向,选项A有必要;测量每条橡皮筋的伸长量,从而计算力的大小,选项B有必要;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选项C有必要;没必要测量细绳OB的长度,选项D没必要,故选D.(2

24、)两橡皮筋等长、粗细相同,对减小实验误差没有作用,故A错误;每条橡皮筋的伸长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故B错误;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操作中要求细绳和橡皮筋都应与竖直墙面平行,故C正确;为了更加准确地记录力的方向,标记同一细绳或橡皮筋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故D正确7(2018山西太原质检)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钩码质量均为30 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并将数据填在表中实验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 m/s2.(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

25、标系中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与弹簧总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钩码质量/g0306090120150弹簧总长度/cm6.007.008.009.0010.0011.00(2)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cm;劲度系数k_N/m.(3)若该弹簧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超过此值就不是弹性形变)为10.2 N,则弹簧的最大长度为Lm_cm.(4)图线延长后与纵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答案:(1)如图所示(2)630(3)40(4)弹簧被压缩1 cm时的弹力为0.3 N解析:(2)作出的FL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弹簧所受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即弹簧的自然长度,由图知为6 cm;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30 N/

26、m.(3)由图象可以得出图线的数学表达式为F30L1.8(N),所以当弹簧弹力为10.2 N时弹簧长度最大,即Lm0.4 m40 cm.(4)图线延长后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弹簧长度为5 cm时的弹力,此时弹簧被压缩了1 cm,即表示弹簧被压缩1 cm时的弹力为0.3 N.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h0.25 m、开口向右的小筒中,如图甲所示(弹簧的原长经筒短些),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外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并记下弹力F,作出Fl图线如图乙所示(1)该同学实验时,

27、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N/m.(3)弹簧的原长l0_m.答案:(1)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100(3)0.15解析:(2)根据题图乙结合数学知识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设弹簧的原长为l0,则根据胡克定律有Fk(hl0l)klk(hl0),由此可知,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劲度系数,故k100 N/m.(3)当l0时,F10 N,代入数据可解得l00.15 m.9某物理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研究橡皮筋的劲度系数(遵循胡克定律且实验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原长为L0的橡皮筋

28、的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由拉力传感器显示其大小)作用于N点,静止时记录下N点的位置a,请回答:(1)若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大小为F,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筋ON的长为L及N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为x,则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_(用所测物理量表示)(2)若换用另一根原长相同的橡皮筋,重复上述过程,记录静止时N点的位置b,发现O、a、b三点刚好在同一直线上,其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第二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较大B两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相同C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D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大答案:(1)(2)BC解析:(1)令橡皮筋与竖直方向夹角

29、为,重物重力为G,结点N在竖直拉力(重物重力G)、橡皮筋拉力T和水平拉力F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满足图示关系,则sin,而sin,Tk(LL0),联立得k.(2)由受力图知 FGtan,两次中G、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相同,A错,B对;同理,两次橡皮筋的拉力也相同,而橡皮筋的原长相同,第二次的伸长量长,由胡克定律知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C对,D错10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类型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B固定不动并通过光滑铰链连接一直杆,A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圆心在O点)移动,

30、A连接一不可伸长的轻绳,轻绳另一端系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实验时始终保持杆在水平方向,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操作步骤如下:测量轻绳与水平杆的夹角;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用另一根轻绳在O点悬挂一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取下钩码,移动A,改变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F1/N2.0011.1551.1562.002F2/N1.7330.5780.5791.7343060120150(1)根据表格数据可得,A对应的是表中力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kg.挂上钩码后,A沿固定轨道移动过程中轻绳AO拉力的最小值为_N.(2)每次改变角后都要对传感器进行调零,此操作目的是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D消除直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答案:(1)F10.11(2)D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F1都是正值,传感器受到的都是拉力,因绳子只能提供拉力,故A对应的是表中力F1.当30时,对点O受力分析有F1sin30mg,解得m0.1 kg,当AO方向竖直时,拉力最小,则最小值为Fmg1 N(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是为了消除直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