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接学.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224333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粘接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口腔粘接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粘接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粘接学.doc(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腔粘接学第一章:基本概念1. 粘结性树脂材料(adhesive resin):牙科冠、桥等粘着却使用水门汀类材料达一个多世纪。此间,虽然有多种体系的粘结材料被试用于口腔领域,但没有一种材料能够经受口腔环境的考验。作牙科粘结材料使用最早的是二十多年前出现的用于正畸粘结用的直接粘结系统(DBS) 和儿童牙病防治应用的窝沟封闭剂一类的材料。但从这两类材料的用途看,它们都是作暂时粘结使用的,因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粘结材料。用于临床上的真正粘结剂,大约是十几年前成功开发粘结性单体后才出现的。粘结性树脂材料是在树脂单体中加入功能性粘结单体而构成的,是对牙齿、合金等有牢固粘结作用的口腔用树脂材料的总称。2

2、. 粘结(adhesion, bonding): 粘结是指两种不同质的物体接近并紧密结合在一起。此时,二者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称为粘结力(adhesive force)。一般情况下,用于粘结目的的物质称为粘结剂(adhesive), 被粘结的物质称为被着体或被粘体(adherend)。将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分开则需要一定的力量,这个力称为粘结强度(adhesive, or bond strength),粘结力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当然,粘结体系的破坏是由整个体系最脆弱部位的破坏引起的,因此,粘结强度并不一定总是代表粘结界面的结合力的大小。3. 口腔粘结技术(dental bonding techni

3、que)利用界面处理方法和口腔粘结材料进行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当牙体(牙釉质、牙本质或牙根质)表面经酸蚀处理后,可提高对粘结剂(粘合剂或复合树脂)固化后的粘结强度,并可通过粘结剂与其他口腔修复材料的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粘结完成修复治疗,同时还可结合通过一些辅助措施例如:各种固位钉、金属附件、支架、咬合垫、橡皮圈弹性牵引等,以达到对口腔牙颌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的目的。口腔粘结技术已成为美容牙科的主要医疗技术。第二章:粘结力形成的机理一 化学结合作用(chemical bond):某些粘结剂具有活性基团,可与被粘物表面物质形成牢固的化学链,从而把它们强有力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有机高分子树脂加

4、入无机填料以提高其性能,无机填料应先进行偶联剂的表面处理(一般采用有机硅烷如KH-570处理),使树脂与填料形成化学结合。同样, 也可在粘结剂中加入少量的偶联剂或在被粘物表面涂上一层偶联剂,粘结剂通过偶联剂在一定程度上与被粘物表面形成了化学结合。二 分子间结合(范德华力):粘结剂与被粘体分子间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形成的结合称为分子间结合,根据分子的电荷状态的不同可产生分散力,配向力和诱起力三种。这种力本身也很强大,粘结剂在被粘体表面扩散开后,是引起二者相互结合的主要力量。三 氢键:一般而言水分子的氧原子侧为“”,氢原子侧为“”, 相互之间可以形成引力。氧原子以外的卤素类带强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团引入

5、氢原子后形成稳定体系,这时体系内也可看作氢键结合。例如:粘结剂中的氢原子和被粘物表面的氧化物之间可以形成结合,并可成为很强的粘结力。四 机械作用(mechanical ettect):这是一种最早的粘结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固体材料的表面,都不可能是绝对平滑无缺陷的。当采用粘结时,由于粘结剂在固化前具有流动性,它能渗入被粘物体表面的微小凹穴和孔隙中。当粘结剂固化后,它就“镶嵌”在孔隙之中,犹如无数微小的“销钉”(tag)。 在牙釉质或某些合金表面进行酸蚀处理,牙釉质表面不均等的脱钙(demineralization),合金表面不均等的腐蚀,扩大加深其表面孔隙的同时提高了表面的可湿性(wettab

6、ity), 粘结剂渗入其孔隙,与其相互嵌合,从而获得一定的粘结力。五 吸附作用(absorption effect) 这是当今较为普遍的理论。认为粘结作用是粘结剂与粘结体分子在界面区上相互吸附而产生,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即粘结力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次价力和原子间的作用力主价力共同产生的结果。因此,任何物质的分子紧密地靠近时(间距小于5埃), 分子间力便使接触的物体间相互吸附在一起。六 扩散作用(diffusion effect)当粘结剂与被粘物相容,溶解度参数相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高分子链链节的揉曲性(或屈挠性),粘结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间的链段运动,引起分子间的扩散作用,从而在二者

7、之间,形成相互“交织”结合。例如塑料表面涂氯仿而产生表面溶胀,粘结剂与塑料相互扩散,使相互介面消失,扩散而形成互相交织的高分子网络结构而粘结在一起。七 静电吸引作用(electronic attraction)一般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其界面会产生正负双电层,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可产生粘结力。对于不同的粘结剂,不同的被粘材料以及不同的粘结工艺,上述各种作用对具体粘结强度而言,其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应用中应作具体分析。第三章:粘结体系的形成粘结剂与被粘物粘结时,被着体表面通过预处理,然后将粘结剂覆盖在被着物表面并固化,通过分子或机械的结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粘结体一 粘结面的前处理:冠、桥粘结体系

8、涉及的被粘结体包括牙釉质、 牙本质、牙科用合金、陶瓷、复合树脂等,为了充分发挥粘结材料的性能,不同的被粘体表面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二 润湿(wetting):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等液体有呈球特性,而抵抗这种呈球性的作用,与固体物表面产生亲和力的现象称之为润湿。润湿程度由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接触角来表示,接触角越小,润湿越好。用化学方法处理或采用表面张力小的粘结剂有利于润湿作用。三 粘结剂的结固: 粘结剂因聚合反应而结固时, 粘结界面内部如发生变形会导致粘结强度的显著下降。由TBB(三丁基硼)催化引发聚合的粘结剂、 聚合是从界面开始引起的,因此有利于粘结作用;而光固化型聚合是从照射面

9、开始的,粘结材料与牙齿界面的聚合发生较迟一些。四 粘结体系的破坏方式:界面粘结力再高,如果粘结剂或被着体自身强度弱,那么也不可能获得高的粘结强度。一般地讲,粘结体系破坏的方式有下述三种: 1 界面破坏(interface failure),粘结力较低时出现的; 2 凝集破坏(cohesive failure),是由粘结剂自身强度提高后,出现的二者皆有的混合破坏; 3 被着体破坏(adherend failure),由被着体较弱的强度造成的。五 粘结强度的测定方法:根据外力加载方式的不同, 破坏发生的部位会不一样,粘结强度值也不相同,因此,粘结强度的测试方式必须要与牙齿受力的实际情况相对应。口腔

10、常用的是用拉伸与压缩剪切试验来测定粘结强度,一般后者较前者测定的值相对较低,测定误差也要小一些。通常这类试验根据口腔环境的实际情况要在37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在60和4的水浴中进行循环,然后测定其值。 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可将试件置于70的较高温水浴中浸泡或在-195液氮与40的温水中各放置1min,并连续交换20次后测定也可得到近似的结果。第四章:粘结树脂材料一 口腔用粘结材料性能要求:1 对牙釉质、牙本质和塑料、陶瓷或金属有高强度和持久的粘结力。2 在常温下35min内固化,或在光照射下快速固化。3 具有生物相容性,对人体和牙髓无毒性和刺激性,具有一定的防龋能力。4 物理性能良好,有

11、足够的强度,无体积收缩,与牙齿热膨胀系数近似,流变小,与牙齿耐磨损程度基本一致,不易折断,可承受咬合力,为非热、电导体。5 化学稳定性好,吸水率低,在口腔环境内不溶解,不变色,抗老化性好。6 操作简便,易塑形、刻形,色泽良好,可高度磨光,易修理, 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二 粘合剂的种类1.化学固化釉质粘合剂:为双组份A和B液,A液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促进剂和阻聚剂;B液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引发剂和增塑剂等。有些粘合剂中还加入微量的偶联剂和少量的超微填料。使用时A加B混合即可使用,35 min固化。该粘合剂作为釉质粘结面的底胶,也可作为窝沟封闭剂(防龋涂料)或

12、牙颈部脱敏,加入颜料还可作为遮色剂应用。2.可见光固化釉质粘合剂:单组份,其主要成份为高分子树脂基质、稀释剂(交联剂)、引发剂、阻聚剂和偶联剂(有些产品)以及少量的超微填料(有些产品),经光照固化,作为釉质粘结面底胶,也可作为防龋涂料或牙颈过敏的脱敏涂料,加入颜料可作为遮色剂。3.可见光固化多功能亲水性粘合剂:单组份,被称为“第五代粘合剂”,可用于牙本质或牙釉质底胶、窝沟或边缘封闭剂或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剂。美国J.P公司产品Bond-1的主要成份,是活性镁盐胺基酸(MTG-GMA)和亲水性氢氧单体粘结剂(PMGDM),溶剂为丙酮。 牙本质粘结面酸蚀后,经水冲洗,表面吹去水份但仍为潮湿(不要吹干)

13、,此时将粘合剂涂于牙本质潮湿表面,可沿牙本质小管渗入1530m然后用气枪吹干牙体表面,溶剂(丙酮)挥发可带走小管内水份,粘合剂在小管内并与牙本质胶原形成强力结合,为牙齿与复合树脂提供完整而强有力的粘结表面,同时阻断牙本质小管与外界通路,起到脱敏和封闭窝沟、边缘裂隙的作用。4.遮色剂: 在粘合剂中加入颜料和少量填料 ( 或偶联剂 ) 即可成为遮色剂(opquer),其目的是为了遮盖金属色或变色牙色,但由于遮色要有一定厚度 (约0.1mm左右),由于其基质树脂和稀释剂多填料少,机械强度也较低, 因此采用遮色剂后需再复盖复合树脂,为此影响复合树脂与牙体的粘结强度,据测试,可降低其粘结强度约1/3左右

14、。现在已生产出遮色的复合树脂取代一般的遮色剂, 或将遮色剂调入复合树脂中应用,但由于颜料色深可影响光的照射,使用时,一是材料复盖要薄而均匀;二是延长光照时间。遮色树脂表面一般无光泽,因而要再在表面复盖色泽良好的复合树脂。三 功能性粘结单体功能性粘结性单体现在以丙烯酸类的 4-META(4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偏苯三酸酐)和磷酸系的MDP(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为主要代表,前者如Superbond C B后者如Panavia EX, 而Panavia 21等则含有这两类功能性单体。4-META在无水状态下呈中性化合物,易与水分子发生反应而生成含双键的酸性4-MET(甲基丙烯酰偏苯三酸单酯)单体。

15、 双键可以与釉质的羟基磷灰石或合金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形成化学作用,从而增强粘结强度。另外,4-META单体分子内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部分基团,与牙本质粘结时易于渗透,结固后有利于牙本质与树脂的粘结。MDP的末端含有磷酸基,也是酸性单体。因此,与4-META一样,可以与牙釉质,以及易形成金属氧化物的牙科合金即非贵金属合金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化学作用。四 粘结性树脂材料的种类1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聚丙烯酸酯类, 芳香族和脂肪族多甲基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磷酸酯类,聚氨酯类和氰基丙烯酸酯类等。2 按固化体系可分为化学(自凝)固化,光敏固化(紫外线、可见光固化),化学光敏固化等。3 按剂型可分为单组份(

16、胶液型和糊剂型),双组份(胶、粉剂型和双糊剂型),三组份(胶、液和粉剂及催化剂)等。4 按加添填料粒度可分为普通型,超微型和复合超微型,混合型等;不加填料者称单一树脂。5 按使用部位分为牙釉质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剂,前牙或后牙(乳牙) 粘结修复充填剂,起遮色和偶联作用的称为遮色剂和偶联剂。第五章:复合树脂的应用复合树脂(resin composite)是粘结技术的主体材料, 材料主要成份为高分子合成树脂为基质,加入稀释剂(交联剂),无机填料,颜料,引发体系和阻聚剂,有的还加入线阻射剂、可释放氟离子的氟化物等。 复合树脂可分为化学固化(自凝),可见光固化,化学、可见光固化(双固化),光热固化和热压

17、固化复合树脂。由于加入填料粒度不同,又可分为普遍填料(粒度10100 m)超微填料(粒度0.04 m) 和混合填料(粒度0.04 m和0.55 m)等。基质树脂也是多种多样,无机填料种类、形态,含量也不相同,因此,材料性能,用途也有较大差异,现就几种主要类型的复合树脂作一简要的介绍。一化学固化复合树脂1.主要特点: 双组份(双糊剂型或粉、胶型),双组份混合调拌在35分钟内整体聚合。双糊剂型粘结前需用粘合剂作底胶,粉、胶型调合后可直接粘结,无需用粘合剂作底胶,前者成形可用树脂雕刀或聚脂薄膜,后者成形采用塑料单体小棉球轻压或用聚脂薄膜。2.主要用途: 暂时性粘结修复治疗,例如:可与尼龙丝、结扎丝、

18、钢丝、金属钩或托槽联合,用于牙周病松动牙暂时固定,牙外伤松牙、再植牙暂时固定,颌骨骨折单颌复位固定或牙列贴钩颌间牵引复位固定,儿童反倪唇切斜导面矫治反倪,各类错倪贴钩橡皮圈牵引正畸治疗,固定矫治器托槽粘结或矫治后保持固定、残根、残冠钉核,后牙窝洞充填,暂时性粘结剂,间接贴面粘结,金属翼板粘结桥,牙周夹板、防嵌器或嵌体的粘结,等等。3.注意事项:(1)复合树脂调合后快速聚合,应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成形,为使其成形有较充裕时间,应尽量缩短调拌时间,一般要求调合时间在0.5 min内。(2)双糊剂型需用粘合剂;粉、胶型可直接粘结不用粘合剂。(3)化学固化复合树脂聚合速度受气温影响,气温高聚合块, 气温低

19、聚合慢,因此,必要时可在树脂调合前给予适当加温或降温后再调合,当气温高时,为减慢树脂聚合速度,双糊剂型树脂不按比例调拌可减缓树脂聚合速度;粉、胶型树脂应减少粉的用量,当气温低时可适当增加粉的用量,但粉型用量少,将降低其粘结强度。(4)树脂用后应即时加盖密封,以免稀释剂挥发,尤其是胶、粉型的胶体, 采用胶、粉型复合树脂最好在一周内用完,如果用量不大,可将胶体分装小瓶,如果时间较长,胶体变稠、固化时间延长,可在胶体内加入自凝塑料单体调匀后使用。单体转化率一般为4555%。(5)树脂对牙髓有刺激性,用于牙本质,尤其是中、 深层牙本质必须首先进行垫底保护牙髓,作为持久性粘结剂,复合树脂勿复盖牙龈乳头和

20、进入龈沟内,以免引起龈炎。(6)酚类物质对树脂起阻聚作用,消毒采用酒精,干髓剂、根管糊剂等其上应该用锌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垫底处理。二光固化复合树脂(light cured composite resin)1.主要特点: 单组份,可塑性好,可操作时间较长,在一定波长光照下可瞬间固化,固化由表及里,但表层暴露于空气中,出现厌氧层,固化不全,固化深度有极限,固化深度受基质树脂、填料、颜料,引发体系,光强、距离、照射时间的影响,单体转化率一般为55%75%,经二期热处理可提高单体转化率。2.主要用途: 可直接粘结修复或与尼龙丝、结扎丝、牙本质钉、根管钉、金属套冠、桥舌翼板等联合用于各种洞型牙体充填修

21、复,残冠、残根修复、小间隙修复、牙体整形,断牙再接,牙周病松牙夹板固定,嵌体,冠唇面,桥体唇面,变色牙遮色贴面,以及间接硬质树脂贴面粘结剂,也可替代化学固化复合树脂作为暂时性固定(但不用于金属桥、夹板粘结)。3.注意事项:(1)选色(shade),最好采用比色色标,因树脂固化前、后色泽有变化,前牙美容修复应套色,套色可分层固化,也可一次固化。充填深洞可分层固化,每层不超过2mm(浅色)若为深色树脂一般不超过1mm,分层固化应即时完成,如果分层固化底层污染,则应重新清洁后,涂釉质粘合剂后加层固化。(2)修复操作时,避免阳光或灯光直接照射操作面,操作时树脂粘刀或粘手时,可用釉质粘合剂涂于雕刀或手指

22、可避免粘刀、粘手。(3)与金属钉、冠、等联用,可先用遮色复合树脂复盖形成内核式基底, 树脂固化后表层采用自然色复合树脂成形固化。遮色树脂可遮盖金属色,但缺乏光泽,自然色近似天然牙色,而且光泽可达到美观效果。(4)修形、磨光。复合树脂固化后表层聚合度差,硬度较低, 经用细金刚石牙钻修形,再用砂片磨平,一般采用600目防水砂片,喷水磨平, 然后用磨光膏绒轮抛光,磨光膏有专用,也可选用优质牙膏代替。三硬质复合树脂(hard composite resin)为了提高复合树脂理化性能,满足临床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质量要求,除了对复合树脂基质材料、填料等进行改进外,在复合树脂聚合时,提高其单体转化率,即可充分

23、发挥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和保持色泽稳定性。当前已开发出几种硬质树脂,并称之为“玻璃瓷牙”、“水晶瓷牙”、“釉质瓷”、“新塑钢”等经临床应用效果甚佳,现分述如下。 第六章:湿粘接理论Nakabayashi等在1982年证实了通过树脂向酸蚀脱钙后的牙本质的渗透,可以明显的提高树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Erickson、Inokoshi、 Pashley、Harnirattisai等的后继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但这一点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当时观点普遍认为酸处理可能造成牙髓的损害;另外研究者考虑的主要是可以通过与牙本质表面发生化学结合而获得理想的粘接,特别是与牙本质表面的钙离子发生反应,但许多学者的研

24、究并不能证实最基本的粘接是源于表面的化学反应。 直到90年代初,通过树脂-胶原的渗透所形成的机械固位是牙本质的主要粘接力这一概念才被广为接受。许多研究都证明了酸蚀牙本质后使用亲水的、可以渗透进脱矿的牙本质胶原网中的树脂,是获得较好的牙本质粘接的关键。酸蚀过程可以去除玷污层,使管周牙本质脱矿,并在牙本质表面以及沿着小管的表面形成胶原网。渗透进胶原网中的可固化的树脂形成了混合层,连接着牙本质和复合树脂。这一观念对牙本质粘接材料的研制和使用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良好粘接性能的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经过处理的牙本质的小管内形成树脂突;(2)在经过处理的牙本质的表面形成沉积进而发生化学或机械粘接;

25、(3)与牙本质中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形成化学复合体。现代粘接的研究基于Nakaba- yashi等人提出的有关混合层(Hybrid Layer)的理论。粘接树脂扩散并渗透进入部分脱钙的牙本质,聚合后形成了增强的Hybrid Layer, 这是一层抗酸的树脂/牙本质复合层,它的形成是粘结和密封的基本条件。根据这一观点研制的粘接剂可以分为第四代和第五代。第四代粘接剂在牙本质处理之后需多步的粘接过程,而第五代粘接剂只有一步粘接过程。1991年,Kanca在对All-Bond粘接系统进行研究时发现,这种粘接系统可以对湿润的牙本质表面产生较好的粘接效果,经过多次的对比测试和微观分析,提出了牙本质湿粘接的概念

26、。随后Gwinett等人已相继提出了有关牙本质湿粘接的一些理论,从而使牙本质粘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早期的粘接剂需要吹干处理后的牙本质,而新型的粘接剂则需要在水合良好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才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所谓的湿粘接技术,就是首先用某种酸溶液处理牙本质表面,使牙本质发生一定程度的脱矿,然后在粘接剂涂布之前牙本质表面必须保持一定的湿润度,以利于粘接剂的渗透和较为理想的粘接界面的形成,从而达到最佳的粘接效果。其基本原理是酸处理使牙本质表层部分脱钙,形成了富含胶原纤维的变性的纤维网状结构。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的水分可以支持胶原纤维的网状结构,以利于随后粘接剂的底料的渗透。为了获得较好的牙本质粘接,粘

27、接底料要有良好的向脱矿后的胶原网中渗透的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底料的湿润性来达到,但也要求在底料渗透前保持胶原网的膨胀状态;渗透的底料应能与水分混合、而后去除水分,但不引起胶原网的塌陷,从而使渗透的底料在胶原网中的密度能保持最高。目前普遍认为过分干燥牙本质将使脱矿牙本质中的纤维网状结构塌陷,在牙本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层,同时使暴露的管间胶原纤维中的微孔隙关闭,阻止亲水性底料的充分渗透。Kanca 还发现在粘接底料中,丙酮是优于水的一种有效的溶剂,至少是在含有HEMA的底料中。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湿润牙本质表面开放的胶原结构有利于底料的渗透,而丙酮有着良好的挥发性,并可以驱除水分。如果这种驱除作用十

28、分有效,那么就是一种良性的影响,因为水分可以影响树脂的聚合过程;另一个原因是使用含丙酮的底料后,丙酮/水分的蒸发提高了亲水性单体在胶原纤维网中的密度;这两种因素都有利于提高渗透后的胶原网的质量。当丙酮/HEMA溶液渗透到湿润的胶原网中后,这两种物质与胶原网中余留的水分混合,然后丙酮/水分相蒸发,胶原网中只存在着HEMA;这种机制使丙酮基的粘接剂在胶原网中的渗透和浸润十分迅速;当粘接底料中含有水分时,HEMA的渗透和浸润较慢,因为水分的蒸发速度要慢于丙酮,余留的水分和HEMA竞争胶原网中的空间,使HEMA的密度降低,造成了粘接强度的下降。当操作时间延长时,粘接强度相应增加,但并不能达到丙酮基的粘

29、接剂的水平。Jacobsen等的研究表面胶原网中残留的水分影响了树脂的充分聚合,产生低分子量的聚HEMA和较弱的界面结构,而且影响最大的水分含量范围正是临床操作很容易产生的范围中。因此,虽然湿润的胶原网可以明显提高粘接强度已经毋庸置疑,但如果在树脂固化前不充分的去除其中的水分,粘接强度将会降低。第七章: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1. 粘结材料粘结材料的树脂基质性能不同,粘结强度不同。一般而言,复合树脂比单一树脂粘结强度高,混合填料复合树脂比超微填料复合树脂粘结强度高。临床应用者对粘结材料基质、填料粒度、比例等问题的了解,可根据需要更灵活的使用。2. 粘结剂、偶联剂和遮色剂面团期复合树脂,由于其树脂基质

30、难以渗入釉质微隙中,若直接粘结则粘结强度低,因此粘结前应先涂一薄层粘度较低的粘结剂。牙本质、金属、陶瓷粘结面先涂一层相适应的偶联剂也可提高粘结强度。在变色牙、金属等表面涂遮色剂会降低粘结树脂的粘结强度,若在粘结剂中加入适量偶联剂可提高其粘结强度。3. 表面处理乳牙和部分恒牙表面“无釉柱层”若不去除,粘结强度低。氟斑牙釉质结构异常,氟抗酸性强,表面能低,因此粘结修复前应磨除异常表面结构,延长酸蚀时间或用盐酸处理等。4.技术操作因素国内外研究均证明,牙釉质经适当抛光、酸蚀、干燥等处理,可增加粘结力。 若不作酸蚀处理,或干燥后界面被唾液污染等等,均使粘结力大大降低。5.粘结树脂的固化程度第八章:影响

31、复合树脂固化的因素一.化学固化复合树脂其固化受气温和粉液比例的影响。气温高固化快,气温低固化慢;液多粉少固化慢,液少粉多固化快。临床应用时,当气温高时,可将瓶装液体置于冰块上降温使用,或适当减少粉剂比例;反之,可加温或适当增加粉剂比例。粉剂太少将影响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二.光固化复合树脂1 可见光光源:采用钨卤素灯75150W, 通过滤光片由导光索将光导至光照面上。以樟脑醌为引发剂的复合树脂,有效波长为410510m,以470m为最佳,射出光为蓝青色或青绿色。2 光照时间:当前市售商品复合树脂一般有固化时间标志,固化深度为35mm。3 光强(功率):与灯泡瓦数、灯光反射焦距、滤光片、 导光索的

32、导光性能和长度以及电压有关。当前采用的可见光固化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手枪式短光导固化器,配用75100W灯泡;一种是长光导光固化器,配用150W灯泡( 补偿长光导对光的消耗)。当电压过低时,光强减弱。在电压不稳的地区应配备稳压装置。4 光照距离:采用聚酯薄膜成形冠套(片)或瓷薄面、塑料薄面等, 光导可直接与其接触照射;采用口内直接复合树脂成形者,照射开始时不能接触,以免光导面与复合树脂粘结,待复合树脂表面固化后可接触。光导面与树脂越近越好,光导离树脂越远,树脂固化深度越浅,光导与树脂距离一般以不超过3mm为宜。5 光照角度和树脂的厚度:光为直照,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系从表面至深层,越向深层固

33、化程度越不完全。因此,对深洞倒凹区树脂或较厚树脂充填应分层固化。6 复合树脂中的颜料和充填料的透明度:复合树脂有多种颜色和不同的透明度,同样照射时间内,浅色、透明度好的复合树脂固化深,反之则固化浅。因此,对颜色深、透明度差的树脂应延长固化时间。7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固化特点: 光照固化由表及里; 表层暴露于空气中,因出现厌氧层而固化不全,隔离空气(涂隔氧剂或聚酯薄胶)固化,表层固化较完全; 固化深度有极限,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光照20s树脂固化4mm,延长至40s 树脂可固化4.55mm,再延长照射时间树脂固化深度可能在55.5mm,若再延长照射时间深层树脂将不再继续固化; 口内直接照射,深层的复合树

34、脂固化不全; 复合树脂在光照下能快速固化,但去除光照后,复合树脂仍继续固化,可延长至24 h,这段时间的复合树脂固化称为“暗固化”。复合树脂经加热处理可使固化更完全。三.粘结树脂的存放光固化复合树脂和粘结剂应存放于不透光的容器内,使用后应及时加盖。长期冷藏可延长材料有效期,气温高则可缩短其有效期。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应用中,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塑形,但绝不是无限期的,它暴露于自然光或照明光下也可固化,故塑形时应避开光照。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的胶体应置于有色玻璃瓶中避光避热存放,粉剂亦应避光避热和防潮,双糊剂也如此,它们的存放期一般为1年, 若置冰箱中可延长使用期。四.酚类物质酚类物质是复合树脂的阻聚剂

35、,常用消毒剂如F.C、木馏油、麝香草粉、干髓剂、根管糊剂和丁香油粘固剂等,均影响复合树脂的固化。因此,消毒用乙醇,充填治疗可用磷酸锌、羧酸锌或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第九章:复合树脂的选色、配色、遮色1.选色比色板应与复合树脂配套。不能用未固化的复合树脂比色, 因复合树脂固化后颜色有改变。2.配色1)单个牙修复,比色应与邻牙和对称牙的牙色协调;多数牙修复应参考肤色,肤色浅应采用较浅颜色,肤色深采用较深的颜色。2)正常牙颈色深、切端色浅、牙体色适中,修复时可采用23 种颜色套色调配而成。应用时以较深色树脂从颈部向切端覆盖,颈部较厚,越向切端越薄,再用浅色树脂从切端向颈端覆盖,切端厚,越向颈端越薄,如

36、此均匀交互覆盖,即可达到与正常牙颜色基本一致的目的。3.遮色着色牙、变色牙和金属若直接采用一般的复合树脂遮盖,须着35mm的厚度,而多数修复体为1mm左右, 因此需采用遮色剂或遮色树脂先将深色牙体或金属色遮盖。 较好的遮色剂一般在0.1mm左右厚度即可达到遮色目的。采用遮色剂可降低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因此不能过厚。另外,因遮色剂透光差,采用光固化时应延长光照时间。遮色剂有多种颜色可选用,常用为浅黄色。若遮色剂可选颜色较少,使用时浅色的遮色剂可配用较深色的复合树脂,反之较深色的遮色剂可与较浅色的复合树脂配用。第十章:复合树脂的变色和染色1复合树脂修复体整体染色与变色采用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制作修

37、复体者,尤其是普通填料复合树脂,日久后均出现修复体染色与变色,原因为二:其一,化学固化复合树脂引发体系中有残余胺,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变色。其二,填料较粗,双组份混合时埋入小气泡,表面不易抛光,易被有色食物色素染污,表面着色,尤其是吸烟、饮茶或食醋习惯者更易出现。 因此目前作为美容直接修复材料,一般采用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化学固化复合树脂仅作为暂时性粘结修复、金属修复体粘结或后牙的修复。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颜色较稳定,基本上不变色,但日久也发现其色泽也有明显改变,可能与其残余单体(单体转化率仅5575%)有关,另外也可出现染色, 主要是修复体抛光不够或过量的吸烟,喝茶有关,但经表面抛光可复原。2复

38、合树脂修复体边缘染色、变色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染色(staining)、变色(discoloration) 可有二种表现,一是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表面染色,一是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之间(或金属板之间)染色、变色。前者为修复体表面未高度抛光或患者抽烟、喝茶而染色;后者则系复合树脂与牙体(金属)不密贴,存有间隙,称之为边缘隙漏或微漏(microleakage)。其形成原因有二:1)材料性能:复合树脂聚合收缩,这种收缩具有内聚力,因此,出现周围边缘微漏,另外复合树脂修复体与牙齿膨胀系数不一致,当口腔温度急骤变化时,也可能出现边缘隙漏。2)临床应用:龈炎未愈渗血、龈沟渗液、虽然酸蚀、冲洗、干燥,在复盖复合树

39、脂时又可能出现渗液被忽视,另外还可能因复合树脂粘刀、粘手、边缘未能与牙体密贴所致。由于边缘隙漏未及时给予处理,修复体首先出现是边缘染色、变色、进而可能出现继发性龋。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染色、变色的防治可采取如下措施:1.属于修复体抛光不好导致边缘染色者,应加强抛光,已发现染色者经抛光后可消除。2.选择优质复合树脂,大面积(体积)复合树脂修复体应分层固化,整体固化后再在周边涂釉质粘合剂再固化;采用间接修复法,即修复体在口外固化成形,在口内粘贴完成修复。3.凡龈炎者应在炎症消失后进行修复,采用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棉线置于龈沟处,使龈液暂停分泌,在复盖树脂时保证边缘区的干燥。4.复合树脂粘刀、粘手影响操作

40、者,可采用釉质粘合剂涂于雕刀和手指,即可顺利操作,其次是复合树脂固化后,在周边再进行封闭处理。5.一旦发现边缘漏隙,应及时进行处理,局限于边缘者,可用金刚钻去除局部树脂,边缘磨成斜面、经酸蚀处理后,涂釉质粘合剂复盖复合树脂即可,若面积大者,则应重新制作。第十一章:被粘结体表面的处理第一节:釉质的处理研究结果证明,采用30%50%磷酸液处理正常釉质表面1 min效果最佳。为准确控制酸蚀区可用35%左右的胶状磷酸处理剂。但磷酸处理剂对釉质发育异常者, 按常规方法处理效果不佳。例如氟斑牙、乳牙和70%的恒牙其表面有一层钙化层(称无结构层,约25 m),在处理前应将斑釉或无釉柱层磨除;而且, 由于氟斑

41、牙釉质具有较强的抗酸作用,还应适当延长酸蚀时间。1.酸蚀釉质的机理(1)表面清洁和粗糙化: 酸蚀剂可清除牙面上无机和有机质污垢,使釉质表面脱钙,形成无数微小的孔隙,呈凹凸不平的粗糙面。在电镜下可见酸蚀后的釉质如同蜂窝状、鱼磷状、斑纹状或漏斗状,微孔约4万个/mm2,侵蚀深度约2040m,从而增加釉质表面积,粘结树脂可渗入孔隙中,交嵌成网, 产生机械嵌合力。 (2)釉质表面极性化: 由于釉质表面脱钙而形成羟基膜和氨基膜, 成为极性物质,与树脂中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间起氢键引力或静电引力作用而提高其粘结力。(3)增加釉质可湿性: 有利于树脂渗入。2.釉质表面处理程序(1)清洁牙面和护髓: 一定要去

42、除牙垢、色渍, 有龈炎者应消炎后再进行其他步骤。釉质发育异常者应适当磨除其表层。用水清洗后干燥、隔湿以利进行酸蚀。隔湿可用橡皮障或棉条。对近髓牙本质应进行护髓,如深龋洞用双基垫底或用氢氧化钙、羧酸锌粘固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对牙髓无明显刺激性材料进行护髓。(2)酸蚀处理: 用30%50%正磷酸溶液或胶体或糊剂,以小毛刷、泡沫塑料或小棉球蘸酸涂敷,处理时间为1min。(3)冲洗、干燥: 酸蚀后牙釉质表面必须用水彻底冲洗。牙釉质冲洗一般10 s左右,用水量为2030ml,把酸液和碎屑清除干净,再用温热空气干燥( 或压缩空气干燥)。干燥后的釉质面无光泽,呈白垩色。冲洗的水和空气不能含油,应严密隔湿防潮

43、后彻底干燥,不能用器械或棉签触及酸蚀面,以免破坏表面蜂窝状结构,并立即进行粘结以防止被水蒸气、唾液等污染。对外伤或牙周病等牙龈出血者应先进行止血,防止牙龈出血污染酸蚀面。3.酸蚀釉质的再矿化(remineralization)牙釉质经酸蚀后表面脱钙,形成许多微小凹陷,是否会造成牙齿的永久性损害,或导致龋病,这是酸蚀技术能否成立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证实,口腔内牙釉质酸蚀后,即有粘蛋白覆盖,唾液中矿物盐逐渐沉积使釉质逐渐再矿化,其矿化时间因人而异。年纪越轻,釉质再矿化越迅速。临床观察也得到证实,一般在13周内釉质光泽度可完全恢复。虽然釉质代谢作用低,但在口腔内经酸蚀过的釉质均可再矿化。4.酸蚀剂的

44、刺激性酸蚀釉质表面对牙髓无刺激性,但若酸蚀牙本质,酸液通过牙本质小管渗入牙髓,轻者引起牙齿过敏,重者则引起牙髓炎或牙髓退变坏死;酸液若流向牙骨质,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冷热刺激痛,轻者持续数天,重者达12个月之久,尤以年龄大者为甚。因此,在酸蚀处理中应注意保护牙髓及牙龈;对酸过敏者,可给予脱敏漱口液,或在酸蚀面上涂一层釉质粘合剂加以保护。磷酸液对个别患者可引起过敏反应,轻者粘膜表皮脱落,重者水肿、充血、糜烂,因此酸蚀处理时勿使酸液与粘膜接触。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局部可涂碘合剂并口服脱敏药如息斯敏(阿司咪唑)或扑尔敏等。第二节:牙本质的处理牙本质组织结构与牙釉质不同,牙本质无机物占70%,有机物(

45、主要为胶原) 和水占30%。为提高牙本质粘结力,应采用化学方法使牙本质表面清洁和改性, 并且所采用的处理剂应对牙髓无明显刺激性和保护牙本质胶原不变性萎缩,而且可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不同的处理剂与不同的粘结材料应互相匹配,同时有的必须采用偶联剂才能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现介绍几种处理牙本质的方法:1.草酸铁: 用5%草酸铁水溶液处理牙本质1min,冲洗、 干燥后再涂10% NTG-GMA (N对甲苯基甘氨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丙酮溶液和5%PMDA(1,2,3,5苯四酸酐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反应物)丙酮溶液,然后再与复合树脂粘结可获得11.813.7MPa的粘结强度。2.103液:以10%柠檬酸

46、和3三氯化铁混合的水溶液处理牙本质30 s, 然后采用4-META/MMA-TBB粘结剂粘结牙本质,可获得16.717.6MPa的粘结强度。3.EDTA清洁剂: 用0.5NEDTA(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处理牙本质表面1min,再使用能与牙本质有机成份作用的偶联剂(Gluma 粘结剂 ) 与复合树脂粘结可获得 18.92MPa的粘结强度。另外,还有采用硫酸铁溶液,ITS钙化液, 氨基酸溶液处理剂等处理牙本质表面的。随着牙本质粘结剂的发展,现在对牙本质粘结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操作步骤却越来越简化。尤其是湿性粘结概念的提出已不再强调牙本质在粘结时需干燥表面,微湿性环境更有利于粘结的形成。象Cle

47、arfil Liner Bond 等材料更是融牙本质表面处理剂与牙本质偶联剂为一体,省略了水冲洗,避免彻底干燥,因此简化了操作步骤,也提高了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第三节:塑料的处理含有4-META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粘结剂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品)具有良好的粘结力。粘结时将塑料粘结面用乙醇擦去第十二章:粘结贴面修复技术第一节:贴面修复术前准备一 检查、诊断治疗开始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诊断,并制订完整的治疗计划。对患者的主诉,病史,及龋齿状况,牙周情况,咬合状态等需进行全面检查。患者的希望、年龄、肤色、着色程度、唇线高度、微笑线等对美观的恢复也很重要,故需要进行细致检查和记录。另外,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对修复体的期望值等与患者对最终修复效果的接受程度也是密切相关的,应引起注意。口内术前照片,研究模等一般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料,照片可以帮助进行术前后的对比,有利于患者对修复体的接受和认可,研究模在贴面制作过程中可以作形态修整时的参考。检查、诊断结束后制订治疗计划,对治疗方法、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