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六国论》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9223060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4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六国论》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 洵六 国 论苏洵,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知人论世六 国 论写作背景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害怕武将拥兵自立,因而将地方军权完全收归中央,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辽、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等到了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

2、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六 国 论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公元前224年,秦国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秦国历经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秦 灭 六 国历史知识六 国 论 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属于史论。文体解读六 国 论赂秦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获邑思厥 暴霜露 草芥 与嬴洎牧 殆尽 当与秦 悲夫日

3、削月割 苟以l yju p ji yj disngtng fshuigu xu课文正音六 国 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破灭:灭亡兵:兵器利:锋利善:好弊:弊端赂:(割地)贿赂而:连词,表因果亏:亏损道:道理,原因 或:有人 互丧:相继灭亡 率:都、皆 以:因为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第一段注释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弊在赂秦六 国 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

4、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第一段翻译六 国 论弊在赂秦六国破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六 国 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以:凭借、用攻:动作名,

5、攻战的方法。取:取得小:形作名,小的大:形作名,大的较:比较之:取独其实:它的实际数目表因果所亡:所丢失的土地 则:那么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患:担心的固:本来、当然思:回想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暴:同“曝”,冒着以:而、才 视:看待 举:拿以:来芥:小草六 国 论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收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

6、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第二段翻译六 国 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割:割让然后:这样以后安:安稳寝:休息,睡觉 而:可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同“餍”,满足奉:献给,送给弥、愈:更加判:确定,断定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灭亡固:本来宜:应当,应该;然:这样以:用事:侍奉得:对,适宜第二段注释六 国 论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

7、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以至于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得很正确。第二段翻译六 国 论对比论证小邑 大城 大城数量上赂秦而力亏(分论点一)得百倍 失百倍大欲 大患得难 失易程度上有限 无厌奉繁 侵急引用论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道理上比喻论证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文本研读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六

8、国 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终:最后继:跟着迁灭:灭亡 与:亲附既:连词,既然 免:幸免义:名作动,坚持正义始:才速:招致斯:这再:两次连:连续却:使退却始:当初、起初把作为第三段注释是故:所以、因此尝:曾经六 国 论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

9、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最后却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第三段翻译六 国 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洎:及,等到以:因为谗:小人的坏话革: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智力:智谋和力量向:副,从前、过去使:连,假使、如果数:天数理:

10、理数当(tng):同“倘”,如果易量:容易判断武:武力终:坚持到底诚:副词,实在不得已:没有办法行:动身第三段注释六 国 论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它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较量,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第三段翻译六 国 论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的?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11、燕:速祸赵:用武不终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二)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应如何应对呢?文本研读如何应对?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六 国 论赂者:韩、楚、魏三国以贿赂苟且偷安,结果削弱自己的力量,“日削月割”最终灭亡。不赂者:齐、赵、燕三国。齐国依附秦不助五国,“终继五国迁灭”。赵、燕以战止亡,但因赂秦者而造成敌我力量悬殊。加之自相残杀、方式不妥,最终被秦所灭亡。问题探究苏洵认为赂秦和不赂秦的国家各是怎么灭亡的?六 国 论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12、,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以:用礼:名作动,礼待下:向下咽:吞咽势:优势而:却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劫持日、月:名作状,每日、每月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使:让为:表被动第四段注释六 国 论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都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第四段翻译六 国 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13、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苟:如果 下:自取下策从:跟随 故事:旧事,先例下:指在六国之后第五段注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单个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式。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采取下策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六 国 论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六国与秦的地位比较(“皆诸侯”)、实力比较(“其势弱于秦”)。秦强而六国弱,但六国有不赂秦而战胜秦的可能。作者所处的宋代,正逢辽、西夏等外患威胁,宋朝统治者不是坚决抵御,而是割地赔款;然而从力量的比较上,统一的大宋远远强于边境小国的契丹、西夏,宋朝就更有战而胜之的可能。“六国”“秦”“宋朝”“辽

14、、西夏”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六国”“北宋”六 国 论全文结构回顾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第二部分(2、3):论证中心论点。第一层:论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层: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三部分(4、5):作出结论。第一层:总结历史教训。第二层:讽谏北宋王朝。结构分析六 国 论分析秦灭六国过程,原文中没有可以质疑的地方?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但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因而秦韩两国间连续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的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秦王政十七年,秦彻底灭韩,韩成为六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

15、战争频繁,实力大大削弱。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首都大梁,引黄河、鸿沟之水冲灌大梁城,3个月后,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灭韩灭魏六 国 论灭楚秦王政二十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取十余座城,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大军,分兵两路进攻楚国。项燕率军抵抗,大败秦军。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项燕率领全国兵力在平舆与秦军决战。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王翦抓住战机,实施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东

16、南)南大败楚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楚亡。“抱薪救火”“如弃草芥”表现了韩、魏、楚的轻率态度,史实果真如此吗?问题探究六 国 论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分兵两路攻赵,赵军守城据险,战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军攻平阳,歼灭赵军10万,挥军北进,为李牧大败于宜安。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王翦攻赵,受阻还师。公元前228年,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王翦大破赵军,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

17、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灭赵“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问题探究六 国 论灭燕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燕太子丹采取刺杀手段,派荆轲携带燕督亢图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副使秦舞阳勇士前往秦国诈降行刺秦王,未遂而死。秦王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问题探究六 国 论在秦军并灭五国时期,

18、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齐王建即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在齐相后胜的劝说下,齐王建不战而降,最后饿死于松柏之间。灭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问题探究六 国 论问题探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真是如此吗?六国割地与

19、秦史料公元前273 年,秦国破魏赵联军于华阳,斩首13 万。魏国上下惶恐,群臣商议割让河西之地,以换得和平。长平之战结束,赵国国力大损,北部还有少数民族侵扰,赵国当心秦国继续进攻都城上党郡,向秦国求和。公元前281 年秦国率兵伐楚,楚国兵败,楚王割让上庸、汉北地区给秦国。公元290 年,秦将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全歼韩魏联军24 万,迫魏献河东地400 里,韩献武遂地200 里于秦。从四国割让的土地面积上来看,实在是少得可怜,更多还是依靠战争进行的土地兼并。六 国 论为什么苏洵在六国论中要着重写六国“赂秦”?问题探究“北胡骄恣,为日久矣,岁邀金缯以数十万计。曩者,幸吾有西羌之变,出不逊语以撼中国。天

20、子不忍使边民重困于锋镝,是以虏日益骄,而贿日益增,迨今凡数十百万。而犹慊然未满其欲,视中国如外府,然而其势又将不止数十百万也。夫贿益多,则赋敛不得不重;赋敛重,则民不得不残。故虽名为息民,而其实爱其死而残其生也。名为外忧,而其实忧在内也。”几策审敌 苏洵“一旦向他们进贡的财物增多,那么在国内征收的赋税也就不得不加重,一旦赋税加重,百姓就会受到摧残。”六 国 论为什么苏洵在六国论中要着重写六国“赂秦”?“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了针砭时弊,劝谏宋王朝统治者。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告诫汉代统治者要实行仁义。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是借阿房宫揭露唐代统治者穷奢极欲。六 国 论文 章 主 旨作者借评价六国灭亡的历史,意在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对敌人用纳银输绢的方法换取一时的太平,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不要一味贿赂辽和西夏以求苟安,而要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 国 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