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小论文厚重之河南文化.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221568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文化小论文厚重之河南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文化小论文厚重之河南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文化小论文厚重之河南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文化小论文厚重之河南文化.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厚重之河南文化为河南文化加油喝彩姚黄魏紫华夏心;国色天香中原魂题记有一个地方;这里有幽远钟声的深山古寺;这里有十分平民化的戏剧;还有巍峨秀美的山峦、悠古深远的古建筑、优秀杰出的志士;更丰富的;则是有抬头是汉风;低头有唐韵的深厚文化.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中原大地之上的河南.如果作为客人来到河南一定会被这繁复的文化分支所倾倒;因为面对这只文化织就的庞大绣球;会让人眩目以致被折服.而要忍不住对河南文化做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是极不容易的;因为现存或曾经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的确是太丰富了;也正如上面所说的;它亦很庞大以致臃肿;要想从一条线上理顺;了解完备是几近不可能的.因为若是计划从时间;或是方位;或者类

2、别上去走一趟河南;是会让你刚刚踏入河南那一刻的激情变得神魂颠倒;原因只有一个;河南的内涵不能够一个人了解全面;哪怕是一生的时间.这里;我也只能用一个不是很成熟的河南本土的少年的阅历去向你简单介绍一个概况.河南地处中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成为了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一.所以;豫文化的内涵带有浓重的历史特征.这一点;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一、姓氏文化姓氏文化在河南文化中的地位可谓是相当之重.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今天的河南新郑;建都于有熊;黄帝作为部落首领;统一了天下;其子孙被赐姓;经过历史的发展衍生出如今华人的众多姓氏.今天;华人的前一百大姓中;有

3、 70 多个产生于河南.应该来说;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的根在河南.每年;数以万计的全球华人回到各自的姓氏发源地;拜谒祖先.如:华人第一大姓;李姓.原为理;是赢姓颛 zhuan 音专顼 xu 音需的后裔;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职;以官命名为理氏.商朝末年;理 因犯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避难至伏牛山区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之间同音之顾;遂改理为李;定居与苦县今河南鹿邑;后不断繁衍.又如张姓源于河南濮阳;郑姓源于河南荥阳等等王、杨、周、沈等姓皆出于河南.据今年 2006 年的调查;新华人百家姓中 70 余个源于河南;约占华人总人口

4、的 87%.可以确定地说;华人的根主要在河南.二 古都文化中国历史上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安阳、南京、杭州、开封、北京、郑州.其中的 4 个:洛阳、安阳、开封、郑州都位于河南境内.因此;无论历史怎样发展;河南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 20 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伴随着这些;河南境内也留下了相当的古迹:安阳有曾出土过司母毋鼎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东汉都城洛阳有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白马寺;北魏后又有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到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曾经令人叹为观止;更是留下了清明上河图的精美画卷同时保留至今的中国古代遗址更是无法可数;像夏朝都城阳城;商朝的数座都

5、城遗址犹以郑州商城遗址最为有名;还有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的都城遗址郑韩故城等春秋战国各国国都;三国时期魏的都城许昌;宋开封古城;等等.这只是这一时期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些例子.当然;近 700 年来明清的定都北京河南的政治中心的地位有一定的下降.但无论如何过渡;河南当然也握有一张相当重量的大牌河南在中国吃饭问题上的地位.河南地处中原;北有黄河;南有淮河;东有卫河;共同冲击出占河南近一半面积的平原地区.加之又有众多大小河流;年降水适量;于是;哪怕是在流传“江南熟;天下足”的年代;河南作为“粮仓”的地位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没有改变.可能也因为首着这个大粮仓的缘故;河南的人口在全国也是最多的.

6、不过因为千百年来的这种小农仪式;使河南人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并未占有太大的便宜.但相信;随着观念的改变;更多的河南人会在守好这个粮仓的同时;走出家门;放眼全局;更好地为河南发展出力的.例如;中国食品行业的白象、三全、思念、双汇、科迪、斯美特、华英、金丝猴等;都是从河南发展起来的;这些也都显示着河南人正在觉醒.三 古遗迹上文提到;因为河南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历史发展的区域内;所以河南境内的古遗迹相当之多.特别是地下文物.如果外国人说中国是“抬脚是秦砖;落脚见汉瓦”;那么;河南更是这一句话的显着代表.仅从一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需发掘的文物古迹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 731 公里;仅其源头

7、丹江口水库南阳区域所需抢救性挖掘保护的文物点有 200 多个;二期工程 161个;13000 多座墓葬;并有 37 家文物单位对河南段沿线进行发掘.整个中线工程所需保护的文物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峡工程所需保护的文物数量.可以说在河南的土地上;要想不踩到一片古人曾生活过的古迹都是一件困难的事.这其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南安阳市安阳县渔阳村位于着名的商代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这里完整的记录着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商春秋战国;到秦汉北朝东魏北齐宋无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与印记在河南的土地上;还存在有着名的龙门石窟少林寺;白马寺商代殷墟宋开封

8、府衙门;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县衙叶县县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土质城墙郑韩故城、有人工天河红旗渠、东周“天子驾六”、车马坑、上蔡郭庄楚墓;后周皇陵;郑国大公车马坑等等;这些已发掘的地下古迹中;我们得到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青铜莲鹤方壶、战国编钟等一大批珍贵国宝.从河南荥阳的一处墓葬中发现的 5500 年前的丝织品;至今仍保持完好;更是让人称奇.宋代制瓷业发达;当时的五大名窑要四个在河南.并且;今人已经仿制出了钧瓷、汝瓷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汝瓷今天世界仅存数百件;历代有“家有黄金万两;不如汝瓷一件”之称.对汝瓷的仿制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这种艺术珍品.这些包括河南地下无数的己发现和未

9、发现的宝藏.四、文艺河南是戏曲大省;全省共有地方剧种 45 种;像豫剧、河南坠子、曲剧等剧种在戏曲普遍衰落的大背景下;依然有许多剧团活跃在河南各地;其代表名家如常香玉、马金凤等豫剧六大名旦;曲剧皇后张新芳等.豫剧程婴救孤更是夺得了 2005年全国戏剧十大精品工程榜首的荣誉;促进了豫剧发展.当前活跃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的少林武术、太极拳法、宝丰魔术等也都来自河南.在其它方面;河南也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国风一百六十篇中有九十五篇的作者都是中原地区的人;道教始祖老子、庄子、思想家李耳、秦国变法的提议与实施者商鞅、法学家韩非子;以及李斯、汉臣张良等.还有代表唐代诗歌文学鼎

10、盛时期的杜甫、李贺、李商隐、韩愈、刘禹锡;元稹等都是河南人;而白居易、李白也都曾经出生或生活在河南;又有汉代张衡、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唐僧的原形玄奘、画圣吴道子、修着“帝王教科书”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宋代画家李唐、民族英雄岳飞等同样是河南人.近代则有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二月、书法大家张海等文艺代表还是河南人.在革命时期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河南新县更是走出了许世友等数十位将军被喻为“将军县”.当然;存在于河南的也不止这些;他们在民间自由的生息;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汴绣、腾派蝶画等;但也因为这个缘由;部分文化在民间也面临着即将失传的问题;这是个普遍的现象.由于需要保护的地方实在

11、太多;很多类别政府并为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剩于未受保护的;其发展的好坏只能靠它是否还具有受人喜爱的地方.如果这些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失传了;无疑将会给丰富的河南文化带来巨大遗憾.河南文化保护亦刻不容缓.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中;河南作为源头;并且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如果河南文化缺失了;中国的文化是否还会依然如故地璀璨.当然;河南的文化亦是与中国其他文化相生相息的;中国其他地区与河南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河南文化的进步发展.这里的土地上曾有过“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兵变陈桥;岳飞抗金鏖战;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希望在厚重历史的祈福下;河南文化;乃至中国的东方文明有自己更大的天地.各地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共同演绎辉煌的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