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221155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中国制造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空前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国制造业作为中国人民衣食住行可享用产品的载体和国家安全所需产品的提供者是任何时候都撇不开的产业,没有制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能力的民族,是不能抵御外来侵略而任人宰割的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正是有力的佐证,制造业的兴衰不只是制造业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还远未完成,人们衣食住行的要求远未得到满足,甚至农业经济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少部分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此背景下,对传统产业的作用

2、评价,对产业所谓的“朝、“夕”划分,应依国情有所区别,忽视这一点,盲目地跟着别人跑,奢谈并炒作一个并不成熟的时代特征概念,将会起到误导作用,不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制造业的历史作用及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不能相互替代的。高技术与传统产业是依存关系,不仅仅是改造与提升关系。传统产业是高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不实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高技术的价值无从体现。制造业是当前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我国制造业是我国当前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国情对我国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预期。当前对我国高技术能力的过高预期是不现实的

3、,我国在高技术方面不具备什么优势,囿于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体制的桎梏,我国要在高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还需假以时日。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这种说法似乎有两个依据:一是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二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世界制造工厂”这顶帽子并非浪得虚名,

4、但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1?-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实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要建立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首先,国家应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宏观协调机制,加强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的三大接口,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家及地方应自上而下成立技术创新协调机构,加强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调控,使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将科技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应在国家层面制定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计划,尽快出台我国的科学教育标准和技术

5、教育标准,以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其次,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与经济改革吻合、协调、连贯的科技和教育政策,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再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中介机构,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教育与科技研发方面的结合,推动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合作方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最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要率先架设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桥梁,直接面向工程实际、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

6、设主战场,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并把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管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工程教育能够尽快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需求。积极培育大企业,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制造业是规模效益十分显着的产业,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这是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成本偏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公司大企业的形成途径或方式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通过资本积累,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大企业,但这种形成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国际竞争压力。二是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来实现。这是大企业形成的主要途径和

7、方式,应该说这也是我国大企业今后形成的主要方式.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政策的制定及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上来,为建立市场兼并机制创造条件。促使制造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其一,要从改革产权关系、产权结构着手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层次改革,紧紧围绕产权这个经济体制的核心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使产权边界更明晰、产权运作及管理更规范,真正取得国企运行机制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性进展,确保企业成为一个有足够自由度和自主权的完全市场化的经济实体,使其能在全球化市场立足,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炼自己的生存及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企业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其二,要建立市场经济中的优

8、胜劣汰及退出机制,包括企业破产等-2-死亡制度.市场经济的吐故纳新主要表现在企业竞争的退出机制上,只有清除竞争后的垃圾,创新才不会受阻,才有利于企业研发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整个社会还必须有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帮助那些勇于冒险创新的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其三,国家要引导企业从以传统的降低成本的竞争发展方式,向以市场、技术创新为主的竞争发展方式转变.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和经验,应用工业工程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来实现系统效率和效益目标,实施企业再造与知识管理,把企业制度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管理创新为强大杠杆,撬动企业技术创新。其四

9、,实行国企厂长、经理、CEO(首席执行官)选拔市场化,以与国企经营机制市场化保持合拍.一是要解除政府对企业直接的人事控制纽带,作为现代企业灵魂和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不能再是政府行政命令型的。二是要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制,以竞争性、市场化的选聘机制替代行政性、官员化的任免机制。三是要培育充分竞争、自由而有序流动的企业经营人才市场,保证国有企业可从市场上吸纳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并且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其五,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企业研发机制。一是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中心,同时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要引导企业调整以跟踪和模仿为

10、主的技术发展思路,把自主开发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及改良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二是企业领导要提高对技术中心的认知程度,高度重视研发工作,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力量,采取多元筹资,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要提出中长期开发计划,拟定具体项目执行方案,使企业技术创新真正落到了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主要靠国家投入的状况。三是寻求适合国情的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要构建鼓励科技人员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如实行专利权人、职务发明人奖励制度;设立原始性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把知识产权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以此为科研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创造条件。综合来看,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并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是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世界制造业市场是广阔的,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期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