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19165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略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3.理解作者在无奈而低沉的情调中所表达的家国忧思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低沉的感情基调是如何运用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来的;2.词中多处化用杜牧诗句所起到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在这水木清华的城市,度过了他们艺术上的黄金时代。有一个时期,扬州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是一所人间乐园。唐张祜纵游淮南里曾说“十里长街

2、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二、作者介绍姜夔(1155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三、背景介绍扬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目睹了战

3、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四、文体介绍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五、词前小序1、认真阅读词前小序,思考:词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4、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奠定了低沉悲凉的基调。2、“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3、这是一首慢词,我们应该用慢(舒缓)的语调来读,加上有黍离之悲,情感基调是低沉悲凉的,所以我们应该用低缓而带悲伤地语调来读。(先听录音,后自由朗读,再集体朗读,思考问题:)六、整体把握:(一)、快速浏览上阕,找出上阙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二)、词人用了哪些景象来写“空城”?1、“荠麦青青”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荒芜2、“废池乔木”有何作用?词人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连废池乔木都犹

5、厌言兵,痛恨战争,物犹如此,更何况是人呢。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倍增今日之凄清。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移人情于物象,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月都不禁为昔盛今衰的扬州而伤感、而沉默

6、!(联系“空城”来总结)这三句把荒凉冷寂的环境与词人沉痛伤感的情怀交融于一体,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昔日的歌声笑语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冰冷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的景象,怎么不令人伤怀呢?4、除了这些所见之景,词人还有所听闻。“清角吹寒”给人怎样的感觉?当日落黄昏之时,凄清的号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寒”本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说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它不仅表明号角声音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还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用听觉写触觉,把所闻所感交织在一起,使“

7、黍离之悲”更为具体。(三)、野草疯长,城池荒废,号角声声,催人心寒,面对如此景象,甚至连月亮都似乎冷寂无言。此时的扬州满目疮痍,空城一座,令人悲戚。除了写词人眼前现实当中的所见所闻,剩下的内容都是写的什么?写曾今的扬州,以及想象杜牧来到扬州城的反应。1、以前的扬州是怎么样的呢?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2、哪些景象可以证明此前的扬州是“名都”?“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这些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关的四首诗。(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3、想象杜牧来到扬州城的反应是为

8、了写什么?4、词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他所见到的扬州?(如果我们说词人眼见为实,那么曾今的扬州以及想象杜牧到扬州来的反应,这些都属于什么写法呢虚。所以词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扬州?虚实结合)对比反衬以及虚实结合:词中化用杜牧的诗句让人联想到昔日扬州的繁盛景象。而今日的扬州却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5、面对着这样一座曾今是名都,而如今是空城的扬州,词人心境如何?在这鲜明的对比中,让目睹今日衰败扬州之人更是痛心不已,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四)、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悲吟“白

9、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姜夔选取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让我们重新读一遍,再次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学生齐读全词)(五)、刚才我们分析了词人眼前所见之景,以及杜牧笔下的扬州,词中还有一处景,我们还没有分析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请从虚实的角度来赏析这一句。一个“念”字,表明是词人所想,与“算”意思相近。在这里,属于虚写。年年岁岁花相似,芍药年年开放。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已空,人已非,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是徒增空城的伤感罢了。(六)总结:齐读扬州慢板书:昔(繁荣兴盛)杜牧笔下名都虚实结合,对比反衬黍离之悲今(衰败萧条)词人所见所闻空城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