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18939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陆上1、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1)中国丝织业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注:中国丝织业起源(仅作了解)新时期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陶纺轮、骨梭、骨针,出现了人工育蚕技术商朝祭祀蚕神并出现了专门负责蚕桑生产的官员周朝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列为妇女的“三从四德”(2) 张骞通西域时间及目的: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过程: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

2、氏;张骞把在西域各国见闻,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影响: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2、丝绸之路的发展(1)两汉: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班超出使西域(2)魏晋南北朝:一度中断;波斯苏珊王朝分别与北魏和南朝重建丝绸之路(西北与西南)(3)隋唐:丝绸之路鼎盛;景教/东正教传入;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爆发怛罗斯之战(4)线路:长安/洛阳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拜占庭帝国3、丝绸之路的衰落:唐朝中后期陷入藩镇割据局面,战乱不断;海上丝绸之路日趋兴盛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线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

3、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2)影响: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大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2、西南丝绸之路(1)线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影响:加强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联系3、汉志商道/香料之路(1)线路:自东方从海路而来的商品运抵也门然后用骆驼沿汉志商道(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最后进入欧洲(2)衰落:伴随着7世纪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冲突而衰落4、海上丝绸之路(1)线路印度洋航

4、线:明州/泉州/广州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东北亚航线:登州/扬州黄海/东海朝鲜/日本(2)开辟过程印度洋航线A、 西汉就已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B、 唐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设广州市舶使)C、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外贸税成为重要财源注宋元繁盛原因: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航海、蒙古人征服海路畅通、商品经济发达D、明初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达到巅峰东北亚航线:秦汉开辟唐宋发展元明清衰落(3) 特点:商品种类多元化(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珠宝)、运量更大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产方面(1)中国物产西传:

5、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茶叶大量输往西亚、北非和欧洲(2)国外物产传入西汉一度征服中亚大宛国,获得“汗血马”,同时引进苜蓿(饲草)和葡萄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都是通过西域传入中亚和西亚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宋元时期外来传入的棉花发展为重要经济作物;大量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经海路传入2、技术方面(1)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拜占庭帝国(2)漆器制造技术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3)12至15世纪四大发明逐渐传到西方(促进了西方生产技术提高,推动了西方社会进步)(4) 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3、宗教方面(1)两汉之际佛教经丝绸之路传

6、入此后逐渐本土化(敦煌莫高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隋唐时期佛教有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2)祆教(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东正教(景教)陆续在唐朝传入中国4、艺术方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时期广受欢迎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7世纪)(1)背景: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2) 表现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A、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马牛猪羊鸡)、麦类农作物引入美洲B、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和可可流向世界C

7、、原产于非洲的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D、黑奴成为贸易商品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亚非)、荷兰西印度公司(美洲)、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殖民扩张与掠夺: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注:西欧列强早期的殖民扩张(仅作了解)时间国家殖民扩展与掠夺16世纪葡萄牙将南美洲巴西变为殖民地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除巴西外将中南美洲和亚洲菲律宾变为殖民地教皇子午线15世纪末罗马教皇以西经46度为界以西为西班牙势力范围,以东为葡萄牙实力范围17世纪英、法、荷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建立多个殖民地(3)影响: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

8、出现2、荷英法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718世纪)(1)17世纪上半叶荷兰崛起原因海上马车夫(仅作了解)濒临大西洋地理位置优越;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对外贸易、捕鱼业、租地农场、金融业)尼德兰革命使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并于1581年建立起欧洲最早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有利的国际环境(西、葡衰落,英、法尚未崛起)注:荷兰的殖民扩张(仅作了解)A、 南亚与东南亚:击败葡萄牙控制印度沿海据点、锡兰、马六甲、爪哇B、 东亚:占据中国台湾垄断中日贸易C、 非洲:击败葡萄亚占据好望角D、 北美:建立新尼德兰首府为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E、 南美:建立荷属圭亚那(今苏里南)(2)1

9、7世纪下半叶英国崛起原因日不落帝国(仅作了解)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和租地农场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制度优势: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1588年击败西班牙;17世纪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注:英国的殖民扩张(仅作了解)A、 美洲: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上半叶相继在北美东部沿海建立13块殖民地;经过七年战争(17561763年)又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即加拿大;19世纪初殖民统治南美圭亚那地区B、 亚洲:17世纪初在印度建立第一个商站;三次英荷战争获得荷属印度殖民地;七年战争获得法属印度殖民地;1858年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

10、度女皇称号,英属印度成立,莫卧儿王朝灭亡;19世纪上半叶又相继殖民了缅甸和马来半岛;1840年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一战后获得了中东地区伊拉克、约旦等地的控制权C、 非洲: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黑奴贸易国;至20世纪初英国建立了北起埃及南至南非纵贯非洲大陆的殖民帝国,面积上仅次于法属非洲D、 大洋洲: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继沦为英国殖民地E、 欧洲:18世纪初殖民统治直布罗陀;19世纪初殖民统治爱尔兰F、 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地面积达到最大,约占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1)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

11、国家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2)工厂所需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3)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4)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1)大规模工业化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欧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3)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20世纪以后世界市场曲折发展(1) 曲折两次

12、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2) 发展1947至1995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张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冷战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跨国公司扮演重要角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源)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茶文化(1)中国茶文化: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茶文化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2)茶文化传播古代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朝鲜半岛、日本、越南)16世

13、纪以后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茶具作为珍贵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建立“万里茶道”英国用中国茶和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3) 茶文化发展: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下午茶”。2、服饰文化(1)东方服饰对法国的影响17世纪末在华传教士将中国服饰引入法国并受到欢迎18世纪法国人将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融入服装设计之中20世纪初法国人设计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2)西方服饰对东方的影响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民国早期设计

14、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特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3、 钟表文化(1) 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人中国内地(2) 18世纪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3) 此后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4、 语言文化(1) 英语伴随着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成为国际通用语言(2) 西班牙语和法语也伴随着殖民扩张分别成为拉美和西非地区的官方语言(3) 汉语伴随着华工也传播到世界各地5、文化产品全球化(1)背景: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交流(2)表现: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承载着本国的文化,广销世界各地,推动

15、了各国文化交流更加丰富多彩核心要旨归纳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线索(一):商路与贸易。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市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各洲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线索(二):文化交流。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及世界其他区域的商路,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促进文化交流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单元小练1. 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

16、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A. 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B. 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C. 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 D. 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2. 从1815年到鸦片战争前夕,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中文报刊侧重于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万国一方”;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加大了对以先进科学知识为主体的“西学”的宣传。由此可知,传教士创办中文报刊的活动在客观上( )A. 麻痹了

17、中国民众的思想B. 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C. 为拜上帝会提供了指导D. 开阔了国人的国际视野3. 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资本在海外投资的年均回报率为5.72%,而国内投资的年均回报率是4.60%;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 国内工业发展面临挑战B. 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C. 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D. 经济地位已被美国取代4. 在唐朝初期,沙州(今敦煌市)和甘州(今张掖市)是比较繁荣的商业中心,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枢纽城市。安史之乱后,甘州等逐渐没落,凉州(今武威市)逐渐崛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中

18、心。据此可知,唐朝丝路贸易的发展( )A. 受到政局变动因素的影响B.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C. 因安史之乱的发生而中断D. 推进了唐朝经济重心的转移5. 北宋时,明州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商舶往来,货物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D. 民间长途贩运发达6.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推销、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一规定推

19、动( )A. 世界完全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B. 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得以消除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对等的利益D. 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公元前1世纪)汉朝与罗马帝国就有了经济上得往来。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对中国汉朝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丝绸成了罗马市场上的畅销商品。史学家马塞利阿努斯说:“以前丝绸只适用于贵族,而今已普及于社会各阶层,甚至于社会的最下层。” -郭小红古罗马向东方的探索与丝绸之路材料二:(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20、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缴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三:1944年法国学者马勒莱发掘越南南部古海港奥克。艾奥遗址,认为其为东西海上交通的中继站。发掘出的中国物产包括西汉的规矩镜、东汉三国时期的八凤镜等,罗马特产包括152年和161180年发行的罗马金币,这些金币以及罗马或仿罗马式金银装饰品、雕像中安敦时代的风格,表明二世纪中后期是罗马帝国与东方交往的高潮时期。(1) 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原因,指出公元2世纪两者的交流出现的变

21、化。(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交流产生的影响。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30年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为英国宫廷带来饮茶风尚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50年喝下午茶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习惯。有诗为证:当时钟响四下时,世界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止18世纪中期女性杂志:女性因茶而沉迷享乐,嗜茶破坏家庭幸福。还有人批判:饮茶破坏了清教徒简朴勤勉的品质,让英国人崇洋媚外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即使

22、是贫困百姓家,也能一天喝两次茶。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茶成为英国的“国饮”;在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农工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摘编自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上表反映了1718世纪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1-6:CDAACD7、 (1)原因:生产力落后;地理环境的阻碍;安息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 变化:由间接的交流到直接交流。 (2)影响: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8、论题: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更加密切

23、,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16世纪到17世纪末,饮茶主要是在宫廷以及上层社会中流行,由于茶叶价格昂贵,使得饮茶是一种奢侈消费行为。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增加了英国社会的茶叶供求,又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饮茶日益平民化和大众化,饮茶已经成为英国民众重要的日常饮食习惯,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示例2: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折射不同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为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饮茶习惯在英国社会的逐渐普及引发了部分人饮茶习惯的非议。有人认为女性喜欢饮茶是嗜茶,容易使人散漫,而且茶叶价格昂贵,与清教的简朴勤勉不相符,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这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18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普及,体现出不同地区文化的交融。综上所述,英国社会饮茶风俗的变迁,由不太认同饮茶到饮茶的大众化,折射出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示例3: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受不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示例4:论题:18世纪中后期英国饮茶风俗适应工业化的需要。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