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00712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9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克己复礼教学要求二、克己复礼教学要求1.1.背诵背诵12.112.1、3.13.1、16.216.2、13.313.3。2.2.掌握掌握“敏敏”、“希希”、“阙如阙如”、“奚奚”、“鲜鲜”、“期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归”、“目目”、“事事”、“诸诸”、“弟弟”、“女女”等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等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乱。4.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熟读课文,

2、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达作用。5.5.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6.6.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7.7.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说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说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儒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区别。等主张的区别。向往周礼,推崇周礼向往周礼,推崇周礼子曰:子曰:“周周监监于二代,于二代,郁郁郁郁乎乎文文哉!吾哉!吾从周。从周。”(3.14)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礼的部分主要对

3、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以以礼礼来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乐来和来和同共融同共融礼礼的等级秩序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两者相辅相成。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典章、制度、规矩、仪节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加以改造制作

4、,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惯统治法规(“仪制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相当

5、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突出特点。n制定周礼的是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是周武制定周礼的是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是周武王的弟弟。王的弟弟。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

6、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成康之治”。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钱穆钱穆 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基本观点:推崇周礼基本观点:推崇周礼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子曰:“觚不觚不觚觚,觚哉!觚哉!,觚哉!觚哉!”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

7、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何晏何晏集解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朱熹集注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基本观点基本观点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

8、会末期父系,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护。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到春秋后期,就

9、出现了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局面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天子的舞用八佾八佾(佾佾是是列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礼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出于三家之堂三家之堂。按礼按礼,只有天子可以只有

10、天子可以旅旅(祭祀祭祀)于泰山,于泰山,这时季孙氏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论语论语八佾八佾篇篇)。卿大夫这样卿大夫这样僭礼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表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克:约束,克制。约束,克制。复:复:回归。回归。礼: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 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复礼就是保持自身的庄严诚敬,按照礼的要求复礼就是保持自身的庄严诚敬,按照礼的要求 来待人接物。来待人接物。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

11、仁。为仁。一日一日克克己复礼,天下己复礼,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而由人乎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颜渊曰: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颜渊曰:回虽不敏敏,请,请事事斯斯语矣。语矣。三三.通读课文,思考:通读课文,思考:1.1.怎么理解孔子所说的礼?怎么理解孔子所说的礼?这里说的这里说的“礼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的重要内容

12、。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要做到这“四勿四勿”,就必,就必须须“克己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战胜自我”。孔子认为,孔子认为,这种仁德的获得与否,完全取决于这种仁德的获得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别人是不能包办代替得了的。自己,别人是

13、不能包办代替得了的。孔子论述了孔子论述了“仁仁”的本相、功用和表象。如何实践的本相、功用和表象。如何实践“仁仁”,具体,具体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补充:补充:12.212.2仲弓问仁。子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邦无怨,在在家家无怨。无怨。”仲弓曰: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翻译:翻译:仲弓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仲弓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像会见出门办事像会见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像进行重大祭祀一样;自己不愿意贵宾一样,役使百姓

14、像进行重大祭祀一样;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的邦国里不怨恨,在大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的邦国里不怨恨,在大夫的家中也不怨恨。夫的家中也不怨恨。”仲弓说:仲弓说:“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按照这些话去做吧。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按照这些话去做吧。”这是孔子提出的待人接物的基于谦敬和谨慎这是孔子提出的待人接物的基于谦敬和谨慎的三条要求,是从的三条要求,是从“仁者爱人仁者爱人”的角度展开的。的角度展开的。17.1117.11子曰:子曰:“礼礼云云,礼,礼云云,玉帛,玉帛云云乎哉?乐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云,钟鼓云乎哉?”3.3 3.3 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

15、如礼礼何何?人而不仁,如?人而不仁,如乐何?乐何?”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礼”是“仁”的外在形式和目的 “仁”是“礼”的内在基础 孔子的感叹是针对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而言的,意在针孔子的感叹是针对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而言的,意在针砭时弊。孔子砭时弊。孔子不注重礼乐的外在形式,而是注重礼乐所不注重礼乐的外在形式,而是注重礼乐所包含的内在文化、内在精神。包含的内在文化、内在精神。礼乐不是用于摆排场、比礼乐不是用于摆排场、比阔气的奢侈品,而是一种文化品格,文化象征,他们是阔气的奢侈品,而是一种文化品格,文化象征,他们是协调社会,化解矛盾醇厚风化的学问,是对人有所作为协调社会,化解矛盾醇厚风化的学问,是对人

16、有所作为的活的东西。正是这个意义上,孔子才发出这样的感叹的活的东西。正是这个意义上,孔子才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的。感悟感悟礼和乐,礼和乐,一个是讲秩序的,一个是讲和谐的一个是讲秩序的,一个是讲和谐的。没有秩序,而只讲和谐,不仅不如缘木求鱼,反没有秩序,而只讲和谐,不仅不如缘木求鱼,反而会有危害。而会有危害。先讲究秩序,而后强调秩序之中的先讲究秩序,而后强调秩序之中的相互尊让,才能有真正的和谐相互尊让,才能有真正的和谐。正如我们身处一个集体,要先有纪律的保证,正如我们身处一个集体,要先有纪律的保证,然后把这然后把这外在的约束化为自身的修养外在的约束化为自身的修养,来使得我,来使得我们的集体和谐然后

17、向上,并在这个集体里获得快们的集体和谐然后向上,并在这个集体里获得快乐。乐。16.216.2孔子曰:孔子曰:“天下有天下有道道,则礼乐征伐,则礼乐征伐自自天子天子出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出,盖盖十世十世希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矣;陪臣执国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庶人不议。不议。”补充字词:补充字词:自自从从出出发出,发布发出,发布盖盖大概,大约大概,大约执执执掌执掌命命政令政令庶庶平民平民基本观点:主张

18、政治有道。基本观点:主张政治有道。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春秋春秋*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兴灭继绝兴灭继绝*“*“尊礼重信尊礼重信”*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战国*称王称帝称王称帝*攻城掠地攻城掠地*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复复礼礼”后的理想状态是怎么样的?后的理想状态是怎么样的?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天下无道天下无道”指什么?指什么?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论政事

19、。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天下有道”的那种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13.3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将奚先?子曰:?子曰:必也必也正正名乎。子路曰: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奚其正?子曰:?子曰:野哉,由也!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阙如也。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20、,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中;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则民无所错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苟而已矣!而已矣!重要字词句:重要字词句:正:纠正正:纠正 名:名分名:名分 待:等待待:等待奚:什么奚:什么 迂:不切实际迂:不切实际 野:粗鲁野:粗鲁阙:缺,空缺阙:缺,空缺 中:适当中:适当 苟:马虎苟:马虎而已:罢了而已:罢了 子将奚先:子将奚先:宾前宾前 基本观点:要基本观点:要“正名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种名分)。孔

21、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孔子曰:“君取臣曰取,君取臣曰取,不曰假。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孔子曰:“正假马之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言而君臣之义定矣。”正名就是复礼,它的具体内容正名就是复礼,它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父父,子子。”公曰:公曰:“善哉。信如善哉。信如

22、君不君,臣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诸?”基本观点:基本观点:要各守本分。要各守本分。君君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臣臣臣:按臣子的要求去做。臣:按臣子的要求去做。父父父:按父亲的要求去做。父:按父亲的要求去做。子子子:按子女的要求去做。子:按子女的要求去做。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探究课后思考练习二:探究课后思考练习二:宋儒说宋儒说“君君、臣臣君君、臣臣”就是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义相同吗?(,这和孔子的原义相同吗?(P10P10)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孔子提倡要

23、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责任。宋儒是统治者打着儒家的旗号的宋儒是统治者打着儒家的旗号的愚民愚民政策政策,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端化的深渊。,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端化的深渊。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重点字词句:重点字词句:弟弟:同:同“悌悌”,敬爱、顺从兄长,敬爱、顺从兄长 本本:根本:根本道道:做人的原则:做人的原则 与与:语气助

24、词:语气助词,通欤通欤其其:语气词,表推测:语气词,表推测宾前宾前: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孝悌孝悌”是是“仁仁”最基本最本源的表现。最基本最本源的表现。尊尊亲亲尊尊亲亲曾:竟然是以为孝:宾前(以是为孝)基本观点:敬爱、顺从为孝。在孔子看来,色难就是心难。一个在内心忤逆父母的人,怎么会是孝子呢?他具体地说道,在有事的时候,子女为父母分担;有美味佳肴的时候,先让着父母去吃,难道这就是孝吗?他反对在孝这个涉及到做人的根本问题上搞形式主义,用虚假的东西来粉饰内心的真实感情。孔子强调对父母的孝就是真情实感。而且他觉得对父母的情感比对老师的情感更需要和颜悦色。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25、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7.2117.21宰我问:宰我问:“三年之丧,期三年之丧,期已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久矣。君子三年不为为礼礼,礼必,礼必坏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没,新谷既,新谷既升升。钻燧改火,。钻燧改火,期期可已矣。可已矣。”子曰:子曰:“食夫稻,食夫稻,衣衣夫锦,夫锦,于于女安乎?女安乎?”曰:曰:“安。安。”“”“女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居丧丧,食,食旨旨不甘,闻乐不乐

26、,居不甘,闻乐不乐,居处处不安,故不为也。今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重要字词重要字词为礼:修习为礼:修习崩:崩溃崩:崩溃期:时间期:时间期:一周年期:一周年女:同女:同“汝汝”为之:为之:做做旨:美味(不通假)旨:美味(不通假)处:居处:居 本章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孔子为什本章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孔子为什么批评宰予?么批评宰予?丧礼应该服几年。丧

27、礼应该服几年。予之不仁(不孝)予之不仁(不孝)基本观点基本观点: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仁是礼的内核仁是礼的内核(3.3)(3.3);礼是仁的目;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的与外在表现(12.1)(12.1)。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1.2)(2.8)(17.21)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探究:克已复礼就是

28、“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吗?吗?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仁”;“明明天理,灭人欲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仁”可言的。可言的。归纳每章节的内容归纳每章节的内容1、要约束自己(克己)、要约束自己(克己)2-3、推崇周礼推崇周礼4、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n)越。)越。5、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6、主张政治有道。、主张政治有道。7、要、要“正名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8、要各守本分。、要各守本分。9、孝悌是仁之本、孝悌是仁之本10、敬爱、顺从为孝。、敬爱、顺从为孝。11、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12-13:“仁仁”是是“礼礼”的内核的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