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pt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00467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pt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pt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pt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pt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课件本课件来源于网络只供免费交流使用思考: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共同原思考: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因是什么?本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本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原因之一:武将专权原因之一:武将专权这两个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两个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第第6 6课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陈陈桥桥驿驿 宋宋太太祖祖黄黄袍袍加加身身处处两幅图见证宋朝建立的历史两幅图见证宋朝建立的历史一、北宋的建立一、北宋的建立时间:时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

2、城:国号:国号:960960年年赵匡胤赵匡胤开封开封宋宋北宋的统一北宋的统一方针: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难结果:结果:统一了南方和中原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地区北北 宋宋陈桥驿陈桥驿东东京京北北宋宋结结束束五五代代十十国国局局面面965年灭年灭后蜀后蜀966963年年970年年978年年979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封(东京)北宋 北宋的统一是否标北宋的统一是否标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裂割据局面结束,完成了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全国的统一?979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

3、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和南方。二、中央集权的加强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特点: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特点: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王朝个个短命。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太祖的应对之策宋太祖的应对之策 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4、牢牢地控制了军队。牢牢地控制了军队。2.宋太祖的应对之策只是宋太祖的应对之策只是“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吗?吗?续资治通治通鉴长编卷二卷二建隆二年建隆二年(961),太祖召太祖召赵普普问曰:曰:“天下自天下自唐季以来唐季以来,数十年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国家长久久计,其道何如?其道何如?”普曰:普曰:“此非他故,方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其权,制其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天下

5、自安矣。”语未未毕,上曰:,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卿勿复言,吾已喻矣!矣!”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军事:中央:中央: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

6、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控制兵权控制兵权削弱相权削弱相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地方:地方:3、措施影响:、措施影响: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防止知州权力过大,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实行三年一换制度。实行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

7、中央。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皇权大大加强。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中央地方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加强了对军队的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控制,削弱了军队的战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斗力。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造成了机构臃肿造成了机构臃肿1

8、、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机构臃肿造成了机构臃肿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强化到前强化到前所未有的所未有的程度,皇程度,皇权大大加权大大加强。强。续资治通治通鉴长编卷二卷二普曰:普曰:“此非他故,方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其权,制其,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谷,收其精兵,则天下天下自安矣。自安矣。”语未未毕,上曰:,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卿勿复言,吾已喻矣!矣!”赵普所说的赵普所说的“权权”“钱钱”“兵兵”,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宋太

9、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权权”“钱钱”“兵兵”节度使的行政权;节度使的行政权;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节度使的财政权即收取地方税赋的权力;节度使的财政权即收取地方税赋的权力;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除各州留一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归中央掌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归中央掌控,后又陆续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控,后又陆续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节度使的兵权;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采取措施控制兵权,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采取措施控制兵权,解除节

10、度使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志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通签书施行”。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职权: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职权: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知州的权力并对知州行为实行监督,加作用:分知州的权力并对知州行为实行监督,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1、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北宋时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神童诗宋宋汪洙汪洙做人莫作军,好男不当兵做人莫作军,好男不当兵满朝朱贵紫,尽是读书人满朝朱贵紫,尽是读书人宋朝统治者和整个

12、社会重文轻武。宋朝统治者和整个社会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目的/原因:原因:2、表现:、表现: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避免武将篡夺政权。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欧阳修欧阳修 欧阳修,北

13、宋政治家、文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兵权兵权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文臣统兵行政权行政权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知政事削弱宰相权利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北宋的军队北宋的军队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和藩兵。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和藩兵。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

14、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精壮者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了改编,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因而也称为和杂役,因而也称为“役兵役兵”。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性质。民兵性质。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内重外轻内重外轻北宋的军费开支北宋的军费开支宋太祖时最多一次:进士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宋太宗时(公元9

15、77年):进士109人(又赐一百八十多人),诸科200人。宋真宗时(公元1000年):录取进士409人,诸科1129人。励学篇励学篇宋真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宋汪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的科举北宋的科举 重文轻

16、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目的/原因:原因:2、表现:、表现:3、影响:、影响: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避免武将篡夺政权。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清明上河图街景 北北宋宋时期期,外外患患不不断断,为什什

17、么么其其内内部部总是是统一一的的,几几乎乎未未出出现汉唐唐时代代地地方方割割据据势力力对抗抗中中央央政政权统治治的的内内乱乱(如如“七七国国之之乱乱”、“安安史史之之乱乱”、唐末的藩、唐末的藩镇割据割据)呢?呢?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谈谈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谈谈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目的/原因:原因:2、表现:、表现:3、影响:、影响: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避免武将篡夺政权。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18、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制。(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年代年代收入(贯)收入(贯)支出(贯)支出(贯)102115085万万1267

19、7万万104912625万万“所出无余所出无余”106511613万万13186万万12重文轻武的弊端: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控控制制兵兵权权削削弱弱相相权权分分散散、削削弱弱地地方方官官权权力力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建立统一中原和统一中原和南方南方课堂练习1赵匡胤建立北宋是在()A.10世纪初 B.10世纪中期 C.9世纪初期 D.9世纪中期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 是()A.集中军权 B.集中行政权

20、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B BA3.“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4.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5.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AC6、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局面,反映()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7、宋朝时普遍受到尊重的阶层是()A.

21、士人 B.商人 C.农民 D.手工业者8、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A.陈桥驿兵变 B.唐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的频繁更替B BAB9、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措施是()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 D.派驻通判10、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提高进士的地位 D.地方赋税收归中央CC宋太祖问: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

22、民涂炭,其何故也?”宰相赵普回答: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 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北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2 2、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3 3、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赵匡胤赵匡胤 开封开封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

23、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军事上: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读史料:材料:关于宋朝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的统计: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

24、水平。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麦迪森,他认为:“在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却由450美元增加到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以后一直到1820年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美元,只增加了1/4。”也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

25、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1)(1)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在历史上是一状况如何?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结个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宋太宗宋太宗(2)启发: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原则:原则: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是绝对需要的。中央集权发展趋势:一是皇权加强,相权日削弱;二是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