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9199588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和和 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2.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 1)内容:)内容:、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意义:科学地解释了 的原因和的原因和 形成的形成的 原因。原因。(3 3)局限性)局限性 对对 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水平。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强调物种形成都

2、是 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 爆发等现象。爆发等现象。用进废退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获得性遗传过度繁殖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个体个体自然选择自然选择3.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内在联系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内在联系 (1 1)图示)图示 原始物种的过度繁殖原始物种的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有限的生活资源(2 2)解读)解读自然选择的对象自然选择的对象a a.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b b.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c c.根本对象是与

3、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a a.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b b.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

4、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c c.原因:过度繁殖原因: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有限的生活资源。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图示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图示变异不定向,自然选择定向。练一练练一练 (20092009广东理基,广东理基,4747)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由于蟹类的捕食,某 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 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A.A.人工选择人

5、工选择 B.B.适者生存适者生存 C.C.用进废退用进废退 D.D.定向变异定向变异 解析解析 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 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 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 者生存,故者生存,故B B正确。正确。B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1.发展发展 (1 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已经从 水平深入到水平深入到 水平;水平;(2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

6、,已经)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 从以从以 为单位发展到以为单位发展到以 为基本单位。为基本单位。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1 1)种群是)种群是 的基本单位,也是的基本单位,也是 的基本单位。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迁移和遗传漂变等。、迁移和遗传漂变等。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性状性状分子分子生物个体生物个体种群种群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生物繁生物繁殖殖基因突基因突变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种群基因频率(2 2)和和 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产生

7、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和和 。生物变异是生物变异是 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变异的利与害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变异的利与害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 。(3 3)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原因:不断淘汰原因:不断淘汰 变异的基因,积累变异的基因,积累 变异变异的基因。的基因。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改变。突变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不定向不定向原材原材料料生物的生物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8、不利不利有利有利定向定向(4 4)隔离导致)隔离导致 的形成。的形成。类型:常见的有类型:常见的有 和和 。实质:实质:不能进行自由交流。不能进行自由交流。新物种形成标志:达到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标志:达到生殖隔离。如何鉴定长期地理隔离后两个同一物种的种群是否如何鉴定长期地理隔离后两个同一物种的种群是否形成两个物种?形成两个物种?通过能或杂交和杂交后能否产生通过能或杂交和杂交后能否产生可育后代。可育后代。物种物种地理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基因基因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解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解读 (1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概念定义外延种群生活在一定

9、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无生殖隔离;同一区域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所有基因提醒提醒 种群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种群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某段时生物进化的实质(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某段时间内若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反之则进化。间内若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反之则进化。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解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解读 (1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概念定义外延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

10、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无生殖隔离;同一区域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所有基因提醒提醒 种群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种群既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某段时生物进化的实质(标志):基因频率改变。某段时间内若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反之则进化。间内若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反之则进化。例:一年前例:一年前A A=0.6=0.6、a a=0.4=0.4,若一年后仍然是,若一年后仍然是A A=0.6 0.6、a a=0.4=0.4,则一年中未进化。,则一年中未进化。(2 2)突变和基因

11、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 染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突变)。由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突变)。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方向。提醒提醒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突变性状

12、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不定向性决定了变异只能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因不定向性决定了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进化方向。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进化方向。不可遗传变异不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不可遗传变异不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不利变异被淘汰,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

13、因频率发生定向改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变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经自然选择经自然选择导致导致 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

14、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醒提醒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1.共同进化共同进化 (1 1)概念:不同)概念:不同 之间、之间、之之 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和生物和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2.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1 1)内容:基因多样性、)内容:基因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2 2)形成原因:生物的)形成原因:生物的 。(3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研究生物进化

15、历程的主要依据:。物种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选择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物种物种生态系生态系统统进化进化化石化石3.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 (1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 多样性、适应性。多样性、适应性。(2 2)不同点:)不同点: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 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达尔文的进

16、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 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 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基 因频率的改变,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而自然选择因频率的改变,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而自然选择 学说从性状水平解释进化。学说从性状水平解释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4.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1 1)渐变式)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

17、1313种地雀种地雀 的形成。的形成。(2 2)骤变式)骤变式如自然界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如自然界多倍体植物的形成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骤变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3 3)人工创造新物种)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茄马铃薯)、多倍体远源杂交(如甘蔗马铃薯)、多倍体远源杂交(如甘蔗萝卜)、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多倍体育种(

18、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物种。提醒提醒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不管哪种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达到生殖隔离。方式都需要达到生殖隔离。对位训练对位训练1.1.(20092009广东生物,广东生物,2626)物种起源物种起源出版已出版已 有有150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 尔文(多选)尔文(多选)()()A.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9、 D.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 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用进废退理论是拉马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用进废退理论是拉马 克提出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克提出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AD2.2.(20082008山东理综,山东理综,5 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 描述,正确的是描述,正确的是 ()()A.A.进化总是由

20、突变引起的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解析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 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如果发生进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如果发生进 化,那一定是有基因频率的改变。化,那一定是有基因频率的改变。B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1.1.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与联系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与联系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

21、关系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2.2.种群和物种的区别与联系种群和物种的区别与联系(1 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种群。(2 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

22、;物种离;物种“大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3 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出现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出现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4 4)二者关系可)二者关系可借助下图理解。借助下图理解。3.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区别与联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区别与联系类型定义特点举例关系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同种生物地理隔离消失后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山东的玉米和河北的玉米

23、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永久性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驴和马4.4.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区别与联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区别与联系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谁来选择自然环境条件人选择目的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利于人类实例害虫和病菌抗药性肉食鸡、蛋鸡等联系都能改变基因频率,使生物进化对位训练对位训练3.3.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B.

24、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解析 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但不一定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但不一定 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A4.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物种的形

25、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B考点三考点三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1.1.比较比较概念定义外延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2.2.计算计算 (1 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设有设有N N个

26、个体的种群,个个体的种群,AAAA、AaAa、aaaa的个体数分别的个体数分别 是是n n1 1、n n2 2、n n3 3,A A、a 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 PA A、P Pa a表表 示,示,AAAA、Aa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PAAAA、P PAaAa、P Paaaa表示,则:表示,则: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1,基因,基因 型频率之和也等于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

27、频率 +1/2+1/2杂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2 2)伴)伴X X染色体遗传方式染色体遗传方式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在一个工厂中,男女职工各100100名,女性中,色名,女性中,色盲基因(盲基因(X Xb b)携带者为)携带者为5 5人,色盲患者为人,色盲患者为1 1人;男性人;男性中色盲患者为中色盲患者为8 8人,则人,则X Xb b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提醒提醒 XYXY型性别决定生物,基因在型性别决定生物,基因在X X染色体上,染色体上,Y Y染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X X染色体上的基因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数不考虑Y Y染色体。染色体。

28、ZWZW型性别决定也是这样。型性别决定也是这样。已知人群中,伴已知人群中,伴X X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隐性男性患者的比例为p p,则可,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 p,由此可计算女性,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中患病的频率为p p2 2。例色盲男性中发病率。例色盲男性中发病率7%7%,女性,女性中发病率为中发病率为(7%)(7%)2 20.5%0.5%。(3 3)哈代)哈代温伯格定律温伯格定律成立前提成立前提a a.种群非常大;种群非常大;b 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 c.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迁入和迁出;d d.没有自然选择;

29、没有自然选择;e e.没有基因突没有基因突变。变。计算公式计算公式a a.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 A、a a),设),设p p表示表示A A的基的基因频率,因频率,q q表示表示a 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AA的频率为的频率为p p2 2,AaAa的频率为的频率为2pq2pq,aaaa的频率为的频率为q q2 2。b b.当告诉基因型当告诉基因型aaaa的频率为的频率为X X%时,则时,则a a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 ,A A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 。AAAA基因型频率为基因型频率为()2 2;AaAa基因型频率为基因型频率为。对位训练对位训练

30、5.5.某植物种群中,某植物种群中,AAAA基因型个体占基因型个体占30%30%,aaaa基因基因 型个体占型个体占20%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 A、a a基因频率分基因频率分 别为别为 ()A.55%A.55%、45%45%、45%45%、55%55%B.42 B.425%5%、32325%5%、45%45%、55%55%C.55%C.55%、45%45%、55%55%、45%45%D.42.5%D.42.5%、32.5%32.5%、55%55%、45%45%AA:30%AA:30%aa:

31、20%aa:20%AAAA:30%+0.2550%=42.5%:30%+0.2550%=42.5%AaAa:0.550%=25%:0.550%=25%aaaa:20%+0.2550%=32.5%:20%+0.2550%=32.5%A A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 ,a a的的基因频率为基因频率为45%45%。答案答案 DAaAa50%50%解析解析由由6.6.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型为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型为aaaa个体的出现机会是个体的出现机会是 0.01%,0.01%,在理想状态下,杂合子出现的机是在理想状态下,杂合子出现的机是 。解析解析 根据题意:根据题意:q q2 2=0.01%,=0.01

32、%,可得出可得出a a的基因频的基因频 率率q q=1%=1%。根据哈代。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温伯格平衡定律(p p+q q=1),=1),可得出可得出A A的基因频率的基因频率p=1-q=99%p=1-q=99%。杂合子。杂合子AaAa的基的基 因型频率因型频率=2=2pqpq=21%99%=1.98%=21%99%=1.98%。答案答案 1.98%思维误区警示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易错分析 对生物进化的观点辨析不清对生物进化的观点辨析不清 (1 1)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多个不)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同种群,范围较大,而

33、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体的总和,范围较小。(2 2)种群基因库指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种群基因库指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若有若有n n个个体,每个个体平均有个个体,每个个体平均有m m个基因,则基因库中个基因,则基因库中应有应有nmnm个基因,指个数不是指种类。个基因,指个数不是指种类。(3 3)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 南虎,应为同一个物种,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后代。南虎,应为同一个物种,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后代。但地理隔离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两个池塘中但地理隔离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两个池塘中的鲤

34、鱼也存在地理隔离。的鲤鱼也存在地理隔离。(4 4)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于环境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5 5)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若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就不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若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就不进化,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进化,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进化的有效依据。进化

35、的有效依据。(6 6)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7 7)生物多样性指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多样性指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能说种群多样性。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能说种群多样性。(8 8)共同进化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包括)共同进化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9 9)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标准不能只看能否杂)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标准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交,还要

36、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倍体西瓜、马和驴等。纠正训练纠正训练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 分析正确的是分析正确的是 ()A.A.图中图中A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C.图中图中B 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D.图中图中C 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解析解析

37、 图中图中A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 B表示地理隔离,表示地理隔离,C C表示生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可育的后代;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2.2.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 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

38、了适应性的变异 C.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 的结果的结果 D.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解析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使用不能使细菌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使用不能使细菌 产生适应性的变异,抗生素只起选择作用,选项产生适应性的变异,抗生素只起选择作用,选项B B 错误。错误。B3.3.(20082008江苏生物,江苏生物,1111)某植物种群中,某植物种群中,AAAA个个 体占体占16%16%,aaaa个体占个体占36%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

39、 的后代中的后代中AAAA个体百分比、个体百分比、A 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基因频率和自交产 生的后代中生的后代中AAAA个体百分比、个体百分比、A A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 依次为依次为 ()A.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解析 由哈代由哈代温伯格定律得知,随机交配后温伯格定律得知,随机交配后 代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连续自交产生的后代代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连续自交产生的后代 中纯合子会越来越多,导致种群中

40、纯合子比例中纯合子会越来越多,导致种群中纯合子比例 增大,但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增大,但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题组二: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推算题组二: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推算4 4.某种群中某种群中AAAA、Aa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 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 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 ()B题组三:生物共同进化及物种形成题组三:生物共同进化及物种形成2.2.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下列为

4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的是 ()A.A.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B.是自然选择是自然选择C.C.是自然选择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D.D.是物种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解析解析 是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以及自然选择;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3.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A.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B.B.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C.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D.现存生物适应性

42、的原因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解析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 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的综合作用;生物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的综合作用;生物 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都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都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 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11.11.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 因库发生变化的是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A.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淘

43、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解析解析 A A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 变化。变化。B B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C C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D D项项 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 也

44、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发生变化。D14.1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20000只,其中基因型只,其中基因型VVVV、VvVv和和vvvv的果蝇分别占的果蝇分别占15%15%、55%55%和和30%30%。若此时。若此时 从岛外引入了从岛外引入了20002000只基因型为只基因型为VVVV的果蝇,且的果蝇,且 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 F1 1中中V V的基因频率约的基因频率约 是是 ()A.43%A.43%B.48%B.48%C.52%C.52%D.57%D.57%解析解析 首先计算出从岛外引入了首先计算出从岛外引入了20002000只果蝇只果蝇 之后,该岛上果蝇种群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之后,该岛上果蝇种群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基因型为基因型为VVVV、VvVv、vvvv所占的比例分别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25/22、11/2211/22、6/226/22;然后计算出;然后计算出V V的基因频率的基因频率 =5/22+11/44=21/4448%=5/22+11/44=21/4448%。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