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8283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济南的冬天_公开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济南的冬天_公开课教案济南的冬天 一、导入: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三、初探文本 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

2、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老舍对于济南的感情究竟怎样,这里补充一点老舍的创作背景:任教7年,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山东所作的散文。 那老舍眼中第二故乡的冬有什么特点,其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速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的对比, ? 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

3、伦敦的阴济南的晴 ? 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总的特点是温晴。 济南的冬天真的如此温晴吗,在百度百科“济南”词条中有对该地冬季气候的介绍,“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晴朗是真的,温暖倒不见得。文本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说明“温晴”是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主观体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我们先来看看“温晴”是通过什么写作对象来表现的,思考下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思想感情如何,(快速浏览) 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 明确:冬山、冬水。 那这节课我们仔细学学作者是怎样写冬山和冬水的,本节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作者的感情”。 (一)

4、 共同分析山景 1(写山的时候,作者写了几种情况下的山, 三种,分别是阳光朗照的山、薄雪覆盖的山、城外远山 2(三种情况下的山,你认为写的最妙的是哪种山,说说自己的理解。(自读2、3、4段) 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通过分析济南的地理位置突出“温晴”的特点。这里老舍抓住城、山、人来写阳光照耀下的山。老舍称济南为老城,对于这一老城,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晒着、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他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把老城勾勒成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表现出作者对老城的喜爱。另外,他把山比作小摇篮,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

5、呢,另外,这段中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通过老城、山、人们这三点的写作,我们看出阳光朗照下的山,是可爱的,蕴含的是脉脉深情。(城、山、人,三点)城外的远山:全段只有一句话,而且还是个比喻句,作者将城内城外、村庄、屋顶小雪连成一线,视为一体,构成了一张水墨画。它的色彩是古朴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比喻写出了济南的淡雅诗意、来自人间却又远离尘俗。另外文章2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 薄雪覆盖的山: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

6、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小雪到底怎么妙。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薄雪覆盖的山,先写山的哪部分,再写哪部分,请快速找出来。 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越发青黑青黑怎么理解,(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我

7、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轻盈感,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形态美,轻盈感。白花是什么,(雪)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

8、量特征: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 点在圆内 d0,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一锐角三角函数四、结语 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山可爱而秀气,秀美又淡雅,水清亮如水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了济南冬

9、天的温晴。文中老舍以情写济南,以情绘冬日,文中的山水雪木,无一不动情,无一不含情。我们体会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真切的情思,感受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的温情,热爱与赞美。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五、课后仿照文章的写法写故乡的冬天内 容备 注课 题 : 越 中 览 古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教学重点:把握意象教学难点: 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

10、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写作背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勾践破吴”这件事。二、三、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花朵儿样

11、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四、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之景,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五、六、合作探

12、究赏析本文的表现手法赏析“尽”“满”二字的妙处?温馨提示“炼字”题解题步骤:1、解释该字的意思。2、描绘该句的景象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问题归纳(炼字)“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 “满”字意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 “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问题归纳(表现手法)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

13、,虚实相生。七、小结:越中览古内容上,前三句着意汲取了三个镜头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尾句通过鹧鸪这一意象写出了现今的荒凉、衰败;采用了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抒发一种昔盛今衰之感,也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八、怀古诗主题: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世事无常之叹伤世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思伤己3、借古讽今、曲意讽谏伤今(伤时) 风格:多含沉郁悲凉之气。 选材:1、多选恒定不变之物(关山、明月、潮水、 花草、林木、鸣禽等)2、多写寂寞荒凉之景。九、怀古诗常用手法今昔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故/联想与想象十、比较阅读:苏台览古(苏台

14、: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杨柳又换新叶,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的春意。)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昔盛今衰对比手法。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杨柳)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09年福建卷高考模拟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释:1、

15、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十几丈的豪华楼宇 2、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请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答案示例:1、对比手法。六代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2、借古讽今。热闹、繁华的万千门 户已是杂草丛生,只因为一曲后庭花,揭示出统治者荒淫误国,借此讽喻现代不要重蹈覆辙。(07年浙江卷高考题) 乌 衣 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

16、存在。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答案:描写了东晋时的朱雀桥及乌衣巷的繁华,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今昔对比,感慨盛衰无常。诗人通过对野草夕阳,及燕子易主的描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教学后记:21、与朱元思书教案2021年6 月 执教者:课 题与朱元思书课 型新授(公开课)课 时第1课时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2、让学生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

17、体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环 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导入课前板书课题师: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皆喜好山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他们无限的情思。“山水佳天下,古今推富阳。”这是古人对富春江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朱元思书。接下来,我们就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学生听老师口述,自主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检查预习1、 吴均, (朝代)文学家, 其文章“文词清拔有古气”,被称为“ ”。2、给加点字注音。轩邈 缥碧 横柯 窥谷 戾天 经纶3、解释加点的字。风烟俱净 千转不穷望峰息心 负势竞上 4、翻译

18、下列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先找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1、2、题的答案;然后再找两位同学板书3、4、两题的答案。其余的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写到练习本上。写后,下面的同学同位互相批改订正;找另外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进行订正;订正后找学生评价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学习提出建议;最后全班齐读1-4题的内容,以加强巩固。学生面对自己的错题,课下加强巩固。出示学习目标老师对学生在“检查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做以评价,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为下文的学习指明方向。情境导学一一:视听范读,划节奏,谈感受 大家谈谈视听课

19、文范读后的感受? 二:读美文1、朗读美文,感受节奏美;你读出了美在哪里吗?配乐齐读2.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以朱元思的身份再一次去感受一下作者所给我们描绘的富春江的美景。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下面就请同学们以朱元思先生的身份去深入富春江。请大家再次朗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同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怎样概括富春江景色的?本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的答案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评价。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本部分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引导学生回顾五种常

20、用的表达方式)2、本部分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是哪一句?分析后,再次齐读这部分。小结:此部分写了富春江一带山水的总特点,是为总起。学生回答:总分听老师的过渡与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一遍,做到声音洪亮,节奏鲜明,能初步用心去感受景美。学生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而后展示。学生与老师一起回顾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思考老师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先自学,若有疑难也可以同位或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情境导学二情境导学二俗话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接下来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了呢?学生可能很容易的就发现了:山奇水异的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写的?老师出示幻灯片,提醒学生直

21、接看大屏幕。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异在哪?(试从写作顺序、景物特点、修辞、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方面分析,先水后山,先个人后小组。) 提示:学生学习,老师巡视并进行二次备课。学生展示时,老师适当归纳板书。重点是结合具体语句品味。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体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小结:第二部分,作者运用了在抓住景物特点的同时,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多个感官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和写作手法,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进行了描绘,可谓声形并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请大家带上眼睛、带上耳朵和我一起来朗诵文章的第二部分,亲自感受一下作者当时写作时

22、的心情。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回答。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按要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并以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语句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可采用一组一个或一组两个人配合展示的形式。一定注意品读感受。学生齐声朗诵文章第二部分。分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时,紧扣其意象和“息心”“忘反”两个关键词语。 合作探究师:清朝人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呢?出示幻灯片。结合具体语句探究: 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提示:具体描写奇山异水,看出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23、事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作者避世退隐的情怀。老师适时板书(爱慕自然、避世退隐)小结:作者在本文中运用多种技巧描写的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寄予了其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情怀。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去感受他这种情怀。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声情并茂地朗诵与朱元思书全文,感受其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情怀。训练反馈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古人的文章,接受其情感的熏陶是一个目的,学以致用也不可忽视,接下来就有请大家,利用本节课中的部分写作技巧,为富春江写一段导游词。(出示幻灯片)结合吴均对富春江的描写给它写一段导游词。师:适时点评,以鼓励为主。按要求写作。展示。评价。课下积累1、搜集朱元思的其它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2、搜集写山水的文章,自主分析其中的妙处。按要求积累到摘抄本上。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一、 总写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厌名利)爱慕自然二、 分写 水异:清、急 山奇:高、幽、茂 (弃仕途)避世退隐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