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182637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完整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完整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完整版)资料.doc(10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安监总协调200667号)要求,为了促进安全社区建设,规范安全社区评定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社区评定是依据国家安全监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标准,对申请社区实施评定,确认申请社区已基本满足标准,并命名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过程。评定遵循科学、公正

2、、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第三条 凡符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社区”定义的城市区域、街道、社区(居委会),或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县、乡镇、村等均可提出申请。第四条 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协调司的领导和监督下,负责指导、协调安全社区评定与管理工作。 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促进中心办公室负责。第五条 申请安全社区评定的社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两年以上;(二)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

3、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注:凡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在启动20天内报促进中心备案。济南支持中心:郭xx,国家:欧阳xx第六条 促进中心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编制安全社区评定指标作为安全社区评定的工作标准。第七条 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包括材料初审、组建评定组、现场评定、综合评定和证后管理。第二章 申请及初审第八条 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向促进中心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并经社区所在地上级政府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同意并盖章后寄送促进中心。第九条 社区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应向促进中心提交工作报告(一式三份),并提交电子版,主要内容应包括:(一)

4、社区概况,包括地域、社区特点、人口及构成、安全现状、已获得的各级与安全相关的命名及命名时间等;(二)有证据的安全社区建设启动时间;(三)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中安全社区要素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考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四)社区联系方式,包括地址、 、网址、电子信箱和联系人等。第十条 促进中心收到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可。第三章 现场评定准备第十一条 经初步审查合格的社区,由促进中心组建现场评定工作组依据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对其进行现场评定。第十二条 现场评定准备包括组建评定组、编制评定计划和编制评定工作

5、文件。第十三条 评定组规模根据评定工作量的大小而定,可以将评定组分为若干个小组。第十四条 评定组成员的职责:(一)编制相关工作文件;(二)全过程参加现场评定工作(三)负责现场评定工作并与申请社区领导进行沟通(四)将个人的现场评定发现及时与组长或其他成员沟通;(五)对申请社区的安全促进工作做出评价;(六)负责社区整改情况的跟踪评定。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有效控制负全面责任。第十五条 评定组成员除接受相关的培训教育,并有从事安全社区建设的相关工作经历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与申请社区性质有关的安全专业知识;(二)安全社区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方面的知识。能从评定现场的

6、各种现象和文件记录中做出整体判断,给出合理的分析和客观评价; (三)评定组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与申请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保证评定结果客观公正。 第十六条 安全社区评定人员应客观公正、严谨务实、清廉自律。如有违反,经查实后予以严肃查处。第十七条 编制评定计划评定计划是对评定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评定目的、评定范围、评定标准、评定组成员、现场评定的起止日期以及评定日程安排等。 评定计划在评定前应通知申请方并应得到申请方确认。第十八条 编制评定工作文件评定工作文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评定组在实施评定过程中控制评定的进程,进行评定记录和对安全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评

7、价。评定工作文件包括:评定检查表、会议记录、调查问卷、指标评定汇总表等。 第四章 现场考察第十九条 现场评定程序现场评定包括召开首次会议、现场考察、汇总分析和召开末次会议。第二十条 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一) 介绍双方人员;(二) 介绍评定计划以及所采用的方法;(三) 申请社区汇报安全社区创建过程,安全促进计划及项目实施结果;首次会议由评定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评定组全体人员,社区负责人及安全社区创建机构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现场考察首次会议后即转入现场评定,现场考察包括:(一)听取现场部门或场所的情况介绍;(二)查阅安全社区建设档案,重点为事故与伤害发生情况、安全计划、安全促进活动方案和实

8、施效果;(三)现场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四)随机抽样评估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和其他安全绩效。具体指标的评定按照安全社区评定指标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末次会议之前,评定组要对评定结果进行一次汇总分析,以便对申请社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总体情况作一次总体评价。 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共设有12个一级评定指标,45个二级评定指标。对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的判定按下列标准执行:(一)45个二级评定指标中:A级指标个数30个的评定为合格。(二)B级指标缺陷经整改、并经专家组两个月内复审达到A级后且满足(一)要求的,评定为合格。(三)出现C级指标评定为不合格;(四)若某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评定均为B,则安全社区评定视为不

9、合格。第二十三条 末次会议现场评定结束后,应召开末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一)向申请方报告评定发现;(二)评价申请方的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使申请方了解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宣布现场评定综合性意见,并提出对评定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 第二十四条 评定过程的控制评定组长对现场评定的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现场评定时,要严格按照评定计划中有关日程和时间的安排,无特殊情况不应随便改变评定计划。应恰当、合理的抽取评定样本,针对最能反映安全社区建设绩效的部门和项目进行评定。 判定不符合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评定标准为依据,并与申请方共同确认事实。第二十五条 申请方有如下权利:(一)与促进中心

10、协商确定现场评定时间;(二)对不适宜参加本次评定的人员提出异议,但应有合理的理由;(三)对现场评定结果有争议时,应与评定组协商,若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申请方可向促进中心提出申诉或投诉。第二十六条 申请方应履行如下义务:(一)按现场评定要求提供评定所需文件和资料;(二)为现场评定工作组提供评定工作必要的条件;(三)允许评定人员实施评定时进入相关现场,调阅相关记录和访问有关人员。(四) 申请方安排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评定组进行评定,以便及时反馈相关消息。第五章 综合评定第二十七条 现场评定结束后,评定组应撰写出评定报告。评定报告由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简述评定过程、方法、评定的项目、查阅的资料、随机调

11、查结果、指标评定结果、存在问题、整改要求以及对申请社区总体情况的评定,并提出是否推荐命名的意见。第二十八条 评定组将评定报告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在20个工作日内根据材料审查和现场评定情况进行总评。第二十九条 促进中心将总评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三十条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意见,促进中心于2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定社区反馈评定意见并抄送其申请认可部门。第六章 确认与命名第三十一条 总评合格的申请社区,由促进中心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第三十二条 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促进中心将通过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公告。第三十三条 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社区,命名仪式一般在安

12、全社区会议期间举行,也可以在当地择时举行。证书和证牌和旗帜一般在命名仪式上颁发。第三十四条 总评未获通过的社区,整改后可在一年以后重新提出申请。第七章 证后管理第三十五条 “全国安全社区”称号保持时间为五年。届满六个月前应该重新提出申请,促进中心将派评定组进行现场复评,以确定是否继续保持称号。复评为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 第三十六条 保持“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单位应于每年1月30日之前向促进中心递交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上年度安全促进工作情况和本年度持续改进计划。促进中心视情况抽检。第三十六条 连续两年未提交工作报告者,促进中心将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继续保持称号。第三十八条 五年到期未提出申请者,视

13、为自动放弃称号,促进中心将在媒体予以公布,撤消其称号。第三十九条 保持“全国安全社区”称号期间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特别恶劣的事件者,应及时通报促进中心。促进中心将视情况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是否保持称号。第四十条 本评定管理办法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负责解释。安全社区评定指标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备注ABC1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1.有安全社区创建领导机构,成员组成符合跨部门合作的要求,包括了社区内相关部门和资源,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2.有安全社区创建执行机构,机构成员包括社区有关管理人员、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安全卫生技术人员、志愿者及社区居民,能够

14、满足社区安全促进要求。3.社区各单位、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清楚自身职责。4.建立健全了符合本社区特点、满足管理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5.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6.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安全社区建设顺利进行。2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1.积极组织和参与安全社区交流活动。 2.有安全社区建设协商议事机制,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及时反馈。对于可能引发社区突发事件的矛盾和纠纷能及时调解。 3.有能够承担安全促进工作的志愿者或其他群众组织,有活动、有效果。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备注ABC2(续)4.居民广泛参与安全促进活动。社区内重点事故与伤害预防

15、项目的相关人群参与度不应少于50%。相关人群参与度小于30%视为不合格3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1.有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工作制度,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工作,并确定需要重点控制的危险源。特别是对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和脆弱群体进行了辨识与分析。2.有事故与伤害监测机制,资料来源可靠,数据真实,能够反映事故与伤害发生的原因、后果及分布,有逐年好转的趋势。3.社区应与区内有关单位签定安全责任书,督促其对危险作业和特种作业设备登记建档,纳入规范管理,使之符合国家要求,并按权限范围实施监督。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备注ABC4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1.有明确的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

16、和控制目标,目标应能够体现持续改进的要求。2.制定了覆盖不同人群、设施和环境的安全计划,并能够持续执行。3.安全目标与计划能够体现安全促进的重点工作与重要内容。5安全促进项目1.针对社区存在或群众关心的事故与伤害问题尤其是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和脆弱群体,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安全促进项目。2.每一项安全促进项目应有相应的实施方案,方案应体现持续改进,体现全员参与,方案具有可操作性。3.有针对社区内各类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和脆弱群体的风险控制和伤害干预措施,实施效果良好。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备注ABC6宣传教育与培训1.有符合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和计划的培训安排,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需

17、求与不同能力要求的需要,并达到预期效果。2.有固定的安全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考核最小单位为行政社区(村)3.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安全知识传播渠道。4.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对居民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教育。形式上可采用课堂培训、文体、互动、演练、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品等。考核最小单位为行政社区(村)5.开展或监督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符合国家要求。7应急预案和响应1.针对社区潜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制定不同层次、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考核最小单位为街道(镇)2.各类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到位。(续)3.配

18、备了符合国家要求的应急设施和器材并保持完好,建立了训练有素的专职或兼职应急队伍,能够保证快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响应。4.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与演练,居民具有基本的自救互救的知识和能力。8监测与监督1有事故和伤害的行政监督、公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2.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定期、不定期、专项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检查计划。3.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计划,全面、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4次。考核最小单位为街道(镇)4.监督或检查范围覆盖社区内各类场所和设施,尤其是工矿商贸企业的关键岗位、要害部位。5.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的事故与伤害能够按要求报告相关主管部门。6.有社区

19、内公共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齐全完好并运转正常。非社区管理设施,社区应有监督措施并予以落实。7.事故与伤害信息能够传递到群众中,并接受群众监督。9事故与伤害记录1.建立生产、交通、消防、社会治安、家居等方面的事故与伤害记录及记录管理制度。2.事故与伤害记录标识清楚,具有可追溯性和可见证性,且便于查阅。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备注ABC10安全社区创建档案1.建立了安全社区创建档案。档案要完整、管理规范、易于查询。2.安全社区档案能够反映安全社区的创建过程、社区安全管理、安全促进过程和风险控制等情况。11预防与纠正措施1.对各类安全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采取了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结果有验证。2.认

20、真分析事故与伤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在纠正的同时举一反三,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出现。12评审与持续改进1.组织社区安全绩效评审,反映安全促进效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整体评审每年不少于一次。2.持续开展安全促进工作,有持续改进的计划和目标。3.居民对社区安全满意度大于80%。小于60%为不合格说明:每一个二级评定指标评定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A:该指标制度化或实施过程符合要求,实施情况好;B:该指标制度化或实施与指标要求存在部分缺陷,但不影响整体安全;C:该指标制度化或实施方面属空白或存在严重缺陷。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本 科生毕业论

21、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城市会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分 院: 旅业管理分院专 业(方 向): 旅游管理专业会展方向年 级、班 级: 0601学 生 学 号: 0610813147学 生 姓 名: 于蓓蓓指 导 老 师: 付业勤 2009 年 12 月 24 日城市会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业已经成为现在服务业的一个新兴产业,对城市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力带动和对打造、经营城市品牌具有巨大作用。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大办展会”形成个一股势不可挡的热潮,纷纷要把会展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来发展,并都欲将本市发展成为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会展名称的

22、目标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会展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主办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日趋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近年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客观经济规模的行业,分别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中心,中国三大会展产业带初步形成。目前我国会展业已经进入繁荣期,但会展本身在我国尚属于新兴行业,基础薄弱、法制不很完备、运行尚不规范、会展专业人才匮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会展市场还有待培育等诸多问题,在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各种问题迫切要求加快城市会展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步伐,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提高我国会展业的产业竞争力,使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这也是本文选题

23、的原因所在。本文是产业竞争力理论在城市会展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本文以竞争力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为研究框架,密切结合会展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层层分析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利用德尔菲法和数学统计法构建了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证明,本文构建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关键词 会展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tury, 80,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ser

24、vices sector emerging industries。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urban economy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and build strong business brands。At present, various types of cities in the country Held more shows has come into being an unstoppable wave,so they all de

25、velop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as a leading and pillar industry and take the target that to develop the city into a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national or the name of Regional Exhibition in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Exhibition activities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host city, attract more inv

26、estment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become a strong engine to stimulate the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20% growing rapidly which has become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the objective of the industry, respectively, to Sha

27、nghai, Beijing and Guangzhou as the cent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ith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so Chinas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but the exhibition in China is still an emerging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is weak,

28、 the rule of law does not very well, running is not standardized yet and the lack of exhibition professionals, the lower the quality of existing employees, the exhibition market has yet to be cultivated, and many other iss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actice revealed the urgency of various issues r

29、equires us to acceler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ace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to explore ways to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resourc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bring it into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t

30、opics in this article. The paper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to the study about the meeting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assigning the frame according to the Diamond raised by Michael E. Potter, it first specifies the f

31、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ty meeting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step by step and then sets up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ty meeting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t last it applies the system to Shanghai and proves that the system is practicable.Key Words Meeting

32、and Exhibi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y; Appraisal Index System目 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1)(三)研究意义(1)(四)研究方法(2)1、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2)(五)研究的创新点(3)(六)研究框架(3)(七)相关研究进展(4)1、会展业竞争力研究(4)2、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5)3、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6)4、其他会展竞争力研究(6)二、基本理论概述(6)(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6)(二)产业竞争力理论(7)1、“钻

33、石体系”模型(7)2、“钻石体系”模型六大要素的阐述(8)(三)城市会展业竞争力(10)1、会展业相关概念的界定(10)2、会展业竞争力(12)3、会展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12)三、我国城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14)(一)我国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形势和格局(14)1、我国城市会展业发展迅速(14)2、我国城市会展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15)3、我国会展城市的阶梯分布(15)(二)我国城市会展业存在问题及原因(16)1、我国城市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6)2、我国城市会展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18)四、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20)(一)生产要素(20)1、城市综合辐射能力(21)2、城市

34、基础设施(22)3、城市环境(22)(二)需求条件(23)(三)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支持(23)1、旅游业(24)2、酒店业(24)3、零售业(25)4、交通运输业(25)(四)会展业内部因素(25)1、展览公司(26)2、展览场馆(26)3、专业会展服务公司(27)4、行业协会(27)5、会展人才(28)(五)机会(29)(六)政府(29)1、政府的支持程度(29)2、政府的管理水平(30)五、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2)(一)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32)(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理(32)(三)评价方法的选择(33)1、层次分析法(33)2、功效系数法(35)3、德尔菲法

35、(36)(四)确定评价因子(37)(五)确定各因子权重值(37)六、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39)(一)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生产要素(39)1、交通区位(39)2、经济区位(39)3、政治区位(39)4、会展人力资源(40)5、城市市内交通设施(40)6、城市信息设施(40)7、城市科技文化水平(42)(二)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需求要素(43)1、综合经济水平(43)2、产业基础(43)3、相关支持性产业或行业(43)4、会展业内部因素(44)七、结论(46)致谢(48)注释(49)参考文献(49)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中国会展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36、,中国会展业面临着如何快速健康发展、迈向成熟的疑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提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业包括展览业的逐步开放,使中国会展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国外“航母级”展览集团向中国展览市场的进军,我国会展业该如何应对,正面抗争或是合作发展?国际化是会展业成熟与完善的突出特点,国际化也是会展辐射区域的最大化,如何提高我国会展业的产业竞争力,使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这些都是中国会展业亟待研究的问题,也是本论文致力探讨的问题。(二)研究目的本文以波特的国家产业竞争模型“钻石体系”为主要分析框架,结合会展业的产业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我国城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并

37、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帮助各城市准确把握自身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实力和前景,制定科学、合理的会展业发展目标,促进我国城市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也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城市会展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三)研究意义本选题是对会展业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对会展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会展业。城市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石,而会展活动对城市尤其是第三产业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会展业也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大办会展”

38、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热潮,使我国会展业存在泡沫经济的隐患。所以进行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城市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劣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会展业发展规划,促进城市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四)研究方法基于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的考量,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会展业竞争力发给与理论上的解释和说明,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会展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对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在做具体分析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既有理论分析

39、,又使用数据,既研究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分析,使论证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本文以定性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法、德尔菲法等调研方式确定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收集相关专家对各个影响因素的评价资料,然后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另外,本文在利用城市会展业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北京、广州会展业竞争力综合评分的过程中,也是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五)研究的创新点本文尝试性地将国家钻石体系理论应用到会展业。对会展业竞争力理论及分析框架进行了初步的创新性探索,既丰富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又为会展业竞争力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文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支持、会展业内部因素、机会、政府六个层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会展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方法,这对城市会展业未来发展和政府会展业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六)研究框架本文以竞争力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为研究框架,密切结合会展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层层分析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利用德尔菲法和数学统计法构建了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证明本文构建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如图1。 绪论我国城市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