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178498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85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完整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完整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完整版)资料.doc(7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嘉定区南苑中学 贺红梅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

2、神状态。”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没有责任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

3、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4、。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的课题。二、拟解决关键问题: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二期课改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担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之材。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国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设在武汉大学的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

5、国文化的机构,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下设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研究室、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楚文化与楚地出土文献研究室等机构,办有人文论丛年刊。它发挥武汉大学文、史、哲、外语、图书馆各学科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哲学、楚文化、明清文化、明清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现任中心主任为著名文化史专家冯天瑜教授。国内对“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很多,而把初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王松泉等主

6、编语文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通过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2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丰厚的文化积淀,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感情,正好弥补枯燥的标准化考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的距离感,弥补我们语文教学的缺陷,促进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3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

7、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4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5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五、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六、研究内容:“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它首先应该是“二期课改新理念下”

8、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二期课改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其次,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

9、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策略。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走近古诗文经典、走近传统节日、古诗文背诵大赛、写字比赛、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中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

10、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八、课题研究的展开和初步成果(1)、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把走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的应试能力。a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b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走近古诗文”方案1)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好我国的文化遗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11、。2)教育口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活动的具体途径和原则3)三个原则: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学生读经诵典;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4)六条途径:听,即听录音,利用课前时间,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看,教室里布置一些古诗文,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读,学生可以在课前2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赛,根据不同

12、年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c整理编辑了诗歌鉴赏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来考核考查的重点项目,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而且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教材角度,从考试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关键是要善于引导学

13、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鉴赏诗歌可以先从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开始。第一讲:诗歌的传统之一 现实主义传统第二讲:诗歌传统之二浪漫主义传统第三讲:诗歌风格第四讲:陶渊明及其诗歌第五讲: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第六讲: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第七讲: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第八讲: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第九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一 知人论世第十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二 体味意境第十一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三咀嚼字词第十二讲:鉴赏诗歌的方法四了解典故第十三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五明辨手法第十四讲:鉴赏诗歌的方法六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第十五讲:如何提高鉴赏能力及

14、训练题d 举办诵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古诗文朗诵会e 依托学校的“毽舞飞扬”活动,举办了征文比赛,弘扬民族文化。(2)、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初步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九 课题实践意义与成效“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以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从理论上拓展和丰富了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15、的内涵和领域,总结了新课改理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从实践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把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通过课题这个平台,使广大语文教师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

16、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贺红梅老师、吴林老师、王艳丽老师荣获上海市第四届古诗文论文大赛三等奖。学生也在古诗文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陈嘉兰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一等奖,夏梦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二等奖。陆佳莹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三等奖。十、课题研究的展望1 坚持把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视做语文教学可以肩负的一项重任。如开展论语每日一读等活动。各研究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发挥所长,大胆摸索适合自己和学情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提高学生文学鉴赏

17、力,知识和能力,学识和德行能得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2 关注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广泛虚心学习,认真深入研究,探寻最科学的语文教法和学法,竭力提高课堂效益。各参与研究的教师负责完成一份能体现课题研究思想的优秀论文或案例或录像课。力争有作品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3 各语文课题研究教师应秉承、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习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初中语文常用成语及解释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

18、: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

19、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

20、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k)然长逝:突然

21、死去。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初中常用成语80条词 目 虚张声势 释 义 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词 目 望梅止渴 成语典故 释 义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

22、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所向披靡 释 义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赏心悦目 释 义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词 目 心花怒放 释 义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词 目 望洋兴叹 成语典故 释 义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词 目 举手之劳 释 义 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借题发挥 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也指

23、假借某事为由,去做其它的事。 栩栩如生 成语典故 释 义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维妙维肖 释 义 维:语助词;妙:手艺巧妙;肖:相似,逼真。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博大精深 释 义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有目共睹 释 义 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后起之秀 成语典故 释 义 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目 天衣无缝 成语典故 释 义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词 目 饮水思源 释 义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词 目 瞒天过海 释 义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词 目

24、趁火打劫 释 义 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词 目 笑里藏刀 释 义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顺手牵羊 释 义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词 目 声东击西 释 义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词 目 光明磊落 释 义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词 目 置之不理 释 义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词 目 目不暇接 释 义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目 挖空心思 释 义 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词 目 疾风知劲草

25、发 音 j fng zh jn co 释 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词 目 众志成城 释 义 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目 雨后春笋 释 义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词 目 唾手可得 释 义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词 目 相提并论 释 义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词 目 叹为观止 释 义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

26、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词 目 赞叹不已 释 义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词 目 举世闻名 释 义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词 目 力挽狂澜 释 义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词 目 举棋不定 释 义 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词 目 真知灼见 释 义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词 目 雕虫小技 释 义 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半途而废 成语典故 释 义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词 目 地大物博 释

27、义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词 目 马不停蹄 释 义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目 笑逐颜开 释 义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词 目 挺身而出 释 义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词 目 强词夺理 释 义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词 目 显而易见 释 义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目 随机应变 释 义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词 目 一目了然 释 义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词 目 义

28、无反顾 释 义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词 目 通宵达旦 释 义 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词 目 诚心诚意 释 义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词 目 信口开河 释 义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目 兢兢业业 释 义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词 目 患难与共 释 义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目 患难之交 释 义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词 目 轻而易举 释 义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词 目 秋高气爽 释 义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词 目 洗耳恭听 释 义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

29、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词 目 千载难逢 成语典故 释 义 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词 目 勇往直前 释 义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词 目 不出所料 释 义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词 目 蒸蒸日上 释 义 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词 目 迎刃而解 释 义 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词 目 迎头痛击 释 义 迎头:迎面,当头;痛:狠狠地。迎上去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 词 目 灵丹妙药 释 义 非常灵验、

30、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词 目 出人头地 释 义 指高人一等。 词 目 沾沾自喜 释 义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词 目 枯木逢春 释 义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词 目 绝无仅有 释 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词 目 无论如何 释 义 不管怎样。 词 目 各尽所能 释 义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词 目 大器晚成 成语典故 释 义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词 目 如释重负 成语典故释 义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

31、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词 目 心花怒放 释 义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词 目 以逸待劳 释 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目 齐心协力 释 义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词 目 理所当然 释 义 按道理应当这样 词 目 人杰地灵 成语典故 释 义 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目 水泄不通 释 义 泄: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词 目 水落石出 成语典故 释 义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

32、完全显露出来 词 目 调虎离山 释 义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词 目 千锤百炼 释 义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词 目 大腹便便 释 义 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词 目 甘拜下风 释 义 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词 目 学以致用 释 义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目 淋漓尽致 释 义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词 目 锦上添花 释 义 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词 目 神采奕奕 释 义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目 神机妙算 释 义

33、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词 目 神乎其神 释 义 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词 目 英姿飒爽 释 义 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飒爽:豪迈矫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词 目 精神焕发 释 义 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词 目 全力以赴 释 义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目 供不应求 释 义 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词 目 以貌取人 成语典故 释 义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初中语文修改病句一、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 1、我们能不能培

34、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前面说“能不能培养出”,后边说“也是根本任务”,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 2、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前面是“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后面说“能否继承并发扬”,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 3、北方联盟是否进军喀布尔,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达成一致以及塔利班是否妥协。 前面“是否进军”,“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达成一致”两面对一面,应改为“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是否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照应。 4、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

35、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应改为“一张报纸能否具有生命力在于”。 5、对两院院士历年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对“重大贡献”没法“慰问”。 6、实践证明,哪个研究小组搞得好,哪里科学种田和单位面积产量就较高。 应去掉“科学种田”。 7、公司家大业大,更要注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不应有的浪费。 “节省不应有的浪费”不通。 8、党的历史表明,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坏,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应改为“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与否”。 9、一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应改为“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完整”

36、。 10、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准。 前面应改为“开会是否积极发言”。 二、关联词、介词的误用 1、“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之所以”应和“是因为”搭配。后半句应改为“是因为它具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2、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零分、东经171度32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应改为“由本土向以太平洋为中心”。 3、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义同“无论”、“任凭”,和“都(总、

37、总是、也)”搭配,“不管”应改为“尽管”,“尽管”义同“虽然”,和“但是(可是、却、而、仍然)”搭配。 4、本校师生员工出入校门一律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连词“和”运用错误,应换成“或”,因为师生员工不可能同行具有两证。 5、现在住房虽然比过去只多了六平方米,老少三代可以不再挤在一个房间里,自己也可以有个读书写字的地方了。 应在“老少三代”前加“但”字,以便和“虽然”搭配。 6、人的才能的大小,完全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决定的。 “由于”是连词,用于复句,领起一个表原因的分句,必须有一个表结果的分句与之呼应。应改为“由决定的”。 7、如果说他们已真正学好了理论,可以在培训班毕业了,不如说他们只学

38、会了搞形象工程的空头理论而已。 “如果不如”不搭配,应改为“与其不如”。 8、假如是现在,老师虽然没见过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的。 本句是假设关系,应把“虽然”改为“即使”。 9、人们如果思想滑坡,社会风气不好,经济是很难上去的,即使上去了,也巩固不住。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在主语前,改为“如果人们”。 10、3月17日,六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介词不当,“关于”应改为“对于”。 11、偷车人见有人追赶反而加大油门拼命逃窜,公安人员直追到山根下才将其抓获。 关联词不当,本句为承

39、接关系而非转折关系。“反而”应改为“马上”。 12、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改为“人们如果连续”。 13、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重要的技术问题都交给群众讨论。 介词运用错误,应把“对”改为“把”。 14、他去世后群众虽然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改为“虽然群众怀念他”。 15、请连长放心,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改“尽管”为“不管”。 三、语序不当 1、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用介词“对”错误,造成主客体颠倒,应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

40、还有些陌生,可是40岁以上的人对他却是很熟悉的”。 2、这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得冠军,而且一连战胜六个强劲对手。 应先战胜对手后夺得冠军。 3、雪碧、可乐、矿泉水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应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 4、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应改为“就陆续有人”。 5、这场春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十几天,刚播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了。 应改为“这场春雨断断续续地一下就是”。 6、这件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7、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应改为“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8、罪犯对儿童以最毒辣的手段进行最残酷的迫

41、害。 应改为“罪犯以最毒辣的手段对儿童”。 9、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首先应是“接近文学”,然后才是爱好文学。 10、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的内容。 首先是“值得肯定”,然后才“令人留恋”。 11、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应改为“勤奋学习的主动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应把“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调一下。 12、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42、。 应改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 13、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补漏、改错,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的地名。 应改为“也就是更新过时的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 14、现在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希望广大消费者引起注意,不给唯利是图者以可乘之机。 应改为“希望引起广大消费者注意”。 15、这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 应改为“选料上乘,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16、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有两处语病,一是

43、“云层中的降雨”应改为“雨水”;二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收集、冷冻、提炼、分析”。 17、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 18、和国际接轨,转换经营机制,对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的确感到不习惯。 主客体颠倒,应改为“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对和国际接轨的确感到不习惯”。 四、搭配不当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作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对事件进行了批评教育”不通,应把“事件”改为“人”。 2、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

44、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研制新技术、新工艺”不通,应改为“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3、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来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定语、中心词不搭配,“这件好事”可以,“这件好人”不通,应去掉“好人”。 4、我从列车广播员的广播中,听到沿途将要经过的一些城市,这当中就有大连市。 动宾不搭配,“听到城市”不通,应改为“听到城市的名字”。 5、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主谓不搭配,“医院奔赴灾区”不通,应把

45、主语改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6、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主谓不搭配,“破灭”的不能是色彩,而是“肥皂泡”,应去掉“的色彩”三个字。 7、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主谓不搭配,“蕴藏量是地区之一”不通,应改为“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8、她9岁起就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被一些文集选录。 主谓不搭配,“她被文集选录”不通,应改为“这些作品并被”。 9、下岗职工有效地组织起来,把饮食、缝纫、拆洗等福利事业兴建得很好。 “兴建事业”不搭配,应把“兴建”改为“兴办”。 10、两次特大台风给广东、福建等沿海人民造成的灾害,已被党和人

46、民解决了。 “解决灾害”搭配不当,应把“解决”改为“战胜”。 11、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动宾不搭配,“开拓新产业”可以,开拓“高科技成果”不通。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动宾不搭配,“采取改革”不通。 五、否定不当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不再发生”等于让它再发生,应去掉“不”字。 2、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思念家乡。 “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把“无时无刻不忘”改为“时时刻刻不忘”或“无时无刻不在”。 3、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避免不犯”等于要犯错误,应改为“避免犯错误”。 4、“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反问也是一重否定,三重否定又成了否定,应去掉“没”字。 5、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没有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