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用文档.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70475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2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用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用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用文档.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依照国务院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程序,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实验室主要涉及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少数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符合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2),适合于从未知病原的人身上取血、体液和组织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因此主要按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进行管理。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第三条 安全标准。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

2、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接触这些致病微生物的工作人员的主要危害是与感染性材料的偶然的皮肤或粘膜破损、或吞食感染性食物。必须强调对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使用要非常谨慎。对未知的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的微生物、具有增加工作人员暴露的可能气溶胶或高度飞溅物的防护程序:1、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2、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覆盖周围区域;3、作用30分钟后清理处理物质;4、如有必要重复以上步骤.第四条 设立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由检验科主任、微生物实验室组长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

3、和修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组织实施。科主任和实验室组长,为全科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由高年资微生物检验人员任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第五条 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第六条 实验室要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工作人员要严守操作规程,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

4、方法等作详细记录.第七条 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第八条 实验室感染控制。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配合医院,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第九条 违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未执行本制度的,造成后果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或行政责任。实验室运行基本规范第一条 实

5、验室的进入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童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可能增加获得性感染的危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 BSL2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包括通用的生物危险性标志,标明传染因子、实验室负责人或其他人姓名、 、以及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第二条个人防护要求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外加罩衫或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 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一次性手

6、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当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感染性材料喷溅物或雾化危害、或防止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合适的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第三条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则 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 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尽量减少

7、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应限制使用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外,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移液或用作其他用途。 实验室应制订并执行处理溢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实验室应如实记录有关暴露和处理的情况,保存相关记录。 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准备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实验室。第四条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每天工作

8、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污染. 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先清除污染。 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应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感染性物质运输指南. 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第五条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实验室安全或/和操作手册。 实验室应能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并建立制度. 实验室负责人(或生物安全负责人)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或操

9、作手册。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掌握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 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所操作生物因子或实验室内潜在的因子相关的免疫接种或检测.第六条污染物与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和医疗废物的处理要遵守国家标准医院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的废物。-及时用专用包装物、容器收集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示和警示说明。实验废物应置于实验室指定的安全地

10、方,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密闭包装容器的中,定期安全运出实验室.在运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参考医院废物管理条例相关条例。高压蒸汽灭菌过的废物可以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或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第七条 个人防护装备 要求工作人员应掌握的要点:1、必须十分了解和掌握自己工作性质和特点。2、所涉及的实验工作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类型。3、正确的使用方法。BSL2实验室基本要求:1、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2、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

11、套。3、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用过的工作服应先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南和北关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自查整改报 告为深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上级安排,对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自查,情况如下:一、实验室资质和备案情况医院检验科已于 年 月向卫计委申请BSL-2实验室备案,实验室资质已于 年 月通过邢台市临

12、检中心现场评审。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我院已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检验科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保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三、人员培训与管理目前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4名,全部为专业技术人员,三名均获得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资质,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

13、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四、实验室环境、设施及设备实验室入口处张贴有生物安全危害标识,走廊设置紧急撤离路线标识,实验室内整洁无与实验无关物品,实验室内各消毒用品均在有效期内,实验室内设有洗手池及洗眼装置。各仪器运行状态正常,均有相关操作及维护程序,实验室内配备1台生物安全柜,放置位置合理,使用规范,均已定期更换滤网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五、实验室记录和档案目前实验室尚未通过生物安全审批,但已申请备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均有记录,样本保存及销毁均有记录,消毒液配制及使用均有记录,实验室备

14、有紧急安全防护装备(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橡胶手套)定期检查,均在效期,实验室各设备均有使用维护记录,操作人员已通过考核。六、实验室应急预案实验室有针对相关意外事故的紧急预案,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并及时处理。七、个人防护有专门人员承担院感控制工作,实验室人员每年有体检,并有健康档案,个人防护用品充足。八、菌(毒)种和样本的储藏与管理目前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病原微生物,样本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样本在离开实验室前均进行高压灭菌销毁时做好销毁登记。九、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物、容器符合标准,警示物品醒目,不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情

15、况,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销毁、消毒管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完整.从业人员每年进行相关培训,并配备必要防护用品,实验室要对样本进行高压灭菌并记录欠完整,实验室台面消毒没有登记。整改具体措施1、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尚不够高,在思想上、管理制度上准备不充分,对于个人防护及环境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条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力度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2、多年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大多数专业人员只偏向于检验专业技术的提高,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对预防微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缺乏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所以,加强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的

16、培训,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考试。3、建立了实验室台面消毒登记本。完善了高压锅消毒登记,加强了生物安全的管理。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附件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表序号检 查 内 容检查方法评 分 标 准得分不符合要求或需整改之处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备案管理(5分)1.1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规定在各市卫生计生委进行备案,并将所开展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报受理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才可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查备案表BSL-1、 BSL-2、 BSL-3实验室全

17、部备案。(3分)在备案范围内开展实验活动。(1分)1。2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应在有效期内.查备案表备案在有效期内.(1分)2组织机构管理(5分)2.1实验室负责人是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查文件有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1分)2.2单位设有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单位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感染控制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医学顾问、安保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并明确了职责。查文件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1分)人员安排合理.(0.5分)职责明确。(0.5分)2。3实验室设立单位应有具体的职能部门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应是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有职权的成员;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

18、:负责组织制定、维护和监督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计划,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监督检查。负责组织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实验室所操作的生物因子进行风险评估.查资料有具体的职能部门负责。(1分)职责明确。(1分)3建立并维持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4分)3.1编制有实验活动涉及的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包括一般生物学特性,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致病性和感染数量,传播途径及潜在暴露的后果,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实验室实验活动评估及其危险性与预防措施;实验室设施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人员安全状况评估;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风险评估结论.查资料有实验活动涉及的病

19、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2分)风险评估报告内容符合要求(1分),少1项扣0.2分。3.2风险评估应由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报告应提交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批准。查资料提交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批准。(1分)4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安全手册、记录(10分)4.1安全管理手册中应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管理方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室对遵守国家以及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承诺,对遵守良好职业规范、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明确本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宗旨.管理目标应建立在对本实验室所从事工作范围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对本实验室所从事工作范围、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

20、制定明确的安全指标,指标应该明确、可考核。查资料有生物安全管理手册。(0。5分)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内容符合要求。(0.5分)4.2应明确规定实施具体安全要求的责任部门、责任范围、工作流程及责任人、任务安排及对操作人员能力的要求、与其他责任部门的关系、应使用的工作文件等。查资料符合要求.(1分)4。3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个人防护健康监护制度;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查资料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1、(2分),少1个制度扣0.2分。4。4实验室编制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其中至少包括: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针对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实验室消毒规程;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等;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样本分离操作规程.查资料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1分) ,少1项扣0。1分.4.5编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应保证所有员工阅读安全手册并在工作区可随时使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紧急 、联系人;实验室平面图、紧急出口、撤离路线;实验室标识系统;生物危险;化学品、电气、辐射、机械安全;消防安全;个人

22、防护及健康监护;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事件、事故处理的规定和程序;从工作区撤离的规定和程序。查资料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分)安全手册内容符合要求(1分),少1项内容扣0。1分。4.6实验室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运行记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人员进出记录;实验原始记录;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记录;消毒记录;事故(暴露)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员工健康档案;医疗废弃物处理记录;生物安全自查记录;菌(毒)种或样本使用保存记录。查资料有生物安全相关运行记录(2分),少1项记录扣0.2分。4。7实验室应对所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具备唯一识别性。查资料有文

23、件版本修订号。(1分)5 安全计划 (3分)51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负责制定年度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经过管理层的审核与批准。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年度安全工作安排;风险评估计划;程序文件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与定期评审计划;人员教育、培训及能力评估计划;安全设施设备校准、验证和维护计划;人员健康监督及免疫计划;;废弃物处理消毒计划;监督及安全检查计划;审核与评审计划; 持续改进计划。查资料有年度安全计划,内容符合要求.(1分)5。2每年至少一次按计划对实验室有关人员(包括管理、技术、辅助人员及运输和清洁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包括正确操作和对其工作及实验设施中潜在风险的培训,还应包括消防和预

24、备状态、化学和放射安全、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应急措施与急救知识等),并有培训相关记录.查资料按计划进行生物安全培训。(1分)安全培训内容符合要求。(1分)6安全检查(6分)6.1实验室设有专职或兼职生物安全员并履行以下职责:随时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查资料设有专职或兼职生物安全员。(1分)有履行职责的记录。(1分)6.2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自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查资料有生物安全自查。(0.5分)按要求每季度不少于一次.(0.5分)记录内容详

25、细。(1分)6。3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系统的生物安全检查,并有相关记录。查资料按要求进行生物安全检查.(1分)记录内容详细。(1分)7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3分)7.1当发现有任何不符合实验室所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时,实验室管理层应按要求采取措施。查资料有不符合工作纠正措施单。(1分)7.2纠正措施程序中应包括识别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的调查程序。实验室管理层应负责监督和检查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查资料纠正单有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效果评价及领导签字。(0。5分)7。3实验室管理层应按规定的周期评审不符合项报告,以发现趋势并采取预防措施。查资料有不符合工作总结报告。(1分)7.4实

26、验室管理层应定期系统地评审安全管理体系,以识别所有潜在的不符合项来源、识别对管理要素或技术要素的改进机会,应及时改进识别出的需改进之处。查资料管理评审报告中有不符合工作情况分析、总结,以及以后需采取的预防措施。(0。5分)8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4分)8。1应根据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定每年对所有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由安全负责人负责策划、组织并实施审核.查资料有内部审核记录。(0。5分)内部审核覆盖所有部门和工作。(0。5分)8.2安全负责人应将内部审核的结果提交实验室管理层评审。查资料有内部审核工作报告。(0.5分)评审结果在管理评审报告中有叙述。(0。5分)8.3实验室管理

27、层每年应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全部活动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包括安全设施设备的状态、人员安全状态、实验室相关的安全活动、事件、事故等. 查资料每年进行了一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评审。(0。5分)评审内容符合要求.(0。5分)8.4应记录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措施,实验室管理层应确保所提出的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查资料管理评审报告中有上一年度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落实情况。(0.5分)问题在规定时间内改进。(0.5分)9实验室布局(3分)9.1实验建筑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实验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现场检查实验室布局符合要求。(1分)9。2实验室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标识清楚;医学实验室将采血

28、区、样本接收区和检测区明确分开。现场检查有功能分区,标识清楚。(1分)9。3实验室内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以满足安全操作、清洁、维护的需要;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储存间。现场检查实验室有足够空间。(0.5分)实验室的工作区外有储存间。(0。5分)10实验室环境设施(6分)10.1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于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现场检查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符合要求。(1分)10.2实验台面光滑、不透水、耐腐蚀、耐热和易于清洁;实验台、架、设备的边角以圆弧过渡,不得有突出的尖角、锐边、沟槽;相互间保持一

29、定距离,必要时采取防倾倒措施.现场检查实验台面符合要求。(1分)10。3实验室主入口门能自动关闭.现场检查实验室主入口门能自动关闭。(1分)10.4实验区入口处设有更衣区或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工作服分开放置且有标识 (使用与未使用的工作服也要分开放置)。现场检查实验室入口处设有更衣区。(0。5分)个人便装与实验工作服分开。(0。5分)10.5实验室的门有可视窗并能自动关闭,门锁及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现场检查有可视窗。(0。5分)能自动关闭。(0.5分)10.6应保障实验室的通风和换气,可采用自然通风,如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自然通风的实验室窗户应能打开,并有防节肢动物进入

30、的纱窗,必要时有防止啮齿类动物进入的相关措施。现场检查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纱窗。(1分)11实验室安全设备(14分)11。1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配备有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查生物安全柜配备符合要求(3分),1个实验室无生物安全柜扣1分。11。2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现场检查不是全排式的生物安全柜,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1分)11。3生物安全柜应放在气流流动少、人员走动少、离出口处较远的位置,不应正对着门、窗、空调出风口摆

31、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现场检查生物安全柜摆放符合要求。(1分)11.4生物安全柜使用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并有消毒记录。现场检查使用后有消毒记录。(1分)11。5实验室所在建筑内或实验室内配备风险评估为依据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每年定期检查和校验;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操作、维护和灭菌效果监测,有相关记录.现场检查配备符合要求的高压灭菌器(2分),有一个高压灭菌器不符合要求扣1分。有定期检查和校验记录。(1分)有使用、维护和灭菌效果监测记录.(1分)11。6BSL-2实验室应配备洗眼设施,必要时有应急喷淋装置。现场检查BSL2实验室配备洗眼器。(1分)11.7实验室靠近门口处设有洗手池,水龙头为感应

32、式或采用肘动、膝动、脚踏操作.现场检查靠近门口处设有洗手池。(1分)水龙头为非接触式。(1分)11。8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能保证重要设备的不间断供电,实验室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现场检查符合要求。(1分)12实验室标识系统(3分)12.1主入口处有警示语提示,如“实验重地,闲人免入; 有危险警告标志(生物危险,放射危害,化学危险和相关消防标识等).现场检查有警示语提示。(0。5分)有危险警告标志.(0.5分)12。2实验室过道、出口处有紧急出口指示灯和应急照明装置.现场检查有紧急出口指示灯和应急照明装置.(0.5分)12。3生物安全实验室门上有生物危害标识,应标示生物安全等级、致病性

33、生物因子、责任人姓名、紧急联系 、授权人员方可进入等信息。现场检查有生物危害标识(1.5分),少1项信息扣0。3分。 13 实验室安全措施(3分)13.1实验室应摆放有效的灭火器具.现场检查摆放灭火器.(0。5分)灭火器在有效期内.(0。5分)13.2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并有相应的急救物品。现场检查配备急救箱。(0。5分)有相应的急救物品。(0.5分)13.3实验室配有足够的与风险水平相应的个体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服、实验用鞋、口罩、帽子和面部防护装备等)以及其他安全设备(如喷溅罩、移液辅助器、一次性接种环或接种环加热器、螺口盖瓶子或管子、微生物样本运送容器等)。现场检查个体防护设备符合要求

34、(1分),少1项防护设备扣0.2分。14菌(毒)种及样本管理(12分)14。1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菌(毒)种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领用、开启、传代和销毁等。现场检查有菌(毒)种管理制度,内容符合要求.(1分)14.2应对引进或购买的医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进行登记、检测、鉴定及复核.现场检查有实验原始记录,符合要求。(1分)14。3保藏的菌(毒)种及样本有详细的背景与实验资料和档案记录,出入库和存储有相关记录。现场检查有出入库和存储有相关记录,符合要求。(1分)14.4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有专库、专柜单独保藏,并实行双人双锁,有防盗设备和监控系统.现场检查菌毒

35、种双人双锁。(2分)防盗设备和监控系统。(1分)14.5领取和使用菌(毒)种或样本时要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有相关的使用和流向等记录。现场检查有领取和使用菌(毒)种表格记录,符合要求。(1分)14。6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运送需办理准运证。现场检查办理了准运证.(1分)准运证在有效期内。(1分)14。7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容器或包装材料应附有批准文号和产品合格证书。现场检查运输容器符合要求.(1分)运输容器批准文号和产品合格证书.(1分)14.8实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必要时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有记录。现场

36、检查有菌毒种销毁记录,符合要求。(1分)15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6分)15.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饮食、抽烟、使用化妆品等,禁止存放个人物品。现场检查符合要求。(1分)15。2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等,长发束在脑后。现场检查符合要求.(1分)15。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口罩、帽子、鞋等。现场检查符合要求(1分),少一项扣0。2分.15.4实验室内不得穿露脚趾的鞋,工作鞋要防水、防滑和耐扎、舒适、可有效保护脚部。现场检查符合要求。(1分)15.5每天实验结束后都要对工作表面进行清洁并消毒灭菌,对使用场所清场,每周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

37、毒并有消毒记录。现场检查有实验室消毒记录,符合要求。(1分)15.6不要用手直接处理破碎的玻璃器皿,尽量避免使用易碎的器皿.实验室使用的锐器应置于专用的耐扎锐器盒中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现场检查有专用的耐扎锐器盒。(1分)16实验室人员管理(4分)16。1保证所有员工掌握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实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相关技能,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现场检查均有生物安全上岗证(2分),1人无证扣0。2分.16.3建立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档案。技术人员管理档案完整,有相关授权、科研能力、培训、技能、教育和专业资格记录。现场检查有符合要求的技术档案(1分),少1项扣0.2分。16。4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档案,

38、定期采血体检,并进行相关免疫接种.现场检查有健康体检记录。(0。5分)有免疫接种记录。(0。5分)17医疗废弃物的处理(6分)17。1每间实验室配有大小适宜、符合规范要求的废弃物专用包装袋和盛装容器,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包装袋和容器上应有生物危险标识 。现场检查配有符合要求的废弃物包装袋。(1分)17.2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存放地点有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现场检查符合要求.(1分)17。3从工作区运出的每个包装物和容器外表面应有警示标识和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废弃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废弃物类型(如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

39、性和其它废物)以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等。医疗废弃物放入废弃物盛装容器后不得取出.现场检查包装物有警示标识和中文标签。(0.5分)废弃物分类包装。(0.5分)17.4所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的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应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现场检查有详细废弃物消毒灭菌记录.(1分)17.5有专职或兼职的废弃物处置人员,懂得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管理等相关知识,经培训考核方可上岗。现场检查有专职或兼职的废弃物处置人员。(0。5分)有人员培训记录.(0。5分)17.6实验室有废弃物转运、交接记录,并保存登记记录。现场检查有废弃物转运、交接记录。(0.5分)有运转交接人员签名记录.(0。5分)18应急措施(3分)18。1应制定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放射性等情况。现场检查有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置程序。(0.5分)应急处置程序符合要求.(0。5分)18。2应急程序应至少包括负责人、组织、应急通讯、报告内容、个体防护和应对程序,应急设备、撤离路线、污染隔离和消毒灭菌,风险评估等内容.现场检查应急处置程序内容符合要求(1分),少1项扣0。2分18。3实验室应实使所有人员熟悉应急行动计划、撤离路线和紧急撤离的集合地点。每年应至少组织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一次演习.现场检查有演习预案。(0.5分)每年有演习痕迹资料。(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