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69587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doc(8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

2、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5)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关系:(7)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8)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9)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10)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11)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 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12)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

3、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dd ? ? F: 高茎豌豆

4、 F: Dd 11?自交 ?自交 F: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DD Dd dd 22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 YYRRyyrr ? ? F: 黄圆 F: YyRr 11?自交 ?自交 F: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YR yyR Yrr yyrr 22- -9 :3 : 3 : 1 9 : 3 : 3 :1 在F代中: 2 4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5、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基础习题 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1 / 8 B、1 / 16 C、3 / 16

6、D、3 / 8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9:3:3:1 B、1:1:1:1 C、3:1:3:1 D、3:1 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三黑一白性 B、全部黑色 C、三黑一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5、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

7、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

8、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

9、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形成过程总括: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同源染色体 A a Bb ?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同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点 子细胞数 一

10、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

11、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n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

12、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前期 减?前期 减?前期 减?末期 有丝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前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 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一、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

13、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成对存在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WWw 红眼 XX X 白眼XY WWw X Y 红眼 XX WWWwWw 红眼XX :红眼XX:红眼X Y:白眼XY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解释(见课本34页)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 口诀: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

14、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佝偻病 D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 男 , 女 ?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

15、点: ? 女,男 ? 连续发病 ?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男病女不病 ?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1B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常染色体 1B 与性别有关 2C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1C男多于女X染色体 2A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 显性基因 2 D与性别无关 常染色体 1D与性别有关 2E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1E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 X染色体 2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16、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为主要 证据 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 DNA的结构 本质 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DNA的复制 ?转化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的遗传性 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 活R,无毒 活小鼠 ? 活S,有毒 小鼠 死小鼠;分离出活S ? ?杀死的S,无毒 活小鼠 ? 活R + ?杀死的S,无毒 死小鼠;分离出

17、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型 活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水解物 R型 转化因子是DNA 。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 P标记DNA 35 S标记蛋白质 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RNA也是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含氮碱基:A、T、G、C、U 磷酸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2(DNA的结构 ?(右手)双螺旋 ? 骨架 ? 配对:A = T/U G = C 3(特点 ?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

18、定不变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特异性: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4(计算 A,GT,C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A,TG,C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2(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

19、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有遗传效应 控制 mRNA 蛋白质 的DNA片段 基 蛋白质结构 性状 影响 环境 是控制生物 因 酶的合成 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 中心法则 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

20、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五、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 ?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单链, ?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 ,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密码子: ?概念:mRNA上3个相

21、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密码子 起始密码:AUG、GUG (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4)遗传信息 ?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 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 ? GAA UGA UUC AAG CUU ACU UCG C G C 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中心法则 DNA RNA 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

2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四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基因突变 物、化、生 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产生新的基因型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对进化有意义 二、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

23、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普遍性 ?随机,无方向性 ?频率低 ?有害性 5(意义:?产生新基因 ?变异的根本来源 ?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三、染色体变异 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

24、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46、XX或XY 3( 一倍体 雌性配子 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 生物体 多单倍体 雄性配子 多倍体(秋水仙素)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

25、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 ,2,AaBb _ ,3,AAa _ ,4,AaaBbb _ ,5,AAAaBBbb _ ,6,ABCD _ 答案:2 2 3 3 4 1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四、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1、比较四种育种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用射线、激光、化学杂交 用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粉)离体培养 方

26、法 药品等处理生物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原理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方法简便,但器官较大,营养物后代都是纯合子,明优缺点 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要较长年限选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异个体少。 才可获得纯合子。 低,成熟迟。 复杂。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水稻育种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例子 2、转基因工程 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提取目的基因 针线:DNA连接酶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五章

27、生物的进化论 拉马克: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 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协同论(残酷竞争VS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必然) 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突进) 灾变论(渐灭VS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

28、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29、+ 获得性遗传 新类型生物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

30、的一群生物。 生殖 地理 自然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隔离 隔离 选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方无限伸展。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方无限伸展。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

31、: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显性遗传病 伴,显:抗维生素,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 伴,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1)如圆中有弦的条件,常作弦心距,或过弦的一端作半径为辅助线.

32、(圆心向弦作垂线)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 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 扇形的面积公式:扇形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 n表示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11.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最大值或最小值:当a0,且x0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是0;当a0,且x0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0。注意事项: (2)交点式:y

33、=a(x-x1)(x-x2)1、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2、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OB、OC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六、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三角形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34、.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21/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高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农业革命期间 快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后 快 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

35、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水平 比较稳定,一发达保持较低水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些国家的人口俄罗斯、德国、增长缓慢 国家 平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数量还会逐渐日本 减少 人口增长很政治

36、上的独立,民族人口增长开始发展快,世界新增经济的发展,医疗卫趋于缓慢,很中国、印度、中国水平较高 人口中,发展生事业的进步,人口多国家实施人巴基斯坦 家 中国家占到死亡率下降 口控制措施 80%以上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过渡模式 “三低”模式 特出生率 高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高 低 低 1 点 自然增长率 极低 较低 高 低 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快速增长

37、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不断增长, 分布 热带原始森较落后的发亚、非、拉等洲的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林等地区的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落后民族 地区 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

38、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1(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二战本主义发展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前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开发地区 线开辟 洲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二战国家

39、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后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西亚打工 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20世纪80年1(计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有组织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代中期前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地进行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 1( 内地到沿海 20世纪2( 山区到平原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后

40、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

41、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

42、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延伸 举例 成都、合

43、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4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

44、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45、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 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