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9167882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史读书心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中国史读书心得新中国史读书心得3篇第1篇:新中国史读书心得学习新中国史心得体会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民族,上下五千年,不屈不挠,绵延不断、优秀文化不断光大。红船扬帆、万里征程、七十华诞、扬中国威,我们痛击了试图征服我们的敌人,我们唤醒了民族内心的傲气,我们从泥沼中站起,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我们突破国际势力的封锁站上了时代浪潮的顶峰,我们亮出坚实有力的臂膀、大爱于世的胸怀告慰世界,中华民族就如长江黄河之流淌勇往直前、永不停歇、从未衰竭,我们有我们的中国梦,我们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我们终将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执之笔杆,我们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信念,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之豪情。握紧枪支,我们有“英勇有泪,不洒敌前。男儿之躯,愿为国捐”之勇猛,有“恨不抗日死”之斗志,国得以立,民得以生。展开那一面沾血的国旗,每一丝红都是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无私献身,他们有的是勤恳劳作的佃户,有的是持锤掌钉的劳工,有的是挥毫著书的墨客,有的是闯荡四海的商贾,在民族大义之下,国家兴亡之时,他们凝聚为保家卫国的盾、破敌除障的矛,抵抗侵略者的枪炮。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警示世界,中华儿女不容窥觑、中华民族不惧欺凌,绵延千年的优秀文化和奋斗不息不屈不挠的气节,必将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虽已立,复兴以待。我们曾经历挫折,曾遭受压迫,各方豪强都妄图遏制这只雄狮醒来。我们涌现出大庆铁人、两弹一

3、星、神舟飞船、航母重器、北斗飞天等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精神,我们不惧发展路上的艰难险阻,不畏任何形式的困扰压迫,中华民族以坚定的意志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中国。翻开赶超、开放的史诗,上面书满的是前辈们继承创新的诗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诗篇,是一代代中国人为国为民创下的奇迹诗篇。七十年弹指一挥,中华雄狮用他坚毅不拔、奋进向上的精神挣脱开无数枷锁,屹立在世界前列,威武鬃发震山林,雄狮醒来,不容豪强霸凌。时过境迁,曾经的战火纷飞、伤痕累累的外壳已褪下,当前的中国已然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然而,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息,复兴的道路任重道远,珍惜辉煌,不断奋斗,当今的我们要坚定地维护两个核心,只有坚强的领导

4、,才能坚定不移、大步向前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勇担责任,深刻爱国之魂、心系国之荣辱,做好传承者、创新者、奋进者;中国人,要胸怀大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成为国之脊柱栋梁,成就国之复兴伟业;中华儿女要放眼视线,站好岗,立好足,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弃陋习、建新风,强根基、创新业,在中华民族复兴大道上携手共进、再创辉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在路上,历史的先行者用他们的精神、血肉筑起了进步的阶梯,乘坐在历史高速列车上的我们,没有停息的理由,只有不断前进、勇于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无愧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国强我耀。第2篇:新中国史读书心得中国史纲中国史纲读书心

5、得【-教师节祝福语】张荫麟(19051942),号素痴,亦常作笔名。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写有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使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梁启超的激赏。后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了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_文化的影响。张荫麟与夏鼐、吴晗和钱钟书并称“清华文学院四才子”;被吴宓称为“梁任公第二”;梁启超首次与他相见,也赞叹为“天才”。张荫麟,除了一本未完成的教科书,张荫麟似乎再没留下什么。这本不到16万字的小册子便是中国史纲。但这本薄薄的作品不幸成为作者终生的绝唱。“卢沟桥事变”后,张荫麟不得不搁笔,当时刚写到东汉建立。直至他5

6、年后病逝于贵州遵义浙江大学,中国史纲也只是更新了序言部分。中国史纲一书包涵序文、十一章和最后的附录三部分。作为文章主体的十一章,作者着重讲述了自中国史的黎明商朝起,到西汉王莽改制失败与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这一段的历史事件。附录主讲了东汉前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北宋从建立到宋神宗这一时期的一些历史。在主体的十一章中,作者将大量笔墨(前6章)用于写前秦以前的历史,又将其中的四章用于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个方面。张荫麟先生一直不满当时的历史教育,说教材无穷无尽地排列着名字和史料,让青年人“被迫重温再温可厌倦的一套杂凑的机械的史实”。因此这本名为中国史纲的课本既不重考证,也不引原文,而是

7、用“讲故事”的笔法来“画”历史。这本教科书,除文笔优美之外,“运思情深意远”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家范给予的另一评价。这位通史学者认为,只有钱穆的国史大纲可以与之媲美。这本书第一章: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中突破了以往中国史书喜欢从远古时期的炎帝、皇帝说起的做法,而是有理有据的从有文字记载的商代开始记述,商以前的历史仅略述。全书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大量严肃的语言,不注重考证,也没有大量的引用原文,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语言描述历史事件。虽然仅仅是简略介绍了商至汉的历史,但是却为我们描绘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简洁明了,可读性强。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张荫麟先生的历史观点:第一,从价值的角度来看,价值就

8、是真善美的统一,_效益问题,涉及到制约史学社会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读者。不能伤害_科学性。张荫麟说:“一个健全的文化就是能使一切最后的价值都得到和谐的发展,都并育而不相害的文化。”因此,一个健全的历史学,不但要求真,亦要求美。史学要想得到广大读者的接受,就必须具有艺术功能。第二,张荫麟认为,客观历史本身是史学艺术功能的自然基础。第三,张氏谈到了_隐喻问题,即艺术性的修辞手法在史学中的地位问题。他说:以史事为直比或隐喻即狭义之所谓用典。此种修辞之技术若用之而洽切清新,明易不诡,则实足以沟通幻想或现实之美与史界之美,而予一意义以深远而丰富之背景。近人以典故为文病,相戒为用,此实一新式“塔布”,其由

9、来则矫枉过正而昧于历史之美学价值也。对于这本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如:熊十力说:“荫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怀冲旷,与人无城府,而一相见以心。使天假之年,纵其所至,则其融哲史两方面,而特辟一境地,恢前业而开方来,非荫麟其谁属乎?”王芸生称“张荫麟是中国学界的一个国宝。他的中国文学受教于王静庵先生(国维),西洋文学受教于吴雨生先生(宓),为梁任公先生所赏识。他不仅文史淹博,哲学的素养尤深。”可惜天忌英才,1942年10月24日凌晨3时,张荫麟在贵州遵义病世,享年37岁。他死后,钱锺书伤张荫麟诗中说:“清晨起读报,失声惊子死。天翻大地覆,波云正谲诡。绝知无佳讯,未忍置不视。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纸。

10、”陈寅恪写有挽张荫麟二首,曰“流辈论才未或先,著书何止牍三千。共谈学术惊河汉,与叙交情忘岁年。”朱自清挽张素痴一诗慨叹:“妙岁露头角,真堪张一军。书城成寝馈,笔阵挟夙云。勤拾考工绪,精研复性文。淋漓修国史,巨眼几挥斤。”张荫麟一生温文尔雅,注重理性对学术严肃批评,受人尊重,不失为我们的榜样。本文:第3篇:新中国史读书心得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佚名【期刊名称】党建文汇:下半月版【年(卷),期】2023(000)009【摘要】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通知强调,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