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随笔.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9166432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关系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生关系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关系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关系随笔.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师生关系随笔师生关系随笔【第一篇】: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现我们和学生相处能力的一门艺术,也有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常听说“亲其师,信其道。”,这里面就蕴含着师生之间的相处之道,在这个对教师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现状面前,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让教师在此过程中轻松愉快又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谈谈我工作中的实际体会。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每个人都是需要他人尊重的,我们虽说身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但我们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所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应是平等的,而不是为了显示我们老师的尊严

2、就一味地对孩子“严”,老师的威信不是靠威严树立的,平日和孩子的相处中,放下身段,平视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很多问题解决起来也会变得简单,而且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收获别的行业所收获不到的独特的幸福感。在我和班上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从一接班我就跟孩子摆明我期望的我们的相处原则:课堂上是课堂,课下是课下,无论课上课下,我们平等学习,相互尊重,共同“以心博得心,以爱博得爱。”这样下来,孩子觉得我很容易亲近,与我课下交流是也没有什么压力,完全是真心的交往。所以,即便是学生做错的我批评教育他们,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的接受、改正。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应把自己定位成“良师益友”型。对学生的情、爱

3、就饱含在“良”、“友”中,这其中也诠释着对学生“宽严皆有爱”一说法。适时适度的关爱是与孩子相处的一剂良方,也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这一角色,学生既乐于接受我们,接受我们所教的知识、道理,甚至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对他们人生的方方面面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也能很好地与他们打成一片,体会其中的快乐。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需要的产物,是我们老师乐于进步、敢于超越自己的体现,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去不断去审视自我、不断探究的永恒话题。师生关系随笔【第二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是这样

4、来做的。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因为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状况,就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家访,找学生聊天,与班主任交流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困难,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符合他们自身实际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使学生在认识到自己实际水平的同时有明确的而且可达到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热情和积极交往的情感,同时树立

5、自己在学生心目的良好形象和确立威信,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切实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能保证体育教学和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分层次教学,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定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再次,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情境,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氛围,以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关系随笔【第三篇】:师生关系的冷思考师生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自古及今,圣贤曾对此作过不同的论述,例如,一日为师,终身

6、为父。表明师生关系犹如父子关系;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表明师生关系犹如师徒关系。父子关系也好,师徒关系也罢,其实质应该都是和谐的关系。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过去相当长历史时期内,社会和学校很少出现过弑父弑师的情况,师生关系一直处于稳定的和谐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开始脱离立德树人的本真,教育逐渐以帮助学生获取高分数为宗旨。教育目标的偏离,异化了纯净的师生关系。父子关系逐渐演变为路人关系,师生之间没有真挚的情感,没有感恩的心态,缺乏相互理解与包容;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买卖关系,师生之间的知识传授,犹如商人做买卖,老师卖知识,学生买知识。学生毕业后,谁都不欠谁,各自

7、两清。和谐人际的交往,需要一定的礼制作载体,师生关系的维护也是一样。不幸的是,在师生眼里或心里,冷冰冰的高分数已经成为师生的唯一。至于比分数更重要的人品,例如,道德、义务、责任、情感、感恩、孝道等,早就被师生抛到九霄云外了。不受礼制约束的师生关系,随着分数利益的变化,终究会失去和谐。最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出现的师生间非理性现象,甚至弑师的现象;社会不断出现的父母与子女间非理性现象,甚至弑父的现象,一点都不足为奇。科学的辩证法说: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教育长时间的偏离本真轨道,终将酿成师生关系的悲剧。用当下一句时髦的话说,

8、当今的教育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最近一段时间来,网络上纷纷报道师生间的一些非理性事件,例如,在教室里,师生混合双打甚至是多打,很多老师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担忧和迷茫;在校外或校内偏僻角落里,学生间的暴力欺凌现象屡禁不止,且呈现越演越烈的态势,学校这些非理性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的事情,一旦政府高度重视了,事情就好办得多了。但师生间非理性和学生间的暴力欺凌现象的消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综合治理,需要社会高度参与。毕竟,师生间非理性现象的产生,不是一年两年的积累,而是几十年教育偏离本真的结果。一个几十年积累起来的难题,不可能指望一两年内就能彻底消除。师

9、生关系的恶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归根结底,还应该是教育体制的责任。面对不断出现的师生间非理性现象,作为校长,在揪心的同时,在无力改变大环境的同时,不要一味抱怨,一味牢骚,应该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减少学校师生间非理性现象的发生。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使我深信:师生间非理性现象的解决,根源在于重视学生的立德树人,关键在于转变师生的观念,尤其是老师的观念,老师观念的转变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其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老师观念不转变,若还是处于“师道尊严”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水平

10、上,则无法扭转师生关系的恶化局面。本着老师职业的特点,我深知:在老师观念转变的问题上,方式方法很很重要。既要顾及老师的面子,又要触及老师的灵魂。学校适时给全体老师展示学生原生态的声音或文字,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昨天下午,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学校集体组织学习了我前几天写的一篇收到一封另类邮件博文。在这篇专为转变老师观念的文章里,我刻意把一个学生写给我的邮件全文收录到文章里,以原生态地形式向全校老师展示。学习的过程中,我观察到老师们听得特别认真,相信引起了绝大多数老师的重视。会后,了解得知:有部分老师对我的这种做法持有异议,认为我此举过分彰显了学生,认为学生的这封邮件内容过于武断,令老师寒心。凡

11、事有利有弊。面对少数老师的异议,我笑而不言。学生用稚嫩的文字表达年轻人的“愤青”未尝不可,关键靠老师们引导。如何恢复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本办法还是要回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上来。弘扬立德树人本真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师生关系随笔【第四篇】:师生关系在我的脑海中,曾经出现过几个词汇:敬畏、惧怕、不屑、坦然、理解、回首、感谢。很久以前看过一本书叫根与叶的絮语,说的是家长和孩子,仔细想来,我们何尝不是这种关系。一棵大树,每年都会有新的绿叶发芽,长大,成熟,凋零。大树依然屹立不倒,静下心,迎接第二年的孩子如此反复也许有过抱怨,也许有过无奈,但心底的那份坚持让他们依

12、然挺立、坚韧每一年,都会有大风把树叶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可能是另一片天地,当然也会有很多树叶,记得这个给了他太多东西的至亲,他们会随着风回来看看,落下陪陪他,说说话,谈谈以后,然后再随着令一阵风,去走自己的路。我们要佩服的是那些从落下就不再走的,他们选择了默默陪伴,日日相见。每一次新生的树叶,都是怀着无比敬畏,有点惧怕的心情来到这颗大树身上的,因为它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第一个被抛弃,被赶走;但渐渐的,他开始不屑了,因为他看到了身边的同仁们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后随风飘扬的潇洒,那很帅,他开始对这棵大树不屑了,甚至怨恨了,恨他不给他自由,只能成天承受烈日暴风煎熬有那么一天,他看到那些曾经离开的伙伴们

13、回来了,但他们好像有点疲惫了。他通过和他们的聊天,明白了,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本,他们并不是很受欢迎,流浪使他们慢慢的没有了心智,终于忍不住枯萎了。这个时候他开始坦然了,也能慢慢理解了,那些他每天承受的其实是在给自己增加以后的资本罢了。于是他开始习惯了,也理解了,开始知道向上生长了,开始自己给自己动力了烈日终于变成了身体里面的叶绿素,风雨终于给了他一个强健的身体。终于,他知道自己该走了,该去闯荡了,一阵风来,它随风而去,没有告别,没有眼泪,没有想象中的喧嚣。也许会有那么一点点不舍,但他只到他长大了。很长时间后,当这枚叶子,再适合他的地方茁壮发展的时候,他想起了那棵大树,也许他还在严肃的把他的孩子送

14、到烈日暴风下,也许他又在为那些提前离开的孩子惋惜,但现在他明白了,理解了,有一种东西叫使命感谢那些给过我一次有一次生命的大树,是你们让我能在现在的生活中立足,我知道大树有天会离开那曾经站立很久的地方,丢下那些使命的东西,开始另一种生活,他那一年又一年从他身边飞走的叶子,会想念的,会记得的师生关系随笔【第五篇】:说说师生情七月是考试的季节,初考、中考的学生忍受着酷热,为自己几年的学习生活,认认真真的答下自己的一份答卷。同时也要告别一起学习生活了几年的老师同学,不免有一些不舍和留恋。有人说,同学和战友是两大社会关系,我很赞同。不仅是因为这是我们人生中一次性接触最多的两大群体,更是因为一起生活,一起

15、成长,一起经历而结下的友谊单纯而且真挚。而让我们难忘的,还有我们的老师。不知是谁最早把老师唤作恩师,我觉得好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要比家长重要得多,几年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会使我们觉得终生受益,师恩难忘!日前,外甥调皮地说,他们班许多同学都说,等考完升学试,他们就可以痛痛快快的大骂老师一场。我大惊,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怎么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赶紧问缘由。外甥如数罪状地讲起同学要骂老师的种种理由。有的同学不专心听讲,老师从不和他们讲道理,课堂上粉笔头打人是小儿科,如果赶上老师心情不好,那就罚同学站到讲台上来听课、写作业。还有的同学淘气,老师对付他们的就是扇嘴巴、掐大腿,还不许同学哭。这些

16、也都算不得什么,最让孩子感到屈辱的,就是有的同学是单亲家庭,老师对待这些学生的态度总是很糟,经常地当众冷嘲热讽,甚至放出:你是缺爹、缺妈、缺德!这样的狠话。致使同学们瞧不起孩子,让孩子感到很自卑。唉,听了外甥的话,我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本来准备讲给外甥听,纠正他不正确态度的一些话,竟都硬生生的噎了回去。现今社会,物欲横流,站在老师的角度讲,她们上有老的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管教,也真是不容易。像外甥的老师,三十几岁的年纪,不仅当班主任,还经营了一个补习班,每天不但要负责补习班学员的两餐饮食,还要辅导几十个孩子的作业,周末都没时间休息,也是真忙,真累。她的身体辛苦和精神紧张,让她很难做到笑对每一个

17、学生,何况是淘学生。再者,每家都一个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被老师高看一眼,家长都不在乎二百三百的礼金,每逢年节,给老师送礼的互相攀比,生怕谁送的太少,拿不出手不说,可别让老师起了反感,怠慢了孩子。这样日久,本来单纯的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扭曲,可这老师被家长们宠的久了也就习惯了。你送他也送,如果不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对送的多的家长也是没个交代,如此这样,她不拿出个态度来不行,拿出态度来吧,还真是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啧啧,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你怎么还能强求她和颜悦色,谆谆教导呢!可叹哪!忽然想起我的启蒙老师王硕红,那时候总觉得老师好高大,好善良。王老师说话柔柔的,就连批评学生都是半嗔半怒的,可是她

18、有不怒自威的能力,再皮的学生都怕她,我们班当时是全学年人数最多的一个班,也是全学年唯一的一个优秀班级,听说王老师是地区级的优秀教师,虽然当时不懂地区级意味着什么,但是觉得老师真的了不起,有时也会为是她的学生感到骄傲。那时我有一个习惯,班里哪个同学叫她“王老师,”我都会在心里嘀咕,咋这么叫呢,我认为叫“老师”才觉得亲切,叫“王老师”好像不是自己班的老师,有点像“妈”和“阿姨”的区别,呵呵呵,现在想想好幼稚。一个好老师,不管你怎么称呼她,你都一样的尊敬她、爱戴她。记得我刚带学生那会,对老师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元旦时给王老师寄过一个明信片,写的什么现在都不记得了。但是让我难忘的是老师回赠我的那句话:感谢学生不忘师生之情!老师的话语中流露着她的谦恭,没有说不忘师恩,用的却是师生之情。这其中也透漏出老师对学生的感情,这样的好老师,这样的师恩,会让我们终生不忘。在这里我没有毁谤某位老师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提醒个别的老师,如果你没有在家庭和学校游刃有余的能力,如果你不能给学生做一个“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榜样,那么请你换一个职业,离开教师队伍。因为你的一些言语举动,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也许不仅是一时的,孩子的心灵是幼小而脆弱的,你的羞辱也许会让孩子一生都有阴影,也许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很不利。老师,请您三思。请您对得起这个伟大的称谓。感恩所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老师您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