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63400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专 业:学生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日 期:目录摘要1Abstract1一、基本概念1(一)节约能源概念2(二)可持续发展概念3二、我国的能源形势4(一)人均水平低下5(二)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低6(三)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平衡7(四)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缺口日益增大7(五)能源利用效率低7(六)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7(七)能源缺口巨大8三、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8(一)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8(二)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9(三)发展环保汽车,开发替代燃料10(四)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11(五)实施能源安全战

2、略12四、结语13参考文献14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刘莹摘要能源过度消耗,导致中国乃至世界许多能源品种面临紧缺、枯竭,所以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能源,而中国的能源问题更是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中国目前已经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过去的五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年增长达到 10%,和经济增长水平相当,由此类推,若干年后中国将需要更多能源。由于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先天失衡、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之,这些年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环境资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当前的生态环境仍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也不符

3、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节能减摊,这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节能减排我们可以在实现低碳目标的同时,最大化的不影响经济发展,甚至相关技术的创新还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国需要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有专家预测,不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节能减排具体目标;学术界纷纷探讨节能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意义Save ener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

4、opment of our countrys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meaningLiuyingAbstract Excessive energy consumption, leading to many varieties of energy shortage, China and the world has dried up, so now all over the world focus on energy, and energy problem in China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attention. Accordi

5、ng to media reports, China has now replaced Germany a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economy. The past five years,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reached 10%,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analogy, after some years China will need more energy. Because the low development level of industry in o

6、ur countr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mainly coal energy structure of congenital imbalance, the reason such as the low efficiency of energy utilization,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In addition, in recent yea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ur

7、environmental resources paid a heavy price, and the current tre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worsening, also do not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uch a backdrop,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nergy-saving re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8、of our country, this is the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e the energy structure,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chiev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 through we can realize the goal of low carb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maximum does not a

9、ff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refore our country ne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Have experts predict that China will soon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mitter of carbon dioxide. To save energy

10、and reduce pollutant emission has become the current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government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ut forwar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Academic circles have discuss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energy saving

11、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Key words: save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ning引言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首先,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近 1/3 的水体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质,重点流域 40%以上断面的水质没有达到规划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其次,对能源的消耗过大。不可否认,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又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

12、,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为基本单位计算,我国资源除煤炭占 58.6%之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50,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8,耕地为 32,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7.69、7.05。所以,只有节能才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

13、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从战略的高度看,节能早已超出了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范畴,已经上升为一个政治问题,节能现今被赋予多重历史使命。这既包括应对能源资源挑战、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树立中央权威等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要做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意愿。 由于节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及思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并对我国能源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旨在我国

14、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本概念1.1节约能源概念 节约能源指的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节能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节能已被纳入到国家的相关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对节能定义的阐述,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按照世界能源委员会 1979 年提出的“节能”定义,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是说节能旨在降低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的努力,节能是在能源系统的所有环节,包括开采、加工、转

15、换、输送、分配、到终端利用,从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能源的浪费。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上普遍用“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来代替 70 年代能源危机后提出的“节能”(energy conservation)一词。实际上,从国际权威机构对“节能”和“能源效率”给出的定义来看,两者的涵义是一致的。1995 年,世界能源委员会把“能源效率”定义为:“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能源服务”的涵义是:能源的使用并不是它自身的终结,而是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投入。因此,能源利用的水平应以提供的能源服务来衡量,而不是用消耗的多

16、少来表示。例如,照明应以照度来衡量,而不是看用了多少电。由于同一种服务可以采用多种能源、多种技术来提供,可以根据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据此分析能源需求的趋势和节能的潜力,优化能源结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的定义,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能源按直接获得和间接获得的方式可分为以现存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水力、风、生物质能等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或人工能源,如电、汽油、柴油、液化气、煤气和蒸

17、汽等。能源按其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化石燃料以及核能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海洋能和浅表地热能等。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1.2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最早由沃德(Barbara Ward)在上个

18、世纪 70 年代中期使用,直到 1980 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策略才正确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 1980 年以后,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因此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 虽然人们不断理解和研究,可持续人类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几点:(1)可持续发展最先关注穷人,尽量的多给穷人提供工作的机遇,尽可能的让所有的穷人参与决定他们生活的决策活动。(2)它不仅创造经济增长,而且关注经济增长成果的公平分配。(3)它给与人有益的帮助,而不是使人们被边缘化。(4)它要保护、恢

19、复、再造新自然环境,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破坏自然环境。至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得到了完善,并日趋成熟。 我国坚持的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要目标之一为:早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充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努力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让我国实现人们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我国的能源形势2.1人均水平低下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列世界第3位,但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少,分别为世界第10位和第11位,相应的人均值则更低,石油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1%,天然气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中国的能源

20、资源储量有限,特别是优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供应的最突出问题。如果按照2010年的开采量进行计算,我国化石燃料在100年将会枯竭。2.2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低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11.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同世界水平相比,仍处于相对低的地位。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2001年发布的世界资源报告计算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结果显示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是美国的1/13。2.3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储量的36.6%和50.3

21、%;石油和天然气东北地区占了近一半;水电资源67.8%集中在西南地区;而能源消费大户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资源匮乏。因而,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输的不合理格局将要长期存在,并使能源输送环节中的建设投资增大,能源输送损失增多。2.4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缺口日益增大 201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为煤炭68.0%、石油23.2%、天然气2.2%、水电和核电占6.6%。这与世界能源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同期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居第1位,占38.6%,煤炭25.9%,石油、天然气22.9%,水电2.5%,核电7.5%,其它2.6%。1970年以来,我国煤炭一直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5%左右,这种能源

22、结构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属“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这种能源结构加上煤炭分布的不合理性给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持续较长的时间。2.5能源利用效率低 国际上通常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耗强度作为衡量能源效率的宏观指标。GDP能耗强度定义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GDP能耗强度低,表示能源的利用效率高。2014年中国的GDP能耗强度为1.64 kg标煤/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0.39 kg标煤/美元,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2倍。同年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为0.25 k

23、g标煤/美元,中国是OECD国家的6.56倍。这表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OECD国家乃至世界大多数国家低得多,中国要比世界大多数国家多消耗3倍多的能源,才能生产出一美元的GDP。2.6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 一次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2、NOX、烟尘、CO2、CO、痕量元素及多种芳烃化合物等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费规模、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引起的环境污染已不堪重负。1999年,全国排放烟尘1 159万t,SO21 857万t,其中燃煤排放的分别占70%和85%以上。我国的环境污染为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城市交通所需能源的不断增长,车辆

24、尾气排放也引起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大规模的能源消费所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大规模的能源消费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目前每年CO2排放量已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以上,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排放大国。我国的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能源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2.7能源缺口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专家分析表明,到2050年如我国人口保持在16亿以下,生活水准达到人均住房面积18 m2,每15人拥有一辆小汽车及家电普及化,则人均能耗将为2 377 kg标准煤,我国全社会能源总需求将为37

25、亿t标准煤,这一数值相当于目前水平的2.753.75倍,这一估计是在采用最先进的能源技术,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并考虑适合国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下分析得出的,实际情况可能超出这一估计。我国能源工业能否满足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能源工业的必然选择。三、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3.1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 国内外经济发展已证明:节能与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之一。节能与提高能源效率意味着用较少的能源消耗来获取较多的产值和服务,在相同产值和服务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减少。 为实施节能优先战略,需研究制订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政策和法规,并强化政府的管理,包括:能源价

26、格合理化,实行企业能源审计,采取经济和财政刺激手段促进节能,推行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资源规划。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低能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限制高能耗小企业的发展。开发和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对于节能效果显著的项目提供税收和贷款的优惠条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出版物和中小学教育等手段,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3.2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的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和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中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即使再过半个世纪,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可能仍在50%以上。这样,煤炭的洁净使用和

27、发展洁净煤技术在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制定和健全有利于发展少污染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的政策法规。(2)开发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气化为先导、以煤炭洁净燃烧和发电为核心的技术体系。(3)提高煤炭转化成电力、热力和煤气等洁净二次能源的比例,减少直接和分散燃烧原煤的终端用途。(4)积极参与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支持煤炭工业的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建设。3.3发展环保汽车,开发替代燃料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上升,增加了汽油供应的压力,而我国石油资源数量相当有限,同时我国的大中型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也引起环境质量日

28、趋恶化。 我国要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能源的战略,包括2个主要内容:发展环保汽车,开发替代能源。发展环保汽车将缓解油品燃料供应的压力。开发使用液化石油气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等,而当前正在发展的电动车、混合动力电源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更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污染的环保汽车。开发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氢能等替代燃料。3.4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建立在污染严重和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基础上的,从结构上说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29、能源道路。具体行动有:(1)把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到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增加投入。(2)大力发展石油与天然气,扩大水力发电的比例,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3)追踪国际先进水平,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降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4)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3.5实施能源安全战略 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主要是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日益增大。从技术角度来说,确保石油供应有多种战略选择。(1)提高石油加工、转换和利用效率。(2)建立战略石油储备。(3)实行多元化的油气消费和供应战略。利用世界

30、石油资源,就要使进口来源多样化,从中东、里海、北非进口石油,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地区,使进口方式多样化。(4)加强农村能源和电气化建设,改变农村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5)作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约国,我国迟早要肩负起全球环境方面的国际责任。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减排CO2的长远行动是逐步改进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等低碳或无碳能源,减少经济发展对“碳”的依赖;近期最为有效可行的是大力推进节能,使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得以实施。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不能回避的问题,大家都应积极、

31、正确的面对。当下,全球各国采取了多种途径对该问题进行认识和解决,其中从经济学的视角和经济方法来认识和解决能源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与重视。 节约能源正是顺应这个大背景而生的一种未来的经济发展形态,其实质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废弃物循环使用率,建立健康有效的能源、环境和社会的低碳经济体系,保障人类的长治久安。与此同时,国内也认识到了从根本上寻求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之间矛盾的必要性,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说节约能源不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参考文献1 周宏春. 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与对策建议J.世界环境,20

32、07(3):14-16. 2 金三林. 我国节能降耗的形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5):21-25. 3 徐华清.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J.世界环境,2007(3):22-23. 4 高如明,侯宇. 节能减排:经济发展的重头戏J.中国科技投资,2007(2):43-45. 5 房维中. 五年节能和减排指标成败 2007 年是关键J.资源节约与保护,2007(3):19-21. 6 保菁. 节能降耗及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思路浅析J.中国工程设备,2006(3):21-23. 7 余启彬. 四川工业节能降耗成效及问题剖析J.四川省情,2006(3):13-14. 8 黄文茂. 节能减排推动

33、广东华丽转身J.环境,2007(8):2527. 9 郭莉. 节能减排北京在行动J.投资北京,2007(6):1213. 10 焦有梅,白慧仁. 山西节能降耗形势与措施探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4):4-5. 11 李建. 节能减排省市行动安徽篇(一):以点带面推动安徽建筑节能J.建设科技,2007(12):24-25. 12 林树枝. 节能减排省市行动厦门篇:抓好示范工程 推动建筑节能J.建设科技,2007(12):31. 13 孟岩. 吉林省节能降耗的形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8):47-49. 14 伞锋. 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 2007 节能降耗减排政策重点J.财经界,2

34、007(2):64-68. 15 朱晓冲. 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7(7):38-40. 16中国统计局. 新中国 55 年统计汇编 1949-2004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7赵岩,李秀珍,王桂兰. 吉林省能源状况分析J.经济视角,2006(10):32-35. 18金花,王国臣. 吉林省“十一五”时期能源供需形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6(10):36-37. 19李松. 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管理学院,2004. 20钟亚华. 老工业基地吉林省经济状况及发展对策的讨J.经济师,2006(6):267-268. 21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07-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