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仿真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61912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仿真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仿真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仿真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仿真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仿真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物理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开发可再生能源越发重要,太阳能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且清洁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可替代能源。本文选择三相光伏电压型并网发电系统,采用SPWM的输出控制方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电流谐波小,满足光伏并网发电要求;并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仿真,验证了在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出现阶跃激增或突降时,电流谐波小,系统保持良好的鲁棒性。关键词: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 光伏 SPWM 1引言11 研究背景能源危机是能源短缺或价格上涨的结果,甚至导致经济衰退,

2、如石油价格一路上升。目前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的现状使得无污染的、可再生的能源的发展变得举足轻重。太阳能,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在过去的11亿年里,只消耗2%的能量,可以预测的是一种取不尽,用不完的能源。且随处可得,就地取用,因此对边远地区的发展很有优势,也不需要考虑运输问题,所需成本低。最重要的是,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的、安全的能源,不会像石油、核能产生废气、辐射,从而对环境造成损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图1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点太阳能技术可以分为光热技术、光生物技术、光化学技术、光伏技术四类。本次实验研究的就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其优点如图1所示。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光伏发电技术也取

3、得了很大的突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意义。12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现状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和太阳能光伏网的数据,欧洲占有其主要市场。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的55%来自欧洲,约7.6 GW;其次是中国(5.0 GW)、意大利(3.4 GW)、美国(3.3 GW)和日本(2 GW)。对于累计装机,欧洲仍然全球领先,中国则紧跟其后,排名第二位。我国目前光伏发电的相关产业发展表现强劲,2013-2015年是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国家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我国光伏产业,例如规划清洁能源、规范光伏的开发、开展光伏扶贫工程等等政策。光伏发电良好的应用远景也是其发展迅猛的因素之一。总之,光伏发电势头火热

4、,并且有很大的潜力。1.3光伏发电主要研究方向 逆变器是这几年来开的热点,它在整个系统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逆变器的控制方式例如文献3中设计了一种新的输出控制方法,即采用基于前馈解耦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文献2采用新的控制方式,即基于模糊PID控制的MPPT策略;文献4采用扰动观察法,是基于曲线扰动的。出现了很多新的、具有使用实用意义的方式。(2)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根据不同的条件,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是有许多不同的分类的。例如根据主电路的的不同可分为半桥逆变器、全桥逆变器;根据有无变压器作为隔离,可以分为隔离和非隔离结构;根据输出电流的相位的数量,分为单相式逆变器

5、、三相式逆变器和多相式逆变器。各种拓扑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实际运用中这些拓扑结构还可以相互搭配成各种不同的形式,以满足各种要求。(3)对于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的相关问题研究光伏发电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有许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例如并联控制技术,大功率并网系统和局部电网之间相互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等等。14 主要研究内容随着这项技术迅速的发展,不断在控制策略、拓扑结构的改进上取得成就。并网发电的要求就是能够输出符合并网要求的电流,即与电网电压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并且谐波小,对系统污染小。因此,本文对进行了逆变器优化控制,采用SPWM方法,提高系统的功率,降低谐波含量。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 简

6、单介绍了当今能源背景、光伏发电优点、当今光伏发电产业近况、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2、 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讲述通过并网型系统输出电流需要满足的要求;3、 对系统拓扑结构进行了设计,采取SPWM控制策略,以达到并网发电要求;4、 根据前文的设计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分析;改变电感值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进行了分析。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1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从不一样的角度切入,将太阳能发电系统分门别类的方式就有很多。凭借负载的差别,可以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2.1.1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将获得的电能直接输出给负载。其特点是具

7、有蓄电池组,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使用灵活、成本较低的优点。一般可以运用于为经济较不发达或者由于地形等原因电网没有办法达到的地区,例如偏远山村、通讯点等10。其运行结构框图如图2。图2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框架图2.1.2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逆变器,它可以将光伏电池的输出转换成达到所需要求的电能,通过控制逆变器与电力需求相匹配,然后输送到电网端。对于这个系统的研究是目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主流趋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它的结构如图3。图3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框架图2.1.3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混合光伏发电系统,顾名思义,即是上述两种发电系

8、统相结合的组合。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发电系统的优点,即既能够储存电能以备不时之需,也可将电流并入电网,得到广泛使用,在地点的选用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其结构如图4所示。图4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基本框架图2.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架构有光伏阵列、控制器、逆变器、滤波器、蓄电池组、电网等。其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图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 图中各部分的作用为:1.光伏电池阵列:其作用是将光能通过P-N结结构转换成电能,是价格最昂贵的组成部分;2太阳能控制器:它的作用是选择合适的PWM信号控制逆变器,使它输出符合要求的波形。3.逆变器:经过光伏电池输出的电流是直流电,是不能满足

9、发电要求的,而这个部分的作用就是将其转换为符合发电要求的交流电;4蓄电池组:其用处就是储备多余电能,以备不时之需。2.3并网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逆变器和控制器是其重中之重的部分,通常人们把光伏逆变器和控制器统称为逆变器。需要具备如下三个功能:(1)对逆变器输出的电流进行控制,使其输出的正弦波满足谐波小,与电网电压同频率、同相位,不产生污染。(2)实现直流侧输入电压的稳定控制,使其处于功率最大值,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价格高,这样使得太阳能电池板物有所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3)实现系统运行时的孤岛保护控制,防止发生孤岛效应以及其它各种保护控制,如过流,过压,欠

10、压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样就保证系统的高质量,提高系统使用寿命,从而减少需要进行系统维护的机率,降低工作量,降低成本。图6 并网逆变器需符合的要求3 光伏系统拓扑结构的设计和控制技术分析光伏发电系统就是将太阳能通过光伏电池转换为电能,然后将电能转换为符合用户用电要求的电流,再输送到用户端的一整套设备。独立型的光伏发电系统,适用于分散的电网范围难以顾及的地区。因此,相对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来说,并网型发电系统更具普遍适用性,它利用效率高,并且不具备成本高、需单独维护的储能设备,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优点,是现在社会中更具实用价值的发电系统。3.1并网逆变系统结构分析光伏并网逆变器据不同的条件

11、有很多种分类的方式,最常见的是根据输入直流电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电流型逆变器和电压型逆变器。3.1.1 电流型逆变器电流型逆变器就是在光伏电池输出侧串联一个比较大的电感,减小回路中的纹波电流。虽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流环境供系统运行,但同时也增大了系统的阻值,造成谐波电流大,破坏系统稳定性。其结构如图9所示。图9 电流型逆变器结构3.1.2 电压源型逆变器 电压型并网逆变器结构如图10所示,它则是在直流侧并联一个大电容来减小电压纹波,使电压稳定,采用这种方式的系统电流谐波比起电流型的小得多,更有优势,也因此得到比较普遍的运用。图10 电压型逆变器结构3.2系统的主电路结构设计现在人们对用电需求量的

12、要求越来越大,因此大容量的逆变器是研究热点,通常情况下大容量的逆变电路采用三相的形式。本文中,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并网逆变器结构特点,以及本实验设计目的,结合目前社会发展所需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形式,本次实验选择三相电压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其结构拓扑图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以看到,本文所选用的是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系统。其中,光伏电池输出直流电,然后在系统中并联一个较大的电容C,给系统提供了平稳的运行环境。电流经过逆变器后输出的是交流电,然后系统采用了 L型的滤波器,起到调节电流谐波等调节电能质量作用。图中的主功率开关器件为T1-T6,即绝缘栅型双极性晶体管(IGBT),又选择了二极管(D1-D6)反

13、并联在T1-T6上。通过选取合适的控制信号来控制T1-T6,调节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使其达到发电要求。图11 三相光伏系统的原理图3.3并网逆变系统工作原理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三相并网系统都是出于平衡状态的。凭借文献14,我们发现其原理可以等同于单相系统的运行原理。其等效原理图如图12。图12 三相并网逆变器等效原理图其中,R代表系统等效电阻,L代表系统滤波器,Io代表达到要求的、最后并入电网的电流,U1代表逆变器端的电压值,U2代表电网两端的电压值。图13 三相并网逆变器中运行的矢量图为了实现系统功率因数为1的要求,U2和Io之间的相位差应为0。由此,构成的矢量图如图13所示。其中Ur是系

14、统等效电阻的电压值,而Uv则是系统滤波器的电压值。Ur与U2之间的相位差为0,Uv落后U2相位90。因此可得U1与各矢量间的数量关系如下:U1=I*(R+L)+U2 (式3.1)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利用器具测量出U2的一些数据,例如幅值、相位和周期。而R值的测量则比较不容易,故需要通过电流负反馈的方法来获得馈入电流I的相位值。为了达到输出符合发电要求的电流的控制目的,U2和I的相位要相同。据此,将公共网络的相位设置为当前的基准相位。过程中应对I的值实时检测,判断有否达到发电要求,然后输出符合条件的电流。3.4并网逆变系统控制策略 逆变器的控制是指选择合适控制信号使逆变器输出符合要求的电流,

15、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对结果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3.4.1输出控制的选择 据图 12所示的矢量关系可知,有2种输出控制的方法,第一种是通过控制电压来控制电流,也称间接电流控制,间接电流控制虽然操作简易,但其系统运行速度是比较慢的,并且控制精度不高,系统误差大,比较难以控制。第二种是直接去控制输出电流,也称直接电流控制,它通过锁相得到电网电压的相位,产生交流电流指令,通过反馈控制,使输出电流跟踪指令电流值,达到使输出电流跟踪电网电压的目的。这种控制方式实现起来控制电路相对简单、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非常,在实际应用中均采用直接电流的控制方式。现在常见的比较有优势的并得到普遍应用的控制方式有如下几种。

16、其中PI控制方式是应用最普及的一类工程方法,优点多;滞环控制技术16是一种实时控制方式开关频率随机变化,产生间接的谐波电流,影像系统稳定;无差拍控制技术17鲁棒性较差,实时性强,对硬件的要求太高;定时控制方式缺点是当前电流跟踪误差不固定,控制精度不高。SPWM 电流跟踪方式,即正弦脉宽调制技术,是一种优点很多的控制方式。其原理就是将实际测得的逆变器主开关器件输出的电流波形与给定的参考波形进行比较,得出差别以后,再经过放大输送到比较器中,再与给定的参考三角波进行比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达到输出符合并网发电要求的目的。相对于滞环控制技术、定时控制技术、无差拍控制技术,SPWM方式使得系统的谐波

17、值小,有很大的优势。其结构原理图如图14所示。图14 SPWM电流跟踪方式示意图4仿真模型及结果分析4.1仿真模型根据光伏并网发电需求,以及光伏发电发展趋势,使系统输出高质量电能,电流谐波小,本实验设计了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系统,在输出控制的方法选择上选择了SPWM控制方法。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它是一款进行交互仿真环境的优秀集成软件,使用Simulink建模与仿真非常简洁、方便,而且仿真结果直观可信,得到很好的仿真效果,节约了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成本。4.1.1三相并网逆变器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前文的设计,利用 Simulink 建立了三相电压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如图15所示

18、。图15 三相电压型光伏发电系统的Matlab仿真图4.1.2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介绍(1)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如图16太阳电池仿真模型。Ir为光照强度,T为温度,+、-为光伏阵列正负极。图16 光伏电池阵列模块如图17,该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36.3V,短路电流= 7.84A,最大功率点电压=29V,最大功率点电流=7.35A,最大功率点输出功约为213.15W。图17 PV封装模块参数设置界面本实验中要研究电压出现阶跃激增或突降时,系统能否在这样的控制方式下电流谐波小、有良好的鲁棒性,即系统够不够稳定,电流谐波多少。因此,如图16所示,左起的step和step1两个模块,给系统输入变化信号,用于

19、模拟太阳能电池温度变化,创造实验条件,对系统功能进行验证。设定系统受到的光照强度为1000W/m2,设定step阶跃时间为0.2s,step1阶跃时间为0.4s。通过step和step1这两个模块设定温度每隔0.2s变化一次,以验证系统稳定性。这两个模块参数如图18和图19所示。 图18 step模块 图19 step1模块 (2)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模块图20中,Universal Bridge就是逆变器部分;Subsystem3起控制作用,采用SPWM控制方式。图20 三相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块(3)L型滤波器模块本系统采用的是L型的滤波器,滤波器,顾名思义就是起滤波作用,对逆变器发出的信号进

20、行处理,减小电流谐波。本系统中设定L型滤波器的电感值为2mH。其在Matlab中的仿真图如图21所示。图21 L型滤波器模块(4)电流检测模块这是电流检测模块在Matlab中的仿真图,对逆变器输出的电流起检测作用。如图22所示。图22 电流检测模块(5)电网模块电网模块的仿真图如图23所示。图23 电网模块4.2仿真结果分析(1) 示波器scope1的波形如图2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光伏电池的电压出现阶跃激增、突降时,示波器的曲线是稳定的,由此说明,电压阶跃以后系统有良好的鲁棒性。图24 示波器scope1输出结果(2) 图25是直流电经过三相逆变器后输出的交流电的波形,即示波器scope

21、27所显示的三相电流仿真波形。图25 三相并网电压仿真波形(3) 由图26可以看出,在电压干扰输入后,系统的谐波电流较小,为1.68%(此时系统滤波器电感值是2mH),从而验证了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图26 系统输出的谐波电流含量(4) 改变滤波器电感值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到结果如下:1) 如图27,电感为0.004H时,电流谐波值为0.88%,比图26小。图27 电感为0.004H时的电流谐波值2) 如图28,电感为0.005H时,电流谐波值为0.73%,比图26小。图28 电感为0.005H时的电流谐波值3) 如图29,电感为0.001H时,电流谐波值为3.82%,比图26大。图29 电感为

22、0.001H时的电流谐波值4) 如图30,电感为0.0009H时,电流谐波值为4.15%,比图26大。图30 电感为0.0009H时的电流谐波值由上述四个例子发现,系统的谐波值随着电感参数增大而减小。本文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系统要求符合的发电条件是输出质量高的电能,并且电流谐波小,对发电过程不造成污染。电流谐波危害很大,可能会导致电缆过热以致线路过早老化、变压器过热以致缩短寿命、保险丝烧断等后果,因此应尽量减小电流谐波,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本文根据这样的要求,选择了三相电压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采用SPWM的输出控制方法。此外,还利用了Matlab中用Simulink模块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

23、的仿真模型。为了验证本系统的功能,仿真中运用两个阶跃模块使光伏电池的温度发生突变,使电压出现阶跃激增或突降,然后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果是在设定系统电感值为2mH时,电流谐波小,仅为1.68%,示波器scope1输出稳定的波形,系统有良好鲁棒性;后又通过改变滤波器电感参数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随着电感参数增大,电流谐波减小,随着电感参数减小,电流谐波增大的规律。由此可见,要降低电网电流谐波,提高系统稳定性,可以选择参数较大的电感。但滤波器的电感参数受很多方面影响,并不是越大越好。首先是成本问题,其值越大,其成本也就越高。并且随着这个值的增大,体积越大,系统耗损也越大,导致动态性能下降。因此,对于滤

24、波器电感参数大小的选择来说,还需顾及多方面因素,例如对系统谐波电流的影响和自身损耗问题。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所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本文虽然对系统主要电路进行了研究,对孤岛效应电路、锁相电路等没有进行研究;对提高系统使用效率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1 潘进军, 江滢, 郭鹏, 等. 中国太阳能和环境气象因子影响分析J. 科技导报, 2014, 32(20): 16.2 胡海峰.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1.3 石昆.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D. 杭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4 曹建平. 光

25、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 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 2011.5 席志强, 张志文, 彭文丽, 等. 基于光伏发电的微电网控制技术J. 湖北农机化, 2012, 2: 43.6 冯东英.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广州: 广东工业大学, 2012.7 Jawad Ahmad. A Fractional Open Circuit Voltage Bas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for Photovoltaic Array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

26、010, 19(4): 607-613.8 杜亮, 苏蓓蓓. 太阳能发电系统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0: 14.9 刘凤君. 现代逆变技术及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0 王汇灵. 光伏发电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 成都: 西华大学, 2013.11 何娣.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D. 长安: 长安大学, 2013.12 徐鹏飞.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13 王长贵, 王斯成.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第二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4 刘立强, 张森. 基于 DSP 的光伏逆变并网的同步控制J. 通信

27、电源技术, 2008,25(1):29-31.15 J H HWANG, K S AHN, H C LIM. Design,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a 50 Kw grid-connected PVsystem with three phase current-controlled inverterZ.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0, 1664-1667.16 郭卫农, 段善旭, 康勇等. 电压型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技术研究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版), 2000, 28(6): 30-32.17

28、顾和荣, 陈辉明, 蒋大鹏. 电压逆变器输出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9): 108-112. 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

29、/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

30、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

31、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32、.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

33、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

34、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C/OS-的研究82.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 基于

35、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 基于单片机-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 88. 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 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 90.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91.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92. 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93.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 94.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

36、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95. 基于MSP430单片机具有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的嵌入式电子血压计的设计 96. 基于单片机的氨分解率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97. 锅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98.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磁振动式播种控制系统的设计 99.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WDR-01型聚氨酯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 100. 一种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设计与实现 101. 基于单片机的公寓用电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102.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10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化超声电源的研制 104. 基于ADC841单片机的防爆软起动综合控制器的研究105. 基于单片机控

37、制的井下低爆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 106.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 107. 单片机实现的寻呼机编码器 108. 单片机实现的鲁棒MRACS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9. 自适应控制的单片机实现方法及基上隅角瓦斯积聚处理中的应用研究110. 基于单片机的锅炉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111. 超精密机床床身隔振的单片机主动控制 112. PIC单片机在空调中的应用 113. 单片机控制力矩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 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单片机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单片机设计,硕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单片机研究论文,单片机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过关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毕业论文,单片机论文,基于单片机论文,毕业论文终稿,毕业论文初稿,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本文档全网独一无二,放心使用,下载这篇文档,定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