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61536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敎學目标】1知识与技能西晋短暂的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这一问题的分析,培养學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2)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

2、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加强联系。(3)西晋的短暂统一固然有多种矛盾冲突的因素,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却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敎训警示我们,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敎學重难点】1重点:八王之乱。2难点:各族内迁及其影响。【敎學准备】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敎學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魏、蜀、吴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历史的事实是曹魏的发展超过了吴、蜀,因为它的地域最广,经过大兴屯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工具,在中原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北方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都曾追求以自己的国家统一中国,但三国追逐竞争的结果都未能如愿,而且在不长

3、一段时间里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代魏而立的西晋政权。但西晋的统一极为短暂。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八王之乱对西晋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感知理解(一)西晋的建立1讲述:魏自曹丕之后,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司马氏掌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司马懿时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司马炎时期。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亡、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266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晋武帝经过

4、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265年建立,280年统一全国。2问题分析引导: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客观原因: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日益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主观原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人民愿望。3过渡: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局面,由于统治阶段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激化。(二)八王之乱1讲解:西晋初年大封同姓王,并使封王拥有财政军实权,留下动乱隐患。晋武帝统一南北后,并非不想巩固这种统一,而是采取的措施不当。本来,曹魏承两

5、汉以来削弱诸侯王的趋势,虽因循汉制,封建同姓王侯,但均为虚封,“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于匹夫。悬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因此在地方上,宗室毫无屏藩的势力。晋武帝惩戒曹魏之以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并让他们享有优厚的田租户调收入。后来,晋武帝裁撤州郡兵,却让封王们“移封就镇”,并逐渐拥有武装,势力越来越大,给日后的动乱埋下隐患。社会风气败坏,君臣上下贪婪腐化,是导致动乱的社会深层原因。2提问:八王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性质怎样?带来哪些危害?根

6、本原因:西晋统治者昏庸腐朽。性质: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混战。危害:混战长达16年,给人民带来灾难;经济遭到破坏,西晋衰落。3探究:造成西晋短期统一的原因是什么?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严重,八王之乱削弱了统治力量。(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简介:东汉、魏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称他们为“五胡”。2學生看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找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以加深印象,但不要求记忆此图。讲述: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是:匈奴族居幽、并、雍诸州,特别是并州一带;鲜卑族居住在幽、并州以及秦、凉一带;羯族居住在并州上党一带。氐族在武都、略阳以及

7、扶风(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始平(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京兆(今陕西西安),和汉人交错居住;羌族居住在关中的冯翊(今陕西大荔)、北地(今陕西耀县)、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补充: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汉族杂居相处,互相學习,逐渐融合,对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3引导: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少数民族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少数民族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为奴。这种剥削压迫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4简介:西晋末年,匈奴首领刘渊起兵称帝,进攻西晋,匈奴兵占领洛阳,俘虏晋怀帝,316年,刘渊

8、之子刘聪又率兵攻入长安,西晋灭亡。5探究: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四)引导學生从西晋的灭亡原因和存在时间上分析。1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八王之乱后西晋统治衰落;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各族人民纷纷掀起反晋斗争,导致西晋灭亡。2西晋从建立至灭亡(265316年)共51年,从统一至灭亡(280316年)共36年,所以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3过渡:西晋灭亡后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了十六国。4讲述: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国家,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的多数政权都是少数民族首领建立起来的。“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交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但是,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也加速了民族融合。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