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6150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三、建设地点:中厂辖宽坪村、新厂村;茅坪的响应村、朝阳村、枣树村;仓上的天宝村、马庄村;构扒的玉门村。四、建设期限:1年,即2011年6月2012年5月。五、项目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厅六、建设规模在中厂、茅坪、仓上、构扒等4个乡8个行政村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1万亩,在县农技中心新建旱作节水农业试验推广站1处。推广集雨补灌、节水灌溉、平衡施肥、保护性耕作技术、地膜覆盖、机械深松深耕、土地整治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配套建设集雨窖、节水灌溉设施,装备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土壤蓄水

2、保墒能力,促进全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七、建设内容1、田间工程(1) 集雨窖:项目共建设40m3集雨窖160口,其中中厂2个村30口,茅坪2个村60口,仓上2个村70口,配套建设集雨场4800m2,每个集雨窖配套潜水电泵一个及输水管,灌溉面积640亩(单窖4亩),服务产业为小麦、玉米、设施蔬菜。(2) 梯田平整加固:分别在中厂2个村400亩,茅坪2个村800亩,仓上2个村800亩,进行实施,平整加固梯田共2000亩,平整后,规划区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主。(3) 土壤改造(改良)结合平整加固梯田工程实施土壤改造7360亩。涉及中厂1500亩,茅坪2800亩,仓

3、上2060亩,构扒1000亩,土壤改造包括土壤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及压青、使用土壤熟化增效剂、测土配肥等。(4) 新修田间砂石路(3米宽)4500m2,桥涵5个。(5) 节水灌溉设备项目共购置移动喷灌机组20台,对集雨窖配套潜水电泵160台,配套输水管网3620m。其中:中厂2个村配套移动喷灌机组5台,潜水电泵30台,灌溉农田2000亩,规划区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主;茅坪配套移动喷灌机组7台,配套潜水电泵60台,灌溉面积4000亩,规划区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仓上配套移动喷灌机组4台,配套潜水电泵70台,灌溉面积4000亩,规划区以玉米、水稻生产为主。构扒配套移动喷灌机组4台,灌溉面积400

4、亩,规划区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主。2、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该项目在县农技中心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1个。其中土建工程250,包括新建农机库75 m2、农机具棚100m2、修理及备料间25m2、机具停放场50m2。配套设备25台(套),包括培训设备3(台)套、土壤监测仪器设备10台(套)、农机具12台(套)。八、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330.67万元,其中建设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40.00万元,田间工程270.92万元,其它费用14.93万元,预备费4.82万元。九、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330.67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60万元,地方配套70.67万元。十、效益分析通过项目实施,到2012年建成旱作节水

5、农业示范田1万亩,辐射带动全县39.1万亩旱地天然降水利用率提高5%以上,平均每亩可增加水资源10m3,累计开发利用水资源391万m3。旱作节水示范区在年均773.9mm的降水条件下,每毫米降水可增产粮食0.12kg,亩产净增93kg,增值148元,烤烟、油料等经济作物亩可增值220元,1万亩示范基地可新增产值200多万元。辐射带动全县19.14万亩粮食增产1780万公斤,增值2848万元(每公斤按1.6元计);18.2万亩烤烟、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按每亩增值100元计,累计可增收1820万元,项目年可增值4668万元。预计项目实施后,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00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20%25%,

6、十一、结论属于土石山区旱作农业县,项目设计综合运用生物、农艺、农机、田间工程及信息管理等技术措施,充分集蓄降水,最大限度提高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项目的建设符合农业发展实际与需要,在地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该县旱作农业设施水平,支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项目建设必将对地区旱地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对涵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维护丹江口水库的良好水质,满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要求,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其经

7、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建议加强领导,搞好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投资到位,促使该项目按计划及早实施,达产达效。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旱作节水农业省份,水资源十分贫乏, 据调查,截止2010年底,旱地面积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7,水资源贫乏,人均和亩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60%以上的土地面积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典型的土石山区旱作农业县,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旱灾频繁,地势南高北低,地表破碎,农业基础相当脆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条件差,

8、全县耕地以坡地为主,25度以下的耕地只占全县的21.91%,其中水田及水浇地只占全县耕地的0.55%,25度以上坡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8.09%。耕地在农业用地中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减少,被河、沟、山脊分割造成地表破碎,分布零散,引、蓄、提水浇灌难度极大。二是自然灾害频繁。大灾十年九,小灾年年有,农业生产处于困境。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根据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现有耕地面积39.36万亩,其中旱作耕地39.1万亩,占耕地面积99.45%,80%以上属中低产田,年平均降雨量为773.9mm,但区域自然降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很大。此外,地形属于田高水低,天然降雨资源得不到最好利用,农业生产经常面

9、对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据农业统计资料,该县年蒸发量726.1毫米,是降水量的93.82%。近年来,旱灾频繁发生,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12万亩,其中干旱成灾面积26万亩,水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的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2、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农产品产销格局的变化,部分灌溉农田由粮食作物生产转向高附加值作物生产,旱作粮田的比重呈增加趋势,粮食安

10、全对旱作区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2010年,大力引导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强化技术指导,抓好农作物播种和田间管理,夏季农作物播种面积19.14万亩,夏粮产量达到2.48万吨,同比增长7.3。烤烟种植面积近9000亩,新建高效农业大棚121个,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分别增长17、20.5。在旱作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新修基本农田4万亩,新修河堤150千米,新增塘窖2000口,浇灌面积1万亩。目前,全县拥有水窖约9.6万口,蓄水总量300余万立方米。2010年遭遇罕见的特大旱情,库塘干涸,河水断流,白河集雨水窖保障

11、了15万亩农作物的抗旱用水和5.9万人、3.2万头牲畜的生活用水,有效地解决了中高山地区抗旱难的问题。目前,旱作区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薄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中低产田比例高,粮食生产仍有较大增产潜力。从中长期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将成为该县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符合农业发展实际与需要,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强该县旱作农业设施水平,支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3、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属旱作区,是我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又进一步加剧了旱作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旱灾频发,甚至河流断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据统计,全县总面积145

12、5km2,其中流失面积681.5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8%。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517t/km2,年侵蚀总量240万t。目前水土流失强度大的主要是坡耕地,为此,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可有效增强耕地蓄水抗旱能力,实现自然降水与灌溉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对地下、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依赖,减轻水土流失,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4、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属旱作节水农业大县,由于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单一,农民70%以上的收入来自农业。该项目通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掘旱作区农业特色和资源优势

1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旱作区农业再上新台阶,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消除贫困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项目的实施,同时为地区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起到带动示范作用。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政府支持:各级政府对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十分重视,从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且编制了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2007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突出了一系列指示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在缺水地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启动旱作节水农

14、业示范工程”;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旱作节水示范区”的要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约束,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下达油糖生产基地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关于下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中指出:2009年我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312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500万元,省、市、县(区)配套625万元。在旱

15、作农业建设方面,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全县拥有水窖约9.6万口,蓄水总量300余万立方米。2、社会经济优势:行政区划分为96乡、124个村民委员会、3个城社区,总人口为20.90万人。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0.04亿元,增长14.1,其中一产5.02亿元,二产7.44亿元,三产7.58亿元,分别增长6.2、25.5、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9亿元,增长39.

16、8,其中500万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18亿元;财政总收入1276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28万元,分别增长16.2、20.1;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1.63亿元,增长15,贷款余额8.26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亿元,增长20.4;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分别增长17、20.5。3、技术优势:近年来,项目承担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粮食自给工程、科技扶贫、优质粮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并都取得成功,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山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与推广、

17、贫困山区农业病虫统防统治技术推广、黄姜标准化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猪沼菜循环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等项目,先后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12项,技术力量雄厚,对项目的建设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由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农技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一、建设单位概况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85年成立,位于城关书院北路,为独立法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赵春明,法人证书编码:事证第161243000035号。现有办公楼两栋,近年来,先后购置了电脑(已联网)、数码照像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二、人员状况中心设有土肥站、农技站、植保站等机构

18、。目前拥有土肥、植物检疫、作物栽培等技术人员19名,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0人。三、主要职能主要承担全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病虫预测预报,新农药引进试验示范,植物检疫检验,农药质量管理和残留分析检测,指导全县农民科学用药,开展大田病虫防治、土壤肥料监测和农业科技培训等工作。先后承担粮食自给工程、科技扶贫、优质粮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并都取得成功,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山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与推广、贫困山区农业病虫统防统治技术推广、黄姜标准化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猪沼菜循环农业技术试验

19、、示范与推广等项目,先后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12项。第四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一、项目区地理位置以白石河得名,位于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 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 全境东西长53.3公里,南北宽41.5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全县地势南高北低,除西部、南部边境及中部东北走向的一些山地海拔为1200-1800余米以外,其余70%以上地区为海拔170-1200米的低山和河谷区。山地地表破碎,多峡谷峭壁,河谷区地面平缓,为主要农耕区。二、自然条

20、件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1月份平均气温3.3,7月份平均气温27.0,年平均降水量773.9mm,累年(10)积温4813,年平均日照时数1754.8h,年平均无霜期234261天。因海拨高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谚云“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是本县气候随地域变化的写照。“春寒、伏旱、秋阴雨”是本县的气候特点,伏旱、秋阴雨也是本县灾害性天气。三、水资源现状白河素有“十年九旱”之说,特别是伏旱被称着“伏旱年年有程度各不同”,此时正值盛夏,是秋作物的旺盛生长的需水关键时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秋粮的生产威胁最大。该县夏旱出现的频率为22%;冬旱的频率

21、最高达38%,此时作物生长缓慢,需水量不多,对作物影响没有伏旱大;春旱频率为13%;秋旱频率为11%,相对较少。全县干旱以汉江流域浅山河谷区域出现频率较高,且西部多于东部,低山多于中高山。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696条,占90.9%;流域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河沟27条,占3.5%;10-30 平方公里的23条,占3%;30-50 平方公里的10条,占1.3%;50-100平方公里的5条,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不含汉江)。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偏南横过,过境39.2 公里。最大流量31600m3/s,枯水期最小流量72m3/s,年输沙量5446万吨。县境西

22、部的冷水河水系与县境东部的白石河水系几乎平行自南向北汇入汉江,直接汇入汉江的河沟还有磨沟、拖扳沟、北店子沟和麻虎沟。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四、土地资源根据农村土地调查数据汇总情况,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总面积145344.04公顷,其中:耕地26243.09公顷,占土地总面18.06%;园地1722.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9%;林地106704.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3.41%;草地1599.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0%;城村及工矿用地2924.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01%;交通运输用地

23、983.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6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91.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0%;其他土地3574.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46%,详细情况见表2-1、图2-1、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图2 -1 土地利用面积构成图表2-1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结构表 单位:公顷、%地 类面 积所 占 比 例土地总面积145344.04100.00%耕地 (01)26243.0918.06%园地 (02)1722.541.19%林地 (03)106704.2273.41%草地 (04)1599.761.10%城村及工矿用地 (20)2924.402.01%交通运输用地 (10)98

24、3.700.6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1591.801.10%其他土地 (12)3574.532.46%具体各二级地类结构详见表2-2:表2-2 二级地类面积结构表 单位:公顷、%地 类面 积比 重占总面积占一级地类总面积145344.04100.00%耕地26243.0918.06%100.00%其中水田47.750.030.18 水浇地97.250.070.37旱地26098.0917.9699.45园地1722.541.19%100.00%其中果园231.340.1613.43茶园145.510.108.45其他园地1345.690.9378.12林地106704.2273.41

25、%100.00%其中有林地72136.8349.6367.60灌木林地26667.5118.3524.99其他林地7899.885.447.40草地1599.761.10%100.00%其中天然牧草地118.080.087.38人工牧草地56.530.043.53其他草地1425.150.9889.09城村及工矿用地2924.402.01%100.00%其中建制212.130.157.25村庄2630.851.8189.96采矿用地76.330.052.6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090.000.17交通运输用地983.700.68%100.00%其中铁路用地32.500.023.30公路用地4

26、40.660.3044.80农村道路510.540.3551.9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91.801.10%100.00%其中河流水面1439.750.9990.45坑塘水面2.580.000.16内陆滩涂138.850.108.72沟渠2.940.000.18水工建筑用地7.680.010.48其他土地3574.532.46%100.00%其中设施农用地3.710.010.10田坎3524.282.4298.59裸地46.540.031.30五、社会经济状况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0.04亿元,增长14.1,其中一产5.02亿元,二产7.44亿元,三产7.58亿元,分别增长6.2、25.

27、5、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9亿元,增长39.8,其中500万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18亿元;财政总收入1276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28万元,分别增长16.2、20.1;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1.63亿元,增长15,贷款余额8.26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亿元,增长20.4;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分别增长17、20.5。六、交通及基础设施状况襄渝铁路穿过县境北部,境内总长37公里,316国道穿过县境北部,另有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722公里,汉江是本县水上运输线,境内航程39.2公里。19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

28、新的成效,10个特困村完成“安居工程”建房113户335间,交通、饮水、电力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7处,解决了1.9万群众的饮水困难。完成流域治理40平方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受到水利部高度评价,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电力条件:农村电力网改已完成,可保证项目实施。地震条件:项目区为基本地震烈度7度区。七、项目实施乡基本情况 项目区选择在中厂、茅坪、仓上、构扒等4个乡8个行政村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1万亩。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1月份平均气温3.3,7月份平均气温27.0,年平均降水量773.9mm,累年(10)积温

29、4813,年平均日照时数1754.8h,年平均无霜期234261天,土壤为黄棕壤土类的普通黄褐土。基石裸露岩石风化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厚度多在20-35cm之间。耕地以旱地为主,旱作一年两熟,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和烤烟。中厂,域总面积145.12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总农户4097户,1.57万人,耕地总面积3.35万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340.2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348.25万元,外出劳务收入26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7元。茅坪位于县西南部,地处白石河中游,环县四级路横贯其中24公里,域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2.45万亩。辖11个

30、村81个村民小组,5327户,总人口19139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615.3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503.79万元,外出劳务收入2159.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7元。构扒:域总面积89.9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2691户,1.0076万人,现有耕地1.99万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29.41万元,农业收入1924.28万元,外出劳务收入1725.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仓上:域总面积107.2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4327户,1.7116万人,现有耕地5.17万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527.66万元,其中

31、农业收入5822.37万元,外出劳务收入2525.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8元。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突出生产示范功能,实现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示范基地为样板,促进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作用,增强旱作节水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为支撑,采取农艺、生物、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效集雨节灌、抗旱节水良种繁育推广、设施节水农业、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五大工程”建设,探索节水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为农民提供科学可靠、经济实用的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地区乃至全省旱作

32、节水农业的发展,创立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形成农业自身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项目建设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项目区的地貌、土壤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强化抗旱节水农业的现代物质装备,选取适宜的高效节水技术和实用旱作技术作为支撑,突出重点,加强旱作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机制,提高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建成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技术路线1、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20072020年)的基本思路、内容和目标要求,在对项目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

33、产状况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作物结构代表性强、面积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设立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选择节水农业建设重点和适宜模式,以示范区标志性工程为样板,向全县乃至陕西南部地区辐射推广。2、为确保示范项目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示范项目的建设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和示范作用大的原则进行安排。3、针对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旱作节水技术模式,集农艺、生物、工程等节水措施于一体,把研究、引进、开发、推广结合起来,综合示范,突破水资源制约农业发展的困境,最大限度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持续高产优质高效。4、根据项目内容设立专项,按照项目需要招聘参

34、加项目人员;制定严格的项目和人员管理制度;采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参加项目人员的积极性。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贯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6、坚持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智力开发并进,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推进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第六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分析一、旱作节水技术方案1、适宜白河地区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就是用塑料薄膜进行地面覆盖的一种作物栽培技术,增产显著。一般蔬菜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上市 715天,增产2050,特别是能提高早期产量,并可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一般

35、每667m2可净增产值100元左右。同时地膜覆盖还具有省工、节水、节肥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生产上得以大面积推广。 (1)地膜的选择 地膜种类很多,有普通地膜。黑色地膜、黑白两面地膜、银灰地膜、除草地膜、微孔地膜等等,但较为常用的是普通地膜。普通地膜具有增加土壤或地表温度、保持水分、抑制返盐、防止肥水流失、增加光照、优化土壤化理性状、减轻病虫草害等功效。普通地膜有两种类型:广谱地膜为0.0120.016mm厚的透明膜,其增温、保墒功能强,适用于各种覆盖方式,但以越冬蔬菜和春播蔬菜覆盖效果更好。幅宽多为70250cm,每公斤地膜的面积为6790平方米,每覆盖667平方米菜田,用膜量一般为 7.51

36、0kg。微薄地膜为0.0080.01mm厚的透明或半透明膜,增温、保墒功能接近广谱地膜。但由于过薄,强度低,一般只宜作地面覆盖,不宜作近地面覆盖,因而适用范围不及广谱地膜。幅宽多为80120cm,每公斤地膜的面积为108135平方米,每亩面积用膜量为4-6.2kg。 (2)整地筑畦整地统畦是地膜覆盖的基础。整地时先深翻土壤,然后整平畦面,畦连沟宽以1.31.5in为宜,畦高2030cm,呈龟背形,有利于排水。铺地膜时使地膜两边铺至离唯沟底高13处为度。 (3)增施基肥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作物生长前期不便追肥,因此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及磷、钾肥为主,氮肥应比一般露地栽培减少20一月见,以防作

37、物前期徒长。基肥以沟施为好,作物生长中后期应及时追肥。 (4)覆盖地膜盖膜质量优劣是地膜覆盖栽培的关键。盖膜时要严格做到拉紧、铺平,使膜完全紧贴于畦上表面,然后用土压严、压实膜边。播种或定植后的穴孔,也要用火泥或细土封严,并稍高于畦面。如果地膜压土不严,则会漏风,降低土温,使保温效果下降;如果种植孔封土木严,则膜内水气集中从种植孔处逸出,造成局部高湿环境,极易造成植株病害。多雨季节往往土壤含水量过高,因此要选择晴天盖膜。干旱季节应趁土壤湿润时覆盖,以保持土壤有一定的含水量,有利于作物生长。 (5)栽植密度地膜覆盖栽培植株生长旺盛,高度增加,叶片多,开展度大,因此,栽植密度应比露地稀些,一般应减

38、少 1030左右。 (6)精细管理地膜覆盖的蔬菜要加强栽培管理,才能高产稳产。要根据蔬菜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灌溉、追肥,防止由于精株生长茂盛、结果多、耗肥大而造成脱水、缺肥、早衰等现象。瓜果类蔬菜还要注意及时搭架、整枝,做好植株调整等工作。2、间作套种技术(1)小麦、玉米套种模式在生产上选用的带型主要有3:3带、2.5:2.5带增产效果最佳。播种要点:3:3带即3尺小麦带播种小麦6行,3尺空带套种玉米2行,株距0.8尺1尺,亩套种玉米20002500穴。2.5:2.5尺带即小麦播种5行,玉米播2行,株距0.80.9尺,亩保证基本苗2800株左右。小麦收割后及时抢墒栽植红薯,或播种豆类、芝麻。红薯亩

39、栽植25003000株。(2)马铃薯、玉米套种模式在生产上选用的带型主要以3:3带和2.5:2.5带为主。其播种要点:3:3带即3尺马铃薯带播种马铃薯2行,株距0.8尺,亩播种2500穴;玉米播种2行,株距0.8尺,亩保证2500株。2.5:2.5尺带即马铃薯播2行,株距0.8尺,亩播种3000穴,玉米播两行,株距0.80.9尺,亩保证2800株。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抢播豆类或芝麻。(3)黄姜、玉米套种模式黄姜、玉米套种是近年来在生产上盛行的一种套种模式。其栽培规格为:黄姜实行起垅栽培,垅宽1.8尺(含垅沟),每垅播2行,株距0.75尺,亩播60008000穴,每两垅即4行黄姜套种玉米1行,株距0

40、.9尺,亩保证基本苗1800株。黄姜每四穴斜插竹棍四根搭一架,架高一米。3、玉米抗旱栽培技术(1) 玉米营养钵坑道拱膜育苗栽培技术。玉米营养钵坑道拱膜育苗栽培技术简称坑道育苗,适合中山区域推广,即选择平整肥沃的旱坪地,人工开挖宽1.2米,深约30厘米的坑道,长因实际需要而定,在早春3月中旬将人工或机械加工的营养钵密排于提前备好的坑道内,浇透水后将待播玉米种播种于播种穴内,加小拱棚保温,待种子出苗两叶一心后放小风炼苗,待苗龄3035天后即可大田移栽,能提前播种2530天,将开花授粉期避开高温伏旱危害。(2) 玉米露地营养钵矮化育苗技术玉米露地营养钵矮化育苗技术简称营养钵育苗技术适合在河边川道浅山

41、区域推广,即在夏收作物成熟前2025天,制钵育苗,在苗龄20天约四叶一心时移位一次,待夏作物收获完成移栽到大田。4、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研究水稻旱作是集优良种、旱育秧、全层肥、地膜盖、规模栽、湿润管六位一体的综合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改长期以来水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为保护状态下生长,改传统的水稻在稻田淹水条件下度过全程为在湿润条件下完成一生。由此,优化了稻作土、肥、水、光、热、气环境。具有增湿早发、抗旱节水、改土保肥、隔氧除草、省工节本、病减虫轻、污降染低、增产增效的综合效益,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有效途径。(1)插秧前进行了旋耕,旋耕后做宽1.7米,长33米的畦,做畦后撒施化肥,每亩施复合肥35

42、千克,长效尿素20千克,进行人工混和,混和后覆盖地膜。(2)在地膜上按30厘米14厘米的距离扎眼,边扎边把秧苗栽进去,同时用土封苗垵,栽完一畦立即浇水,确保秧苗成活率。(3)插完秧后进入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拔草、打药。5、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平衡施肥主要是合理供应和调节作物各种必需营养元素,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减少化肥浪费、防治污染的目的。配方平衡施肥主要技术是指为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施肥推荐专用肥配制,施肥方法指导等一套科学施肥技术。平衡施肥就是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农家肥为基础条件下,

43、提高科学合理的定量配肥方案和相应施肥技术,把施肥技术从实践经验型转向理论指导型。平衡施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农民掌握起来不容易,只有把该技术物质后,才能真正实现。即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由专业部门进行测土化验,制定配方,由化肥企业按配方进行生产,并提供给农民,由农技人员指导科学施用。简单的说:就是农民直接买配方肥,再按具体方案施用。因此,应用平衡施肥技术,必须严格把握“测土、配肥、生产、供应、施肥”五个技术环节。通过测土化验,制定科学的配肥方案,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减少浪费和污染的目的。6、病虫害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病虫害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

44、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防治病虫,达到高效低成本、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增产增收目的。统防统治:通过植保专业防治组织或有经验的防治专业户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进行病虫防治的一种方式。统防统治的好处: 1、能适时集中防治,避免病虫害交叉感染;2能合理对口用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3、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污染,节约农药成本;4、节省人力,降低防治人工费。7、旱作节水农机具近年来,农业机械研究与技术推广单位开发示范了一批适应旱作条件的新型农机作业配套机具,抗旱保墒、促进出苗效果显著。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及项目建设的要求,拟重点示范推广3种旱作节水农机具。、山地犁:

45、配用动力为1540马轮式拖拉机,一般耕深40以上,作业时在不改变表层土壤结构的情况下,打破犁底层,从而达到疏松土体、改良土壤的功效,适用于山区。、秸秆粉碎还田机:分160型和180型两种,配用动力为40以上轮式拖拉机,适用于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的秸秆直接还田,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及还田工序,抛撒均匀。既有利于减少秸秆焚烧,保护环境,又可增加土壤粗有机质,培肥地力;、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该机配置秸秆粉碎、施肥、排种、压装置,一次完成整地、施肥、播种等工序,其播种质量高、保墒效果好,适应于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播种。该机是重点推广的新型农机具。 二、工程设计1、设计依据(1) 水工砼施工规范、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农村给水设计规范、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J7-89、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2)施工验收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进行。设计区域各级输水管道全部选用国产国标IS9002认证工程UPVC管道;压力等级0.4-0.63Mpa。2、集雨窖工程设计(1)集雨窖工程设计设计区域土层深厚,土质密实。规划区域选用水泥砂浆薄壁窖、容积按40m3设计,建设集雨窖160口。设计区域集雨场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