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5947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doc(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二一一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述11.2 综合评价与结论3第二章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32.1 项目建设的背景32.2 项目建设必要性42.3 项目建设可行性6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73.1 基本情况73.2 资源监测现状7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94.1 建设目标94.2 指导思想94.3 基本原则94.4 项目建设依据10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115.1 主要技术内容115.2 整体监控系统结构图7第六章 投资估算

2、186.1 投资估算186.2 资金筹措186.3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18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197.1 管理体制197.2 组织机构197.3 项目管理19第八章 保障措施218.1 政策保障218.2 组织保障218.3 技术保障218.4 资金保障21第九章 效益评价239.1 生态效益评价239.2 社会效益评价23第十章 预期效果24附件:24III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1.1.2 项目性质生态公益性项目1.1.3 项目主管单位 国家林业局、XX市园林绿化局1.1.4项目建

3、设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5项目建设单位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1.6项目合作单位XX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1.1.7项目法人 XX1.1.8建设期限2010年-2013年1.1.9建设宗旨针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自然保护区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气象数据采集、图像数据采集、微波通讯、网络等技术,对XX保护区各种资源和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监测,可极大地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水平,使保护区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遵循全面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方针,以保护自然资源、珍贵野生动物和科普宣教为主要目的,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采取保护

4、监测和服务保护区项目,使保护区内森林、草甸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监测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1.10建设内容及规模为了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在保护区内建设如下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主监控系统 火警热源探测系统 珍稀动植物监护系统 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景区游人监控、对讲系统及报警系统 网络传输系统 监控中心和网络中心 软件系统XX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投资为58,152,600元,其中,可视化信息检测系统设备33,650,625元,其它资料、人力劳动等费用24,501,975元。 1.2综

5、合评价与结论XXXX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将更容易掌握保护区内各类资源、各项活动的动态信息,对自然灾害、人员进入可进行实时监控,有效保护资源安全,提高管理处对资源的管理效率。另外,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可以掌握目前保护区内动物分布情况及生活习性,为今后开展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的实施,也必将带动保护区科技的发展,使保护区逐步向现代化管理迈进。经过分析,本项目建设条件好,总体布局合理,综合效益突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37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二章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1 项目建设的背景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85年,位于XX

6、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总面积2.1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0.68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XX市目前面积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2008年1月正式被国务院审定为全国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距市区10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保护区经营管理总面积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6%。XX主峰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49米,为XX市第三高峰。XX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30科,485属,1100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动物种类170种,其中

7、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勺鸡。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的变化,像XX这样一块尚未被开发、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方,不易多得,保护好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也就显得弥足珍贵。随着保护区内森林植被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假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森林的愿望日益强烈,到保护区观光、学习的人数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尤其是保护区内的监测工作,由于人力和基础设备建设的不足,所以,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局限。XX保护区开展旅游以来,很多游客都私自进入未对外开放的林区内,长期如此,导致林内部分区域土

8、壤严重板结,林下植被退化明显,严重威胁森林群落的稳定性,火灾隐患也随之加大。过境人员及车辆的增加,噪声和夜间车光线对其栖息环境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大力加强保护区内各种资源的保护力度,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更大程度的为今后的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控等)、科普宣教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特从以上项目做了可行性研究工作。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XX保护区给与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人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等问题的存在,保护区内的监测管理水平还十分落后,监测方法还十分匮乏,基本上还是很原始的监测手段,

9、这对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是一个严重的瓶颈。目前,XX保护区基层的林业巡护人员还基本上靠徒步巡护的手段来进行森林火灾监测、防盗防猎等工作,工作量极大且效率极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保护区的工作性质和实际需要,我们通过在保护区内的实际观测点设置摄像机和各种传感器,全面监测森林火灾、乱砍乱伐、盗猎等情况,采集各观测点的温度、湿度、照度、风力、风向、CO2含量等气象参数,全景大范围的监控对防范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监控保护区内动植物的分布、活动规律和生长情况以及防止乱砍乱伐、盗猎等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后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保护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2.2.2

10、 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 XX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其茂密的森林可蓄水量相当于建设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可提供XX市供水,发挥水源涵养区的作用。为了保障水源不被污染,森林正常发挥其功能,对保护区的资源进行及时地、全方位地保护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2.2.3 科普宣教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自然,感受大自然。近年来,随着环保教育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到XX开展科普教育,极大的促进了保护区科普事业的发展。为了既能满足人们对XX保护区整体观赏的需求,又能防止人为破坏,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把监测的实时画面传输

11、到游客中心,让游客在室内观看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也能方便保护区开展资源保护和科普宣传工作。2.3 项目建设可行性2.3.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类型为破坏后待恢复的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是XX山地森林中林相保持得较好的次生林,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其森林资源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观考察人员逐年增加的状况下,保护环境仍然处于战略地位。因此,为了全面了解保护区内各项工作的动态,在保护区内,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具有可行性。2.3.2 全社会的高度重视XX保护区既是XX市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重要的

12、科普教育基地,对保护区内资源保护和科普教育的综合建设尤为重要。但前提是,我们应该及时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动态,增强保护区的管理能力,为其他自然保护区起到示范作用。建立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加强保护区内工作的及时性和方便性。2.3.3 保护区自身条件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XX自然保护区已经变成了集生态保护、科研考察、教学实习、旅游度假、避暑疗养为一体的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但是,XX保护区基层的林业巡护人员还基本上靠最原始的手段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盗防猎等监测工作,工作量极大且效率极低。为了应对保护区“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发展方针,及时地全方位地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动态,实

13、施XX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可行的。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基本情况XX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西部黄塔乡境内,距市中心100公里,主峰XX海拔1991米,最高峰白花畔海拔2050米,为XX第三高峰。XX一山连两区,山北为门头沟区,由XX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黄安坨村所辖,位于XX门头沟西部黄塔乡黄安陀村南 ,距京城120公里.为常规的XX旅游线路;山顶及阳坡面归房山区史家营乡所属,距XX市区110公里。XX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8年1月正式被国务院审定为全国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自然保护区中有杨桦次生林地25 00

14、0余亩,宜林地3 700余亩。植物种类706种,450属,110科,分别占XX市的48.8%、50.1%和64.3%,其中科属占全市的60%以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等,栖息的鸟类共有160余种,约占XX市的47.1%。3.2资源监测现状目前,XX保护区内的监测与保护,仅限于对有害生物监测,其它如人员监控、森林资源或重点保护对象的野外定点监测都只停留在规划阶段。由于人力资源、监测设备的落后,不能全面地掌握保护区的资源发展动态。在野生动物监测方面,保护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旅游景点的监测能力不足。XX保护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重点保护群落,然而,在保护区自开展森林旅游以来,游客逐年增多,部分

15、游客私自进入北部核心区内参观,导致林内部分区域土壤板结,林下植被退化,林内吸烟现象也偶有发生,火险隐患加大。所以说,XX保护区目前对资源的监测能力还有待提高,监测工作有待加强。但是,这些工作的开展,要基于保护区内监测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因此,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对于保护区开展监测、保护工作是相当必要的。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4.1建设目标通过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的实施,使保护区内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乱砍乱伐、盗猎等情况得到更好的管护和监测,为今后开展更多相关的保护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保护区保护、监测、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保护区更快的发展。4.2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16、观,遵循全面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方针,以保护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使保护区的效益充分得以发挥。4.3 基本原则1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2坚持“师从自然”,与自然景观协调的原则;3坚持科学性、技术适度超前、操作简洁、系统可扩充性强的设计原则;4坚持生态优先,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5坚持节约投资,工程效益最大化的原则。4.4 项目建设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XX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 知(5)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6)XX自然保护区考察专集(7)中华人民共和

17、国环境保护法(8)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9)XX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5.1主要技术内容XX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由监控管理指挥中心后端管理系统、传输系统(微波传输和光纤传输)、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图象采集和气象数据采集)、监视报警和对讲系统、供电系统和设备安装塔组成。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像录像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见5.2监控系统结构图)。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还具有向上级主管单位接口的功能。该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便利性、安全

18、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保护区内各类资源、各项活动的动态信息,对自然灾害、人员进入可进行实时监控,有效保护资源安全,提高管理处对资源管理的效率,充分展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技示范作用。(1)主监控系统在重点防范地区的山峰架设高分辨率、大变焦比视频监控摄像机和红外热成像探测系统,实现昼夜及雾天可视化监测。此系统能在森林发生火灾时及时发现火情并立即发出火情警报,把现场的图像(例如火点及火线)即时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监视前端摄像机图像指挥调度救火,最大限度的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能真实记录火灾发生前、救火过程中以及救火以后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火灾进行处理,提供有效真实的资料。此系统还

19、可以对保护区内的大型动物的活动进行监视,为保护区的科研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起到防止偷盗、捕杀等行为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XXXX自然保护区面积比较大,主要保护区分为三个部分,经过实地勘测,为了达到整个保护区内基本无缝覆盖监测的目的,我们初步设计35个主观测站 (见附图二)。管理局楼顶上设立无线通信系统。每个观测站需要架设一个15-20米高的铁塔,塔上安装一套全景监控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因为各个观测点的设立基本上都是在地势比较险峻的山峰上,没有道路可以上山,因此架设铁塔的工作比较困难。电源系统主要采用电网供电、非网供电(风光互补发电)。前端的系统防雷:防雷主要是由视频防雷和电源防雷主要是为

20、了避免电源线引入的浪涌袭击。根据大量的使用经验,野外监控和微波系统对于雷击最为薄弱的环节是系统电源,因此作好电源防雷是非常重要的。电源防雷的关键是接地,而观测站的铁塔都置于山峰之上,是雷击的重点地区,所以要根据具体地形,因地制宜做好铁塔的防雷接地,必要时使用降阻剂等措施。(2)热源探测系统 具有火情热源探测及自动报警系统,采用一体化双光谱设计,同时集云台护罩、解码器于一体,兼有可见光和红外夜视功能。探测1-20km范围内1-25平方米面积热源。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设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经过特殊加固和密封处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抗冲击、防尘、防雨和抗高寒等特性,专为野外架设设计,是森林

21、防火监控和自动林火报警所必需的设备。,可及时提出火灾预报或火警等级,使系统具备高度智能化。对火灾发生前的森林温度的异常增高,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护,使火灾隐患消亡在萌芽状态。设备内置的火点探测自动报警模块,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利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自动探测环境热源,并在随云台螺旋运动过程中检测视场范围内热源。当检测出超过环境设定的热值时的目标时给出报警信号,驱动云台自动停止进行火点确认。同时可以利用内部开关信号驱动周边其他设备。使用时,可以在有烟,雾的火场条件下清晰完整的显示火线及起火点。辅助扑火指挥。 火情报警有预留接口,可以由3G网络或北斗卫星系统以短信方式报警,并同时截取现场图

22、片传输。红外热像仪和高分辨率可见光摄像机配合使用能起到互补作用,由于大型动物的体温通常要高于草丛的温度,对可见光摄像机很难发现的隐藏于草丛中的大型动物,红外热像仪起到很好的辅助监视作用。我们设计在9个视野较好、监控范围较大的山峰上设立可见光和红外热像仪双模式监控点。(3)珍稀动植物监护系统对保护区内的金钱豹、金雕、核桃秋、野大豆等重点保护动植物,天然油松林、山地草甸等生物群落架设专用的摄像机、照相机进行监护,防止人为的破坏、捕杀和骚扰,同时记录各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和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初步设计,重点在山顶草甸处分别架设4个以激光为照射光源的野生动物观测站,对野生动物

23、的活动进行24小时监测。(4)气象数据采集系统架设广泛的气象数据传感器对保护区内的气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可能发生火警危险的气象组合进行提前预警。同时为保护区对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对环保的贡献等研究提供最最详实的资料。设计在保护区的不同地理环境架设?套气象数据采集设备。用于研究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林相、不同的植被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景区游人监控、对讲系统及报警系统因为XX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又距离XX很近,是XX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对旅游景区的的游人管理和火灾监控等问题就显得比较急迫了。因此有必要对整个旅游景区进行全范围的监控管理。从停车场开始,至景区内的主要景

24、点,均架设监控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经过在XX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设计在旅游景区内设立?个监控点。由于主要的景点地势都不是很高,依一条山涧两边分布,故决定用有线的方式进行网络建设。通过在景区内铺设光纤,将各监控点的图像信息传送回管理局的监控中心。每个监控点需要架设一个直径15厘米,高10米的钢管立柱,配一个22倍的高速快球形摄像机,对游人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在每个监控点配备双向对讲系统。双向对讲系统用于对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和私自超越游览范围的游人进行提示和警告。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火灾,暴风雨,洪涝灾害等)作为紧急疏散指挥功能。同时设置报警按钮,当游人遇到危险时按报警按钮,并通过对讲系统通

25、知监控人员,监控室人员可以立即采取营救措施。在游人监控系统中使用“移动探测器”,在有游人活动的地方自动激活监控摄像机进行监控和录像,对没有游人活动的地方则不进行录像。这样可以做到有选择的监控,节省大量的数据存储空间及减少信息的查找难度。(6)网络传输系统要将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可以选择两种方案:光纤和微波。由于防火监控系统监控点都位于较高的山峰之上,距离监控中心都有较远的距离,如果在山地铺设光纤和电源,不仅对保护区植被破坏过大其施工难度也极大,并且造价高工期长,所以采用光纤传输的方案是不可行的。而如果采用微波方式来传输的话,则很容易实现,在发射端架设监测设备,数字微波,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工期

26、很短,造价也比较低。利用数字微波传输系统,采用2.4G和5.8G频段的无线数字微波来传输远程监控视频信号,具有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图像十分清晰稳定。在无遮挡情况下,通常可以传输30-50公里。由于微波传输必须是无遮挡的可视状态,在不可能完全保证可视的情况下,需找出监控现场与中心都可视的第三点,加装传输中继设备。同时在数据量大的主干链路增加备份设备,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提高传输速度。无线通讯采用美国MOTOROLA的无线通讯系统,为了实现全保护区的网络传输需架设多套微波设备。(7)监控中心和网络中心监控中心使整个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心,配备硬盘录像机和电视墙及对讲指挥系统。将前端通

27、过无线网络和光纤回传的图像信息和气象数据需要传输到服务器内进行存储,传输到电视墙或者大屏幕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控制室内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全面或者有选择的录像。监控中心同时也是应急指挥中心,对发生的灾害和紧急情况作出评估和决策,并通过对讲系统将指令发布出去,指挥救灾人员的行动。网络中心负责整个网络的运行和监控,对网络的故障进行处理,保证网络的畅通。同时也是整个网络的对外接口,负责和上级部门的互联互通。以及为系统未来的扩充提供接口(例如:决策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和远程互操作等)。(8)软件系统软件系统由XX图信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平台。随着现代化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视

28、化分析、管理、决策和服务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XX图信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设计整个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部分,实现监测信息的实时显示。管理人员通过在地形图上找到所架设的观测站,可以很直观地对该观测站的摄像机进行远端控制。管理人员可以将本保护区的物种种类,分布情况手工输入数据库,系统自动生成各种可视性很强的图表。管理人员可进行日常工作管理,旅游管理,网站管理等工作。5.2 整体监控系统结构图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六章 投资估算6.1投资估算XX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投资为58,152,600元,其中,可视化信息检测系统设备

29、33,650,625元,其它为系统开发、资料、人力劳动等费用24,501,975元。(详细投资见附表)6.2资金筹措XX市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资源监测项目属于社会生态公益型事业,XX自然保护区在与XX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已共同投入5,000,000元完成项目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将申请政府直接投资建设。6.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期4年(2010年-2013年)。其中,项目第一阶段于2010年3月启动,由XX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负责设计,并与XXXX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同实施,将于2011年底完成。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30、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7.1 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职能,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构,解决好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建设和管理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对项目的管理进行量化,明确职责,实行层层岗位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具体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XX市现行的规范和标准,将质量管理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7.2 组织机构国家林业局、XX市园林绿化局负责本项目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本项目建设期间保护区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7.3 项目管理7.3.1 工程管理 工程设施建设实行招投标,公开放标,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既

31、保证质量,又保证投资较少。在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直至完工验收。7.3.2 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制度,保障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照批准的内容施工。保证各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杜绝挪用、滥用资金情况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本项目资金属专用资金,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八章 保障措施8.1 政策保障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是一项关乎保护区健康发展的生态公益性事业,有关部门应予以大力扶植,在政策上予以适当的倾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8.2 组织保障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职能,建立灵活高效的管

32、理机构,解决好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保护区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应认真研究和解决项目实施的重大原则问题;指导、监督、协调、检查项目开展情况等。8.3 技术保障XX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将在项目第一阶段工作及专家队伍的的基础上,会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以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为技术依托,积极同国内外专家开展合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保护区科技水平。8.4 资金保障保护区建设是生态公益性事业,除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外,市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在资金使用上,确保项目按照批准的内容实施;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审计

33、和监督,监督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财政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财政资金应用和管理是否符合规定。保证各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杜绝挪用、滥用资金情况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九章 效益评价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保护区对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测水平。促进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的发展。9.1 生态效益评价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的建设,将有效保护XX森林、草甸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并且,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更现代化的手段,促使XX资源稳定发展,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9.

34、2 社会效益评价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的实施,将提高保护区内的保护和监测水平和管理能力,使整个森林、草甸生态系统得到有效地保护,为生态系统构筑了一道安全堡垒,不仅保障了保护区乃至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也为游客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科教场所,其社会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总之,通过认真审慎的研究,本项目建设条件好,总体布局合理,综合效益突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十章 预期效果XX自然保护区是XX市目前面积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具有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

35、设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保护区的健康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改善XX自然保护区在资源监测、保护和科普宣教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XX生态系统的稳定,对XX自然保护区以后开展科研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附件:1、 XX自然保护区位置图2、 监测控制点分布图3、 XX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投资明细清单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附件一】:XX自然保护区位置图【附件二】:监测点布点依据和分布图表所有监测点的布置在三维电子沙盘上完成。具体实施根据现场情况可进行适当调节。主监控点图一 主监控点分布图主监控点包含动物监控,植物监控

36、和景区监控,共计35个监控站。详见图一、表一。动物监控点布点依据2011年3月9日所召开的XXXX自然保护区监控点布点专家会所拟定的布点方案,将动物监控点布置于远离道路、人类干扰少、有季节性水源的地区以及历史上发现过珍贵动物活动痕迹的地区。植物监控点布点依据XXXX自然保护区监控点布点专家会所拟定的布点方案,布置于保护区需要高度保护的珍贵植物、极小种群植物等分布区域。景区监控点布点依据XXXX自然保护区监控点布点专家会所拟定的布点方案,布置于保护区内主要景区路线两侧和草甸木质栈道两侧。表一 主监控点分布信息表编号名称经度纬度海拔1主监控点115320.19400111.391259m2主监控点

37、1153216.62400116.561121.9m3主监控点1152825.26400056.79 1420.93m4主监控点1152824.9140017.471509.54m5主监控点115285.98400057.561545.8m6主监控点1152754.25400111.591791.3m7主监控点1152737.96400135.262049.2m8主监控点115278.4440000.051290.5m9主监控点1152559.77395919.571438.59m10主监控点1152611.38395854.551454.24m11主监控点1153348.96395856.2

38、8867.27m12主监控点1153316.05395648.0983.25m13主监控点1154133.83395452.05957.2m14主监控点115429.34395440.321149.2m15主监控点115378.39395211.951525.66m16主监控点1153637.9639523.871420.12m17主监控点1153354.2039506.251053m18主监控点1153351.78394953.431143.37m19主监控点1153250.3639502.871048.7m20主监控点115328.31395151.18906.15m21主监控点11535

39、0.9639501.031415.4m22主监控点1153457.90394952.921429.95m23主监控点1153543.03394956.721778.45m24主监控点1153536.19394943.591810.93m25主监控点1153438.6839508.791198.62m26主监控点1153427.2039506.291146.4m27主监控点1153428.2039500.901167.62m28主监控点1153429.79394954.421188.15m29主监控点1153435.77394948.861231m30主监控点1153443.48394945.1

40、61300.9m31主监控点1153451.95394941.251332.68m32主监控点115351.77394938.361425.52m33主监控点115359.85394935.681495.5m34主监控点1153516.91394934.951599.3m35主监控点1153535.09394933.191690.5m热源监控点图二 热源监控点分布图热源监测点布点依据XXXX自然保护区监控点布点专家会所拟定的布点方案,布置于保护区内主要主峰上,以增加森林火灾监控的监控范围。详见图二、表二表二 热源监测点分布信息表编号名称经度纬度海拔1热源监测点1152713.86400150.

41、372267.58m2热源监测点1153148.63400445.941854.65m3热源监测点11531,21.17395938.741519.07m4热源监测点1153523.4939578.53930.46m5热源监测点1153949.00395242.29112.03m6热源监测点1153520.10395245.301064.26m7热源监测点115400.0839548.231125.74m8热源监测点1153453.74394847.062008.38m9热源监测点1152515.3039574.461529.74m气象监测点图三 气象监测点分布图气象监测站布点依据XXXX自然

42、保护区监控点布点专家会所拟定的布点方案,布置于保护区三块分区内,监测保护区小地区气象信息。详见图三、表三。表三 气象监测点分布信息表编号名称经度纬度海拔1气象监测点115322.98400315.221092.78m2气象监测点1152740.4240002.291168.57m3气象监测点1153210.5339516.63863.49m4气象监测点1153653.89395335.141187.83m5气象监测点1154150.13395436.991133.12m【附件三】:XX保护区生态及火警可视化监测信息系统设备清单及报价表一、核心区生态及火警监测系统 核心区生态及火警监测系统序号项

43、目子项建设内容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内含设备内含数量1前端观测点图像采集系统建设森林防火监控系统(TR-VZ-3210-12-GE)详见【附表一】套93300002970000视频服务器双视频编码,火点报警联动(定制)套9480043200透雾视频动态观测系统(TR-VZ-3210-12)详见【附表二】套352200007700000视频服务器双视频编码(定制)套35250087500室外设备箱全不锈钢材质含保温加热风扇等温控措施套4415000660000前端铁塔防盗系统套443000132000避雷稳压电源支持宽电压范围工作套445000220000线材和其它辅料套44120052800小计:118655002自动气象站建设自动气象采集站自动气象站1套套5150000750000数据及传感器连接电缆1套气象记录仪支架1套小计:7500003传输系统建设 宽带数字微波点对点对49450002205000小计22050004系统基础建设监控塔架设15米监控塔1座套441000004400000监控塔基础1座监控塔接地1宗高寒地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1KW风力+1KW太阳能+电池组)待定套441500006600000小计1100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