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课件.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54011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 3.1 技术工作程序 3.2 评价等级的划分 3.3 评价工作范围 3.4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3.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第一阶段:开展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级别与评价范围和编制环境噪声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开展工程分析、收集资料、现场监测调查噪声的基线水平及噪声源的数量、各声源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空间位置等;第三阶段:预测噪声对敏感点人群的影响,对影响的意义和重大性作出评价,并提出消减影响的相应对策;第四阶段:编写环境噪声影响的专题报告。3.1 技术工作程序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噪

2、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 3.1 技术工作程序 3.2 评价等级的划分 3.3 评价工作范围 3.4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3.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 3.2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一级评价:n 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包括规划的建成区和未建成区)的建设工程;n 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 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域等噪声敏感目标;n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510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

3、评价等级 规模 环境噪声标准 噪声级增量 受影响人口一级评价 大中型0类显著增高,5-10dB显著增多二级评价 大中型1、2类 明显增高,3-5dB增加较多三级评价中型3类及以上小型1、2类大中型 增加很小,3dB 以内变化不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 3.2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3.2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二级评价:n 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GB3096 93规定的1、2类标准的地区;n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三级评价:n 处在GB3096 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

4、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 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n 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1.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

5、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7.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7条)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1.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2.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3.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他阶段的噪声级;5.必须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

6、最终降噪效果。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5条)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 3.1 技术工作程序 3.2 评价等级的划分 3.3 评价工作范围 3.4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3.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2)对于呈现线状声源性质的拟建项目(如铁路线路、公路)流动声源3.3 评价工作范围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两侧200m 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周边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目标,应适当将评价范围延伸至敏感目标处。(3)对于拟建机场评价范围可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70dB 的区域;一般主要航

7、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 内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二、三级评价范围可适当缩小3.3 评价工作范围3.4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和测量)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置原则*环境噪声现状测量量和测量时段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3.4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1)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2)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3)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4)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

8、: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5)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P201):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 3.1 技术工作程序 3.2 评价等级的划分 3.3 评价工作范围 3.4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3.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预测的基础资料: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1)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 声源种类(包括设备型号)与数量、各声源的噪声级与发生持续时间、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源的作用时间段。(2)影响声波传

9、播的各种参量 传播途径的遮挡物(如建筑物、围墙,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或窗及其长宽高);地面覆盖情况(包括植被等);气候条件(常年平均气温、平均湿度、风向、风速)3.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点的布置原则:预测范围:噪声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所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l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以便进行对照。2为绘制等声级线图,可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大小:对平行于线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100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小些(2060m);对于建设项目包括点声源特征的,网格一般在20m20m100m100m 范围。3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

10、考虑的预测点,例如一些敏感点。3.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P2013.5 声环境影响预测1选 择 一 个 坐 标 系,确 定 出 各 噪 声 源 位 置 和 预 测 点 位 置 的 坐 标;并 根 据 预 测 点 和 声 源i 之 间 的 距 离 把 噪 声 源 简 化 为 点 声 源 或 线 声源。2根 据 已 获 得 的 噪 声 源 噪 声 级 数 据 和 声 波 从 各 声 源 传 播 到 预 测点j 的 传 播 条 件,计 算 出 噪 声 从 各 声 源 传 播 到 预 测 点 的 声 衰 减 量,由此算出各声源单独作用时在预测点j 产生的A 声级Lij。3确定预测计算的时间T,并确

11、定各声源发生持续时间ti。4计算预测点j 在T 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 声级预测点噪声级计算实际评价中,常用有关软件完成计算。3.5 声环境影响预测绘制等声级图1计算出各网格点上的噪声级(如 Leq、WECPNL)后,采用某种数学方法(如双三次拟合法,按距离加权平均法,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并绘制出等声级线(用评价软件)。2 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5dB。对于Leq,最低可画到35dB,最高可画到75dB 的等声级线;对于WECPNL,一般应有70、75、80、85、90dB 的等值线。3 等声级图直观地表明了项目的噪声级分布,对分析功能区噪声超标状况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噪声管理

12、提供了依据。某燃气联合循环电厂一期工程(未采取降噪措施)等声值线分布图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P2071.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根据拟建项目多个方案的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各个方案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情况(以敏感区域和敏感点为主)。3.分析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环境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P2074.分析拟建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或主要原因。5.分析拟建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应性和防治效果。6.为了使拟建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

13、加的、适用于该项目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7.提出针对该拟建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防治对策应该按照声音三要素从声源上降低噪声、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及受体防护三个环节考虑。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1)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2)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3)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4)建设项目避开或远离声敏感点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1)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2)利用自然地形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等)降低噪声。(3)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控制措施降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6 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1)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2)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3)敏感目标搬迁远离建设项目;3.针对保护对象采取降噪措施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