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5220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讲课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下面我们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理解。概述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j)、牛、斗、女、虚、危、室

2、、壁、奎、娄、胃、昴(mo)、毕、觜(z)、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古诗与星宿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写景之句,以星衬月。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咏物之句,以星衬物。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

3、夕笑牵牛。”“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九州:冀州、青州、兖(y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禹贡九州图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河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

4、(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明确: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明确: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

5、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古人纪年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十天干:甲、乙、

6、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壬辰年1911年 辛亥年2010年 庚寅年2011年2012年辛卯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关于中国古代纪年古人纪月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

7、仲”“季”以示区分。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古人纪时1、天色纪时法2、地支纪时法3、五更报夜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天色纪时、地

8、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现代时间 19-21点 21-23点 23-1点 1-3点 3-5点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9、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关于古诗文与节日传统节日元日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二月十五日,百花生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满井游记花朝上元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0、“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寒食清明前一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绵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下令放火烧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寒食韩翃(ho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五月初五,又称“端阳”、“端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

11、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端午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七夕中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

12、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腊日 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

13、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中就有了姓的分别。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氏 氏是家族的标记。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如鲁国的孟孙、叔孙、季孙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同样的,出于王室的,便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职官为氏,如司马氏、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赵氏。不过,最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

14、,如秦将百里术,字西乞,其孙以西乞为氏。齐文公子字子高,其孙以高为氏。氏和宗法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古人要分立家支,往往就要命氏。必须说明,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姓只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有的,如果一个人本来有姓,后来沦落成为卑贱的奴隶之流,姓也就失掉了。至于氏,得自世功官邑,身份低的人自然也无从具有。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名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关系:如王绩

15、字无功;管同字异之。字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李白:青莲居士半山 王安石:贺知章:四明狂客 少陵野老杜甫:白居易:香山居士 李商隐:玉溪生欧阳修:六一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黄庭坚:山谷道人 秦观:淮海居士李清照 易安居士陆游 放翁罗贯中 湖海散人陶渊明 五柳先生秋瑾 鉴湖女侠辛弃疾 稼轩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唐伯虎 六如居士张志和烟波钓叟谥号 帝王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称号。谥法例举:褒扬类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16、 经天纬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刚强直理曰武 贬斥类: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杀戮无辜曰厉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祜威肆行曰丑壅遏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怜悯类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 在国遭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慈仁短折曰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亲起的弱冠仪式后起的自己起的古人名字号(1)人名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人名称谓(2)一般

17、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称康有为为“康南海”)。有几项连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不肖、愚、鄙人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4)敬称。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1)不然,籍何以至此?勃,三尺微命

18、,一介书生。(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班固,字孟坚: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曹操,字孟德:孟,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

19、超出,“退”为约束、退守。刘禹锡,字梦得。“锡”同“赐”,“禹锡”为“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李商隐字“义山”与名呼应。姜夔,字尧章。“夔”是尧的乐官。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1)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王勃滕王阁序)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清代的张孟词

20、,字腾蛟。(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4)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清代的奚疑,字子复。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宾礼: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吉礼主要

21、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包括丧礼、遇到饥荒时的荒礼、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事的吊礼、国内发生动乱时的恤礼、有外敌入侵时的禬礼等。凶礼都是在发生不幸事件之后,祈求和平和减轻灾祸的礼仪。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帝王将相士大夫与平民百姓对“死”都有严格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王死叫薨,帝相及士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平民百姓就称死。古人对“死”的讳称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

22、晏驾等。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赋税、田猎、营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动中的礼仪。宾礼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包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一系列礼仪制度。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

23、戒(洁身净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又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4、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1、曹植诗“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两句诗中提到的参商指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两宿。人们根据这两个星宿的位置多用参商来比喻什么?A、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B、比喻不久就能相见。C、比喻相逢的欢喜。D、比喻世事的无常。答:()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A2、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这里的“东曦“指的是:

25、A、春天 B、太阳 C、月亮 D、东风 答:()B3、古时候没有时钟,人们利用地支来纪时。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请问”巳“时大概是现在的几点钟?A、凌晨35点 B、中午13点 C、上午911 点 D、傍晚57点 答:()C4、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下面列出来的哪一个不属于九州?A、中州、B、扬州、C、梁州、D、荆州 答:()5、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下九是妇

26、女欢聚的日子。【下九】是哪一天?A、农历每月初九 B、农历每月十九C、农历每月二十九 答:()B6、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吃月饼,为何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A、诸葛亮B、刘伯温C、孟姜女D、王昭君 答案:()B 据说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的暴政,最后,义军已将大都(北京)团团围住,可是元兵仍顽强抵抗,做困兽之斗,由于久攻不下,军师刘伯温就想出一条计谋,他命人做了很多月饼,并派人以月饼小贩的身份混进城去,把月饼分赠给城中的汉人,月饼中藏有字条,上面约定八月十五日集体起义,到了中秋那一天晚上,里应外合,一举消灭了蒙古人,而后,为了纪念此一推翻暴政的日子,每年到了八月十五日,都会吃

27、月饼,日子久了,中秋节吃月饼,乃相沿成习。【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7、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

28、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有多少(请列出十个)8、【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那么“六礼”包括哪些?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从最尊到最卑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坐北向南,坐南面北,坐东面西。9、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是农历的哪一天?农历十二月初八10、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在什么年龄可以取字?A、男子20 岁,女子16 岁 B、男子16 岁,女子14 岁 C、男子20 岁,女子15 岁 D、男子20 岁,女子14 岁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