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52113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管细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有微生物显著生长。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分为临床定义和微生物学定义:+临床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 cm 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可能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例如发热或出口部位溢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微生物学的出口部位感

2、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中培养出微生物,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指来自导管出口部位2 cm以上,沿皮下隧道导管路径的触痛、红斑和/或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

3、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指留置血管内装置患者出现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寒颤和低血压)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显的血行感染源。OGradu NP,Alexander M,Dellinger EP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Pediatrics.2002;110(5):e51+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

4、皮肤污染引起,约占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在过去的20年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Jarvis WR,Edwards JR,Culver DH 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adult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Surveillance System.Am J Med.1991 Sep 16;91(3B)

5、:185S-91S+至少包括以下各项中的1项:+有1次半定量(每导管节段 15 CFU)或定量(每导管节段 100CFU)导管培养阳性,从导管节段和外周血中分离出相同的微生物(种属和抗生素敏感性);+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血培养菌落计数5:1;+阳性时间差(例如中心静脉导管血液培养阳性比外周血液培养阳性至少早2 h);+导管出口部位流出的脓液中培养出与外周血中同样的细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需要包括以下一或者两条:+导管相关脓毒症(临床):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

6、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临床上表现为脓毒症,除了导管外无其他感染来源,在拔除导管48小时内,并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下,症状好转;+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血管内导管留置的病人中有感染征象且至少有两个血培养(包括一个来源于外周血)的阳性结果,为皮肤共生菌,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除了导管没有其他明显血行感染的来源(所谓的“原发性菌血症”)。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不能不能仅依靠依靠临床表床表现来来诊断是否存断是否存在在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推荐管相关血行感染(推荐级别:B)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

7、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定量培养结果,1000CFU。+当怀疑CRI而拔除导管时,应同时对导管尖端及导管皮下段进行培养。+对于多腔导管,由于每一个导管腔都可能是CRBSI的可能的感染源,为提高阳性检出率,需对每一个导管腔进行培养,即使该导管腔为空置,也应对其进行培养。+推荐意推荐意见:对所有新所有新发生可疑中心静脉生可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患者管相关血行感染患者应取两分血取两分血标本本进行行培养,其中至少培养,其中至少1份来自外周血。(推荐份来自外周血。(推荐级别:B)+推荐意

8、推荐意见:同:同时从外周静脉和从外周静脉和导管抽血培管抽血培养,阴性养,阴性结果可排除果可排除导管相关感染(推荐管相关感染(推荐级别:A)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建立本地关于医院获得性血行感染的病因学数据和发生率的相关数据系统,了解可能的导管相关性细菌及相应的抗生素敏感性资料,考虑感染控制的工作效率。对可能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患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存在严重感染的病例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可能问题,及时为其他患者提供改进措施。Wall RJ,et al.Using real time p

9、rocess measurements to reduce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Qual Saf Health Care.2005 Aug;14(4):295-302+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操作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推荐推荐级别:级别:A)A)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推荐意见:留置导管时间短于推荐意见:留置导管时间短于7

10、 7天,可考虑天,可考虑首先选择颈内静脉。首先选择颈内静脉。(推荐级别:推荐级别:C)C)+推荐意见:拟留置时间超过推荐意见:拟留置时间超过7 7天,优先考虑天,优先考虑选择锁骨下静脉选择锁骨下静脉.(.(推荐级别:推荐级别:A)A)+推荐意见: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推荐意见: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考虑选择股静脉。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考虑选择股静脉。(推荐级别:推荐级别:C)C)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只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有经验的医生置管及接受专门培训

11、的护士进行导管护理,无论是在锁骨下,还是颈内,股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均无显著差别。Deshpande KS,et al.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f cenral venous catheters at the subclavian,internal jugular,and femoral site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population.Crit Care Med 2005;33:13-20+条件允条件允许时,优先使用床先使用床边B超介超介导下的中心静脉留置。下的中心静脉留置。(推荐推荐级别:A)

12、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1 2 3 4+桡动脉:2088;12007;0;3+肱动脉:112;649;0;0+足背动脉:131;745;0;0+股动脉:618;3647;11;71)留置导管的数量留置导管的数量2)导管放置天数(导管天)导管放置天数(导管天)3)局部定植感染发生数局部定植感染发生数4)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数等一系列指标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数等一系列指标+不推荐定期更不推荐定期更换外周静脉作外周静脉作为预防静防静脉炎和脉炎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

13、当外周静脉无功能或者出当外周静脉无功能或者出现静脉炎表静脉炎表现,应当立即予以拔除。当立即予以拔除。(推荐推荐级别:E)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推荐意推荐意见:导管功能正常且没有管功能正常且没有证据据显示存在局部及全身并示存在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症时,定期更定期更换中心静脉置管是没有中心静脉置管是没有必要的必要的.(推荐推荐级别:B)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血透血透导管更管

14、更换应当慎重,部分使用全身抗当慎重,部分使用全身抗生素生素联合局部抗生素封管,可以避免重新合局部抗生素封管,可以避免重新置管。置管。(推荐推荐级别:C)+部分血透部分血透导管的更管的更换可以采用原位可以采用原位导丝置置换联合局部抗生素封管。合局部抗生素封管。(推荐推荐级别:D)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研究认为外周动脉应当4-6天更换位点,也有研究推荐更换时间为7天,但是目前仍无证据显示常规更换会减少CRBSI的发生。Kluger DM,Maki DG.The relative ri

15、sk of intravascular device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dults Abstract.In:Abstracts of the 39th Interscience Conference on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San Francisco,CA: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1999:514.+紧急条件下的急条件下的导管留置管留置,若无若无严格的无菌操格的无菌操作作,事后尽快更事后尽快更换,不可超不可超过48小小时(推荐推荐级别:B)+

16、推荐意推荐意见 血流血流动力学不力学不稳定定,同同时怀疑有疑有CRBSI,立即拔除中心静脉立即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并且重新管,并且重新选择置置换位点。位点。(推荐推荐级别:C)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结果显示和单腔导管相比较而言,多腔的导管确实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进一步选取较高水平的研究,感染与管腔数量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减弱了,这部分可能增加的感染率被多腔导管带来的便利所抵消。所以此项研究阐明了继续使用多腔导管的必要。+在医在医疗操作所需通路足操作所需通路足够的前提下,的前提下,尽量

17、尽量选择导管接管接头和管腔最少的中心和管腔最少的中心静脉静脉导管,管,对于有于有较多用多用药需求的情需求的情况下,况下,权衡利弊,不反衡利弊,不反对使用多腔使用多腔导管。管。(推荐推荐级别:B)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55名接受静脉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万古霉素组和不使用万古霉素组,导管相关性脓毒症发生率为25%,预防应用万古霉素不能降低CRBSI发病率对于存在严重免疫抑制的人群中,应用万古霉素预防也不能改善导管相关性脓毒症的发生.;同样,应用替考拉宁也不能减少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18、的发生+推荐意见:不推荐全身抗生素使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生。(推荐级别:C)+手部消毒手部消毒是限制定植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规用采有消毒功能的肥皂和水或75%酒精清洗双手.导管置入,更换,查看,触诊,调整或更换敷料前后均应清洁双手+推荐意见:正确的手部消毒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推荐级别:B)+CVC需更严格的无菌操作,,例如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单较标准的消毒方式,可显著减少CRBSI的发生率。+最严格的无菌操作对于预防动脉导管细菌定植或者感染发生无影响+推荐意见: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采用更严格的无菌操作.(推荐级别:A)+置管和换药时适当消毒皮肤

19、.+2%洗必泰常作为首选+也可选用2-5%(2%)碘酊+1%碘伏+5-15%(10%)聚维酮碘或75%(70%)酒精进行消毒,碘酊优于碘伏聚维酮碘.+推荐意见:置管和换药时适当消毒皮肤,优先选择2%洗必泰。(推荐级别:A)+第1步 进行专业培训教育,达到对指南推荐的认知。+第2步 建立有关中心静脉留置的表格。+第3步 每日评估是否可以拔除中心静脉。+第4步 按照表格规范和监督床边护理完成情况。+推荐意见:建议将多项推荐意见联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程监督医疗过程。(推荐级别:C)由于感染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宿主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疾病过程。对于临床个体情况处理,目前还没有

20、充足的临床资料给出普适性的推荐意见,所以指南给出的推荐并不能够替代医师的临床判断。+短程外周静脉短程外周静脉导管在管在怀疑并疑并发感染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并立即拔除,并进行行导管与血管与血标本的本的培养(推荐培养(推荐级别:B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心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合并可能的感染表管合并可能的感染表现,仅出出现发热但没有合并低血但没有合并低血压、SEPSIS或者或者脏器功能衰竭器功能衰竭时,可以不常,可以不常规拔除拔除导管,但管,但必必须同同时送送检导管内与管内与经皮穿刺皮穿

21、刺获得的两得的两份份标本培养;(推荐本培养;(推荐级别:B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怀疑因中心静脉疑因中心静脉导管管导致的致的发热同同时合并合并严重疾病状重疾病状态、穿刺部位的、穿刺部位的脓肿或者或者sepsis的的时候候应当立即拔当立即拔除除导管;(推荐管;(推荐级别:A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心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立即拔

22、除导管,并采用必要的管,并采用必要的检查手段明确是否并手段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推荐(推荐级别:B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怀疑因中心静脉疑因中心静脉导管管导致的致的发热同同时合并合并严重疾病状重疾病状态、穿刺部位的、穿刺部位的脓肿或者或者sepsis的的时候候应当立即拔当立即拔除除导管;(推荐管;(推荐级别:A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导管并管并发念珠菌血症念珠菌血症应当立当立即祛除即祛除导管;(推荐管;(推荐级别:A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