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沧海****B 文档编号:914940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专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融学专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专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专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学生姓名_林法增学 号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学 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林法增 2012年 09 月 19日 目录目 录:. 1摘 要:. . 2关键词:. . 2前言:. . 3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1.1近年来我国中间业务取得发展.1.2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存

2、在的障碍.1.2.1产品缺少创新品种少.1.2.2缺少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1.2.3中间业务定价不规范.1.2.4营销策略不当缺乏拓展业务的积极性1.2.5分业经营的制约.2、国外中间业务发展历程及优势分析.2.1国外中间业务发展历程.2.2外资银行在我国优势分析.2.2.1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种类繁多.2.2.2在产品的定价方面灵活.2.2.3外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优越.2.2.4拥有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3、分析发展我国商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3.1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品种创新和结构调整.3.2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3.3切实转变观念,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3.4银行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公平竞

3、争.3.5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监管.3.6以“人本主义”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信条.4、结语. .参考资料:.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开展中间业务不但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与先进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最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了

4、几点政策性建议。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问题 对策前言在金融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自有资金,不直接承担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依托业务,技术, 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而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灵活性大,相比与传统业务而言,可以较低成本带给银行可观的利润。国外商业银行依靠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达到30%-70%。中间业务在国外广受欢迎的原因,首先,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的商业银

5、行对核心存款量的要求就较低,同时其存放利差通常较低。其二是因为中间业务的潜在风险通常较低,可以中间业务增强了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分散化,降低了整体经营风险,有利于实现较高的市场价值。可以说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普遍获得了高增长率,很多都在70%以上,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惠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发展,2006年和2007年股市行情好,拉动了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代理业务等收入的大幅增加,改变了银行的中间业务以单一的结算和清算为主的情形,使中间业务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中间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来

6、说,据统计,2006年末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人的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为9%,中国工商银行约8%,中国农业银行不足6%,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益占总收益比重平均仅为10%左右。相对国外商行高达30%-70%的比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只是一个起步期。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1.1近年来我国中间业务取得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的竞争刺激、银行客户需求多元化等一系列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较快,增势明显。2004年末

7、,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业务量年累计达525.5亿,其中结算,代理,银行卡三项业务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占中间业务总业务量和总业务收入的84.1%和71.5%。截至2006年底,我国银行卡总量达11.75亿张,去年全年的银行卡消费交易金额超过1.9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0以上,为发卡行、收单行和银联带来了193亿元的收入。保监会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银行、邮政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1593.36亿元,同比增长261,带来共计72.76亿元的手续费收入。2006年从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看,民生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为10.09亿元,同比增长了75.46;招行实现零售银行非利息总收入2

8、0.97亿元,同比增加91.07%;建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135.71亿元,同比增长60.51%。;中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143.23亿元,同比增长54.89%。此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构成也日趋多元化,具体来看,2007年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理财业务、投行业务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工行2007年理财业务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70%。建行的理财业务增速高达420%。浦发银行信用卡实现营业收入8368万元,同比增长260%。招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达10.03亿元,同比增长76%。工行的银行卡业务收入32.28亿元,同比增长37.6%。中行打造的多元化经营平台进一步扩大,

9、来自投资银行、保险业务的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88.31%,利润贡献度由上年的1.18%进一步提高至2.80%。2006年-2007年,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普遍获得了高增长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比例提供了动力。股市交易活跃带动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代理业务等收入大幅增加,改变了银行的中间业务以结算和清算为主的单一形式,使银行中间业务种类更加多样,盈利性也大大提高。资本市场是商业银行一系列新业务的“催化剂”,它的发展并没有削弱银行的生存能力而是给商业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机会。各家银行积极实施转型零售银行的战略,加上资本市场活跃,去年各家银行的

10、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实现了大幅增长。资本市场活跃优化收入结构从10家上市银行年报中可以看出,资本市场的活跃对银行非息收入的提升形成了极大推动。短期融资券发行带来银行顾问咨询费的增加;基金发行、证券交易的活跃提升银行代理和托管收入。在零售业务方面,招行2007代理证券业务收入2.27亿元,比上年增加近4倍;代理基金业务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加442%。建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中,证券、外汇交易及保险服务代理手续费收入达到39.34亿元,为各项收入中最高,同比增长104%。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次之,为38.36亿元,同比增长47%。工行的投资银行收入30.99亿元,同比增长53.6%。短期融资券、财务

11、顾问与咨询等投行业务已成为交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利润分别达8844万元、6487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倍和13倍。以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前三季度理财业务总量比去年全年增长89%,各类理财产品销售额达8146亿元人民币;资产托管业务方面,2007年三季度末托管资产总净值达12401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加7767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68%;投资银行业务方面,2007年三季度末投行收入年度化增长率达71%。1.2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障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是不能忽略的,这些不足制约着我国商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以下是对其发展不足之处的几点概括:

12、1.2.1产品缺少创新品种少中间业务过分集中在一些传统项目上,我国经济发达的6省市的中间业务业务量和收入额占全国的份额分别为63.2、47.3;中间业务的产品集中在结算类,一般代理类,银行卡类等为数不多的品种上,而国际银行业普遍开展的业务,如个人理财,信用评估,咨询,代理融通,债务互换等在我国刚刚开展或尚未开展,而在利用其金融信息技术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现在,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覆盖面积,发展多种金融产品已成当务之急。1.2.2缺少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阔,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

13、技术人才还是专业管理人才上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人才的不足和管理设备的落后,造成中间业务开展起来效益低下,境内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业务量与收入之比为392:1,而国内商业银行该指标的平均值为10226:1,是外资银行的26倍;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单位交易额的创利能力远高于国内商业银行。1.2.3中间业务定价不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中,对中间业务收费定位不准。为争夺客户,有的银行少收费或不收费,甚至有的或明或暗进行“倒贴”,

14、这种无序竞争的结果挫伤了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既损害了银行自身利益,又导致了银行收费的杂乱,目前,在缺乏收费依据和收费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中间业务“收费难”和“难收费”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不明晰也给客户带来了很多不便。1.2.4营销策略不当缺乏拓展业务的积极性股改前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一直由国家控股的,长期受传统信贷管理体制的影响,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开发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市场调研,对客户的真正需求、潜在需求的研究、论证工作不够深入和透彻,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对业务的营销也相对滞后,全行系统的营销

15、策略和营销体系常常不能配合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只重视推出新产品,营销工作却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银行干部职工还停留在对银行利润的低水平认识上,没有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缺乏拓展业务创新产品的积极性;由于客户习惯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对中间业务了解很少,认识不足这就需要银行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利用一切手段,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来扩大影响。1.2.5分业经营的制约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种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只能经营支付、代理、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证券类和融资类等品种的中间业务难以得到开发,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开展更是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国家的宏观金融管理政策对银行、非银行

16、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严格分业经营,使银行无法设计和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分业经营方面有所松动,但仍是分业经营的模式,开拓中间业务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国外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是承诺性或有资产负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金融期货、期权交易,随着我国信用程度的提高、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和防风险的需要,开办上述业务的条件逐步成熟,因此有赖于国家松动相关政策,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开放相关市场,推动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2、国外中间

17、业务发展历程及优势分析2.1国外中间业务发展历程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在这段时期内国外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一些承兑担保、信用证等中间业务,还没有从整个银行经营战略的角度上重视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发展齐头并进,通过经营的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全能银行、综合金融服务等方式,成为新的竞争核心并逐步成为主要的金融产品和新的赢利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与证券市场、保险理财、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服务结合起来,非利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对商业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多在30%以上,有的超过了50%,甚至70%以上,如花旗

18、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收入占比达80%,英国巴克莱银行更达73%左右。1998年欧盟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41%,2001年为41.5%。在美国商业银行的平均非利息收入增长迅速,如图1所示。图1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比重趋势图数据来源:从20世纪60-80年代开始,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加快,品种已达2万多种。发达国家银行金融创新出现了高潮和繁荣的格局,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其中,中间业务创新占了金融创新的主角,以金融工具创新为例,在45项重大金融创新中,中间业务创新占了38项,见表1。表1:20世纪60-80年代重要的金融创新创新时间创新内容创新者业务分类150年代末外币掉期国际银行机构中

19、间业务21958年欧洲债券国际银行机构中间业务31959年欧洲美元国际银行机构负债业务460年代初银团贷款国际银行机构资产业务560年代初出口信用国际银行机构中间业务660年代初平行贷款国际银行机构资产业务760年代初可转换债券美国中间业务860年代初自动转帐英国中间业务91960年可赎回债券英国中间业务101961年可转让存款单英国负债业务111961年负债管理英国负债业务1260年代末混合帐户英国中间业务1360年代末出售应收帐款英国中间业务1460年代末复费廷国际银行机构中间业务151970年浮动利率票据(FRN)国际银行机构中间业务161970年特别提款权(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间

20、业务171970年联邦住宅抵押贷款美国资产业务181971年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美国中间业务191972年外汇期货美国中间业务201972年可转让支付帐户命令(NOW)美国中间业务211972年货币市场基金(MMMF)美国中间业务221973年外汇远期国际银行机构中间业务231974年浮动利率债券美国中间业务2470年代中期与物价指数挂钩之公债美国中间业务251975年利率期货美国中间业务261978年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DA)美国中间业务271978年自动转帐服务(ATS)美国中间业务2870年代全球性资产负债管理国际银行机构*2970年代资本适宜度管理美国*301980年债务保证债券瑞

21、士中间业务311980年货币互换美国中间业务321981年零息债券美国中间业务331981年双重货币债券国际银行机构中间业务341981年利率互换美国中间业务351981年票据发行便利美国资产业务361982年期权交易美国中间业务371982年期指期货美国中间业务381982年可调利率优先股美国中间业务391983年动产抵押债券美国中间业务401984年远期利率协议美国中间业务411984年欧洲美元期货期权美国中间业务421985年汽车贷款证券化美国中间业务431985年可变期限债券美国中间业务441985年保证无损债券美国中间业务451986年参与抵押债券美国中间业务资料来源:程刚,金融创新

22、理论与中国金融创新的路径探讨;国研网,2004。最后一列为程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20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制度为中间业务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中间业务产品层出不穷,加强了金融业的竞争,提高其效率。2.2外资银行在我国优势分析2.2.1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国外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是承诺性或有资产负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金融期货、期权交易,随着我国信用程度的提高、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和防风险的需要,开办上述业务的条件逐步成熟,因此有赖于国家松动相关政策,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开放相关市场,推动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除了结算、代

23、理、基金托管、信用卡、咨询、外汇交易等品种外,还提供基金管理、代客资产管理、证券经纪等投资银行业务。2.2.2在产品的定价方面灵活西方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放松与支持无疑使中间业务发展具有了法律保证,在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面其金融监管当局均有立法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产品开发、定价和销售进行关注,但对这些机构对银行产品开发和价格制定均无限制,主要从道德和风险防范方面进行考核。2.2.3外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优越 在市场基础,竞争环境和政府规管等经营环境的各个方面,外资银行大多是混业体制,在此体制下银行有相当大的经营自由度,就竞争环境看,欧洲商业银行所处的均是自由竞争、公平竞争和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环境,在当

24、局监管、舆论监督和银行自律的作用下,压价销售或亏本销售等低层次竞争现象很少见到。 2.2.4拥有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发挥整体优势综合营销。许多外资银行均确立真正的客户观念,建立客户综合营销机制。真正的客户观念,在于考虑问题的基点是从客户出发 “客户第一、服务至上”,建立不同客户的综合营销机制。3、分析发展我国商行中间业务的对策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外资银行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中间业务对完善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巩固银企关系,降低资本占用,调整收入结构及提高盈利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具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如何弥补不足,应对挑战,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25、拓展生存空间,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是鉴于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足之处和外资银行的优势分析,提出的几点解决之道。3.1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品种创新和结构调整没有新的品种、新的项目推出,就不具备竞争的实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经营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才能产生连锁效应,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中间业务要获得生存空间,必须紧紧围绕自身的业务特点,坚持以效益为目的,以市场为轴心,以科技为手段的原则,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以此推动全行中间业务服务功能和品种结构的转型,争抢市场先机,以不断培育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来实现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可持续增长。3

26、.2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3.3切实转变观念,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积极开拓

27、营销成本低、收益高的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业务,提高银证通交易量。中间业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间业务收入对全行的贡献度也将不断加大,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和盈利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解放思想,树立收费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顺应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3.4银行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公平竞争要发挥银行业同业公会的作用,协调商业银行之间加强沟通与联系,对中间业务收费等问题达成共识,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防止恶性竞争。对拖延、拒绝交纳手续费的单位或代理业务漫天要价的委托方,银行可以协商一致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对外;对恶意竞争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银行业同业公会应采

28、取一系列处罚措施,维护竞争的公平性。制定统一可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可以改变银行在中间业务中的单方付出,有利于中间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合理收费也可以增加对中间业务的后续投入,提高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另外,合理收费可以拓宽银行收入渠道,提高经营效益,增强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实力。3.5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监管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应指导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实现中间业务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值品种突破。人民银行应尽快出台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管理的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使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有相关法律依据。银行业

29、协会等部门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统计与交流,使各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能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3.6以“人本主义”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信条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文化氛围,从内控管理降低银行风险的角度看,好的非正式约束有助于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形成,自觉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制度对其的强制性。从而节约银行运行中处理磨擦的费用和正式约束制度成本的支出。为此,首先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也就是风险控制思想。内控管理是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要使全体员工都要有这样一种理念,作为组织行为的共同指导思想,促使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保障层共同构建的风险内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相互制衡作用。

30、再者,要建立合理的内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实现内控制度管理的多元化目标。作为制度建设者、执行者的人,是内控管理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了人的能动性,才能激励其自觉实现内控管理目标。4、结语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产品;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给中间业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逐渐走入正轨,不过我国银行系统还是很薄弱,与势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竞争艰难。但是,我国银行发展潜力很大,重要的是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督,把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引向健康的方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作为我国银行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更应该从银行内部因素和外部经营

31、环境等各个方面来推动其发展。同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因其因其种类繁多,也给商业银行的安全和稳健经营带来了隐患。中间业务产生的风险依据商业银行的风险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中间业务中的经营风险是普遍存在,风险结果可预计。中间业务的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和交易类等业务中。中间业务与市场供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避免不了市场风险的影响。同时中间业务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投资风险,竞争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等。在金融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如何抓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尽量减少和控制中间业务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

32、,本文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及各自特点的对比,粗浅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其不足提出几点发展的建议。注释: 信息来源:新华网 新浪网 信息来源:和讯网 证券时报 作者唐晓 参考文献 1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祁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陈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瓶颈及对策.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02期 4 谭国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范手册.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 5 王晁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督.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6 贺强.杜慧芬.李磊宁.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

33、究.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7 卢伟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法律对策广西金融研究2007/11 8 葛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9 薛鸿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与实证研究金融论坛.2007/11 10 李美丽银行中间业务.迈向高速发展通道华商2007/26 11 欧阳蜀峰.浅谈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大庆社会科学2007/05 12 谭荔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商场现代化2007/33 13 李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障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32 14 梁科杰试论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现代商业2007/27 15 薛英莲我国

3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及其创新发展工会论坛2007/05AnalysisProblems of Bank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nk of Chinas intermediary busin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35、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to deal with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taken by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banks entrying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For intermediate business for the bank will not only bring huge gains, but also improve the banks level of social services. Therefore, v

36、igorously develop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f the status and insufficient,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ere are still a wide gap compared to foreign banks on the level of intermediate

37、 businesss development.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on develop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 Finally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 makes a few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developing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termediate business. Keywords: co

38、mmercial bank;intermediate business;problems;countermeasures首字母大写附件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情况记录表市级电大 温州电大 教学点 指导教师 胡振华 学生姓名 学 号041100675专 业金融学(本)第一 次 指 导指导时间: 9月13 日指导内容:选题第 二 次 指 导指导时间: 9 月 19 日指导内容:论文的基本要求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10 月2 日指导内容:一稿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 11 月20 日指导内容:定稿第五次指导 第六次指导 附件4: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 目 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姓 名 教育层次 学 号 专 业 分 校_ 教 学 点_指导教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制本科学生适用:指导教师评语初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记录专科学生无此项内容答辩主持人答辩小组成员秘 书答辩日期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1234567答辩小组评语答辩成绩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市级电大初审意见论文(设计)成绩:市校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省电大终审意见省电大终审人(签名): 年 月 日第1页 共 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