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全).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2644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1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全).pdf(8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 和供给函数Q s=-1 0+5 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得匕=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以=50-5尸,得4=5 0 5x6=20或者,将均衡价格入=6 代入供给函数0=-10+5尸,得4=-1 0+5 6=2 0(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6 0-5 P和原供给函数0=-10+5 P 代入均衡条件或=0,有6 0-5 P=-1 0+5 尸得 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2=6 0-5 尸,得。产 605x7=25或者,将均衡价格尸,,=7 代入0 =-1

2、 0+5 P,得4=-1 0+5 7=2 5(3)将原需求函数0=5O 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0 =-5+5 P代入均衡条件0 =。,有5 0-5 P=-5 +5P得 P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0=505 P,得4=50-5x 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尸e=5.5代入0 =-5+5 P,得4=-5 +5x 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2=5.5,4=22.5。如图23 所示。图 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

3、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为例,在图2 1 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10+5P 和需求函数0=50-5尸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2=6,且当P e=6 时,有。=。=4=2 0;同时,均衡数量4=2 0,且当4=2 0时,有=/=P,=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T O,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6和 4=2 0。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2 和(3

4、)及图23 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1,2)上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2 中,由均衡点左变动到均衡点瓦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昂 和瓦可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 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

5、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 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 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 20增加为25。类似地,利用(3)及图23 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

6、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2.(1)求出价格2 元和4 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 P=2 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 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QP1+P2Q1+Q2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d=-A F 2,2),有.200 2+4 300+100ed=2-2,2)=1.5(2)由于当 P=2 时,Qd=5 0 0-100 x2=3 0 0,所以,有dQPed=-dP-Q=(100)-300=32 2(3)根据图24,在 a 点即P=2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GB 200 2e(i

7、=0G=300=3F0 2或者 ed=AF=3图 24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2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2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d=3。O AQP1+P2Q1+Q2J.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s=AP2,2),有43+54+8 4es=2,2,2)=3d Q P 3(2)由于当 P=3 时,Q s=-2+2乂3=4,所 以,es=d P-Q=2-4=1.5o(3)根据图25,在a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AB 6es=O B=4=1,5图25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8、=1.5。4.解答:(1)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FOed=A F(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af e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e、f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 dV e dV e d。其理由在于a GB在a点有:e d=O Gf GC在 f 点有:e d=O Ge GD在 e 点有:e d=O Ga f e在以上三式中,由于G BVG C VG D,所以,e de d 0,为常1数)时,则无论收入M 为

9、多少,相应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恒等于2。7 .假定需求函数为、=一,其中M 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N 0)为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解答:由已知条件Q=M P-,可得e d=-dP Q=M-(N)-P -MP N=NdQ M M Me M=dM,Q=P N-MP N=1由此可见,般地,对于幕指数需求函数Q(P)=M p f 而言,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总等于黑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M)=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总是等于1。8 .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 0 0 个消费者,其中,6 0 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I 的商品,且每个2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

10、;另外40 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求:按 1 0 0 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解答:令在该市场上被1 0 0 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总量为Q,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1根据题意,该市场3的商品被6 0 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3,于是,单个消费者i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dQ i P-dP -Q i =3dQ i Q i即 dP =-3-P (i=l,2,,6 0)(1)且6 0 QQ 尸 3(2)2类似地,再根据题意,该市场3的商品被另外40 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6,于是,单个消费者j 的需求

11、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dQ i Pedj=dP -Q j=6即 邸=一 6 甲(j =l,2,,40)(3)40 2Q且 Q j=3(4)此外,该市场上1 0 0 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dQ P P%=dP Q=j Q将式(1)、式(3)代入上式,得耻令嘻用工+务-部 看再将式(2)、式(4)代入上式,得-I p 3 P 3)Q所以,按 1 0 0 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5。.9、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1.3,需求的收入弹性e M=2.2。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

12、数量的影响。于是有LP解答:(1)由于幻=一于是有Q nQ =e d X P=-(1.3)x(-2%)=2.6%即商品价格下降2%使得需求数量增加2.6%.丝_ 0 _丝(2)由于e M=-M,于是有 Q A MQ =eM-M=2.2x 5%=1 1%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使得需求数量增加1 1%。1 0.假定在某市场匕4、8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4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20 0-Q/,对 8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R=3000.5 Q/;;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 Q x=5 0,Q5=1 0 0,求:(1)/、B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6队和e d B 各是多少?(2)如果

13、8厂商降价后,使得8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160,同时使竞争对手/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4 0。那么,/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AB是多少?(3)如果8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2 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行为选择吗?解答:(1)关于4 厂商:由 于 已=20 0(=20 0 5 0=15 0,且“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Q,=20 0 P w于是,N 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d Q A P A 15 0e d A=-d P A-Q A=(l)x 5 0 =3关于8厂商:由于%=3 0 0 0.5QB=300-0.5X100=250,且 8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QB=60 0-2P

14、 B于是,8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d Q B P B 25 0e l。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有: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 R =P r Q i,相当于矩形OP 1 A Q 1 的面积,而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 R 2 =P 2-Q 2,相当于矩形OP 2 B Q 2 的面积,且 T R|T R 2。也就是说,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类似地,在分图(6)中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edlo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降比例却导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

15、比例。于是,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P Q I(相当于矩形OPIAQI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 R 2=P?Q(相当于矩形OP 2 B Q 2 的面积),即 T R B T R 2。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分图(c)中的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d=1(按中点公式计算)。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 T R=T R 2,它们分别相当于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即矩 形 OPIAQI和 OP 2 B Q 2 的面积相等)。这就是说,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例子从略。1 5.利用图2

16、9(即教材中第1 5 页的图2 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产用市场好,持有的财产)生产要素市场图 2 9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解答:要点如下:(1)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作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来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

17、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效果的角度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 9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

18、。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 9中下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 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尸 2,,P”),使得经济中所有的个后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

19、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后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2)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

20、密在其1 7 7 6 年出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其原文为:“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第三章 效用论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 0 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 0 元,在某消费

21、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解答: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砥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YMRSXY=-AX其中,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 R Sy 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PXMRSxy=PY2 0即有 5 =8 0=0.2 5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为 0.2 5。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 1(即教材中第9

22、6 页的图3 2 2)所示。其中,横 轴。乂和 纵 轴 分 别 表 示 商 品 1 和商品2的数量,线 段 为 消 费 者 的 预 算 线,曲线图 3 1某消费者的均衡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 的价格修=2元。(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B;(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 E点的M R S 2 的值。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 的数量为3 0 单位,且已知修=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A/=2 元x 3 0=6 0 元。(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 0 单位,且由(1

23、)已知收入_M 6 0=6 0 兀,所以,商品2的价格2 2=2 0=2 0=3 兀。(3)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尸因+尸2%2=所以,山、(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谓+3%=6 0。2 2(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必=-3 用+2 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一3。P1(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 必?$2=P2,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PlP1 2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2。因此,M?S2=P2 =3。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和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

24、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热茶。(2)消费者B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喝咖啡,或者单独喝热茶。(3)消费者C认为,在任何情况下,1杯咖啡和2杯热茶是无差异的。(4)消费者D喜欢喝热茶,但厌恶喝咖啡。解答:(1)根据题意,对消费者A而言,热茶是中性商品,因此,热茶的消费数量不会影响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a)。图32中的箭头均表示效用水平增加的方向。(2)根据题意,对消费者B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互补品,其效用函数是。=1 1 1出盘”Q。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b)。(3)根据题意,对消费者C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替代品,其

25、效用函数是U=2M+X2。消费者C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c)(4)根据题意,对消费者D而言,咖啡是厌恶品。消费者D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d)。热茶图 32 关于咖啡和热茶的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4.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图 33解答: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图33 所小。在 图 33 中,直 线 A

26、B 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构成的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 B 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 和商品2 的购买量分别为*x l和 x 2,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 2,即在图3 3中表现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5 相切的均衡点E。而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2 因为,譬如,当实物补助的商品组合为F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X 2。,或者为G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2和 X 2 2)时,则消费者能获得无差异曲线U 1 所表示的效用水平,显然,U,5时,只有消费者B的需求曲线发生作用,所以,他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另一个角度是从需求函数

27、看,在 P W5的范围,市场需求函数Qd=QM zeq 。叫晨)小、+Q e q 卜向心)小、=5 0 9 P 成立;而当P5时,只有消费者B的需求函数才构成市场需求函数,即 Q d=Q eq o a l(d,B)/j=3 0-5 P o7.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 e q f(3,8)小、ix eq f(5,8),j、2,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P2,消费者的收入为M。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解答: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we q f(M U|,M U 2)小、=eq f(P,P2)其中,由已知的效用函数U=x we q f(3,8)小、ix eq f(5,8)

28、小可得MU i =e q f(/r u,M U小、=e q f(3,8)小、x “eq f(5,8)小、|X“e q f(5,8)小、2MU2=e q f(t 7 TU,dx 2)4、=eq f(5,8)小、x”eq f(3,8)小、注一、e q f(3,8)小、2于是,有M/e q f(f(3,8)x-f(5,8)1x f(5,8)2,f(5,8)x fi 3,8)1x-f(3,8)2)z j=pe q f(PhP2)/j整理得“eq 谯3 x 2,5 x D d、=e q 彼Pi H)小、即有 X 2=eq f(5 P|X|,3 P 2)小(1)将式(1)代入约束条件P 1 X 1+P 2

29、X 2=M,有P i X i+P2-ke q 出5 P|X|,3 P 2)小、=M解得 x e q o a l(*“)小、=e q f(3 M,8 P。小、代入式(1)得 x e q o a l(*,2)小、=”eq f(5 M,8 P 2)小、。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e q b l c r c (a v s 4 a l co l(x o a l(*,1)=f(3 M,8 Pl)x o a l(*,2)=f(5 M,8 P 2)小 8.令某消费者的收入为M,两商品的价格为B、P20假定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线性的,且斜率为一a。求该消费者的最优商品消费组合。解答:由于无差异曲线是

30、一条直线,且其斜率的绝对值M R S|2=-e q f(加2,以D小、=a,又由于预算线总是一条直线,且其斜率为一“eq f(P j2)小,所以,该消费者的最优商品组合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中第一、二种情况属于边角解,如图3 5所示。第一种情况:当M R Si2 eq f(P|,P 2)d、,即a e q岭 止2)小、时,如 图3 5所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位于横轴,它表示此时的最优解是一个边角解,即x”eq o a l(“)小=、eq f(M,P。小,xe q o a l(*,2)小=0。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全部收入都购买商品1,并由此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在图中用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

31、标出。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的其他任何一个商品组合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第二种情况:当MRS 2 /e q f(P|,P2),j、,即a o(2)山需求函数q=r,eq出l,3 6 p 2)小、,可得反需求函数为p=eq f(l,6 r(q)小、山反需求函数p=、e q f(l,6 r(q)/j ,可得消费者剩余为C S f|ze q o al(,o)小、e q b l c(rc)(a vs4 al co l(f(l,6 r(g)小、d q p g =e q出1,3)小、/eq 出1,2)小、e q o al,,o)小一pg=,ze q 出

32、1,3)小、g e q f(l,2)小、一p g将p=e q f(l,1 2)小、,q=4代入匕式,则有消费者剩余CS=pe q 出 1,3)小、x 4 e q f(l,2)小、一 e q f(l,1 2)小、4=pe q f(l,3)小、1 0.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类型的,即。=y y,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2和 尸 ,消 费 者 的 收 入 为a和夕为常数,且a+夕=1。(1)求该消费者关于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函数。(2)证明当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变动一个比例时,消费者对两商品的需求关系维持不变。(3)证明消费者效用函数中的参数a和p分别为商品x和商品y的

33、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份额。解答:(1)由 消 费 者 的 效 用 函 数 算 得“e q b l c rc (a vs4 al co 1 (MUX=f(dU,dx)=arn-MUy=f(8U,8y)=川 尸)小、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方程为2注+尸”=历(1)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e q b l c rc (a vs4 al co 1 Wv)=f(Pv.Pv)PH+/=M)小、(2)得 e q b l c rc(a vs4 al co 1 (f(axa-/AV)=/+尸沙=根)小(3)图 36解方程组(3),可得x=aM/P4)y=pM/P 式(4)和式(5)即为消费者关于商品x 和商品

34、y 的需求函数。上述需求函数的图形如图36 所示。(2)商品x 和 y 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变动一个比例,相当于消费者的预算线变为XPxx+XPyyXM(6)其中尤为一非零常数。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变为eq blcrc(avs4alco 1 (ftara-1)=f(Px,P,)启+=融)小、(7)由于存0,故方程组(7)化为eq blcrc(avs4alco 1 (f(ara-/X/-)=Rw+A步=M)小(8)显然,方程组(8)就是方程组(3),故其解就是式(4)和式(5)。这表明,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对两商品的需求关系维持不变。(3)由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式(4)和式(5),可得

35、a=P.vx/A/(9)厂PyyjM(10)关系式(9)的右边正是商品x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份额。关系式(1 0)的右边正是商品y 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份额。故结论被证实。1 1.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 及,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修=4,P 2=2,消费者的收入是M=8 0。现在假定商品1 的价格下降为4=2。求:(1)由商品1 的价格乃下降所导致的总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 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2)山商品1 的价格B 下降所导致的替代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 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3)山商品1 的价格多 下降所导致的收入效应,使得该消费者对商品1 的购买量发生多少变化?

36、解答:利用图37 解答此题。在图37 中,当 修=4,2=2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 B,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当 为=2,2 2=2 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为/夕,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V 1图 37 先考虑均衡点a。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 R S n=e q f(P 1,P 2)小、,其中,M R S1 2=e q 出M U1 M U2)小、=e q f(X2,X)小、,e q f(P 1,P 2)小、=e q f(4,2)小、=2,于是有 e q f(X2,Xl)/j =2.X 尸 ”e q f(l,2)小X2。将 X 尸 e q f(l,2)小、X2 代入预算约束等式 4Xi+2 X

37、2=80,有4-M,e q f(l,2)X2+2 X2=80解得 X2=20进一步 得X1=10则最优效用水平为U =XX?=10 x20=200再考虑均衡点b。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R=2时,与上面同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RS|2=、eq f(P|,P2)小,有eq 出X#三 小、=eq 口2,2)小、,X)=X2o 将 Xi=X?代入预算约束等式2 X|+2X 2=80,解得XI=20,X2=20O从a点到b点商品1的数量变化为/X i=201 0=1 0,这就是P i变化引起的商品1消费量变化的总效应。(2)为了分析替代效应,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AB,且相切于无差异曲线U,的补偿预

38、算线F G,切点为c点。在 均 衡 点c,根 据M R S i2=e q壮阴丹)小、的均衡条件,有“eq f(X2,Xi)小、=eqf(2,2),j、,X|=X 2。将 X|=X 2代入效用约束等式 UI=X|X2=200,解得 X1=14,X2=1 4(留整数)。从a点到c点的商品1的数量变化为/X i=1 4-1 0=4,这就是P i变化引起的商品1消费量变化的替代效应.(3)至此可得,从c点到b点的商品1的数量变化为/X|=2 0-1 4=6,这就是P变化引起的商品1消费量变化的收入效应。当然,由于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故收入效应也可由总效应1X1=10减去替代效应/X1=4得到,

39、仍为6。12.某消费者是一个风险回避者,他面临是否参与一场赌博的选择:如果他参与这场赌博,他将以5%的概率获得10 000元,以95%的概率获得10元;如果他不参与这场赌博,他将拥有509.5元。那么,他会参与这场赌博吗?为什么?解答:该风险回避的消费者不会参与这场赌博。因为如果该消费者不参与这场赌博,那么,在无风险条件下,他可拥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509.5元,其数额刚好等于风险条件下的财富量的期望值10 000 x5%+10 x95%=509.5元。由于他是一个风险回避者,所以在他看来,作为无风险条件下的一笔确定收入509.5元的效用水平,一定大于风险条件下这场赌博所带来的期望效用。13

40、.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解答:要点如下:(1)基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其推导需求曲线的基础。他们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对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即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2)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卜,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eq f(MU,P)小=鼠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理解(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1 4.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

41、的推导。解答:要点如下:(1)本题涉及的两个基本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一 e q f(PbP2)/o(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 R S i 2=e q f(P|,P 2),j、,或者、e q f(M U i,P。小 =e q f(M U 2,P 2)小、。(3)在(2)的基础上进

42、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一消费曲线。价格一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3 8(。)所示。图3 8(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即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如 图3 8(b)所示。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1 5.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

43、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解答:要点如下:(1)当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仅考虑商品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收入效应则相反,它仅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2)无论是分析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甚至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需要运用的个重要分析工具即补偿预算线。在图3 9中,以正常物品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图 3-9中,初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44、点为。点,相应的正常物品(即商品1)的需求为X U。价 格%下降以后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点,相应的需求量为占2。即P i下降的总然后,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夕且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5 相切的补偿预算线尸 G(以虚线表示),相应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c点,而且注意,此时分点的位置一定处于。点的右边。于是,根据(1)中的阐述,则可以得到:给定的代表原有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S 与代表?变化前后的不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不同的)预算线A B、F G分别相切的a、c 两点,表示的是替代效应,即替代效应为为凶3,且为增加量,故有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和 5 分别与两条代

45、表相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相同的)预算线尸G、/9相切的C、b 两点,表示的是收入效应,即收入效应为制3 片2,且为增加量,故有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最后,由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分别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所以,正常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一定成反方向变化,山此可知,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3)关于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在此略去关于这两类商品的具体的图示分析。需要指出的要点是,这两类商品的替代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其中,大多数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低档物品中的特殊商品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于是,大多数低档物品的总效应与

46、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低档物品中少数的特殊商品即吉芬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4)基于(3)的分析,所以,在读者自己利用与图39 相似的图形来分析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时,在一般的低档物品的情况下,一定要使6 点落在.、c 两点之间,而在吉芬物品的情况下,则-定要使b 点落在。点的左边。唯有如此作图,才符合(3)中理论分析的要求。第 四 章 生 产 论B*生产询L T S 医可变生产要*蛔畦产酎BE,衰 4 l蟠.侬 生 产 画 昨 香 蝌 曲 喻 倒 底 诉 如 果 总 是 从 第 几 单 位 的 可 变 要 用

47、队 重 开可变要*的干均产I221034125fiO66770809C31M B?K。频 疵 用 生 产 的 配 孙 平 均 产KAF冽边际产80绝关 凡 可衰 42可 变 要 对 诩 r平野,I2222126103248448U5601212666U6170U)4870n O,所以,当 Q=1 0 时,A V C(Q)达到最小值。最后,以 Q=10代入平均可变成本函数A V C(Q)=0.0 4 Q2-0.8 Q +1 0,得 A V C =0.0 4 x 1()2-0.8 x 1 0+1 0=6。这就是说,当产量Q=10时,平均可变成本A V C(Q)达到最小值,其最小值为6 o5 .假定

48、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 C=3 Q 2-3 O Q+1 O O,且 生 产 1 0 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 1 0 0 0 o求:(1)固定成本的值。(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解答:根据边际成本函数和总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由边际成本函数M C=3 Q 2-3 0 Q+1 0 0 积分可得总成本函数,即有7 =卜 3。-3 0。+1 0 0)d。=。3 1 5。+1 0 0 Q+a(常数)又因为根据题意有Q=1 0 时的T C=1 0 0 0,所以有T C=1 03-1 5 x l 02+1 0 0 x l 0+a=l 0 0 0解 得 a=5 0 0所

49、以,当总成本为1 0 0 0 时,生 产 1 0 单位产量的总固定成本T F C =a=5 0 0。(2)由(1),可得T C(Q)=Q3-1 5 Q2+1 0 0 Q+5 0 0T V C(Q)=Q 3 1 5 Q 2 +1 0 0 QA C(Q)=*e q (T C(Q),Q)d =Q2-1 5 Q+1 0 0+e q (5 0 0,Q)小、A V C(Q)=e q *T V C(Q),Q)4、=Q?1 5 Q+1 0 06 .假定生产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 C=1 1 0+0.0 4 Q o求:当产量从1 0 0 增加到2 0 0 时总成本的变化量。解答:因为T C=j M C(Q)d

50、 0所以,当产量从1 0 0 增加到2 0 0 时,总成本的变化量为A T C=f,/e q S a i f%的)小、M C(0)d(0)=r e q o a l(2 0 0,1 0o)/J (l l O+O.O 4 0 d 0=(1 1 0 0+0.0 2 0 2)、“e q 。匕小、=(1 10X200+0.02X2002)-(1 10X100+0.02X1002)=2 2 8 0 0-1 1 2 0 0=1 1 6 0 07 .某公司用两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C=2 Q e q o a l(2,|)4、+Q e q o a l(2,2)小、一Q|Q 2,其中QI表示第一个工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