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26020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72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居城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宜居城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居城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居城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doc(1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宜居城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探索(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宜居城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探索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为例杨慧萌【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宜居”已经成为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的首要目标。在规划领域,城市设计日益成为各层次规划研究的方法,而城市设计导则是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介绍天津在编制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中的探索,简述了天津在确立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导则间的体系关系方面的经验,以及适应管理需求的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框架。主张应通过城市设计导则来完成城市设计的规范化与法律化,从而保证城市设计

2、目标的实现。指出规划编制应以人、市民的生活及其品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依托,传递一种城市自身的内在精神。在建设宜居城区的长远目标下,编制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不是得出最终的结果,而是保证作为生命体的城市,朝着更好的方向相对稳定的生长。【关键词】宜居;城市设计导则;天津1.引言1.1 建设宜居城区的背景分析宜居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规划的热点,也是政府及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专家学者均从不同角度诠释过“宜居”的内涵。美国最早对宜居城市(Livable city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从温哥华到华盛顿都以本地城市为研究主体,提出关于宜居城市的理念以及建设的具体措施。国内学者俞孔坚(2007认为

3、“宜居城市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另一个是人文条件。宜居城市应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和文化的城市,让人有归属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中,首次使用以“宜居”为首的8个方面的客观指标衡量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格局。在宜居城市排名中,以往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十分突出的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均未进入十强。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会直接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感”。蓝皮书指出,“把宜居作为城市的基本和首要功能,推动城市协调、和谐、可持

4、续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竞争力”。建设宜居城市,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显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1.2 天津编制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的契机天津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其中心城区是天津实现城市定位和“双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以来,天津相继完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系列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实现了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及中心城区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全覆盖。区别于以往的平面控制和规划指标“城市设计”成为达成十七大时期天津“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当众多设计单位编制完成的不同规划层次、不同设计深度、相互缺乏衔接的城市设计成果成套摆在眼前,在管

5、理中如何使用却成了问题。在此局面下,天津市规划局提出由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城市设计成果统一转化为城市设计导则,以建设宜居城区为目标,实现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全覆盖,加强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总体控制和引导,形成一套覆盖全面、目标清晰、操作便利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标准与管理体系,弥补传统规划管理中单纯进行建设指标管理的不足。2. 宜居城区视角下的案例研究天津中心城区总用地334平方公里,包括10个行政分区、19个重点地区,176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编制城市设计导则所依据的城市设计方案涉及50多家设计单位和多种建设模式。如何确立传统控规与城市设计导则间的体系关系,如何设计适应本地管理需求的城市

6、设计导则技术框架,是编制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无不围绕着一个核心:面对如此大面积的规划范围,规划的目标宜居城区该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带着种种疑问,城市设计导则的发源地旧金山,成为导则编制过程中案例研究的主要对象。1970年,旧金山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计划在实施中同样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城市规划局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在微观层次的质量,将设计计划转换成特殊的设计导则。并于1982年正式编制了市际城市设计导则,“明确规定哪些方面的开发是应当受到鼓励的,哪些方面的开发应当被抑制。它为区一级和邻里一级更详细的城市设计规划提供了一个框架”。如今,旧金山的诸多特性使它与巴塞罗那、耶路撒冷比肩,

7、成为“世界上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这些特性包括:公平、美丽、宜人、紧凑和多中心、多样化、生态的城市;平等分配食品、居所、教育和希望;艺术、建筑和景观能激发想象力,并使人感动;公共空间有利于形成社区,并鼓励人的交流;形成集中和统一的社区,尽量缩小人与人的距离;多样的活动产生活力和感染力,创造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 在城市设计导则约束下形成的旧金山的上述特性集中展示了“宜居城区”的构成要素,同时也为城市设计导则编制人员提供了两点启示:(1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法则使城市设计导则成为实现城市设计的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城市设计导则来完成城市设计的规范化与法律化,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管理

8、机制中,从而形成城市良好的形体秩序并提升城市环境品质。(2应当传递一种城市自身的内在精神城市设计的实践和探索并不是就事论事的,而是以人、市民的生活及其品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依托。城市之所以美好,在于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元性与混合性,在于它所承载的美好生活。图1 旧金山Misson Dolores Park :不仅提供丰富的公园活动,更为城市提供了绝佳的观赏整体风貌的视角和拍摄点。图2 旧金山十分注重历史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总体城市规划中将保护与发展并举列为恒久的城市目标。山顶挺拔的建筑加强山的形状并保护景观,低矮的小尺度建筑建在山坡上。3.天津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探索3.1 建立宜居城区的

9、骨架在理论梳理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人员对天津的整体空间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着手编制两个层次的城市设计导则。3.1.1 第一个层次: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将33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作为其规划范围。自明永乐二年在三岔河口设卫建城至今,天津经过600多年的发展变迁,逐步形成了沿海河发展的城市格局。海河像一条玉带蜿蜒流过,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是城市生活的起源,它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与灵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总体空间艺术骨架,从战略视角对城市特色和山水格局进行宏观尺度上的预先控制和约束。突出海河在城市文化、景观特色上的价值,串联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促使城市沿海河向外拓展,缓解

10、市中心高开发强度与历史遗产保护的矛盾。图3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结构 通过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对全市各地区和重点地区的空间结构、形态特色、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建筑风格与色彩等有了较为明确、详细的引导,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方向和规划要求,优化支撑了空间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优化调整了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并规范控制了建筑风格等城市细节。3.1.2 第二个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层面的城市设计导则天津市中心城区被划分为176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与其相适应,编制176个单元的城市设计导则。这一层次的导则成果重点服务于规划管理,可以直接应用到项目审批中。图4 “一控规两导则”规划管理体

11、系 这一项工作内容是与课题天津市“一控规两导则”编制与管理研究同时进行的。在最终建立的天津“一控规两导则”规划管理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强调总体控制和综合管理,土地细分导则为开发建设控制和平面管理,城市设计导则为空间形态引导和立体管理。将这一由单元层面深入到地块层面的城市设计导则,按控制深度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为单元整体形态特征引导,包括总体风格、空间意象等五个系统分类;分则为地块空间环境要素控制,包括建筑高度、贴线率等十个基本要素和建筑骑楼等五个特色要素。控制要素从总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力求实现空间布局的整体性、风貌特色的连续性。工作前期,针对与城市空间品质相关的一系列专项课题进行

12、了研究,如建筑体量、风格色彩、街道分类等,在充分挖掘天津建筑文化、街道肌理等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指导性控制要求,推动已经编制完成的各层次城市设计成果转化为系统、全面的城市设计导则。如,在建筑高度控制方面采用分区分重点的控制手段,运用视线分析、高宽比控制、日照分析等方法,针对历史街区、河流两岸、公园周边的建筑高度进行研究。以大量国内外编制经验和操作实践的分析为基础,编制层级明确、便于查阅、指导性强的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规程,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表达形式,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和法定化,为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表1 以控规单元作为编制单位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框架 3.2

13、 树立宜居城区的品格 伊利尔沙里宁曾说: “许多人士把城镇规划当作纯技术问题,在进行规划时只管就事 论事,而忽视了重大的精神要求。 ”在编制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的过程中,编制人员始终没 有忘记,正是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天津市民的精神追求、生活方式,塑造了这座城市生活 的整体质量和内在品格,它既是城市魅力的关键,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 在认清这一问题的前提下, 以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确定的城市格局为基础, 在第 二个层次、 也就是与传统控规单元的规划范围相适应的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中, 将编制单元 划分为三种类型:历史文化保护地区、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与其对应,编制三种类型的城 市设计导则,涵

14、盖三个不同的方向。 图5 “一控规两导则”规划管理体系下,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技术路线 3.2.1 第一种类型: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城市设计导则 针对历史文化遗存较为丰实, 能够比较完整、 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天津 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的地区。毫无疑问,历史街区是城市 记忆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街区内的建筑、街巷、河流和树木都是市民对家乡认 知以及感情依托的重要载体。 这类导则以保护为导向, 其目标是整体保护历史街区, 并使其成为当代城市生活的一部 分。导则的编制原则是保护各类物质及非物质文化要素,强化街区风貌特色,小规模的、缓 慢的更新,强调自然的真实

15、的演进,以此来维护历史街区中真实的城市生活。 3.2.2 第二种类型: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导则 重点地区以满足城市公共生活需求为主要功能,体现在用地性质上,即以公共服务设施 用地为主。其控制对象通常是中心城区中的新建项目,对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景观环 境等具有重要影响,与建设实施紧密相关,故其控制深度和广度也都超越另外两类导则。 以天津文化中心周边地区为例,城市设计导则成果有数百页,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 层次逐级深入地提出控制与引导要求, 但其根本目的并没有变为市民提供更好的、 多样 化的城市公共生活。如针对街道的控制,导则在宏观层面划分了 6 种不同类型的街墙,并通 过限定街墙高度、建筑贴

16、线率、建筑退线等指标的方式,赋予了各类街道不同的性格特征; 中观层面则从地面层用途、出入口、停车场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最后所有的控制指标落实到 地块层面以便于管理人员使用。 其各个层次控制指引的目标是一致的: 改变固有的以机动车 通行效率为唯一衡量标准的道路设计方法,强调街道应集商业、休闲、交流和交通功能于一 体,承载城市生活。 3.2.3 第三种类型:一般地区城市设计导则 一般地区即除上述两类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以解放后不同年代建成的居住社区为主。 它们没有历史街区的厚重与沉稳, 也没有重点地区的时尚与繁华, 却在城市中占有绝对比例, 身处这样最为普通的城市社区中,也最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城市的

17、品格。 体院北、 王顶堤、 民权门这些富有地方色彩并约定俗成的社区名称丰富了地图的面 貌,同时也强化了社区居民的自我认同感。老社区通常是由多层条形住宅、小型街心花园以 及林荫小路组成, 整齐中富有韵律。 城市设计导则在这类地区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保持社 区的稳定性, 保障社区的生活品质, 促进邻里关系的延续, 并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 有人在楼下乘凉调侃,有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慢悠悠的经过,有人在窗边呆望闪烁的树影, 这幕生活图景是多么欢愉而自在。 4小结:城市的归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天津一直是被认为是国内大城市中发展相对缓慢的, 或许正是这种 缓慢, 使得天津保留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使得

18、当今急速变化发展的城市中还有市民想要追求 的生活。 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个人的幸福感来源于何方?设计美好的城市,是追逐表面的虚妄, 还是扎根于内在的光辉借由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规划师希望保有一种可以由内 而外的体验真实的天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用所谓的技术手段摆布我们的城市。 如今,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已经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但正如温斯顿丘吉尔 所言, “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终点的起点,但可能是起点的终点” 。规划师不仅是城市的 设计师,更是日日夜夜生活于城市中的一分子,感受并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力它的成长、 发展与调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建设宜居城区的长远目标下

19、,编制城市设计导则的 目的不是得出最终的结果,而是保证作为生命体的城市,朝着更好的方向相对稳定的生长。 注 释: 双城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美国国家地理 , “世界上最值得去的 50 个地方”中仅有 10 个“城市风情”景观,包括:纽 约、巴塞罗那、香港、里约热内卢、巴黎、耶路撒冷、伦敦、威尼斯、旧金山。 引自: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基业长青M.真如,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 朱雪梅.天津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R,2021 2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Z,2021 3 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城市规

20、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规程S,2021 4 邵帅.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21(1:97-99 5 陆仕祥,覃青作.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1:13-16 6 刘涟涟,边界.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认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88-92 7 伊利尔沙里宁(Elliel Saarinen).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顾启源,译.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杨慧萌(1984 ) ,女,本科学历,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7【摘要】论述了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近年来浙江省以统筹区域和城乡

21、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为目标,不断完善和创新城乡规划体系,转变规划编制重点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及取得的经验。【关键词】新型城市化;浙江省;城乡规划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improving and re-forming the urban-rural planning system and convert-ing the planning focus in the formulation, the targets

22、of which are integrating regional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upgrading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and implementing the public policy attrib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under market economy.KEYWORDS: new-type urbanization; Zhejiang Province; urban-rural planning1引言面对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凸现的现实,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宏观

23、发展环境,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决定,并明确提出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快完善以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以及相应详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围绕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工作,在构建省域、次区域(城市群、设区市、县市域、城市区块不同空间层面的规划编制体系,明确各层次规划重点,强化不同

24、类型、不同层面规划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协调性,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2发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引领调控作用2.1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目标,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目前,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越6000美元,城市化水平接近60%,已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正处于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和城市大规模扩张为标志的“城市化一次转型”,向以外来人口与本地城市人口待遇同等化和城市品质提高为标志的“城市化二次转型”转换期。新一轮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基于这一省情,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促进城市化转型升级”为总体要求,在城市化发展方式

25、上坚持四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四个结合是: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走城乡互促共进的城市化道路;城镇空间布局与人口产业布局结合,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城镇布局和规模控制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走资源节约的城市化道路;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创建宜居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四个转变是:一是在指导思想上,从以物为本的城市化向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转变,凸显农民市民化这一城市化本质内涵;二是在发展重点上,从城市规模扩张为主向城市功能提升为主转变,增强城市化在提升工业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作用;三是在空间形态上,要从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各自为政向城镇集群和产业集群联动转

26、变,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互促共进;四是在城乡关系上,从城乡差别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的实践与探索顾浩陈勇【作者简介】顾浩(1965-,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书记,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陈勇(1973-,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主任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收稿日期】2021-08-10【文章编号】1002-1329(2021增刊-0007-06【中图分类号】T U 982【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URBAN-RURAL PLANNING UNDER NEW-TYPE

27、 UR-BANIZATION BACKGROUNDGU Hao; CHEN Yong规划研究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82.2明确城市化空间载体,强化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一是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长三角规划对浙江的要求。将浙江放在全国、长三角区域发展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环杭州湾、温台和浙中三大城市群,落实国家城镇体系规划和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对浙江的要求。由于浙江地域狭小、城镇密度高,城镇间功能关联度大,且按照自然地形、经济联系、资源禀赋和地域文化,基本形成了覆盖了省域杭州湾、东南沿海和浙江中西部的3个城镇密集地区,依次组织环杭州湾、温台、浙中3个城市群作为

28、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既能覆盖浙江省域的全部空间,实现省域空间的全方位对接,又可发挥要素集聚、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克服单个城市过大带来的不良后果。二是强化都市区在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我省实施国家战略,接轨长三角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和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支柱。规划提出了在提升沿海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 区功能的基础上,在浙江中西部地区培育金华-义乌都市区的中心功能,使其成为带动我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4个都市区可以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与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景区进行一体化规划,协调组织城镇空间布局,实现重大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促进都市区内部生活、

29、生产、游憩等功能同城化(图1。三是发挥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平台纽带作用,重点培育300个左右中心镇,以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吸纳本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的就业安居地。以中心镇为节点和纽带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2.3综合协调基础设施网络,落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一轮省城镇体系规划十分强调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综合与落实,按照“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省地”的规划理念,加强了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与区域及城镇布局的协调。一是加强了省内设施网络与长三角、海峡西岸城市群在骨干性交通,能源、信息等网络的协调,特别是在省际交界部位,在线位、标准等方面的协调。

30、二是构筑以城镇为节点,主要交通通道为骨架,能源供应、信息传输等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廊道网络体系。通过综合性基础设施廊道的安排,不仅减少了设施通道对空间的分割,而且比原来各部门专业规划确定的空间占用面积减少了12%左右。三是结合高速铁路网的形成,规划落实了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及主要中心城市的客运枢纽,完善连接枢纽和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开发区、景区、中心村等地区的综合客运交通运输体系,预留了以客运枢纽为核心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为促进要素流动,推动城镇功能重组、加快城镇集群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优化了省域内电力网络的布局,不仅协调了与城镇布局的关系,落实了电力廊道;

31、而且缩短布线里程,降低了电能的线损,节约了能源。3以城市群规划编制为载体,深化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3.1落实省域核心空间,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由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作为省级核心区域的4个都市区,打破现有城市行政区划范围,空间设施组织上超越了城市政府的规划事权,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框架性措施无法指导和协调空间矛盾,因此需要省级层面的次区域规划,具体落实都市区的空间范围,协调安排城镇功能、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以提高整体竞争能力。4个都市区有两种发展型态,一种是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如杭州、宁波、温州,其产业布局、居民生活、通勤交通组织等城镇功能联系,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行政区划

32、的空间范围,需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与周边的市县以功能联系 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进行空间安排。第二种是几个实力相当、空间相邻、各具优势的城市共同组成,如浙中城市群的金华-义乌都市区。作为图1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和四大都市区Fig.1 Three city clusters and four metropolitan areas of ZhejiangProvince9带动浙江中西部广大地区的核心,金华、义乌两个城市规模均未上百万,单独都难以起到城市群核心辐射带动推动的条件,规划利用两个城市产业错位、空间相邻,文化相近、资源互补的特点,提出空间上聚合金义主轴线,共同打造合作区域,设立金东-义西南战略发

33、展区,进一步推动两城市相向发展和空间接轨;设施上加强沟通共享,在城际建立以城际轻轨、快速路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政策机制上以双赢为目标,以市场为平台,促进两市之间在空间、水资源等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设施共享、合作共赢”(图2。3.2组织城镇集群,构筑产业-空间互动发展的对应体系浙江的城市化是从农村工业化起步,其经济的活力和特色在于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承载的中小企业集群,并由此构成的块状经济。这些城镇在自身利益最大化驱动和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下,严重阻碍了城镇间横向的功能联系,使得城镇间产业结构趋同、分工互补不足、设施共享难以实现,无法发挥整体效应。根据这一特点,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按照

34、企业集群向产业转型集群转型、产业链向价值链升级的客观要求,在城市群规划中,最小以镇为单位,深入分析各自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发展潜力等因素,以及城镇间在资源、产业、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关联性互补性,遵循产业集群内部分工合作的规律,按照因地制宜、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共进、城乡一体的理念,规划分层次组织一体化的生产、居住、旅游休闲、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组织小区域的城镇合理分工和城镇的集群化发展,使其成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吸纳不同层次劳动力的重要载体,构筑“产业集群引导城镇集群、城镇集群支撑产业集群”的产业-空间对应体系。例如在浙中城市群规划中,根据现有基础与发展趋势

35、,规划重点培育机械装备、日用小商品、五金工具、影视文化4个产业集群;与上述产业集群培育相对应,规划设置了“三大城镇集群”,分别为北部城镇群(发展机械装备、日用小商品两个产业集群、南部城镇集群(发展五金工具产业集群、东部城镇集群(发展影视文化产业集群,使城镇集群与产业集群相互配合,产业集群培育和空间载体建设互促互进(图3。3.3落实省域网络体系,整合城市群重大市政设施在城市群规划中,注重衔接省域网络体系,构筑城市群层次的网络体系。在交通网络上,通过城市群层次轨道交通和干线公路,构建区域、城乡一体化交通系统,使城市群中心城市、各级城镇及与各主要风景旅游景区便捷连接,实现城市群内部同城化;在能源、电

36、信网络上,衔接上层次接入节点,构建覆盖城市群的高效运行网络体系。例如在浙中城市群规划中,规划布置了城市群轻轨系统,通过金华、义乌等综合枢纽与高速轨道交通和地方轨道交通衔接,形成连接城市群中心城市、各级城镇及与各主要风景旅游景区的40分钟交通圈。在支撑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基础设施综合通道设置上,在“二横三纵”区域性廊道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了“三横二纵”的“日”型城市群内部廊道主骨架,综合落实了承载城市群层次网络体系的空间资源(图4。规划中十分注重统筹协调重大市政设施,如水资源合理配置,建设区域联合供水体系;统筹安排引水工程和水库,建立城市群一体化给水保障网络;在城镇集群层面推进污水厂共建共享

37、,垃圾联合处理、上下游联合治污,以提高设施利用效率,避免设施重复建设等。图2浙中城市群规划:“金义主轴线”Fig.2 City cluster plan of central Zhejiang: Jinhua-Yiwu main axis 图3浙中城市群规划:三大城镇集聚Fig.3 City cluster plan of central Zhejiang: three city clusters 规划研究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10略措施和政策引导,使规划更具操作性。二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区、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保护涵养区、

38、基础设施廊道等资源类保护区域和限制、禁止建设区域,但各城镇发展同时受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专业部门规划的约束,使得地方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基于此,需要在城市群规划层面,突破行政区划和部门职能限制,综合协调空间使用的要求和矛盾,并按照事权划分和管治力度的差异,按照监管型、调控型、协调型、指引型4种不同的空间使用和管理类型,通过管治措施制定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分类落实管治的内容、方式和部门,制定统一、可实施的规划管治措施,确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图5。4以统筹协调发展为主线,实现县域空间规划全覆盖4.1县域总体规划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

39、择 县是我国行政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城乡居民点体系较为完整的单元。浙江较早的实行了省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县域经济也成为了浙江经济的一大亮点。一方面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县域发展呈现了城市区域化、县域城镇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态势,县域内的每一寸土都涌动着开发的冲动,需要将原来以中心城市为主的规划视野转向县域,进行整体考虑和控制;二是由于各县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以及各专业部门的规划不断完善,急需以县域为单位在空间上加以综合协调,处理好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三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需要以县域为单位,科

40、学预测城乡发展规模,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空间资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接轨我省“强县扩权”,和“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省级战略,规划院开展了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4.2以资源承载力为前提,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县市域总体规划强化了传统规划较为薄弱的资源环境约束分析,要求在评估现状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效率的基础上,以生态足迹、水资源容量、土地资源容量、自然人文遗产保护等因子为限定条件,合理预测县市域人口总容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市化进程,确定城镇人口规模,以此作为核算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图4浙中城市群规划:区域综合性廊道Fig.4 City cluste

41、r plan of central Zhejiang: regional comprehen-sive corridors图5浙中城市群规划:四类型空间管治Fig.5 City cluster plan of central Zhejiang: four types of spatialgovernance3.4落实政策分区和空间管治要求,确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政策分区是确定城市群内空间资源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空间管制要求的平台。尽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基于省级事权制定了政策分区原则,但还需要在城市群规划层面加以细化落实。规划以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各市县的现实条件为基础,

42、以调控全局性、长远性的资源和地区为重点,按照城市群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规划建设要求,进一步划定资源环境保护地区、经济扶持振兴地区、城镇功能提升地区、区域性基础设施通道、重大交通枢纽地区、城际相邻地区等的空间地域,合理确定不同分区的发展重点和管理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战11及相应的资源调配和设施配置的主要依据,改变了传统“以需定供”的规模预测方法。同时要求通过将农用地、林地、水系等非建设用地纳入县域总用地进行平衡。4.3为城镇密集区邻域城镇空间形态与结构功能提供协调平台相对于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通过在县域一张图上协调城镇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实施县域用地空间管治、县域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三项

43、举措,强化了城乡全覆盖的空间协调作用,增强了规划处理区域性空间矛盾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城镇密集区内邻域城镇空间形态和结构功能的冲突(如城镇上下游,上下风向等。相关城镇可以以县市域总体规划空间方案为框架,进行会谈协商,消除矛盾,共同确定“双赢”的城镇群体形态和结构。例如,浙江省诸暨市诸北分区四镇间首尾相连,环白塔湖湿地分布,阮市镇在白塔湖上游设置董公五金工业区,以吸纳店口镇强大的五金产业集群溢出效应,但其污水排放直接影响到邻近的山下湖镇珍珠养殖产业发展,且对整个分区的水环境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各镇在诸暨市域总体规划编制中通过多次协调,最终达成了限制并逐步迁移董公工业区的方案(图6。4.4为推进城乡一

44、体的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保障县市域总体规划从整体出发,以县域为单元,建立城乡一体的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居民点体系,以此作为城乡人口分布和设施安排的依据,打破了传统城乡规划“就城镇论城镇、就乡村论乡村”的封闭型二元规划体系。一方面在城镇的各类设施标准、容量与布局规划上充分考虑服务乡村的要求,真正体现“以城带乡、城乡共享”的理念,另一方面明确了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社会服务等设施向乡村延伸的方向,为实现“自来水下乡、垃圾进城、公交到村”的城乡设施一体化提供了规划保障。4.5为城乡空间多部门协调管理构筑了基础平台针对现行县市域空间管制职能由规划、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环保

45、等多部门依据各专业法规共同承担,而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矛盾冲突较多的现实问题,县市域总体规划根据城乡规划法要求,建立了与各部门管理相适应的用地分类管制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制内容,有效衔接土地利用规划,协调交通、电力、环保、农林等各部门专项规划,为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多部门协调管理搭建了良好的共同平台。5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创新,科学指导城市土地使用5.1规范控规编制:统一标准,推进全省控规编制的成果规范和品质提升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类型多,编制主体多、实施修改反复多,编制内容、图文表达各不相同,对控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浙江省努力推进控规编制成果规范化工作,制定并颁

46、布了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集编制导则(试行,并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动控规图集编制工作,通过“两个统一”,即统一全省控规编码方式,统一全省控规编制内容与图文格式标准,实现了“五个结合”,即控规编制与土地使用的分区分类管理相结合,与控规动态管理相结合,与规划电子信息资料库建设相结合,与规划成果报备和档案管理相结合,与阳光规划市民参与相结合。5.2分层控制:推行承前启后,兼顾刚性与弹性的控规单元规划从1980年代末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历了30余年的探索和创新,现已基本明确了“分层控制”的编制框架(如北京采取了街区、地块两级控规编制框架;上海、南京、济南、广州等城市推出了规划单元编制方法,但在分层控制

47、的方式方法上各地均有自身特点。浙江省为了更好地衔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指导下层次控规编制,实现控规动态控制,广泛吸收国内外经验,在推行控规单元规划编制中,突出规模容量控制,公益性设施配置(公益性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绿地及开敞空间、“六线控制”三项重点,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明确, 以充分保障城市规划体现公共政策属图6诸暨诸北分区规划:城镇密集区空间协调Fig.6 District plan of Zhuji city: space coordination among cityconcentrated areas 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性;同时合理放

48、宽市场导向性开发控制,为土地 混合和兼容使用和开发权转移()、 奖励区划()等弹性控制留有余地;此外, 浙江 省在控规单元规划编制中,着力于规范控规成果 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为全面实现动态控制 管理奠定基础。 城市成熟区域规划:转变思路,推行 “修补型”规划 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浙江省大中城市基 本都形成了大规模的建设成熟地区, 老城区也大多 已经历了改造过程, 各类规划也已基本覆盖, 规划 已逐步进入“微调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 转变规划思路,以 “修补”型规划取代传统 “新建 型”或 “推倒重来型”规划,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评 价体系、 历史遗产评估和保护体系、 规划协调整合 的体系, 解决建设成熟地区普遍面临的配套不足、 文脉断裂、规划失调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例如在杭州市文晖单元规划中,采用与人口 相关的“总量”指标评价与服务半径评价相结合 的方法,辅以居民调查和社区街道访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