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企业最佳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25751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企业最佳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企业最佳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企业最佳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企业最佳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编辑、可修改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系 部 会计系 专 业 会计学 班级 09级 学生姓名 蒋岚 学 号 090444035 指导老师 罗仁风 13 / 16存货计价方法的比价研究会计学专业学生 蒋岚 指导老师:罗仁风【摘 要】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不管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流动资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出售或耗用而储存的有形资产,包括原材

2、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新会计准则已取消)。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正常经营存在的利弊,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意见。【要害词】 存货 计价方法 比较研究 会计影响 目录绪论1第一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的产生背景1一、 何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1二、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产生背景1第二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意义1第一章 文献

3、综述3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3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3第三节 结论3第二章 有关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理论概述4第一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的定义4第二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现状4一、个别计价法。4二、先进先出法。5三、加权平均法。5第三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6第三章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案例分析7第一节 案例概况7一、先进先出法下的分析7二、一次加权平均法下的分析8三、移动加权平均法下的分析8第二节 从案例对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熟悉9一、销货成本比较9二、期末存货成本比较9三、案例分析9第四章 完善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对策及建议11第一节 完善存货

4、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的对策11第二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11结 论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绪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和会计制度、准则的不断改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选择更多的会计政策的权利,而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当期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会计信息的各个需求主体偏好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对同样的经济业务选用了不同的会计政策。网络经济、新经济时代虽已到来,但存货在企业资产中依旧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第一节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的产生背景一、 何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只有正确计算和确定存货发出价值

5、,才能确定存货产生的相关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也就是说,该规定取消了原来准则中所答应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的“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价方法。同时还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照取得的实际成本核算。”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给予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权利。所以,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就是:通过对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最适合企业经营进展的存货计价方法作为企业核算存货的依据。二、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产生背景财政部于年发布新会计准则,其中存

6、货计价方法的变化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在2001颁布的会计准则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售价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划成本法等。而在年最新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是存货计价方法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且,国际会计准则2号也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现在欧盟、香港、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已经完全使用国际会计准则或已经实质性的趋同,美国的会计准则也正朝着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的方向进行有效的修订,都开始逐渐摒弃或取消存货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众所周知,使用先进后出发或是后进先出法计价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影响企业最终选择

7、哪种计价方法的因素很多。因此,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研究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进展的影响便是本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第二节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意义存货是企业的一项比较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利润和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等产生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存货在很多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一直处于购买、耗用和销售的循环模式之中。因此,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的计价)至关重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8、办法中规定: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实际的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如确要变更的,应在企业制定的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而不少企业由于对这个问题的熟悉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或受相关的某一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做出了不切合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的存货治理、财务状况和经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上面实情可以看出,对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目的就是在不同计价方法中选择,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又不会因存货的计价方法而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并且有利于在日常的存

9、货计价方法治理中完善存货控制,保证存货的完整性和质量。第一章 文献综述关于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一直是经济治理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学者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亦十分重视。因此,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存货的计价方法进行了大量而深化的研究,并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理论依据。第一节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很多学者致力于存货计价方法的实证研究。亨特(1985)通过对1974-1975年高通货膨胀期间的美国有关公司进行调查,经过六个变量进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治理层的奖励机制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没有直接关系”。莫尔斯.理查森(1983)通过对 1938至1978年共计41年期

10、间企业存货计价方法运用的研究提出,税收是企业选择会计方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公司的规模大小也是由于税收收益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可能选择后进先出法)。第二节国内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左刚(2000)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提出后进先出法是当前我国存货计价较为理想的方法。王竹泉(2001)则认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需考虑存货的特点、治理要求、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企业经营治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而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兼顾各方面的要求”。杨荣本、许骞 ()从新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开始分析了采取新方法的现实依据及原因,指出“存货计

11、价方法的变革是符合存货流转、我国经济实际情况及国际会计准则的”。鹿美遥和王延明()以“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为例”分析了企业如何选择的问题。第三节结论由此可知,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国家通过会计准则都对企业如何正确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做出了一些限定。比如国际会计准则(IFRSs)、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澳大利亚会计准则(AASB)等都规定存货的计价方法不答应再采用后进先出法。但遗憾的是,这些准则并没有具体的说明不准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原因和意义。综上所述发现,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拥有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理论依据,值得研究和借鉴。第二章 有关存货计价

12、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理论概述第一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的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计价方法是指对发出存货和发出后存货价值的计算确定方法。因此,所说的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是指通过对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的比较和研究,选择出最适合企业进展利益的计价方法作为企业存货的计量准则。需要指出的是,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应该符合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暂行条列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的各项存货购入、发生和领用,其各步骤实际成本价格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

13、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存货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的企业,应当在企业制定的纳税年度的下一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因此,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末收集与存货计价相关的信息,力求正确判定企业生产材料的价格走势,综合企业自身进展经营情况,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计量。第二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现状会计准则是经济进展的产物,经济不断地进展,会计准则也要不断地完善。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进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为了实现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地进展,我国也于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若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与发出存货之间分配

14、相关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即发出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按照国际会计的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则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等。一、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可以叫做个别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具体辨认法。这种方法是以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际物品流转速度一致为前提进行的假设,按照存货类型的不同,一一辨认分批发出的存货和期末库存存货所属的购进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类型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采用这种计量方法计算出的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正确合理,但是,这种计量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购进或生

15、产批次进行具体认定和记载,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则实际操作的工作量多,困难较大。另外,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轻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不良手段。因为假如营业不佳,估量期末利润不高,相关治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用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实际生活中,不能互换使用的、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高、轻易识别的珍贵物资,如珠宝、飞机、船舶、名画等,才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除此之外,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二、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

16、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计量方法。具体方法是:购入或收入存货时,逐一登记入库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计量原则逐一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按照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于现行的市场价值。它的优点是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也可迫使企业无法随意挑选存货计价批次以调整当期利润;其缺点则是运行过程中实务操作比较繁琐,非凡是存货进出量频繁且数量较多的企业更是如此。另外,在现行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会使存货发出的成本偏低,并过高估量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从而使账面利润虚增,导致资本分派过度,对企业的长期

17、经营进展存在不利。生产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轻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中计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相等。三、加权平均法。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所说的加权平均法是广义的加权平均法,其中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

18、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当月发出存货成本 =当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实务操作比较简单,日常在存货明细账中只需要登记存货发出和结存的数量,而不用记录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成本,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其缺点则是只有在期末才能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也不能随时知道存货资金所占比例的情况,因此不利于执行存货成本的日常治理和控制。加权平均法的计算结果较客观,使用方便,人为操纵报表数据的问题是不存在的,该方法仅用于执行定期盘存制的企业。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

19、权平均法是指用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存货的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出前存货的单位成本当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当月月末存货的单位成本采用这种计量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随时显示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的数量和成本,方便企业治理者及时知道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价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其缺点是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

20、计算工作量大,对收发货频繁的企业不太适用。这种计价方法适用于永续盘存制。第三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企业对实务中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即企业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不一致性。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的商品之间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实务上就会对发出存货成本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来进行计算。为了正确提供存货成本的会计信息,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的方法时,通常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其次要对企业的资产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间内一般不作调整;再次要充分考虑决策风险。保

21、证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做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缩小或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以获得风险收益最大化。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是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存在的核心问题。第三章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案例分析第一节案例概况某企业2012年5月1日甲商品期初结存10000箱,每箱进价15元。该企业5月甲商品购进和销售情况如下(购买和销售均以银行存款收付):(1)5月7日,购入5000箱,每箱进价16元(2)5月12日,销售9000箱(3)5月20日,购入8000箱,每箱进价17元(4)5月31日,销售11000箱分别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

22、算。一、先进先出法下的分析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次序并无太大关联。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表3.1所示。表3.1 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2012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 5 1期初结存1000015150000 7购入5000168000010000152300005000 16 12 销售9000151350001000 15950005000 16 20 购入800017136001000

23、 152310005000 168000 1731 销售10001515000300017510005000168000050001785000本期销售成本20000315000二、一次加权平均法下的分析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各批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购入各批存货的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

24、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表3.2所示。表3.2 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2012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金额单价51期初结存10000151500007购入500016800001500012销售900025225000600020购入800171360001400031销售1100025275000300047730本期销售成本2000015.91318200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和先进先出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64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4774元,本期销售成本为3

25、18260元。三、移动加权平均法下的分析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数量+本次购入数量)。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150000+80000)(10000+5000)=15.33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92000+136000)(6000+8000)=16.28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表3.3

26、所示。表3.3 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2012年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51期初结存10000151500007购入500016800001500015.3322995012销售900015.33137970600015.339198020购入8000171360001400016.2822792031销售1100016.28179080300016.2848840本期销售成本20000317050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但这种方法,由于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

27、价格,势必会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第二节从案例对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熟悉一、销货成本比较通过上述案例对企业常用三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可以得出:先进先出法下的销货成本为315000元;一次加权平均法下的销货成本为3182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的分析下的销货成本为317050元。 315000(A)317050(C)318200(B)而且,销货成本反映在企业账簿上时是主营业务收入,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成本偏低,税前利润会相对偏高。会计谨慎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

28、,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所以,上述三种方法中,一次加权平均法最符合谨慎性原则,先进先出法低估了成本,最不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期末存货成本比较由案例可以得出: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为51000元;一次加权平均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为4773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为48840元。 51000(A)48840(C)47730(B)而期末存货属于企业资产,先进先出法下期末存货价值高于其他计价方法下的期末存货价值,属于高估资产,最不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一次加权平均法下的期末存货价值最低,最符合谨慎性原则。三、案例分析通过上述案例可知,在进货

29、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由轻到重依次是: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最佳方案是采用加权平均法,此期间末存货成本最低,当期成本最高,利润降低,起到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能减少物价上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反之,物价呈下降趋势时,选择方案的顺序与之正好相反,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价格逐渐下降,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比较有利。第四章 完善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的对策及建议第一节完善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问题的对策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任意一种方法都无法兼顾多方面的要求。抛开采用个别计价法的情况,先进先

30、出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存货治理、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较高的税务支出。加权平均法除核算工作量相对较少外,居于先进先出法之后,移动平均法的情况与加权平均法基本相同,只是核算工作量比加权平均法要大很多。由于我国现代会计已广泛采用电算化进行会计处理,会计核算工作量已不再是制约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所以,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范围可以缩小到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这就意味着税法会答应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与计算应交税金时采取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一致。否则,会与企业税收的相关法律有冲突。在我国目前税法中并没有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计算必须采用同一种存货计价方

31、法,因此说明,这种做法是具有可行性的。深化的说,由于先进先出法与存货的实物治理、存货销售价格的确定、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相适应,且这些治理及决策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交纳企业所得税只是定期的,故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取先进先出法,期末时再采取加权平均法对其进行调整,以发挥加权平均法能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的优势,财务报告则同时列报这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核算的结果。 第二节存货计价方法的建议通过上面的分析,企业要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权衡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国家执行的相关政策要求,市场大环境的需求,经济进展的需求,本行业自身的特点,存货治理的需求,公司的

32、经营模式,纳税筹划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择相对适合企业进展的存货计价方法,合理地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减轻税负。就个人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物价不断上涨,企业选择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来对存货进行计价比较好,此方法对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都是比较折中的。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该方法计算发出的存货成本结果比市场价格低,与先进先出法相比要高一些,这就不会过低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另与先进先出法相比也能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减轻企业纳税负担,提高利润。结 论在企业中,存货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存货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也较大,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存货计价,会得出不同的

33、存货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对存货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要考虑到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存货治理、财务状况、财务指标、利润及税负的影响,再结合市场经济机制制度和本企业的生产规模,从中选择一种比较适宜的计价方法。总之,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价值、纳税和现金流量、治理人员业绩、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必须全面分析,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企业进展的存货计价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制造企业价值。参考文献1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制度讲解.2财政部会计司编.年企业会计准则.3叶英华.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3).4刘小晓.存货方法的探讨J企业

34、家天地.(2).5石岩.存货现行核算和计价方法浅析J财务通讯.(综合版).(5).6吴娜娜.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4).7左刚.浅谈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0(20).8王竹泉.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矛盾及其协调J.会计.2001(1).9杨荣本、许骞.新会计准则发出存货计价规定的影响和意义J.财会探析. 10周卫红.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甘肃农业.(11).11鹿美遥、王延明.财务报告成本和税收利益之间的权衡基于存货计价选择的理论分析J.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12刘小晓.存货计价方法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13胡钰.存货计价方法浅谈先进先出VS后进

35、先出J.经管空间.2011(8).14王佳林.存货计价理论浅析J.冶金财会.2010(1).15张小兰.存货计价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技术.200(3).16林萍.存货治理J.消费导刊.(3).17李辉.两种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J.山西财经学院报.1994.18赵富平.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实证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19袁立农、孟鹏.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N.中国税务报.2003-12-30.20美亨德.里克森(Handler Erickson).会计理论M.王缮如译.立信会计出版社.1987.21加拿大雷.卡罗尔(Ray Carroll).国际会计研究的基础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0(6).22英麦克.哈卫(Mike Harvey)、弗莱德.克尔(Fred Kerr).财务会计理论与准则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23美罗斯L.瓦茨(RossL.Watts),(美)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Jerold.L. Zimmerman).实证会计理论M. 陈少华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24美安东尼(Anthony,R.N).会计学:教程与案例M.王立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精心整理,如有需要,请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