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教案及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21087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教案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教案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教案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教案及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教案及练习?人琴俱亡?【学习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2 .通读课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3 .注意抓住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 征。【课堂学习】一. 导入: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 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 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 事。二.?世说新语?及此书主要记载魏晋

2、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 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 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假设悬河、一 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刘义庆撰。南宋文学家。三.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音。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 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 . “醉花阴是 名,李清照,号,朝女词人。我们还学过她的词是?02 .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词没有正面写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但

3、是仔细寻味,每一字中都 浸透了离愁与相思。B.上阕写词人一一整夜未睡而愁,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清闲的重阳佳节去 赏菊花。C.下阕主要突现了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形象。D. “人比黄花瘦 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这位女子比东篱下的黄花还要 瘦,主要是愁苦之情造成的。【试题答案】一.C二.1. B 2. C 3. B 4. B 5. A 6. C 7. A三.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 1)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12)说话时语气完全不悲伤3取出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完全不协调3. A 4. B四.1.词牌,易安居士宋?如梦令?2. B你能读准以下划横线的字音吗?病笃语时了不悲此以丧矣索舆来

4、奔丧弦既不调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四.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给下面的字词注释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3 .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索,要。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既,已经。6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恸,痛哭,极度悲哀。良,很。亦,副词,也。卒,死。五.课堂交流: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5、?明确:一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 悲伤。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 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 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 自己的悲哀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哀。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 己的悲伤心情,悲哀之情喷薄而出,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 的表现不矛盾。3 .请合上书回忆: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

6、敬,人琴俱亡由此归纳;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原因就是抓住了人 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 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六.拓展:找出以下词中令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夜记梦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 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苏轼、苏辙3高山流水觅知音七.小结?我的母亲?邹韬奋【学习目标】1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真挚、深沉的母爱。2 .学会截取人物表现中的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的方

7、法。【课堂学习】一.导语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 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 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二.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 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 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 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 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 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

8、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三.探究:1 .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 的身影2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 恰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 栩栩如生。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 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

9、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 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 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 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 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一一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 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 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 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四.比拟阅读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比拟两文的异同点。?背影

10、?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 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一一背影来构建文 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一一四个片段,来表 现人物的。五.探究1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 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 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 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 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 有母爱的温暖,有母

11、亲努力劳作的典范,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 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2 .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六.小结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 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七.课外拓展: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父母的心?川端康成【学习目标】1 .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 .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蕴涵在故事中的浓浓 的爱心。【课堂交流】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说。二.介绍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二岁时父母双亡

12、,后抚养照顾他的祖父母和姐姐陆续 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表现在其作品中便有哀怨的,一种伤感的 情绪,所以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 哀怨。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三.朗读文章,概述文章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表达一对贫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 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 崇高的爱心。四.朗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完成思考题,谈出你的感受。五.主题交流活动旁白配图画)无论是送还是不送,无论是打还是不打,都渗透了浓浓的爱,都需要你 用心去体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爱也无处不在,现在请你调动记忆, 抓取你同父母之间的感人事例、动人瞬

13、间,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 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同学自由畅谈)六.?至爱亲情?单元结束语:漂泊的船儿,永远的惦记是港湾;高飞的鸟儿,始终的牵挂是故林;远走 他乡的游子,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遭遇坎坷,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 的,还是那温情如水的家,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那份真真切切的爱。情是什么?爱是什么?是那融注深深父爱的?背影?;那渗透和暖春晖的? 甜甜的泥土?;那痛人心扉的?人琴俱亡?是爷爷老掉牙的故事,是奶 奶永远没有结尾的唠叨,是每天清晨上学出门时妈妈的叮嘱,是每次考 试考砸后爸爸的呵斥至爱亲情,感人至深!我们生活在亲人的环抱中,享受着爱的沐浴,那么 用我们的真心去面对我们的亲

14、人,用我们的真情去呵护我们所爱的人吧!【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以下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1)A.王子猷(you)病笃(du)B.径(j i ng)入琴弦(xi a n)C.掷(ch e ng)地 悲恸(d d ng)D.卒(z6不调(ti a o)二.为以下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1 .何以都不闻消息A.总是B.竟C.已经2 .语时了不悲()A.结束B.可能C.完全3 .子敬素好琴)A.白色B.向来C.本来的,原有的4 .便径入坐灵床上)A.小路B.径直C.直径5 .弦既不调()A.协调B.调解C.调弄6 .因恸绝良久)A.隔断B.绝对C.极7 .便索舆来奔丧A.轿子B.

15、地图C.舆论三.阅读下面文段,答复文后问题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1 .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2 .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语时了不悲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3 .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何以/都/不闻消息B.何以/都不/闻消息C.何/以都/不闻消息D.何/以都不/闻消息4 .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 很严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 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 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 一句责问,“便索舆 来奔丧 一句的急迫之情。四.欣赏下面这首词,答复以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