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2037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调研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1根据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20年全县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 安排意见要求,从3月14日一3月31日,由县委常委、统战部 长黄顺福带领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 深入全县20个乡镇23个少数民族村社11处宗教场所,重点对全 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 干部群众座谈会讨论、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各 乡镇村社干部及群众对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 发展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 杂居村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 汇报如下:一、少数民族乡村基本情况(一)少数

2、民族人口分布情况:文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共有藏、回等27个少数 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回族 606人,其他民族2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 4%,主要分布在 铁楼乡、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 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等乡镇。(二)少数民族乡及村社分布情况:事物的认识接受等方面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很大。这使得渝东南民 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大背景与工作开展状况与我市其他区 县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受民族习俗影响较深。由于受传统民族习俗影响,群众重男 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宗族思想较严重,特别是在几个姓杂居的地

3、 方,人们发生矛盾纠纷常常依靠宗族势力解决,大姓欺负小姓, 小姓口服心不服,时常发生宗族械斗,死人伤人的事时有发生, 妇女合法权益受侵害,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突出。群众解决问题讲武力,法制观念淡薄。渝东南地区民族成分 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解决问题常常依靠武力,加之涉交界地众多,“插花地”、“三 不管地”实质存在,纠纷多,械斗多,刑案多,社会治安状况复 杂,据近三年统计,在渝东南片区的一区五县内违法犯罪人员共 达5000人以上,年均1500一人。每年的违法犯罪人员有增无减, 呈上升趋势。民间纠纷更是频频发生,仅去年黔江区各级人民调 解组织就调解纠纷5100多

4、件,平均每天达14件。违法犯罪和纠 纷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弱者的合法权益受侵犯。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由于科学思想在民族地区不够普 及,封建迷信思想盛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相信命运、相信神灵, 算命先生、巫婆、神汉、江湖郎中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群众有病不上医院,不请医生,而是请巫婆、神汉“作法”、“驱鬼”, 或者请江湖郎中或土医生用土办法、偏方医治,常常贻误病情, 或致伤致残致死,往往引发人身伤害矛盾纠纷。群众居住较分散,交通不便,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民族 地区大多系边远山区,群众分散居住在大山沟里,山高路远,交 通十分不便,有的地方至今仍未通车,靠马帮运输,最远的从家 里到乡场要一天,从乡场到

5、城区要一天,往返就要4天,农村弱 势群体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经济落后,民生困难,无钱打官司。民族地区往往都是穷地 区,经济落后,群众收入不高,往往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 黔江区52万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近12万人。统计资料显示,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828元,其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即达 2721元,除去生活支出,所剩无几,连寻求法律援助的交通费用 都支付不起,有的在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不得不放弃法律援助,把 苦水往肚子里吞。弱势群体数量庞大。以黔江区为例,除近12万人外出务工外, 还有残疾人3.02万人,未成年人6. 8万人,老年人5.9万人,绝 对贫困人口 30761人,城镇低保对象H2

6、n人,其合法权益受侵 犯案件时有发生,法律援助工作量大,实现“应援尽援”目标任 务重,压力大。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举步维艰。民族地区由于 其“边、山、穷”等共性,财政困难,人才难引进,法律援助工作 受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开展十分困难。黔江区法 律援助中心仅有4名编制(实际在编2人,均为管理人员,另2 名编制正在向全市公招专业人员),没有专职律师,没有交通工具, 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其设置与业务发展极不适应。由于经费 不足,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供需矛盾突出。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 区建立法

7、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民族地区由于财政困难,经费不足,中央和市上应加大对民 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的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一元为主, 多元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一元为主”就是要建立以中央、 市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建议中央、市对民族地区法律 援助经费按照人平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而逐步增加法援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少数民族享有国家规定的 最低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多元结合”就是在财政拨款上坚持 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拨款相结合,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相应比 例配套,以此调动地方财政投入法律援助经费的积极性。(二)加强法律援助中心三大建设一是网络建设,在各镇乡建立援助站,村设援

8、助点,在工会、 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分别设立职工、未成年人、妇女、残 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主要劳务输出基地设立外出务 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二是队伍建设,各援助站落实12名工 作人员,保证正常工作开展。援助中心增编至10人,面向社会公 招具有律师资格的执业人员专职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律援助管 理工作。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各援助站配齐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 公设施,援助中心建设独立的办公房,配置交通工具,确保工作 开展需要。(三)推行法律援助网上审批,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黔江区司法局投入10万元自主研发了法律援助网上审批系 统,5月上旬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效果良好,法律援助办事效率大 大

9、提高,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方便,法律援助审批更加公开正, 法律援助信息管理更加科学,法律援助监督渠道更加畅通。事实 证明,这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难的最好办法。 下一步,该局一方面推进网上审批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借助电 脑的普及进一步完善网络审批系统,让有电脑的城镇弱势群体在 家也可以网上申请法律援助,农村(社区)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 助不出村(社区)。(四)放宽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条件,扩大民族地区法律援助范围1、现行法律援助条例主要针对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在民族地区,可以考虑把患重大疾病因病致贫、因病返 贫的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侵犯纳入援助范围。2、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

10、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的 现象特别严重,建议将民族地区妇女申请法律援助条件放宽,不 用审查经济状况。3、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涉嫌家庭暴力的,无论男女都应提供法律援助。4、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财产权利受侵害,如高速公路、铁 路、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损坏农民家庭财产的,免费提 供法律援助。(五)加大普法、科普宣传教育力度,让法律、科学的阳光照 耀民族地区要不断探索新时期民族地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内 容上要突出新颖性,使少数民族群众易于接受,学得懂、记得牢; 在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段有针 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大 众传媒如

11、电视、报刊、网络等优势作用,播放法制宣传片、开辟 以案说法、法律问答、维权服务等栏目,以此解决少数民族群众 集中组织学法难的问题。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 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法律知识进机关、 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通过加大普法宣传教 育力度,用法律涤荡封建宗法势力和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用法律 制止宗族械斗,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 权益的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侵犯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案件。同时, 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思想,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弘扬 科学精神。少数民族调研报告3县位于省西部区,湘西中部偏东,是国家贫困县之一,

12、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库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县总面积1297 平方公里,共辖12个乡镇,总人口 13.82万人,妇女占6. 9万 人,农村人口11.8万人,其中农村妇女5. 34万人,占农村人口 总数的45.2%,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 展,农村出现“留守妇女”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据统计,目前我 县农村“留守妇女”占农村家庭的70%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农 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9月下旬,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 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默戎镇、古阳镇共5个村的45名“留守妇 女”进行抽样调查。一、基本情况 因为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由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

13、、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成为家庭生产 中的绝对主力,据调查,85%的男劳力主要集中在广东、深圳、浙 江等沿海地区打工,“留守妇女”平均年龄为42. 7岁,留守妇女 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平均占家庭收入的33. 6%,平均有1.7个老 人需要赡养,每年用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费3000多元,调查中 发现,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 损;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安全感降低,人身及家庭财 产受威胁。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劳动强度明显加大,部分农妇力不从心。留守妇女既要 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有的还要照顾年 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

14、害身体健 康。默戎镇、古阳镇大多数的留守妇女都需要承担家里的农业生 产,45份调查问卷表明,靠留守妇女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平均占 家庭经济收入的42.5%,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 难以单独承担农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 困难会更大。二是文化程度低,现代农业进程受到影响。调查中,80%的农 村留守妇女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对现在家庭购置的农业机械 不能充分利用。男劳力外出后,留守妇女节由于文化水平低,很少懂得机械操作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文化水平的低下也造成她们难以接受新技术,在农业生产 上,增加了她们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三是精神压力大,

15、身心易受伤害。由于丈夫外出务工,长年 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守着家中 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白 天要下地干活,晚上独守空房,久而久之造成精神空虚。由于农 村留守妇女长期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容易产生失眠、焦虑,严重 影响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同时,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长期的两地分居再加上留守 妇女没有时间、也舍不得钱去打工地看丈夫,久而久导致情感疏 远。丈夫面对城市生活的诱惑、长期性的压抑以及社会监督的弱 化,容易使婚外情趁虚而入,第三者插足和婚姻破裂现象逐步增 多;调查中,留守妇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打工婚姻 离婚案呈上升趋势,调

16、查显示,发生于该群体的离婚案件通常占 到离婚案件的60%到80%。留守妇女为家庭做出了许多牺牲, 当出现婚变时,由于对丈夫在外收入、生活情况不完全了解,她 们往往无法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养老、子女养育方面出现新问题。因为丈夫长期外出务 工,家庭的养老、子女的养育的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由于在生产方面的劳累,加之对丈夫的思念,妇女们没有足够时 间和精力耐心地对待子女和老人们。,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全依赖 学校和老师,致使家庭教育空白,孩子们也容易产生性格及行为 上的不良现象,而在养老方面,情况也不佳,冷漠、老人现象呈 现上升趋势。四是安全感降低,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

17、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 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中针对 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少数民族调研报告4一、基本情况乡毗邻镇,辖14个村委会,总面积233平方公里,总人 口 40309万人,有乡调委会1个,村调委会14个、有调解小组 152个,调解主任15人,纠纷信息员153人,聘请人大、政协委 员为兼职调解员62人。自一年以来,共举办调解员培训5次,到 村调委会现场指导60多次。共调处纠纷362件,成功调处351件, 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二、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人民调解工作是

18、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乡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了 “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多年来,乡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摆上全乡 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保障和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 调整充实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 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共37人组成的普 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以党委书记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共 36人组成的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各村委会也相继调整充实了 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建立健全了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为 进一步加强对全乡人民调解工作的领

19、导,经常召开普法依法治理 领导小组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工作会议,对普法依法治理和人 民调解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和检查总结。由此,在全乡作 到了机构长抓常设、队伍常在、工作常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 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村委会、各乡直单位具体抓,层层有组 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人民调解工作格局,为人民调解 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认识到位。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 护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通过组织调解人 员进行业务培训、现场进行业务指导等形式,教育和引导乡、村、 组干部,特别是人民调解员要深刻认识搞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全县有民族乡1个一铁楼藏族乡,

20、有散杂居乡镇9个(包括: 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 乡、梨坪镇、天池镇),有少数民族村35个,合作社53个,社区 1个。其中:铁楼藏族乡有11个少数民族村,藏族685户3297 人;散杂居乡镇有24个少数民族村1个社区,藏族1018户4167 人,回族151户606人。(情况详见:全县各乡镇少数民族情况统 计表,略)二、民族乡村发展成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的经济 社会发展工作,发挥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发展,加大民 族乡村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乡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 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民族乡村 投入较大,在交通、水利、扶贫、教育、卫生等方面投入资金约 16146万元,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整 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加大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实 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河道治理、危旧房改造等 基础建设,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产业培育不断壮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 大力培育富民产业。近年来,先后在民族乡村建成花椒产业基地性和必要性,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努力、踏实工作, 积极参与各种纠纷的处理和化解,最大限度地解决矛盾,调处纠 纷,维护稳定。三是指导到位。近年来,乡从提高

22、人民调解队伍业务素质 入手,不断加大了对调解人员的业务指导。成立了由分管领导、 司法所所长、法律服务所主任和部分业务精通、调解经验丰富的 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的业务指导小组,定期组织 村组干部和调解人员进行调解业务培训,每季度进行调解工作检 查督促,总结调解经验,实行分类指导,帮助调解人员合情、合 理、合法进行调解。四是措施至U位。一年至今,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以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如在选配调解主任时,要求 把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法律知 识水平的优秀青年选为专职调解主任,调解主任要求人员要相对 固定;我乡强化调解主任管理制度,分别制定

23、出台了乡调解 员、治保员管理办法和乡调解员、治保员管理办法,由乡 “创安”办对调解员、治保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不称职 的调解员予以辞退,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迈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五是监督到位。乡在人民调解工作中自觉、积极、主动争取和接受乡人大、政协及有关部门的监督,除定期不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外,乡人大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调研、 监督和检查,每年区政法委、区司法局都组织人员到我乡对法治 村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检查和调研,各调研检查组对取得的 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乡“创安”办每年组织司法所、 派出所等单位工作人员对各村调委会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 优秀的调委会和个人进

24、行奖励,对工作流于形式、敷衍塞责的调 委会和个人在全乡进行通报,同时严肃追究村主要领导的责任, 增强各调委会抓好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为加强对 人民调解工作的监督,今年又聘请了 58位乡人大代表和4位区政 协委员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兼职调解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为 我乡顺利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理论和组织保障, 保证了我乡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实施。六是经费到位。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了人民 调解工作的为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调动村调解主任的工作 积极性,乡在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将村调解主任的工资 列入了乡财政预算,村调解主任工资做到按月发放,实现了每个 村的调

25、解主任每月不低于300元的工资报酬。此外,乡里拨出专 项经费30000余元,改善了村级调委会的办公条件,真正把调处 室建设成了 “庭室”调处室,真正作到了 “五有” “四落实”。加大对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的投入力度,在司法所建盖办公用房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无偿划拨建设用地442。205平方米,政 府还将支持建设资金60000元,目前正在建设中。(二)强化工作措施,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上,乡不断加大了对人民调解 工作的指导力度,先后建立了联系制度、培训制度、矛盾排查和 信息反馈制度、疑难纠纷讨论等制度,有效地推动了人民调解工 作的开展。一是建立联系制度。司法所和法律服

26、务所的7位工作人员分 别联系两个调委会,规定每名联系人员每月到所联系的调委会开 展工作不得少于1次,在指导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指导人 民调解工作,有效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了培训制度。为提高调解员、村“两委”干部的法 律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乡坚持每年组织调解员和村“两委”干部 进行法制和业务培训2次,由区司法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 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调解工作的方法、技巧和途 径,由调解主任再对调解小组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形成了指导人 民调解工作的组织网络。三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将各村调解小组 明确为兼职纠纷信息员,对有矛盾激化苗头或其他纠纷情况,由

27、信息员及时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四是建立了疑难纠纷讨论制度。在处理疑难纠纷,信访案件 时都要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和处理方案 按步骤进行调解。同时,我乡每年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都要开展 集中排查与调处工作。通过我乡的不懈努力,大多数纠纷被及时 地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从而确保了全乡社会的稳定(三)调解普法两结合,标本兼治见效果通过工作实践,我乡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做好人民调 解工作的前提,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的保证,加强调解队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是搞好人民调解工 作的基础,做好民间纠纷调解,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做好 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但更深刻地认

28、识到:调处已发生的矛盾和 纠纷,调解工作只是治“标”,更重要的是治“本”工作,则要 通过抓好公民的普法学习教育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守 法的自觉性,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的 发生,因此,我乡在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普 法教育工作:一是从司法所、派出所干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常年坚持到学校作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利用中小学生身边的案例解释 法律,扎实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带法回家向家长宣 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在每年法制宣传月活动中, 都由分管政法的乡党委副书记领头,由司法所具体负责,成立活 动领导小组,横挂大幅横额,

29、张贴标语,开展法律咨询,发放宣 传单、利用墙报、版板、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与群众息息相关 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宣传土地承包法、婚姻法、交通法、治安管 理处罚法等,有效提高了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和诚信待人的 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矛盾纠纷、劳资纠纷的发生 和群众集体上访,有效地维护了我乡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和 社会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四)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化解矛盾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将“调防结合,以 防为主”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我乡坚持每季度组织各村调解工作 领导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做好各时期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 对排查出的纠纷苗头,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化解。对排查

30、出或 已发生的纠纷案情复杂且涉及人数较多的,及时介入调解纠纷, 使大量的纠纷化解在了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的维护了社 会稳定,切止去年,民间纠纷明显减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深 受上级部门和群众的好评,为此,年新光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被 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年被评为全市“创安”工作先 进集体。在调处矛盾纠纷时,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将调查了解、做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贯穿于调解始终。 在具体纠纷的处理上,注重将调查了解、做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 作贯穿于调解的全过程和各个调解阶段,在调解纠纷前,要求调 解员作好现场调查,广泛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靠前做双方当事 人的思想工作,避免矛盾激化等工

31、作,适时组织调解,调解结束 后,要作好回访工作,进一步做好纠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进 双方当事人和谐相处。二是在调解过程中用好了 “四心”。即对当事人“说服教育 要耐心,观察纠纷发展动态要细心,排忧解难要诚心,评说非要 公心”。三是充分利用“三情”做调解工作。注重利用亲情、友情及 人情,真正体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思路, 通过聘请驻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调解外,还要聘请知 名人士作为人民陪调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德高望重的优势参 与调解,使家庭、邻里纠纷通过以上途径得到调解处理。四是充分利用村干部、基层调解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案 情,乐于调和的有利因素以及节省当事人时

32、间、节约车旅费为出 发点,到纠纷地就地进行调解,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配合调委 会搞好调解工作。五是运用“调解十一法”,提高了调解成功率。近年来,在具体调解中,经过不断探索,系统地总结出九种行之有效的调解 方法,即思想教育、趁热打铁、联合调处、典型调解、情法交融、 褒扬激励、析错、冷处理、单独谈话、唤起旧情、舆论监督等十一 种调解法,在具体纠纷中,我乡注重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 不同纠纷的实际及当事人的特点,综合运用“十一种调解方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全乡纠纷调解成功 率达到了 95%以上,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总之,我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人 大

33、、政协的监督下,切实做到了 “四有四突破”、“四管四强化”、 “五抓五到位”,“四有”是有机构、有制度、有措施、有经费。 “四突破”是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有突破,从建立“庭式”调 处室上有突破,从创新机制上有突破,从解决调解员工资上有突 破。业务管理方面真正做到了 “四管四强化”,真抓实管,强化 领导;齐抓共管,强化调处;自防自管,强化培训;群防群管,强 化教育。工作中做到了 “五抓五到位“,抓教育宣传到位,抓协 调服务到位,抓机制管理到位,抓调处责任到位,抓督察落实到 位,真正做到了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加 强管理、畅通渠道、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为维护社会稳定、经 济

34、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新形势下,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是一个 渐进的过程,必须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回 顾近几年的人民调解工作,我乡的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样也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调解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业务知识有待于 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民调解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单位领导没有从根本上 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中还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三是经费不足,难以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我乡虽然已 经将调解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但从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大调 解”格局的实际来看

35、,办公经费明显不足,难于开展多方位的调 解工作和法制宣传活动。四、今后的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市、区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坚 持以法治村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司法所、创安办、法律服务 所、派出所、各调委会为阵地,以壮大调解队伍,强化业务培训、 健全完善制度、改善办公条件、强化工作措施为突破口,认真落 实完成人民调解各项工作任务。以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为手段来促 进全乡社会的稳定,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建立制度,联合互动。为使人民调解工作做到上下之 间、部门之间协商运作、工作互动,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制定人 民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等,通过制度 规范运作,使部门工作与人民调解工

36、作做到有机结合。(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人民调解工作联席会议要每季 度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互相交流工作体会,总结经验教训,安 排指导工作。建立联系制度,联系人要经常深入调委会,面对面 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提高调解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具体工 作运行中,分别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各村 委会、各乡直单位具体抓,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从而实现依法 行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得到有序开展。(三)强化培训、抓好队伍,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人 民调解工作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就目前来看,许多人民调解员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文书制作不 够规范,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偏

37、低,还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 法规和政策控制人民调解工作,调处工作业务技能不高,调解工 作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培养造就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掌握调 解工作程序和技能,并热爱人民调解工作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队 伍,是摆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我 乡将开展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把好入口关、选配好人员人民调解员工作相对艰苦,人员不稳定、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这就给用人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所以我乡严把用人关, 在选人问题上,必须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去把好关口,本 着广揽贤才的精神,从规范管理,服务社会的大局出发,把那些 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水平、掌握一 定

38、的调解程序技能,并且热爱调解工作的人选任到调解员队伍中 来。村、组的调解人员要由过去的资历威望型向素质业务型转变, 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选聘一些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警察、老司法、 老法官、老检察官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也可选聘一些懂法律专 业的老教师或毕业学生到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兼职调解员,以此加 强充实我们的调解员队伍。2、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素质强化业务培训工作对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乡 将加大力度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力求 做到内容有针对性,方法多样性,并且做到集中培训与鼓励自学 相结合,办班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与文 化知识培训相结合,专

39、业知识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训之后 要进行必要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者颁 发证书持证上岗,以此来提高人民调解的素质。6个,优质核桃基地4个,实施5千亩板栗示范园工程1处,建 成了草河坝优质核桃采穗园1处,引导藏族群众兴办农家乐15家, 扶持兴办以酿酒、养猪、养鸡为一体的养殖场4家,冷水鱼养殖 场1家。三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县委、政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 在民族乡村新建中小学教学楼14栋,完善教学配套设施,教学条 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民族乡村群众”看 病难问题,在民族村建成了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施和药物, 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全县累计向民族

40、乡村发放“村村通” 电视接收机1507套,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目标。各类社会 保障优先承担起民族地区保基本、兜底线的任务,持续推进基层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四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不懈地抓白马人民俗文化挖掘 保护传承工作,出版了白马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修建了草河坝、 麦贡山等6所白马民俗文化传习所。文县被中国民协和文化部分 别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草河坝、石门沟、案板地、强曲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白 马傩舞“池哥昼”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麦 贡山、草河坝、石门沟被批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举 办了两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和“火

41、把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3、严格自律、强化监督人民调解组织是一个社会性、自律性、群众性的组织,担负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 这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应是一个组织严密、严 格自律、奉献社会,诚信为民的群众性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严格进行管理,强化监督:一是严格管理。为避免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乡将从政 治上、业务上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建章立制, 解决实际困难,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防止出现工作上的偏差,除 了加强业务管理外,还要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严格执行管 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我乡将进一步建立和实

42、行首问责 任制、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为了强化监督,我 们在今年聘请了 58位人大代表和4位政协委员作为义务调解员, 除参加调解工作外,还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监督,对群众反映强 烈的问题及时进行报告,对不重视、没有及时给群众满意答复的 责任人,根据责任追究制度予以处罚。(四)政策扶持、保障经费,使人民调解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的宽松氛围,是发展经济的重要 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人民调解工作的发 展进程、经费保障和人员落实等方面仍然比较滞后,所以,我乡 将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认真

43、研究解决调解工 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 件,关心人民调解员的疾苦,从政策措施、人力、物力和财力上 给与支持,积极协调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大力表彰人民调解 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工作突出的将及时给予奖励和宣传,激 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人民调解持续健康发展。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将按照省、 市、区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领导,狠抓落 实,使人民调解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为推进各民族的团结打下了基础。少 数民族调研报告5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综合型大国,目前,

44、 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 人口的6 0 %以上,约有3 0 0 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基于这 样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今以 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语言使用情况为视角,剖析当今新生一代苗族 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和苗语的发展情况,分析苗族语言传 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关键字:苗族苗语传承发展苗语简介:一.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分布 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 美国等国。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湘西方言、黔 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当中以川黔滇方言

45、最为复杂,可以分成19 种不同的方言。二.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也有学者对苗瑶 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苗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 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 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 之分。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 通话。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三.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 大约有no人使用。中部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210万人,黔东南 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 苗族使用这个方言。四.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

46、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 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该方言7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 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250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 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苗族大 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此外, 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在许多 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 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 代,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文字。湘西苗族的苗语现状:(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苗文在学校教育

47、中急剧萎 缩,苗、汉双语教学班越来越少,苗文扫盲基本停止。湘西当地的 苗族主要使用苗语和汉语。使用苗语的频率,主要看他们交谈的 对象和场合。大体上,如果交谈对象会苗语就使用苗语,如果在 民族村内更多地使用苗语。在外界社会交往中,由于会苗语的交 谈对象一般较少,所以使用苗语较少,几乎不使用苗语。现在村 内的社交中也一般性地使用汉语。苗语教育更是糟糕,大多数苗 族人都被汉族的人汉化了,现在说苗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二)不同群体使用苗语的情况不同。一是长期呆在家里的 中、老年村民,他们能够流利的使用苗语交谈。这类人占苗族的 65%左右;二是经常在外的村民(读书、打工等),这部分人多半 都是中青年人

48、,能听懂苗语,因为经常在外只有回家的时候才偶尔说苗语,用苗语交流不太熟练,这类人占苗族20%;三是年龄在 10岁以下以及在外面长大的村民,既不能说、也听不懂苗语,这 类人占苗族的10%;四是通过婚嫁从外地迁居的村民,能听懂苗语 并能说苗语的人群,占5%。湘西苗家人的风采调查过程(一)基于苗族语言的发展的一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调 查。主要是上网了解资料和去当地实地考察,采访了一些村里有 威望的长者。之后,在同学的带领下去拜访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苗家人,并向他们了解村里的苗语使用情况。最后还依据不同年 龄层次的苗家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二)通过调查后笔者得出了一些结论:1、苗语的发展正面临语言危机

49、,能熟练说苗语的只是一些老 一辈的人,中年人仅仅能听懂。而新一代的苗族人基本听不懂更 不会用苗语交流。2、苗语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与汉语的融合过程中, 逐渐被汉化。3、政府未采取措施来挽救濒临灭绝的苗语。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而忽视了苗语。5、大多数苗家人没有意识到传承苗语的重要性,苗族语言未 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对其的全面认识。原因分析一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无形中威胁着苗族语言文 化的共存和发展。如苗族语言中没有政治、科技、电视、手机等的名词,很多现 代词汇都沿用汉语的说法。由于苗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很有限,而 苗族本身又没有文字,掌握苗族语言的老一代人去世后,这种靠 口耳相传代代相袭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