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118854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第一篇: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两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套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子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非凡的人生。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丽的,她犹如芜草丛中的奇葩,她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和善,感情热情真挚,一种妩媚却真诚,充溢活力而且轻快,聪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热忱感性,八年不懂爱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爱时可以不顾一切,断然放弃名誉家庭甚至儿子。安娜,她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正直不放纵。当她一经接受弗龙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

2、再欺瞒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 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也曾对弗龙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宠爱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她是真诚单纯的,爱变爱的轰轰烈烈,无所遮掩,宁玉碎,不愿容忍自己欺瞒。 卡列宁,这个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 这么一个冷酷的政界高官,一个从小便是孤儿不懂得爱只会追逐名利的人,一个让安娜八年后想起便会哆嗦的丈夫!他是现实卑劣的,为了前程娶下毫无感情基础的妻子,冷漠对待安娜与自己唯一的儿子。

3、他,无疑不能给安娜带来她所心心念念的爱情。他和安娜的结 合,在我看来,自始至终都是个错误。安娜心中对爱情的渴求与可列宁的冷酷无情完全无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后才会如飞蛾扑火式的深爱弗龙斯基,因为他能带给她所谓的爱情。 我想在我看来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傲岸的美丽的头。性格自身有着不行弥补的局限性,她曾对弗龙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扶在弗龙斯基这棵

4、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弗龙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行挽回地灰飞烟灭。可是后来弗龙斯基对她的爱已愈走愈远。她内心永无休止的冲突与苦痛,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境况的迷惘与恐惊。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抗拒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平安感。到了最终,她甚至被迫运用一般上流妇女运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弗龙斯基的视线。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 安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缺憾之中香消玉殒。人都是为盼望而活,因为有了盼望,人才有生活的志气。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奇妙的礼物,最大的

5、快乐和最大的华蜜最终将安娜带入了苦痛的深渊。犹如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安娜因为艳羡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华蜜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苦恼和恐惊,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覆盖了弗龙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折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确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特别肤浅。而安娜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全部的盼望和寄予,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净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相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

6、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得的幸运,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备的一刻,就是最简洁走向相反的时刻。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温顺弱的身躯,突然觉察,原来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 其次篇: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人文学院 07中文4班 陈夏玲 学号:0706010272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确定这到底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对于安娜的遭受,我感到很熟识,她和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夫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似乎都有相像之处。 虽然这

7、三位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幸,但是应当说她们本来都是过着华蜜、安逸的生活的。她们有丈夫,有孩子,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什么苦恼的事。但是后来她们都觉醒了。她们觉察原来她们的华蜜只是外表的,不同的是安娜和德雷纳夫人是通过爱情,而娜拉则是通过一次危机。她们都觉察自己的丈夫爱社会地位、名誉更甚于爱自己。因此,她们觉醒了,前面两位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后面那位则选择了离家出走。 安娜的命运中充溢了冲突,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妻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

8、她为丈夫争辩起来:“他终归是个好人,正直、和善,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在安娜和情人第一次互相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别华蜜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无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惭愧又兴奋又恐惊的心情。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冲突。但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目光,毅然与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虽然德雷纳夫人也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始终处于迟疑不决的状态,她只要和于连偷情,总要受到良心的责备。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

9、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深处充溢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后悔,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怜悯心男人,也确实宽恕了她。 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比起德雷纳夫人更加勇敢,她敢于向群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这也使得最终当安娜被渥伦斯基抛弃时变得一无全部。 令我觉得诧异的是,为什么处于封建社会的西方,一个丈夫能够容忍妻子背叛自己,拥有她的情人。这无论在我国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社会都是无法接受的吧。经过一番思索,我认为主要缘由在于上流社会的人都特殊在乎自己

10、的名声,因此即便是有这样的事,丈夫也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而当作什么也不知道。对于我国自古以来只允许丈夫背叛妻子,不允许妻子背叛丈夫的观点而言,我认为西方的封建社会已经算比较敬重女性了,更别说绅士风度之类的。 其实在上流社会里,处处都充斥着妻子背叛丈夫,或是丈夫背叛妻子的事情。但是,安娜并没有像其他上流人士那样把自己的爱情变得龌龊,见不得人,她的爱情是纯净的、健康的,因此她敢于把自己的爱情公诸于世。可是也正因为她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上流社会的“潜规则,进而遭到了她所处环境的人们的唾弃。这正因如此,当安娜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失去了情人,并且受到社会的唾弃时,安娜只能走上一条不归路了。 我在思索,

11、安娜这样的结局,这样的命运可以变更吗?假如安娜选择了安安分分,乖乖地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贵妇人,或许这样的生活很清静、清静,但是她并不是真正的快乐。丈夫一起先就是安娜的姑妈介绍的,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难以避开确定没有感情基础,而且年龄的关系也必会导致存在隔膜,而且卡列宁更重视的是他的工作,他的应酬。虽然这样安娜能够成为一个无论在外人眼中,抑或在家人眼中的好妻子、好母亲。但是安娜的生活中只有无奈,没有华蜜。然而假如安娜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渥伦斯基私奔,安娜很快乐,但她对不起她的丈夫,她更对不起她的儿子,还要受到社会言论的压力。安娜父母早逝,她并不爱她的丈夫,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她唯一的儿子,但她

12、为了爱情却要失去她的儿子,当她的爱情也化为泡沫时,她的人生毫无寄予,只剩无望。这两种对立的结果是很难化解的。 我转而又想,假如安娜不是女性,而是一名男性,那结局还会这样吗?假如安娜是男的,一起先他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可以追求自己宠爱做的事情,就像列文那样。列文可以追求自己宠爱的基季,还可以探讨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人生的目的。即便他要同自己的妻子离婚也应当会比较简洁些,孩子照旧可以跟在自己身边。即便最终他受到了情人的抛弃,他还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地位,他还不至于无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女性没有独立的意识,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始终还是要依靠男性。 虽然安娜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之一,

13、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但是托尔斯泰对安娜有的只是怜悯,他并不认同安娜抛弃家庭,他更认同传统的贤妻良母。我作为一名女性,我能够理解安娜的感情冲动与无奈,但是当自己已经有了家庭,还是要对家庭有确定的责任感,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这是更成熟的做法。安娜承受太大的压力,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只能说面对环境,个人的力气是相对薄弱的。 第三篇: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敬重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第三学生党支部: 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本英语小说,当然是相对译原来讲,至今照旧感慨良多,就落笔写下了这篇文字。 “All happy families are alike, but an unhappy family

14、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故事一起先就安娜的哥哥一家,嫂子觉察了哥哥的外遇,而产生的一系列冲突。朵莉有作为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的挣扎。作为一个妻子,她一心一意在家中操持,以为丈夫也是那么忠诚于她,却在觉察真相的那一刻陷入了无望。作为五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母爱,得到的却是丈夫的背叛。于是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但是安娜的到来,却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这种冲突,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才华让朵莉折服,也在某种意义上复原了这个家庭外表上的和谐。但是奥布隆斯基虽然表现地无比懊悔,却照旧心性未改,游弋于各色各样的女子之间。从这一方面上,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女子

15、的命运,为了家庭,为了儿女在忍耐,同时也让朵莉与安娜对比,朵莉的忍让,软弱与安娜的斗争性和抗拒形成对比。 安娜一个美丽、活跃、丰富多彩的年轻妇人。被家长支配给了年长很多的工作机器卡列宁,在这方面为安娜的叛逆埋下了伏笔。遇上福伦斯基这样一个英俊,有财,有前途的上流人士,并与之坠入爱河似乎是故事进展的必定。安娜是真诚的,因为爱她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福伦斯基;她是冲突的,深深为自己的行为自责却又不由自主的陷入爱河不能自拔;她是勇敢的,敢于向传统的势力挑战并追求自己的生活;她是单纯的,以为只要彼此有爱就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她是哀痛的,这样的抗拒在与旧势力的抗争中注定是蚍蜉撼大树的可笑。相爱的甜美,怀

16、孕的罪恶,私奔的选择,快乐的相守,无望的等待,在一次次挣扎与抗争后,她终究是精疲力竭了,精神也最终崩溃。选择了在第一次与福伦斯基相遇的地方,用相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她的报仇,也是她的不甘。 福伦斯基优秀、俊朗,曾经获得吉蒂的芳心,但吉蒂父亲对他的评价却不高,游弋于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从侧面也反应了安娜的结局吧!折服于安娜的美貌与优雅的气质,也曾与她花前月下,也曾为她放弃过更奇妙的前程,然终不是她的良人。或许曾有过爱情,但谁又能说清那是真真诚诚的相恋还是痴迷一时的疯狂呢?或许曾有过奇妙,但当一切被摆上现实的绞刑架,再奇妙也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最宠爱文中的一句话“if one loves

17、 anyone, one loves the whole person, just as they are and not as one would like them to be.这样纯粹的爱,福伦斯基可曾给过安娜,他爱背后是否掩藏着他无从满意的虚荣心和贫瘠的精神世界,已无需追究。安娜的死不是他一个人的错,也不能只归咎她自己,甚至不是卡列宁、奥布隆斯基等等,是整个社会在自我转型中的弊端,对妇女权利的蔑视铸就了她的悲剧。 当卡列宁说出“a wife, according to church law, could not marry again while her husband was liv

18、ing这样一句话的时候,或许还有对安娜的怜惜,或许是为了免于蒙羞,又或许是一种幸灾乐祸,这些都不重要了,我们看到的是安娜的命运和整个俄国妇女的命运,只能无声叹息。 汇报人:# 2022年4月28日 第四篇: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子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非凡的人生。 安娜原来也算是个华蜜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华蜜,每个人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志向中的爱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结婚十余年,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

19、也会对安娜好,但是这些的“好,只不过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言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有,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可是,最终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气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爱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爱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莫非不是吗? 第五篇:安娜卡列尼娜读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种苍

20、凉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子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非凡的人生。 安娜原来也算是个华蜜的女子。上帝给她太多: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泼的儿子、能为她带来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可是华蜜,每个人又是怎么定义的呢?上帝却没有给她最想要的志向中的爱情。与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结婚十余年,丈夫地位显赫、醉心功名,也会对安娜好,但是这些的“好,只不过是她丈夫关注的社会性的言论,遵守并履行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为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而已。每晚进行循例式的对话,更令安娜生厌。生活上的富有,却难以掩盖心灵上的干渴。 火车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了结的孽缘。她拥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

21、一股热流像海啸般向她涌来。冷水如热流的相涌,最终冲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伦斯基的爱如海啸般一泻万里。假如没有婚姻制度、假如没有生下爱儿、假如没有社会言论,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水乳交融的相爱,来得太迟且来得让人感到欣慰。但是现实便是现实,他们的结合,虽然并不稀奇,反而在圣彼得堡,拥有情人是常事。看来违背婚姻制度,失去母亲职责并不行怕,可怕的是,他们毅然破坏了上流社会风光的玩耍规则。但是,安娜,却头一回为自己做了主她想拥有完好的爱情。 可是,最终安娜却卧轨而死。一个真挚、动人、生气勃勃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回顾安娜的人生轨迹,从有一个快乐单纯的家庭,快乐的生活,到渥伦斯基的介入,并美名其曰“爱情。而这个“

22、爱情的到来,却带走了她的一切。 安娜应当是一个恳切、勇敢、特别有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说她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瞒的生活境况,并勇敢地向丈夫跟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瞒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正直而不放纵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 求寄予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世上的爱情本如此,荡气回肠的也有,生死相许的也有,细水长流的也有爱情面前,没有对错,只有有没有真心爱过。莫非不是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