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分类和作用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109671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分类和作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分类和作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分类和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分类和作用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表达方式及作用的指导 表现手法及作用指导xiejinchi1 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们等各方面。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环境环境描写 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 动提供具体的背景二:渲染气氛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描写 的 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四:预示并推动故

2、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 的主题与时代特点肖像描写 的 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二: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的 作用: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三: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神态描写 的 作用: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3.抒情:在具体叙述、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抒发和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

3、字里行间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4.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作用:A.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B.一般较简短,起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的作用。5.说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说事物的特点。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有助于深刻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记叙:交待背景,为下文作铺垫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科学准确地介绍了.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的观点描写: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答题模式可概括为:表现手法及作用 一、修辞手法

4、 1、比喻作 用:有 突 出 事 物 特 征、把 抽 象 的 事 物 形象 化 的 作 用。生 动 形 象 的 写 出 了使读者产生联想。2、比拟作 用:将人 格 化,促 使 读 者 产 生 联 想,使描写的人或者事物更加形象和生动。3、排比作用:把内容紧密关联,形成一种气势,渲染了典型环境。可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充分。4、夸张作用:有更鲜明更突出地表达事物的作用。5、借代作用: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6、对偶(对仗)作用: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7、设问作用:前面设问,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

5、反问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9、对比(对照)全诗通过强烈而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深刻揭露了表达了二、抒情手法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3、直抒胸臆:通过对的描写,直接表明爱憎态度,易于抒发感情。直抒胸臆的文章感情强烈、节奏明快、气势奔放、震动人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借古讽今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5、用典抒情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三、描写手法1、虚实结合:趣味、诗韵具存,使其

6、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引发联想,意味无穷。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相辅相成。3、正侧结合:正: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侧:能使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此法使对象更鲜明。4、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5、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6、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7、衬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8、抑扬:形成鲜明对比,造成强烈反差。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设置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9、照应:恰当的运用这种写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

7、出主题。10、气氛渲染: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11、起兴:铺陈叙事为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辞为兴,在兴中又兼有比喻手法为“比兴 12、以小见大以小显示大主题,使主题更深刻想象联想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感染读者;拓展文章思路、深化主题13、点面结合:点,可以着眼具体细节,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突出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历史岳麓版第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 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

8、地位铁路是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3发展(1)原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路成为中国人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 年,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 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

9、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0、(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 合作探究 提认知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 握全局一、近代交

11、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

12、济掠夺。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 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 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 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

13、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 电话B 汽车C 电报 D 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 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 洋人发明的火车C 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

14、 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 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C 轮船运输 D 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 项。答案:C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A 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 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 西

15、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 项说法错误,C 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 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 典题例析 例2(2010 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 A 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 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

16、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 通过互联网D 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B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A 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 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答案:C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 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1)近代交通由传统的人力工具逐渐演变为机械动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

17、火车、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先后发明。(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 键 词交 通 和 通 讯 不 断 进 步、辛 亥 革 命 和 国 民 大 革 命 顺 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1)1911 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2)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国民大革命兴起。(3)1926 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连克武昌、九江,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 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1)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以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3)1924 年,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