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工艺及拉伸模具设计.ppt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9104022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伸工艺及拉伸模具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拉伸工艺及拉伸模具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伸工艺及拉伸模具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伸工艺及拉伸模具设计.ppt(10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拉深概述拉深概述4.1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4.2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4.3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成形的特点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成形的特点4.4盒形件的拉深盒形件的拉深4.5拉深工艺设计拉深工艺设计4.6拉深模具设计拉深模具设计4.7其他拉深方法其他拉深方法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1.1.拉深的基本概念拉深的基本概念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

2、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他形状空心口的空心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他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如图如图4.0.1)2.2.典型的拉深件典型的拉深件(如图如图4.0.2)3.3.拉深模具的特点拉深模具的特点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

3、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1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4.1.1板料拉深变形过程板料拉深变形过程及其特点及其特点(如图如图4.1.1)在毛坯上画作出距离为在毛坯上画作出距离为a的等距离的同心圆与相同弧度的等距离的同心圆与相同弧度b辐射线辐射线组成的网格组成的网格(如图如图4.

4、1.2),然后将带有网格的毛坯进行拉深。,然后将带有网格的毛坯进行拉深。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拉伸应力径向产生拉伸应力 ,切向产生压缩应力,切向产生压缩应力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筒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筒形拉深件。形拉深件。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

5、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 在拉深后我们发现在拉深后我们发现如图如图4.1.2:工件底部的网格变化很小,:工件底部的网格变化很小,而侧壁上的网格变化很大,以前的等距同心圆,变成了与而侧壁上的网格变化很大,以前的等距同心圆,变成了与工件底部平行的不等距的水平线,并且愈是靠近工件口部,工件底部平行的不等距的水平线,并且愈是靠近工件口部,水平线之间的距离愈大,同时以前夹角相等的半径线在拉水平线之间的距离愈

6、大,同时以前夹角相等的半径线在拉深后在侧壁上变成了间距相等的垂线,深后在侧壁上变成了间距相等的垂线,如图如图4.1.3所示,所示,以前以前的扇形毛坯网格变成了拉深后的矩形网格的扇形毛坯网格变成了拉深后的矩形网格。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

7、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1.2拉深过程中变形毛坯各部分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拉深过程中变形毛坯各部分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拉深过程中某一瞬时毛坯变形和应力情况拉深过程中某一瞬时毛坯变形和应力情况(如图如图4.1.5)1.平面凸缘部分平面凸缘部分主要变形区主要变形区2.凹模圆角区凹模圆角区过渡区过渡区3.筒壁部分筒壁部分传力区传力区4.凸模圆角部分凸模圆角部分过渡区过渡区5.圆筒底部分圆筒底部分小变形区小变形区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 4.1.5 拉深中毛坯的应力应变情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

8、: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 4.1.3拉深变形过程的力学分析拉深变形过程的力学分析1.1.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析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析 (1)拉深中某时刻变形区应力分布)拉深中某时刻变形区应力分布根据微元体的受力平衡可得根据微元体的受力平衡可得因为因为取取并略去高阶无穷小,得并略去高阶无穷小,得:塑性变形时需满足的塑性方程为塑性变形时需满足的塑性方程为: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

9、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 由上述两式,并考虑边界条件由上述两式,并考虑边界条件(当当时,时,),经数学推,经数学推导就可以求出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大小为:导就可以求出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大小为:在变形区的内边缘(即在变形区的内边缘(即处)径向拉应力最大,其值处)径向拉应力最大,其值为:为:在变形区外边缘处压应力最大,其值为:在变形区外边缘处压应力最大,其值为: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

10、学课件凸缘外边向内边凸缘外边向内边由低到高变化,由低到高变化,则由高到低变化,在凸缘中间必有一交点则由高到低变化,在凸缘中间必有一交点存在(如右图所示),在此点处有存在(如右图所示),在此点处有所以:所以:化简得:化简得:即:即:即交点在即交点在处。用处。用R所作出的所作出的圆将凸缘变形区分成两部分,由此圆向凹模洞圆将凸缘变形区分成两部分,由此圆向凹模洞口方向的部分拉应力占优势(口方向的部分拉应力占优势(),拉),拉应变为绝对值最大的主变形,厚度方向的变形应变为绝对值最大的主变形,厚度方向的变形是压缩应变。是压缩应变。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

11、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拉深过程中的)拉深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和和是当毛坯凸缘半径变化到是当毛坯凸缘半径变化到时,在凹模时,在凹模洞口的最大拉应力和凸缘最外边的最大压应力。洞口的最大拉应力和凸缘最外边的最大压应力。2.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1)压边力)压边力引起的摩擦力引起的摩擦力该摩擦应力为:该摩擦应力为: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曲变形的阻力)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曲变形的阻力

12、可根据弯可根据弯曲时内力和外力所作功相等的条件按下式计算:曲时内力和外力所作功相等的条件按下式计算:(3)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成筒壁的反向弯曲)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成筒壁的反向弯曲力仍按式上式进行计算力仍按式上式进行计算:拉深初期凸模圆角处的弯曲应力也按上式计算,即:拉深初期凸模圆角处的弯曲应力也按上式计算,即: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材料流过凹模圆角时的摩擦阻力)材料流过凹模圆角时的摩擦阻力通讨凸模圆角处危险断面传递的径向拉应力即为:通讨凸模圆角处危险断面传递的

13、径向拉应力即为:由上式把影响拉深力的因素,如拉深变形程度,材由上式把影响拉深力的因素,如拉深变形程度,材料性能,零件尺寸,凸、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润滑料性能,零件尺寸,凸、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润滑条件等都反映了出来,有利于研究改善拉深工艺。条件等都反映了出来,有利于研究改善拉深工艺。拉深力可由下式求出:拉深力可由下式求出: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

14、课件4.1.4拉深成形的障碍及防止措施拉深成形的障碍及防止措施1.起皱(如图如图4.1.8),影响起皱的因素:(1)凸缘部分材料的相对厚度凸缘部分材料的相对厚度凸缘部分的相对料厚,即为凸缘部分的相对料厚,即为:(2)切向压应力的大小切向压应力的大小拉深时拉深时的值决定于变形程度,变形程度越大,需要转移的剩余的值决定于变形程度,变形程度越大,需要转移的剩余材料越多,加工硬化现象越严重,则越材料越多,加工硬化现象越严重,则越大,就越容易起皱。大,就越容易起皱。(3)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屈强比板料的屈强比小,则屈服极限小,变形区内的切向压应力也相小,则屈服极限小,变形区内的切向压应力也

15、相对减小,因此板料不容易起皱。对减小,因此板料不容易起皱。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凹模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凹模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平端面凹模拉深时,毛坯首次拉深不起皱的条件是平端面凹模拉深时,毛坯首次拉深不起皱的条件是:用锥形凹模首次拉深时,材料不起皱的条件是:用锥形凹模首次拉深时,材料不起皱的条件是:如果不能满足上述式子的要求,就要起皱。

16、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如果不能满足上述式子的要求,就要起皱。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起皱发生。采取措施防止起皱发生。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也是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法)是采用压边圈是采用压边圈。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拉裂拉裂拉深后得到工件的厚度沿底部向口部方向是不同的拉深后得到工件的厚度沿底部向口部方向是不同的(如如图图4.1.9)防止拉裂防止拉裂:可根据板材的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可根据板材的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

17、增加凸模的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变形材料的润滑条增加凸模的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变形材料的润滑条件,合理设计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件,合理设计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料。料。3.硬化硬化拉深是一个塑性变形过程,材料变形后必然发生加工硬拉深是一个塑性变形过程,材料变形后必然发生加工硬化,使其硬度和强度增加,塑性下降。化,使其硬度和强度增加,塑性下降。加工硬化的好处是使工件的强度和刚度高于毛坯材加工硬化的好处是使工件的强度和刚度高于毛坯材料,但塑性降低又使材料进一步拉深时变形困难。料,但塑性降低又使材料进一步拉深时变形困难。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

18、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2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4.2.1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原则: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原则:体积不变原理(体积不变原理(拉深前毛坯表面积等于拉深后零件的表面积拉深前毛坯表面积等于拉深后零件的表面积)、相似性原理。)、相似性原理。毛坯的计算方法:等重量、等体积、分析图解法、作图法。毛坯的计算方法:

19、等重量、等体积、分析图解法、作图法。(1)确定修边余量)确定修边余量由于材料的各向导性以及拉深时金属流动条件的差异,拉深后由于材料的各向导性以及拉深时金属流动条件的差异,拉深后工件口部不平,通常拉深后需切边,因此计算毛坯尺寸时应在工件工件口部不平,通常拉深后需切边,因此计算毛坯尺寸时应在工件高度方向上高度方向上(无凸缘件无凸缘件)或凸缘上增加修边余量或凸缘上增加修边余量。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 (2 2)计算工件表面积)计算工件表面积 圆筒直壁部分的表面积为圆筒直壁部分的表面积

20、为: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2.2无凸无凸缘圆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工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艺计算算1.1.拉深系数拉深系数 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之比。(或半成品)的直径之比。(如图如图4.2.2)工件的直径与毛坯直径之比称为总拉深系数,即工件所需要的工件的直径与毛坯直径之比称为总拉深系数,即工件所需要的拉深系数拉深系数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

21、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 4.2.2 拉深工序示意图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拉深系数的倒数称为拉深程度或拉深比,其值为:拉深系数的倒数称为拉深程度或拉深比,其值为:拉深系数表示了拉深前后毛坯直径的变化量,反映了毛坯外拉深系数表示了拉深前后毛坯直径的变化量,反映了毛坯外边缘在拉深时切向压缩变形的大小,因此可用它作为衡量拉深变边缘在拉深时切向压缩变形的大小,因此可用它作为衡量拉深变形程度的指标。拉深时毛坯外边缘的切向压缩变形量为:形程度的指标。

22、拉深时毛坯外边缘的切向压缩变形量为:由此可知,拉深系数是一个小于由此可知,拉深系数是一个小于1的数值,其值愈大表示拉的数值,其值愈大表示拉深前后毛坯的直径变化愈小,即变形程度小。其值愈小则毛深前后毛坯的直径变化愈小,即变形程度小。其值愈小则毛坯的直径变化愈大,即变形程度大。坯的直径变化愈大,即变形程度大。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拉深材料:机械性能、料厚、表面质量。拉深材料:机械性能、料厚、表面质量。拉深模具:间隙、凸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

23、凹模拉深模具:间隙、凸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形状形状(如图如图4.2.3)凹模表面质量。)凹模表面质量。拉深条件:压边圈、次数、润滑、工件形状。拉深条件:压边圈、次数、润滑、工件形状。3.拉深系数的值与拉深次数拉深系数的值与拉深次数查表确定。查表确定。4.后续拉深的特点后续拉深的特点压力行程曲线(压力行程曲线(如图如图4.2.4)。)。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2.3锥形凹模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

24、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1-首次拉深;2-二次拉深图4.2.4首次拉深与二次拉深的拉深力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2.3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拉深次数和工序件尺寸的计算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拉深次数和工序件尺寸的计算 试确定如下图所示零件试确定如下图所示零件(材料材料0808钢,材料厚度钢,材料厚度=2mm)=2mm)的拉的拉深次数和各拉深工序尺寸。深次数和各拉深工序尺寸。计算步骤如下:计算步骤如下:1.1.确定切边余量确定切边余量 根根据据 ,查查教教材材表

25、表4.2.1,并并取取:。2.2.按教材表按教材表4.2.3序号序号1 1的公式计算毛坯直径的公式计算毛坯直径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3.3.确定拉深次数确定拉深次数判断能否一次拉出判断能否一次拉出 对于图对于图示示的零件,由毛坯的相对厚度:的零件,由毛坯的相对厚度:从表从表 4.2.4 4.2.4中查出各次的拉深系数中查出各次的拉深系数 :=0.54=0.54,=0.77 =0.77,=0.80 =0.80,=0.82 =0.82。则该零件的总拉深系。则该零件的总拉深系数数

26、。即即 :,故该零件,故该零件需经多次拉深才能够达到所需尺寸。需经多次拉深才能够达到所需尺寸。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计算拉深次数)计算拉深次数例如例如:可知该零件要拉深四次才行可知该零件要拉深四次才行。半成品尺寸确定半成品尺寸确定(1)半成品直径)半成品直径拉深次数确定后,再根据计算直径拉深次数确定后,再根据计算直径应等于应等于的原则对的原则对各次拉深系数进行调整,各次拉深系数进行调整,使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大于推算拉使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大于推算拉深次数时所用的极限拉深系数

27、。深次数时所用的极限拉深系数。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零件实际需拉深系数应调整为:零件实际需拉深系数应调整为:调整好拉深系数后,重新计算各次拉深的圆筒直径即得调整好拉深系数后,重新计算各次拉深的圆筒直径即得半成品直径。零件的各次半成品尺寸为半成品直径。零件的各次半成品尺寸为: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半成品高度)半成品高度各次拉深直径确定后,紧接着是计算各次拉深

28、后零件各次拉深直径确定后,紧接着是计算各次拉深后零件的高度:的高度:式中:式中:各次拉深的直径各次拉深的直径(中线值中线值);各次半成品底部的圆角半径各次半成品底部的圆角半径(中值中值);各次半成品底部平板部分的直径;各次半成品底部平板部分的直径;各次半成品底部圆角半径圆心以上的各次半成品底部圆角半径圆心以上的筒壁高度;筒壁高度;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零件的以上各项具体数值代人上述公式,即求出各次零件的以上各项具体数值代人上述公式,即求出各次高度为:高度为:各次半成品的总高度为

29、:各次半成品的总高度为:拉深后得到的各次半成品拉深后得到的各次半成品(如图如图4.2.6)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2.6零件各次拉深的半成品尺寸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 4.2.4有凸缘圆筒件拉深方法及工艺计算有凸缘圆筒件拉深方法及工艺计算 有有凸凸缘缘筒筒形形件件的的拉拉深深变变形形原原理理与与一一般般圆圆筒筒形形件件是是相相同同的的,但但由由于于带带有有凸凸

30、缘缘(如如图图4.2.7),其其拉拉深深方方法法及及计计算算方方法法与与一一般般圆筒形件有一定的差别圆筒形件有一定的差别。1.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特点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特点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系数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系数该式说明,拉深系数决定三个因素:相对凸缘直径、相该式说明,拉深系数决定三个因素:相对凸缘直径、相对高度、相对转角半径对高度、相对转角半径,影响程度为递减。,影响程度为递减。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2.7有凸缘圆形件与坯料图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

31、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有凸缘筒形件分类有凸缘筒形件分类窄凸缘:窄凸缘:宽凸缘宽凸缘: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特点: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特点:宽凸缘变形程度不能用拉深系数来衡量;宽凸缘变形程度不能用拉深系数来衡量;首次拉深系数比圆筒件要小;首次拉深系数比圆筒件要小;首次拉深极限变形程度与首次拉深极限变形程度与 有关。有关。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宽凸缘圆筒件拉深工艺计算要点宽凸缘圆筒件拉深工艺计算要点(1)毛坯

32、尺寸计算)毛坯尺寸计算毛坯尺寸的计算仍按等面积原理进行,参考无圆凸缘筒形零件毛坯尺寸的计算仍按等面积原理进行,参考无圆凸缘筒形零件毛坯的计算方法计算。毛坯的计算方法计算。(2)判别能否一次拉成)判别能否一次拉成这只需比较工件实际所需的总拉深系数和这只需比较工件实际所需的总拉深系数和 与凸缘件第一次拉与凸缘件第一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和极限拉深相对高度即可深的极限拉深系数和极限拉深相对高度即可(3)半成品尺寸计算)半成品尺寸计算宽凸缘件的拉深次数仍可用推算法求出。宽凸缘件的拉深次数仍可用推算法求出。根据表中的拉深系数值进行计算,即第根据表中的拉深系数值进行计算,即第n次拉深后的直径为:次拉深后的直

33、径为:各次拉深后的筒部高度可按下式计算:各次拉深后的筒部高度可按下式计算: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3.拉深方法拉深方法宽凸缘件拉深方法有两种:(宽凸缘件拉深方法有两种:(如图如图4.2.10)一种是中小型(一种是中小型()、料薄的零件,如图)、料薄的零件,如图a);二种是大型拉深件(二种是大型拉深件(),如图),如图b)。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2.10宽凸缘

34、零件的拉深方法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2.5阶梯圆筒形件的拉深阶梯圆筒形件的拉深1.拉深次数的确定拉深次数的确定(如图如图4.2.11)判断能否一次拉深判断能否一次拉深2.拉深方法的确定拉深方法的确定(1)若任意两个相邻阶梯的直径比都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圆)若任意两个相邻阶梯的直径比都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则先从大的阶梯拉起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则先从大的阶梯拉起(如图如图4.2.12a)。(2)相邻两阶梯直径)相邻两阶梯直径之比小于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极限之比小于

35、相应的圆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则按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进行拉深系数,则按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进行,即由小阶梯拉深到大即由小阶梯拉深到大阶梯阶梯(如图如图4.2.12b)。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2.11阶梯形零件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 图4.2.12 阶梯形多次拉深方法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36、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3)若最小阶梯直径)若最小阶梯直径过小,即过小,即过小,过小,又不大时,又不大时,最小阶梯可用胀形法得到。最小阶梯可用胀形法得到。(4)若阶梯形件较浅,且每个阶梯的高度又不大,但相邻)若阶梯形件较浅,且每个阶梯的高度又不大,但相邻阶梯直径相差又较大而不能一次拉出时,可先拉成圆形或带有阶梯直径相差又较大而不能一次拉出时,可先拉成圆形或带有大圆角的筒形,最后通过整形得到所需零件,大圆角的筒形,最后通过整形得到所需零件,(如图如图4.2.13)。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

37、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2.13 直径差较大的浅阶梯形件的拉深方法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3 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成形的特点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成形的特点曲曲面面形形状状(如如球球面面、锥锥面面及及抛抛物物面面)零零件件的的拉拉深深,其其变变形形区区的的位位置置、受受力力情情况况、变变形形特特点点等等都都与与圆圆筒筒形形零零件件不不同同,所所以以在在拉拉深深中中出出现现的的各各种种问问题题和和解解决决方方法法亦亦与与圆圆筒筒形形件件不不同同。对对于于这这类类零

38、零件件就就不不能能简简单单地地用用拉拉深深系系数数衡衡量量成成形形的的难难易易程程度度,并并把把拉拉深深系系数数作作为制定拉深工艺和模具设计的依据。为制定拉深工艺和模具设计的依据。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3.1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1)拉深球面零件时)拉深球面零件时(图图4.3.1),毛坯的凸缘部分与中间,毛坯的凸缘部分与中间部分都是变形区,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中间部分反而是主要变形部分都是变形区,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中间部分反而是主要变形区区。(2)锥形零件

39、的拉深与球面零件一样,除具有凸模接触面积)锥形零件的拉深与球面零件一样,除具有凸模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容易引起局部变薄及自由面积大、压边圈作用相小、压力集中、容易引起局部变薄及自由面积大、压边圈作用相对减弱、容易起皱等特点外,还由于零件口部与底部直径差别大,对减弱、容易起皱等特点外,还由于零件口部与底部直径差别大,回弹特别严重,因此锥形零件的拉深比球面零件更为困难。回弹特别严重,因此锥形零件的拉深比球面零件更为困难。(3)抛物面零件)抛物面零件,其拉深时和球面以及锥形零件一样,材其拉深时和球面以及锥形零件一样,材料处于悬空状态,极易发生起皱。料处于悬空状态,极易发生起皱。总之总之:球面零件、

40、锥形零件和抛物面零件等其他旋转体零件的拉球面零件、锥形零件和抛物面零件等其他旋转体零件的拉深是拉深和胀形两种变形方式的复合,其应力、应变既有拉伸类、深是拉深和胀形两种变形方式的复合,其应力、应变既有拉伸类、又有压缩类变形的特征。又有压缩类变形的特征。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3.2球面零件拉深方法球面零件拉深方法 球球面面零零件件可可分分为

41、为半半球球形形件件(图图4.3.2a)和和非非半半球球形形件件(图图4.3.2b,c,d)两两大大类类。不不论论哪哪一一种种类类型型,均均不不能能用用拉拉深深系系数数来来衡衡量量拉拉深深成成形形的的难难易易程程度度。对对于于半半球球形形件件,根根据据拉拉深深系系数数的的定定义可知,其拉深系数是与零件直径无关的常数,即:义可知,其拉深系数是与零件直径无关的常数,即: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

42、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3.3抛物面零件拉深方法抛物面零件拉深方法抛物面零件常见的拉深方法有下面几种:抛物面零件常见的拉深方法有下面几种:(1)浅抛物面形件浅抛物面形件()因其高径比接近球形,因其高径比接近球形,因此拉深方法同球形件。因此拉深方法同球形件。(2)深抛物面形件深抛物面形件()其拉深难度有所提高。其拉深难度有所提高。这时为了使毛坯中间部分紧密贴模而又不起皱,通常需采用具这时为了使毛坯中间部分紧密贴模而又不起皱,通常需采用具有拉深筋的模具以增加径向拉应力。如汽车灯罩的拉深有拉深筋的模具以增加径向拉应力。如汽车灯罩的拉深(如图如图4.3.3)就是采用有两道拉深

43、筋的模具成形的。就是采用有两道拉深筋的模具成形的。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3.4锥形零件拉深方法锥形零件拉深方法(如图如图4.3.5)拉深锥形件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拉深锥形件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对于浅锥形件)对于浅锥形件(),可一次,可一次拉成,但精度不高,因回弹较严重。可采用带拉深筋的凹模或压边拉成,但精度不高,因回弹较严重。可采用带拉

44、深筋的凹模或压边圈,或采用软模进行拉深。圈,或采用软模进行拉深。(2)对于中锥形件()对于中锥形件(),拉深方法取),拉深方法取决于相对料厚:决于相对料厚:(3)对于高锥形件()对于高锥形件(),因大小),因大小直径相差很小,变形程度更大,很容易产生变薄严重而拉裂和起直径相差很小,变形程度更大,很容易产生变薄严重而拉裂和起皱。这时常需采用特殊的拉深工艺,通常有下列方法(皱。这时常需采用特殊的拉深工艺,通常有下列方法(如图所示)如图所示):阶梯拉深成形法阶梯拉深成形法锥面逐步成形法锥面逐步成形法整个锥面一次成形法整个锥面一次成形法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

45、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3.5锥形件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4盒形零件的拉深盒形零件的拉深4.4.1盒形零件的拉深特点盒形零件的拉深特点(如图如图4.4.1)根据网格的变化可知盒形件拉深有以下变形特点:根据网格的变化可知盒形件拉深有以下变形特点:(1)盒形件拉深的变形性质与圆筒件一样,

46、也是径向伸长,)盒形件拉深的变形性质与圆筒件一样,也是径向伸长,切向缩短切向缩短。(2)变形的不均匀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变形的不均匀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如图如图4.4.2)。(3)盒形件拉深时,直边部分除了产生弯曲变形外,还产生)盒形件拉深时,直边部分除了产生弯曲变形外,还产生了径向伸长,切向压缩的拉深变形。了径向伸长,切向压缩的拉深变形。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4.1盒形件拉深变形特点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

47、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4.2盒形件拉深时的应力分布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4.2盒形零件拉深毛坯形状与尺寸确定盒形零件拉深毛坯形状与尺寸确定1 1一次拉深成形的低盒形件一次拉深成形的低盒形件低盒形件是指一次可拉深成形,或虽两次拉深,但第二次低盒形件是指一次可拉深成形,或虽两次拉深,但第二次仅用来整形的零件。仅用来整形的零件。(图图4.4.3)计算步骤如下:计算步骤如下:(1)按弯曲计算直边部分的展开长度按弯曲计算直边部分的展开长度(2)把圆

48、角部分看成是直径为把圆角部分看成是直径为d=2r,高为高为h的圆筒件,则展开的毛的圆筒件,则展开的毛坯半径为:坯半径为:(3)通过作图用光滑曲线连接直边和圆角部分,即得毛坯的通过作图用光滑曲线连接直边和圆角部分,即得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形状和尺寸: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4.4.3 低矩形盒毛坯作图法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2.2.多次拉深高盒形件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49、多次拉深高盒形件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该该类类零零件件的的变变形形特特点点是是在在多多次次拉拉深深过过程程中中,直直边边与与圆圆角角部部分分的的变变形形相相互互渗渗透透,其其圆圆角角部部分分将将有有大大量量材材料料转转移移到到直直边边部部分分。毛毛坯坯尺尺寸寸仍仍根根据据工工件件表表面面积积与与毛毛坯坯表表面面积积相相等等的的原原则则计计算算。当当零零件件为为正正方方盒盒形形且且高高度度比比较较大大,需需要要多多道道工序拉深时,工序拉深时,如图如图4.4.4,可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为:,可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为:当 时: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

50、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图 4.4.4 方盒件毛坯的形状与尺寸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五十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第4章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助学课件4.4.3盒形件多次拉深的工艺计算盒形件多次拉深的工艺计算1.盒形件初次拉深的成形极限盒形件初次拉深的成形极限 在盒形件的初次拉深时,圆角部分侧壁内的拉应力大于直在盒形件的初次拉深时,圆角部分侧壁内的拉应力大于直边部分。因此,盒形件初次拉深的极限变形程度受到圆角部边部分。因此,盒形件初次拉深的极限变形程度受到圆角部分侧壁传力区强度的限制,这一点和圆筒形件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