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 鲁教课件:第15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ppt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03051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 鲁教课件:第15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 鲁教课件:第15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 鲁教课件:第15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课件完美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 鲁教课件:第15讲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 .pptx(5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教育版第15讲PART15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识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掌握土地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利用实例分析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4.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1.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类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资源。基础自主梳理自然界矿产特点表现分布的不平衡性可再生资源受条件的影响明显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作用的制约资源间的联系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

2、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利用的发展性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3)共性特征基础自主梳理水热地质可再生基础自主梳理2.土地资源与人类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主要生产方式或标志狩猎动物、采集果实 种植、养殖蒸汽机的使用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较大很大,并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发展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土地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

3、大较大含义和判别标准已发生变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利用方式简单、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等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较大,开始主动地自然环境很大,土壤污染和越来越严重基础自主梳理改变和改造制约因素土地退化(续表)基础自主梳理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背景: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因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过度开发环境的恶化基础自主梳理(2)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途径要求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利益兼顾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重视环

4、保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的目标公众参与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再生能力生存环境公众参与基础自主梳理4.认识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构成危害的事件。按成因分类生命和财产灾害类型举例气象灾害(飓风)、干旱、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水文灾害洪水、海啸、咸潮等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等台风基础自主梳理(2)洪水与洪灾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5、。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溢流直接损失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供水、电力、交通等的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混乱,等等基础自主梳理5.洪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气象因素:、大量冰雪快速融化。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土壤含水率越,植被覆盖率越,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河道排水速度:河道越顺直、越通畅,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强降雨大高低基础自主梳理(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泥沙的淤积,使河流水

6、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作用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加快调节基础自主梳理6.洪灾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防止洪水漫溢。,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兴建水库,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基础自主梳理(2)非工程措施提高人们的意识。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大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防灾减灾核心突破探究点一自然资源与人类考点互动探究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数量或

7、质量上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考点互动探究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分布的不平衡性某些可再生资源分布符合地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带内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符合地质规律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存在于岩浆岩分布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存在于沉积岩分布地区(续表)考点互动探究(续表)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光照资源丰富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数量的有限性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各种矿产资源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

8、用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考点互动探究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利用的发展性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以能源资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后,以煤炭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正在推广利用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续表)考点互动探究2.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对策水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

9、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率大水土资源配合欠佳,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浪费严重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考点互动探究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对策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耕地:在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草地:在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林地:在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部山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超载依法管理,开源、节流,建设保护(续表)考点互动探究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对策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矿、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贯彻矿产资源管理法,合理使用,综合利用;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续表)考点互动探究3

10、.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分布能源资源特点在我国的分布优点缺点水能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为清洁能源修水库会淹没土地,需迁移居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中南(如长江三峡)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核能能量集中、巨大,地区适应性强;运转费用低,收益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我国已建成的有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等核电站,在建的有红沿河、阳江、三门等核电站考点互动探究(续表)能源特点在我国的分布优点缺点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景广阔能量比较分散,投资大、效率低、设备占地广、储能难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考点互动探究(续表)能源特点在我国的分布优点缺点煤炭

11、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为不可再生能源;运输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环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市)分布较丰富石油发热量大,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会产生污染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考点互动探究4.我国能源资源利用中的问题(1)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的现状浪费严重,能源短缺;开采煤炭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2)我国能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较

12、小;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迅速增加。考点互动探究(3)解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发展清洁煤(洁净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15-

13、1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命题探究图15-1考点互动探究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答案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解析风电场的选址受风能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由图可知,瓜州地区年大风日数达68.5天,说明当地风能资源丰富。瓜州地区周围是沙漠、戈壁,有可供风电场建设的广阔土地。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2.图15-2甲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乙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

14、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图15-2C解析由图可知,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地区的开发占用和生态退耕使耕地减少。考点互动探究(1)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C.西部大开发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A解析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稳定下降的情况下持续增长,说明资金、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生产率提高。考点互动探究(2)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C.农业劳动力增加D.经济作

15、物种植面积扩大核心突破探究点二自然灾害与人类考点互动探究1.洪灾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影响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汇水速度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考点互动探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河流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泥沙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续表)考点互动探究(2)洪灾成因及治理分析模型洪灾成因分析模型图

16、15-3考点互动探究洪灾治理分析模型图15-4考点互动探究2.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御成因特点主要防御措施备注台(飓)风热带、副热带海区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伴随着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引起洪涝灾害建立台(飓)风预警系统,及时预报和监测;加强海岸防护林建设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海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区被称为飓风考点互动探究成因特点主要防御措施备注暴雨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造成的短时集中降水过程连续性的暴雨、短时的大暴雨易引起洪涝灾害加强预报、加强生态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等干旱、洪涝灾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大气缺少水汽,地表

17、少水,土地干旱、严重缺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续表)考点互动探究成因特点主要防御措施备注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强降温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及早预报,及早防护春、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续表)考点互动探究3.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地质灾害成因及分布主要防御措施地震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多地震。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虽然地震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建筑物、城市密集,灾害损失大于西部的做好地震监测,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研究;提高建筑物质量,加固房屋等;建立地震应急救灾体系;加强宣传

18、和演练,提高民众的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考点互动探究地质灾害成因及分布主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我国的山地面积广,部分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且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或降水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山区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和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人口迁出高风险区(续表)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气象灾害3.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

19、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材料二图15-5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命题探究图15-5考点互动探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答案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两点)解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部分河段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地质灾害4.2016全国卷

20、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考点互动探究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解析注意不要将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理解为冰川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可以从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条件、水源以及当地地形等方面组织答案。教师备用习题图B15-1为南海全

21、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2题。图B15-1A解析题干材料中说明了风功率密度等级与风能资源的关系,且前者“冬季高于夏季”,我国南海地区冬季受东北风的影响较大。教师备用习题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B解析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风力发电站既要考虑风能资源是否丰富,又要考虑市场因素。地与地接近市场,但是地风能资源比地丰富;地与地远离市场。故选B。教师备用习题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地B.地C.地D.地教师备用习题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均形成于

22、热带洋面。据此回答34题。3.图B15-2中能反映影响我国的台风结构的是()A.B.C.D.图B15-2考点互动探究D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形成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属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台风中心附近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教师备用习题4.下列最有利于热带气旋形成的地点是()图B15-3B解析热带气旋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他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形成频率最大。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图B15-4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回答第5题。图B15-4C解析两图坡面岩层结构都是完整的,不易发生滑坡。图的坡面岩层大致外侧高、内侧低,不易发生滑坡。图岩层向路面倾斜,在重

23、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教师备用习题5.下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A.B.C.D.图B15-5教师备用习题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图B15-6中新天津生态城位置示意图图B15-7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图B15-7新加坡位置示意图答案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位置及图中的河流等事物,结合天津市的概况可以说明相关的自然资源,注意自然资源的种类(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教师备用习题(1)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B15-6列举三项。答案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解析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阴天多、光照少;低压控制、多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教师备用习题(2)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B15-7说明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