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事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王树坤.ppt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102516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卫事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王树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公卫事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王树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卫事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王树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卫事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王树坤.ppt(7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病人的调查和处置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树坤王树坤 2012.08.09 内容介绍l一、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的共同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的共同点l二、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过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过程l三、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病学预警和确认传染病流行病学预警和确认的意义的意义l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病人的调查和处置传染病病人的调查和处置l五、五、病因理论与研究病因理论与研究l六、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六、实施预防控制措施l七、结束语解决传染病暴发传染病暴发三大问题:发生规律规

2、律(三间分布、病变定位分布、潜伏期三间分布、病变定位分布、潜伏期)流行病学病因(危险因素、决定因素、传播途径)病原学病因(细菌、病毒、原虫、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执行科学、新颖、实用的预防治疗策略与措施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的共同点l1、突发面面对对的的问问题题具具有有突突发发性性,什什么么时时候候、区区域域都都可可能能发发生生,难以预测,不可难以预测,不可“琢磨琢磨”l2、群体性涉及不是特定个体,而是不特定人群,具有公共性涉及不是特定个体,而是不特定人群,具有公共性l3、未知数多:来来龙龙去去脉脉不不清清楚楚;危危害害程程度度和和社社会会后后果果心心中中无无数数;没没有有现现成成的的应

3、应对对措措施施;未未知知容容易易引引起起公公众众恐恐惧惧;未未知知涉涉及及技技术术层层面面、社社会会方方面面、政政治治层层面面,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关心。暴发初期:临床医师不熟悉,不清楚诊断治疗方法预防医生不熟悉,预防控制措施不精确行政官员不熟悉,预防控制策略不正确公众得不到可靠的信息支持,容易造成恐慌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共同点l4、危害已经或可能对健康、生命、社会造成很大危害不小心可能造成星火燎原,铸成大错l轻者轻者 中毒、患病中毒、患病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死亡死亡l重者重者公众不安和焦虑情绪公众不安和焦虑情绪诉讼和赔偿诉讼和赔偿对经济的打击对经济的打击社会稳定社会稳定国家

4、安全国家安全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的共同点l5、应急必须尽快对事件做出正确反应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必须亲自或派得力人员赴现场解决问题卫生部门、政府及其他部门联合行动l6、限制 调查深度可能受限首例首例发病发病首例首例就诊就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确认确认开始开始应急应急报告报告控制机会控制机会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过程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过程检测检测采样采样潜在的病例预防潜在的病例预防首例首例发病发病首例首例就诊就诊开始开始应对应对流行病学流行病学预警预警/确认确认三、流行病学预警和确认在应对中的作用三、流行病学预警和确认在应对中的作用检测检测结果结果采样采样四、突发公共卫生事

5、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现场调查处理三件事(三过程/三层次)听与查汇报、病人、非病人看与究病情、环境、病因、防治说与行结论、措施、效果、问题、建议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l核实传染病暴发与诊断(腹泻症候群、发热与呼吸道症候群、发热与出疹症候群、其它症候群)l确定病例定义,调查、识别并统计病例数l调查、收集并描述流行病学资料(病例“三间分布”、临床表现、潜伏期)l建立病因假设(流行病学病因?传染病?)l分析、检验并验证病因假设: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室检验(病人与媒介样本的病原体、病原体成分、污染指示菌和病人机体免疫应答的检测);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

6、危人群、危险因素、病原体和污染源)l执行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施,控制疫情蔓延或疾病发展l提供暴发调查处置报告主要内容:事件发生经过;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采集样本的检验;事件原因分析(原因、结论、趋势);处理措施和建议(措施、效果、问题和建议)分析研究论文或学术报告,更重要的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对策建议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人调查处置l现场调查的要求 现场调查有科学性,调查与控制双管齐下根据公共卫生评价指标(罹患率、发病率、死亡率)和公众关注热点,提出社区人群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尽早发现传染源等致病源并对其危害作出评价使用合理的描述性或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因果关系、证据充分)有因果关系上的充

7、分证据确定传染源或病因建立疾病的适时控制和长期干预系统暴发?暴发?诊断核实?诊断核实?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病例之间联系?病例之间联系?预期数?预期数?侦察侦察常规监测常规监测临床临床/实验室实验室公众公众媒体媒体 援援 助?助?不明病因不明病因(病原病原/来源来源/途径途径/因素因素/人群人群)严重病例严重病例依然出现的病例依然出现的病例公众压力公众压力培训机会培训机会科学兴趣科学兴趣预防预防清除清除/隔离隔离公众警告公众警告卫生措施卫生措施消毒措施消毒措施立即采取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进一步进一步 调查调查确定暴发确定暴发病例定义l原则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三要素);流行病学史;临

8、床表现;实验室信息简单、易用、客观、实用(目的)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的目的)不同于病例诊断标准l早期“宽松”敏感性高而特异性降低,可为临床或疑似病例的病例定义发现更多的病例搜索病例与预防控制l中期、后期严格、特异性强病因研究病例定义l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等l时间:从第一例病例出现时往回追溯一段时间l地点:初步发现病例地区。如果其他区发现病例,此地区应该相应扩大l人物:任何人?扩大搜索病例范围,尽量包括所有可能患该病的人?重点人群?识别识别统计病例数统计病例数获取信息获取信息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鉴别组鉴别组医院医院实验室实验室学校等学校等工作组工作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人口学信息人口学

9、信息临床详细资料临床详细资料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病例:病例:-时间时间 -地区地区 -人人人人 群群地地 区区时时 间间病病 例例评评 估估 信信 息息病原病原?来源来源?传播?传播?流行曲线流行曲线点源传播点源传播持续性同源传播持续性同源传播多波人传人或新暴发多波人传人或新暴发案例 腹泻病暴发发病时间分布发病时间分布206例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图建立并验证假设比较假设与事实比较假设与事实观察法:用观察法: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验特检验特异的假设异的假设实验法(干预研究):措施能检验爆发原因,采取措施后疫势在一个潜伏期后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谁

10、处于发病的危险中?谁处于发病的危险中?导致疾病暴发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疾病暴发的原因是什么?传染源和媒介是什么?传染源和媒介是什么?传播方式是什么?传播方式是什么?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l假设包括 危险因素来源、传播的方式和载体、特殊 暴露因素、高危人群l假设特征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l现场观察、开放思维、专家会诊What?Who?When?Where?Why?How to react?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与研究实验室检验与研究预防医学实践预防医学实践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最需要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最需要的是及时准确及时

11、准确的信息!的信息!进一步的信息进一步的信息l与诊断及临床特征有关的信息: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典型(严重)病例、直接死因。其它诊断?临床化验结果。实验室的特征是什么?是否已做了相关的检测以排除已知的病原?实验室检测:常规、特异?用了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效果?l与描述流行病学有关的其它信息: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此病的基线?其他区域发病?其他人群发病情况如何?l与可能病因有关的问题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其它传播?近期有无共同的特殊的群体活动?l与管理有关的问题有:当地已经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效果?当地的卫生官员认为发生了什么?结论应审慎客观l波及范围?l聚集性?暴发?l性质?一起

12、感染性腹泻暴发,致病原尚不清楚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暴发,可能是病毒引起一起肺炎暴发,原因待查l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支持点、不支持点局限性、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关于趋势分析l趋势分析分析预测该事件的可能发展趋势l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落实情况,事件的复杂程度l要点既往背景资料分析措施的难易、落实情况分析分析多方面的情况l有利于控制的因素l不利于控制的因素l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注意相对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比较比较人数人数暴露暴露疾病疾病病例病例对照对照+acbd不同性别暴露因子量与疾病的关系 因

13、子量因子量男男女女病例病例对照对照合计合计OR对照对照合计合计OR02(a0=c)27(b0=d)29(N0)1.001932511.00133(a1)55(b1)88(N1)8.10712190.985250(a2)293(b2)543(N2)11.521910293.20病例病例冷饮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组别有冷饮史(暴露)无冷饮史(未暴露)合计()病例组a(198)b(2)m1(200)对照组c(122)d(78)m0(200)合计n1(320)n0(80)T(400)病例组暴露于可疑病因的比例(a/a+b)大于对照组暴露于可疑病因的比例(c/c+d)时,求X2,P,OR。p0.01OR=

14、(a/b)/(c/d)=ad/bc=63.3有冷饮史与患者的联系强度是无冷饮史的63.3倍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危险因素,列表计算并评价暴露与疾病间的联系。列表计算并评价暴露与疾病间的联系。生水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生水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组别有生水史(暴露)无生水史(未暴露)合计()病例组a(198)b(2)m1(200)对照组c(122)d(78)m0(200)合计n1(320)n0(80)T(400)病例组暴露于可疑病因的比例(a/a+b)大于对照组暴露于可疑病因的比例(c/c+d)时,求X2,P,OR。p0.01OR=(a/b)/(c/d)=ad/bc=63.3R=(a/b

15、)/(c/d)=ad/bc=63.3有生水史与患者的联系强度是无生水史的63.3倍。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例与家庭对照、社区对照、发热对照比较危险因素的双变量分析病例与家庭对照、社区对照、发热对照比较危险因素的双变量分析危危险险因素因素比比值值比比 OR(95%CI)OR(95%CI)家庭家庭对对照照社区社区对对照照肝病肝病对对照照女性在外就餐在外就餐4.27(1.75-9.62)4.07(1.76-9.42)4.61(1.96-10.81)在外吃生菜吃生水 6.27(3.75-9.62)6.17(3.76-9.42)6.61(3.96-9.81)密切接触密切接触3.55(1.95-7.92)3.

16、21(1.61-7.94)4.39(2.39-5.95)低经济收入居住低洼区居住低洼区2.30(2.27-5.4)2.69(1.15-6.27)不用肥皂洗手饮用水粪污染队列研究特点经病例对照研究找到有意义因素后才作队列研究,注意获取爆发区人群既往暴露 资料。由因求果,暴露因子与疾病间有因果关系。用RR值评价暴露因子与疾病的联系程度,暴露组发病率(危险度)为非暴露组的RR值倍。X2检验确认暴露组、未暴露组人群罹患率的差异性。RR值的含义RR强度强度0.91.01.0无无0.70.81.21.4弱弱0.40.61.52.5中中0.10.33.09.1强强10极强极强列表计算暴露组罹患率与非暴露组罹

17、患率之比RR并作X2检验。冷饮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冷饮史(冰豆浆或冰棒)调查人数发病人数 未病人数合计罹患率(%)RR有2195642(a)1553(b)a+b=N129.25(a/N1)34.01无151413(c)1511(d)c+d=N00.86(c/N0)1.0合计3710a+c=M1b+d=M0T进一步考察暴露剂量与反应的关系进一步考察暴露剂量与反应的关系(一系列分层分析一系列分层分析)不同冷饮史与疾病关系冷饮史人数病例数罹患率(%)RRRR95%可信限豆浆冰棒有有129751739.8646.3536.558.9有无1675935.3341.0830.655.1无有731669.0

18、310.507.115.5无无1515130.861合计371065517.66x2=807.24,P0.001吃豆浆史与疾病的关系x2=782.5,P0.001吃过豆浆史吃过豆浆史调查人数调查人数发病人数发病人数罹患率(罹患率(%)RR有有146457639.3411.18无无2246793.521.00合计合计371065517.66通过队列研究确认暴露组、未暴露组人群罹患率是否有差异。通过队列研究确认暴露组、未暴露组人群罹患率是否有差异。生水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暴露(生水史)调查人数发病人数未病人数合计罹患率(%)罹患率比RR 暴露2195642(a)1553(b)a+b=N129.25

19、(a/N1)34.01 未暴露151413(c)1511(d)c+d=N00.86(c/N0)1.0合计3710a+c=M1b+d=M0T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l1、流行病学病因、流行病学病因流行病学病因指导致病例数或发病率增加的因子,必须具备潜在的流行病学病因指导致病例数或发病率增加的因子,必须具备潜在的预防意义,常用病因、危险因素、决定因素预防意义,常用病因、危险因素、决定因素3个概念个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明确流行病学病因的意义是在不知道病原病因的情况下仍可采取针明确流行病学病因的意义是在不知道

20、病原病因的情况下仍可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性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疾病的发生或人群健康状况的恶化既可因不利因素增加而引起,也疾病的发生或人群健康状况的恶化既可因不利因素增加而引起,也可因有利因素的减少所致,而更多情况下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因有利因素的减少所致,而更多情况下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病因作用模式能提供预防控制疾病的重要信息流行病学病因作用模式能提供预防控制疾病的重要信息l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职业中毒等病因作用模式为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职业中毒等病因作用模式为病因链病因链,链条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环节链条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环节l多病因疾病(高血压、

21、糖尿病、肿瘤等)的病因作用模式为多病因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的病因作用模式为病因网病因网,不,不易找到预防控制的关键环节易找到预防控制的关键环节确定流行病学病因的标准:流行病学病因关联的时间顺序、强度、确定流行病学病因的标准:流行病学病因关联的时间顺序、强度、可重复性、合理性、剂量效应、暴露与疾病分布一致性、终止效应可重复性、合理性、剂量效应、暴露与疾病分布一致性、终止效应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l2、病原学病因、病原学病因病原学病因的证实病原学病因的证实l一定数量一定数量患者分离到病原体患者分离到病原体,健康者一般不存在,健康者一般不存在l大多病例感染发大多病例感染发病后

22、能产生病后能产生针对该病原的针对该病原的抗体抗体l用该病原病因能较好用该病原病因能较好解释该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解释该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特特点,符合大部分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点,符合大部分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l对照比较的合理性:病例恢复期抗体水平比急性期有对照比较的合理性:病例恢复期抗体水平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长;病例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病例组倍以上增长;病例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病例组lHenle-Koch原则在相应疾病患者中能总检出该病原体(必要病因)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充分病因)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能从患该病动

23、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l流行病学病因对于突发事件、不明原因疾病流行控制更重要,即使暂时不清楚其病原体,弄清流行病学病因也能有效控制控制疾病发展预防疾病再次发生弄清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原需要时间l在清楚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前很久,已经知道病人粪便污染水源、食物,可导致霍乱流行,已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该病l退伍军人病流行后1年多才确定军团菌是其病原l发现艾滋病病人后2年多才发现HIV是其病原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的检测方法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的检测方法排除法:用可靠检测手段排除后果重、烈性、公众关心的排除法:用可靠检测手段排除后果重、

24、烈性、公众关心的疑似病原病因(鼠疫、炭疽、钩体病、流感)疑似病原病因(鼠疫、炭疽、钩体病、流感)直接查找:用先进手段直接查找可能存在病原直接查找:用先进手段直接查找可能存在病原病原学假设思路病原学假设思路:先常规先常规;再少见再少见;然后然后新发病原体新发病原体l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细菌涂片镜检电镜直接观察病原体形态病毒、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抗原检测,如免疫荧光核酸检测,如PCR血清学抗体检测,如ELISA病原学病因病原学病因直接导致机体疾病的致病因子l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阮毒体其它化学的营养素、化学药品、微量元素、重金属物理的 气象、地理、水质、大气污染、电离辐射、噪音、振动社会心理的 社会

25、/人口、经济、家庭、习惯、兴趣、教育文化、医疗保健、职业、政治、宗教、风俗等啮齿类?传染源人类人类飞沫传染(近距离)野味市场医院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宿主?载体?灭鼠传播途径?(干燥粪便?)果子狸?SARS:隐性感染人群传播?环境污染?宿主扩散?饲养运输屠宰制作烹调严格管理野生动物销售交叉感染交叉感染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交叉感染交叉感染基因重组基因重组院感控制疫苗等病因判断的标准l关联的时间顺序l关联的强度OR或RR剂量-反应关系l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l关联的可重复性l关联的合理性l关联的“特异性”l终止效应l3、流行病学病因与病原学病因研究过程的结合、流行病学病因与病原学病因研究

26、过程的结合快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判断、应对处理快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判断、应对处理考虑考虑传染性传染性(食源性、水源性、接触性、呼吸性、食源性、水源性、接触性、呼吸性、医源性、血源性、虫媒性、动物源性医源性、血源性、虫媒性、动物源性)、中毒性中毒性、心因性心因性、人为性人为性的可能的可能明确检验目的、项目、技术方法明确检验目的、项目、技术方法快速检验标本快速检验标本具备多学科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知识具备多学科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知识 临床救治、预防控制、病因调查研究临床救治、预防控制、病因调查研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历史案例、国际最新技术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历史案例、国际最新技术信息信

27、息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l1、病因假设(探索性研究)、病因假设(探索性研究)l敏锐观察疾病分布等特征,寻求病因线索敏锐观察疾病分布等特征,寻求病因线索群体的时间、空间、人间分布群体的时间、空间、人间分布/三维复合图表三维复合图表病例的病变定位分布,潜伏期病例的病变定位分布,潜伏期爆发类型爆发类型(持续性)同源爆发、连续传播性流(持续性)同源爆发、连续传播性流行、混合型行、混合型流行曲线(四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疾病流行流行曲线(四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疾病流行经过、潜伏期、爆发流行模式)经过、潜伏期、爆发流行模式)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暴露时间暴露时间(同源暴露日期同源

28、暴露日期)有益找出暴露因子有益找出暴露因子从从中位数病例发病日期中位数病例发病日期或或流行曲线高峰处流行曲线高峰处向前推向前推一个一个平均潜伏期平均潜伏期为近似暴露时间为近似暴露时间分别从分别从首发、末发病例发病日期首发、末发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向前推一个最短和最一个最短和最长潜伏期长潜伏期,二时间之间某时间可能为暴露时间,二时间之间某时间可能为暴露时间到过同源爆发点的到过同源爆发点的外区病例暴露时间外区病例暴露时间由病程由病程(病程中位数,病程范围病程中位数,病程范围)推算暴露时间推算暴露时间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l搜集影响疾病分布的因素,提供病因线索搜集影响疾病分布的因素,提供

29、病因线索有病区与无病区有病区与无病区高发病区与低发病区高发病区与低发病区内对照与外对照内对照与外对照某省不同类型家庭宿主动物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情况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l潜伏期计算潜伏期计算有益找出病原和病因有益找出病原和病因群体潜伏期呈偏态分布群体潜伏期呈偏态分布分别用潜伏期中位数、分别用潜伏期中位数、全距或百分位数反映集中性和离散性全距或百分位数反映集中性和离散性传染病潜伏期呈对数正态分布传染病潜伏期呈对数正态分布分别用潜伏期几分别用潜伏期几何均数、几何均数标准差反映集中性和离散性何均数、几何均数标准差反映集中性和离散性l式中:fx为Px所在组段频数,i为该组段的组

30、距,L为该组段的下限,fL为小于L各组段的累计频数。l总体潜伏期几何均数95%可信限:GSG1.96GSG1.96l几何均数的标准误:l组中值的对数值的标准差:l对数均数的标准误:105例食源性伤寒病人潜伏期的计算潜伏期(日)(1)组中值X(2)x=lgX(3)发病人数f(4)累 计发病数(5)累 计发病率(%)fx(6)fx2(7)340.6021332.861.80631.0876560.7782242725.718.676814.5343780.9031214845.718.965117.12749101.0000186662.818.000018.000011121.079214807

31、6.215.108816.305413141.146178782.88.02279.194815161.204179489.58.428710.149017181.255329691.42.51063.151619201.301029893.32.60203.385221221.3424210095.22.68483.604123241.3802110196.21.38021.905025261.4150210398.12.83004.004527281.4472110499.01.44722.094429301.477111051001.47712.1818合计105103.9403106.

32、7249l几何均数95%可信限:9.77(1g10.01874)1.969.77(1g10.01874)1.96=8.9810.63(天)五、病因理论与研究五、病因理论与研究验证病因假设(分析性研究)l观察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l实验法(干预研究):措施能检验爆发原因,采取措施后疫势在一个潜伏期后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病例对照研究l研究设计的四大要素:人群:第一人群(病例区人群)、第二人群(非病例区人群)/暴露人群、非暴露人群/内对照人群、外对照人群病例:爆发期确诊的新发、现患、死亡病例对照: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考虑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病例来源决定对照来源,研究因素外年龄、性别、经济水平等主要

33、因素的均衡性暴露:疾病危险因素(环境污染物)或机体内源性因素(某疾病、精神创伤)病例对照研究l特点:由果(病例)求因的回顾性调查,可疑危险因素与疾病间不一定有因果关系。X2检验确认病例组、对照组因子暴露是否有差异确定危险因素l病例对照的1:1配对或1:24配对(病例较少时)l列表计算并评价暴露与疾病间的联系:l冷饮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冷饮史(因子)病例对照有(暴露)a(198)b(122)n1(320)无(未暴露)c(2)d(78)n0(80)合计m1(200)m0(200)T(400)l病例组暴露于可疑病因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暴露于可疑病因的比例时,求X2,P,OR。lp0.01l有冷饮史与患者

34、的联系强度是无冷饮史的63.3倍l进一步考察暴露剂量与反应的关系(一系列分层分析)多个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l以无冷饮史者OR=1相比,单吃冰豆浆和单吃冰棒者的OR分别为82.3和18.1;冷饮与疾病有联系(OR=86.7),豆浆的联系强度更大。例数例数冷饮史冷饮史病例病例对照对照OR冰豆浆冰豆浆冰棒冰棒%例数例数%有有有有16080.07236.086.7有有无无199.594.582.3无无有有199.54120.018.1无无无无2(c)1.078(d)39.01.0合合计计200100.0200100.0饮咖啡及吸烟与心肌梗死的联系饮咖啡饮咖啡吸烟吸烟病例病例对照对照OR有有有有1683

35、22.12有有无无60161.51无无有有5901521.56无无无无258(c)104(d)1.00 不同性别暴露因子量与疾病的关系病例病例因子量因子量男男女女病例病例对照对照合计合计OR对照对照合计合计OR02(a0=c)27(b0=d)29(N0)1.001932511.00133(a1)55(b1)88(N1)8.10712190.985250(a2)293(b2)543(N2)11.521910293.20队列研究l特点经病例对照研究找到有意义因素后才作队列研究,注意获取爆发区人群既往暴露资料由因求果,暴露因子与疾病间有因果关系用RR值评价暴露因子与疾病的联系程度,暴露组发病率(危险

36、度)为非暴露组的RR值倍 RR值的含义lX2检验确认暴露组、未暴露组人群罹患率是否有差异RR强度强度0.91.01.0无无0.70.81.21.4弱弱0.40.61.52.5中中0.10.33.09.1强强10极强极强l列表计算暴露组罹患率与非暴露组罹患率之比RR并作X2检验。冷饮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冷饮史(冰豆浆或冰棒)调查人数 发病人数 未病人数合计罹患率(%)RR有2195642(a)1553(b)a+b=N129.25(a/N1)34.01无151413(c)1511(d)c+d=N00.86(c/N0)1.0合计3710a+c=M1b+d=M0T进一步考察暴露剂量与反应的关系(一系列

37、分层分析)进一步考察暴露剂量与反应的关系(一系列分层分析)不同冷饮史与疾病关系未喝过豆浆者吃冷饮史喝过豆浆者合计人数 病例数罹患率(%)人数 病例数罹患率(%)人数 病例数罹患率(%)吃过冰棒者129751739.86731669.03202858328.75未吃过冰棒者1675935.331515130.861682724.28合计146457639.342246793.52371065517.68l不同冷饮史与疾病关系lx2=807.24,P0.001冷饮史人数病例数罹患率(%)RRRR95%可信限豆浆冰棒有有129751739.8646.3536.558.9有无1675935.3341.

38、0830.655.1无有731669.0310.507.115.5无无1515130.861合计371065517.66吃豆浆史与疾病的关系lx2=782.5,P0.001吃过豆浆史吃过豆浆史调查人数调查人数发病人数发病人数罹患率(罹患率(%)RR有有146457639.3411.18无无2246793.521.00合计合计371065517.66 吃冰棒史与疾病的关系lx2=378.6,P0.001吃过冰棒史吃过冰棒史调查人数调查人数发病人数发病人数罹患率罹患率(%)RR有有202858328.756.71无无1682724.281.00合计合计371065517.66六、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六

39、、实施预防控制措施4、预防复发、预防复发1、控制病原体的来源、控制病原体的来源2、阻断传播、阻断传播l暴发控制的原则贯穿调查始终控制暴发、预防再次发生、探讨病因3、增加机体反应、增加机体反应l病原体来源的控制病原体来源的控制移走污染源移走暴露人群消毒/灭菌隔离和/或治疗感染者l阻断传播阻断传播阻断环境源阻断环境源控制媒介传播控制媒介传播促进个人卫生促进个人卫生l增加机体反应增加机体反应免疫易感者免疫易感者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六、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六、实施预防控制措施防制措施效果评价l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过程情况,采取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l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疫苗接种率、传染源的隔离率、污

40、染源消毒效果、健康教育效果等l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是验证调查分析是否正确l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需要修正控制措施l要分开描述已采取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防制措施六、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六、实施预防控制措施l存在问题行政上技术上在已采取的措施方面l提出建议对本起事件控制的建议l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进一步调查研究建议和尚需解决问题对策与方法。对类似事件、更大范围事件的建议l根据该起突发事件的病因调查和控制实践经验,提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七、结束语任重道远任重道远完成传染病的完成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分析疫情报告管理分析、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监测防

41、监测防治与研究治与研究的工作是的工作是保护人群健康、支撑科学发展保护人群健康、支撑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的永恒主题。共同筑起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技术长城!共同筑起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技术长城!重点和难点(技术应对与社会应对;办法:自学、受训、请教、实践、传承)1.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是玉溪市重点传染病;猩红热、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县没有霍乱诊断试剂等储备,未开展相应监测工作。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报告的技能。3.重点传染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4.在幼儿园、学校等重点区域开展一种以上传染病分布与流行的分析。5.传染病病原学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七、结束语建议1.每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确定能够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和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检测工作的人员各2名;努力掌握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和传染病监测、调查、控制、研究的技能。2.做好各个县(区)的城市、农村、山区、坝区各种重点传染病不同流行强度人群病例分布、危险因素、病原学的调查分析工作,提出科学、新颖、实用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3.利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平台(传染病病人的监测、诊断、报告、调查、处置),做好社区、家庭各种传染病病人管理和区域人群健康教育的工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