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_伤寒解惑论_后的一点看法伤寒解惑论.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9100323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1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_伤寒解惑论_后的一点看法伤寒解惑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_伤寒解惑论_后的一点看法伤寒解惑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_伤寒解惑论_后的一点看法伤寒解惑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_伤寒解惑论_后的一点看法伤寒解惑论.pdf(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况。因此,这种情形的出现也 是不足 为怪的。另外,从药和医 的发展 上讲,有“药食同源”之说,故药的发展早 于 医。按甲乙经序云:商朝即有伊尹著汤液经。从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来看,方书的起源早于内经。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扁鹊已用方剂治病。中国医学史略 更明确指出,西汉初期,以方治病成为主要手段,已有固定方名,如“下气汤”、“火齐汤”等等(6)。可见当时方剂巳被广泛应 用,制方巳有相当经验,制方理论可能开始形成。而且,从文字上看,素问至真要大论比神农本草经要成熟的多,在“君臣佐使”的论述上,也较具体而确切。这也反映了任何理论总是 由不完善到完善这一普遍规律。关于至真要大论的来历,许多人认为是唐王冰

2、补入的。王冰在其注素问序言中曾言及所阔第七卷,是据“先师张公秘本”所补。新校正注 云:“详素问第七卷,亡 已久矣。按 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 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J起,隋人,所注本仍无 第七。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晋皇甫谧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 疑之”。还 说至 真要大论等七篇,“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卷等。又且所载之事,与素问余篇略不相通。窃疑此七篇乃 阴卜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 亡之卷,犹周官亡冬官,以考功记 补之之类也。”(7)这即从历史记载、文风及内容三个方面证明是王冰所补。自林亿此注之后,后世多遵此说。清以后,从日本抄回

3、太素残卷也未见有至真要大 论的痕迹。对至真要大论等七篇是 否为素问原文,暂不考证。但王冰补入一事是存在的。至真要大论 写成年代虽不可考,仅从原文来看,在“君臣佐使”这一点上,是晚于神农本草经的。不然,至真要大论之文如何理解?“三品,又是什么?王冰往、新校正云 又怎么解释 呢?!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君巨佐使”是源于神农本草经,素问至真要大 论则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成为较完整的组方原则的。至于出自内经)之说,乃是断章取义,不加分析所造成 的谬误。笔者才疏学浅,不当之处,欢迎 指 正。参考资 料(1)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第1饭,上 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1978,8(2)森立之:神农本草

4、经,第1版,上卑卫生出版社,1 9 59,9(3夕李时珍:本 草纲 目,校点本第1版,第1册,人民卫生出版杜,1 97 5,6(4)黄帝 内经素 间,第1版,人民 卫生 出版 社,19 78,2。(5)马王堆汉蕊帛书整理小组.五 十 二店方,第1版,文物出版社,19 79,1 1。(6)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第1版,山西人民出版社,1 97 9,1。(7)见(4)书中重广补 注黄帝内经素问 序.。新校正云。读伤寒解惑论后的一点看法陕西省 渭南地区中医学校王 三虎伤寒解惑论是解决伤寒论中疑惑不解问题的新书。笔者捧读再三,收赫少。约略言之,该书具有文字 沛畅,说理聂彻,立论新颖,见解鲜明等特点。对

5、伤寒论中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的论述,读后使人心悦诚服,确有茅塞顿开之感,对 学习 伤寒论 应 注意的问题,提的全面中肯,使人有规可循,免走弯路,对伤寒汤方的应用,给人很大启发户总之,伤寒解惑论的问世,对研究和学习 伤寒论有促进作用,实是一本难得 的解惑书。但该书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今提出个人一点祖浅看法,错误之处,恳求指正。一、该书对“六 经发 病的前驱期”和“传”的认识似欠妥该书指出“原来外感发病的 初期,三阴三阳的症状并不典型,患者只是觉得发热恶寒,或无热恶寒,并酸懒不适而已。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 六经发病的前驭期。在前驱期中虽然还看不出将来要发展 为那一经病,但是也可以作出 一个大 概的估

6、计。这就是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是 因为如果恶寒的同时又发热的 话,就说 明患者阳气素19 81年第艺期.41.DOI:10.16294/ki.1007-659x.1981.02.013盛,大概将来会定型于三 阳。”我认为从“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一条来分析,说明在疾病所出现的症状中,有“发热恶寒”一症者为病发生在阳,而“无 热恶寒”者为病发生在阴。可以看出,“病有发热恶寒”不等于只发热恶寒。从“发于”二字来看,说明病变巳在三 阳或三 阴,并不是“将来会定型于三 阳”。所以,“发热恶寒”和“无热恶寒”不是“六经发病的前驭期”,而是六经病变

7、的具体表现。关于传经问题,该书认为“传”就是变化了的意思,这是对的。但该书又说:“具体说来,就是 由三 阳病或三阴病共有的前驱期,变成可以明确划分为某一经病的症状定型期,这就叫传,”。这样理解“传”就不妥了。从书中引用的原文伤寒一日,太阳 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这一段来看,将“传”理解为 由太阳病的前驱 期,变成太阳病的定型期 似 乎也说得通。但是我们分析条文时不能断章取 义,起码要将同一条文联系起来,对比来看。这一条原文是“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 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 急者,为 传也。”。意思是伤寒的第一天是太阳受病,传不传入它经,当从脉证上来判断。若脉象如初,即浮紧或浮缓

8、之脉象未变,则病仍在太阳;若出现“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时,则病已传它经。可见在这里“传”,就是 由太阳病变化成少阳病或其它病了,但不能理解为是由前驱 期变成定型期,因为太阳病的定型期绝不是“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二、对大*龙汤证解释的问题该书指出.“太阳伤 寒,一般是脉浮紧,身疼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旷持多日,表邪不退,就可能脉由浮紧逐渐变为浮缓,身痛也逐渐变为身重。其所以紧去 变缓,是荣 卫更加滞涩所致,所以是迂 缓有力,和太阳表虚证 的浮缓不同。脉不紧了,身也 就不痛而变成身重了”。在这一段中,为什么“身不疼,但重”没直接解释,按其脉紧变缓的解释,则身疼变重也是由于a荣卫更加滞涩所

9、致”,“荣卫更加滞涩”,就应身疼更剧,为什么“身不疼,但重”呢?这里面的道理,因作者没交代清楚,故对一般水平的读者仍是一点疑惑。在解释“乍有轻时”一段中指出:“这和论中所说太阳病欲解时,从 已至未上是一个道理。”象这样解释这一身重的特点“乍有轻时”,就无所谓特点了,因为每一经都有欲解时,难道其它经的身重都,乍有轻时”吗?三、对伤寒论评价方面的问题该书指出:“六经辨症本身,就存在着教条,譬如 同是停水不渴的获等甘草汤症,汗出者,划入太阳;厥而心下悸者划入厥阴;同是停痰的瓜 蒂散症,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划入太阳;胸中汕而烦、饥不能食者便划入厥阴。同是阳虚水泛 的真武汤症,发热、心下 悸、头眩的,

10、写在太阳篇多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的,写在少阴篇。这种撇开疾病的本质,只依现象来分经的作法,实是典型的教条。”我认为,以上所举的例子,不但不是所谓的“教条”,而且是高度写作技巧和精心处置的结果。张仲景在论述膀胧蓄水症时提、出“伤寒汗出而渴者,五等散主之,不渴者,获等甘草汤主之。”这是用水蓄中焦的获等甘草汤证与水蓄膀眯的五苔 散证相鉴别,而不是因“汗 出者,划入太阳”。“厥而心下悸 者”列入厥阴篇也有与厥阴病的四肢厥逆相鉴别的意义。瓜蒂 散列入太阳篇,并不是因其有“气 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划入太阳,而是因为“病如桂枝症”而列入太阳篇,示人在临床中须 注意辨别疑似症,以免误治;将瓜蒂散列入厥阴,并 不是因有“胸中满而烦,饥不能食”便 划入厥阴,实是由于瓜蒂散症的“手足 厥冷”极需与厥阴之厥逆相鉴别之故。少阴雨虚水泛 的真武汤,列入少阴无可非议;列入太阳,放在热扰胸隔 的桅子 豉汤证之后,是作者 从病 理上将水与火,病位上将上 与下作以比较,这种辨证写法对辨证 甚有启发。更重 要 的是将真武汤证放在叙述了汗法之后,禁汗证之前,提出过汗,误汗的危害,犹如警钟一 鸣,确能承先启后,使读者受汗法之益,而不致得其害。仲景用心如此,否认固属不可,读者 明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