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试题.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9100093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船舱(cng)怆然(chung)沉淀(din)伶仃(lng dng)B迸溅(bng)涕下(t)鸡豚(tn) 岱宗(di)C决眦(z)伫立(zh)笼罩(zho)叩门(ku)D旌旗(jng)丛莽(mng)盘虬(qi) 忍俊不禁(jn)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严峻深沉诩诩如生迥然不同B遇昧落后和协一致真率粗犷C渴慕异常炉火纯青幽默诙谐D饱蘸浓情无限欢悦真情实义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粥,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或者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时候,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

3、看完电视立刻收心。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自由,就得有进修的主动性;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恪尽职守的忠诚。“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些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读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ABCD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B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C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D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诗文填写上下句(1)山际见来烟,_。

4、(吴均山中杂诗)(2)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独坐幽篁里,_。(王维竹里馆)(4)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5)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6)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7)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8) _;现在却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5、,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管理B见往事耳见:了解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B蒙乃始就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

6、,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3)“不要掉队呀!”(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5)“我们顶着天啦!”(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

7、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8)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9)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10)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1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

8、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下列对选文(1)(7)段中景物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1)段景物描写的观察点是“山脚”,即“从山脚向上望”所见到的景物,突出老山界的高大。B第(7)段景物描写的观察点是“在之字拐的路上”,向上看到的景物,仍在突出老山界的高大;向下看到的景物,意在突出老山界的险峻

9、。C衬托了红军战士不畏山高路险的顽强精神和坚强意志。D表达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2下列对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时的喊声、叫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光相接奇观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B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C表明红军战士虽然精神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特点。3下列对选文最后一段段意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形象地描绘了夜宿老山界的战士们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雄奇壮丽的奇观,表达战士们难以入睡的兴奋心情。

10、C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夜晚景色及战士们始终夜不能寐的艰难困苦。D形象地描绘了夜宿老山界的战士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红军战士们战胜艰难困苦的自信心。4下列对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该段描写半夜醒来时的景象,既有层次,又浑然一体,先写视觉,再写听觉。B写视觉,按照“看”的空间顺序,由下到上,先写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过渡到听觉。C写听觉,一是很注意运用对比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进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二是将听觉的感觉暗暗与眼前视觉的感觉相贯通星星“跟我们这样的接近”,这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山谷被四周的山“包围得像一口井”,这是“极洪大的又

11、是极细切的”。D四个排比式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别,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这里写的是听觉感受,表达的仍然是山的高和险,体现的是红军战士宽阔的胸怀、乐观的精神。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暮到朝,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

12、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七、作文(共40分)卒章显志,即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写作手法。本文在结尾处的议论性文字,卒章显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你在写作中也运用卒章显志的写法,来点明文章的主旨。【课文片段在线】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写法分析】茨威格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他想到的绝不仅仅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还有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标准,作者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在传记结尾,作者通过这段议论性的文字卒章显志,振聋发聩,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运用卒章显志的写法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富有哲理性;二是要注意语言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人教版专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