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099513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部分答案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一般有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和(惯性阻力)。5、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形状)的最关键参数。7、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

2、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8、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9、山岭区选线布局有(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三种方式。10、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修建立体交叉)等。P23311、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四类。12、汽车行驶出现的纵向不稳定有 纵向倾覆 和 纵向倒溜滑移 两种情况。1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基本型、S 形、卵形、凸形、C 形、复合型、回头形曲线。15、.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 纵坡、竖曲线。16、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17、

3、视距的类型分别有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19、展线的方式有 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三种。20、实地放线常用的方法有 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三种。21、城市道路道路网有 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四种基本形式。25、.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 一般取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26、公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27、无中间带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30、纸上定线的方法有 直线形定线法、曲线形定线法 两种。31、公路路线设计时,将路线分解为三类:平面、(横断面)、(纵断面),其中平面反映了路线的走向。

4、35、公路的控制要素(或设计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交通量)和(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36、标准 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不小于(最小坡长)。37、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41、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 条首都放射线)、(9 条南北纵向线)、(18 条东西横向线)。4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三种。43、在平面线形设计时,反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2V),同

5、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6V)。4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 000)米。46、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两点之间的高差)和(其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47、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48、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碎落台)。49、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50、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可采用(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变左转为右转等。51、我国

6、公路根据行政等级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个等级。54、在指定的设计车速情况下,平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取决于(路面与轮胎直接按的横向摩阻系数)和(超高值)。5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56、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长度)之比。57、巳知路面宽度为米,路拱横坡为,道路中线与路面边缘之高差为(0.14)。58、暗、明弯与凸、凹形竖曲线组合时,暗弯与(凸)形竖曲线组合是合理的。二、名词解释公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

7、表示。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山脊线大体上沿山脊布设的路线。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超高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运距运输工具载运旅客或货车的起讫点之间的路程长度。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公路联结城市、乡村和工矿

8、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加宽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面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设计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路拱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横向力系数单位车载的横向力。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跨线构造物指跨越被交道路的跨线桥或穿越被交道路的通道。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

9、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入口有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计价土石方按照计价表中计算的土石方量。出口转弯车辆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三、判断题1、一条二级公路有两种设计车速80km/h 和 60km/h,因此可根据公路所经地形、地质等情况而灵活采用两种设计速度。()2、直线越长越好,越有利于行车安全。()3、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4、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5、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6、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7、变坡点相邻

10、两纵坡坡差0 时,表示凸形竖曲线。()8、设置超高的目的是为了排水。()9、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10、渠化交通不可能消灭冲突点,而立体交叉也不可能消灭冲突点。()11、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人力五种运输方式组成。()12、当设计速度大于等于60km/h 时,反向曲线间夹直线以不小于2V 为宜。()13、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最小值。()14、路肩是由硬路肩,软路肩组成,各级公路都需要设置。()15、沿河线按路线高度与设计洪水位的关系,有低线,中线和高线三种。()19、回旋线因为其公式简单,测设方便,所以是公路线形设计中最

11、常采用的一种缓和曲线。()20、纵断面图上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21、在匝道上,入口的园曲线半径大于出口的园曲线半径。()22、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差0 时,表示凸形竖曲线。()23、设置超高的目的是为了排水。()24、在选择越岭线时,垭口位置与标高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25、渠化交通不可能消灭冲突点,而立体交叉可消灭冲突点。()26、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段的车辆数。()27、道路勘测设计中两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28、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29、土路肩的横坡度较路面宜减小1%2%。()30、在超高加宽

12、的设计中,过渡段的长度一般要长于缓和曲线。()3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32、为保持技术标准的连续性,一条公路不能只采用同一公路等级。()33、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3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切线长。()35、在高速公路中,若某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则该弯道可以不设缓和曲线。()36、平曲线半径较大时,“竖包平”是一种好的组合。()37、越岭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回头展线。()38、丘陵区选线主要考虑高程的限制,平均纵坡不能超过规定。()39、

13、纸上定线后必须经过实地放线,才能将纸上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40、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坡长。()41、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极限最小半径为125m,但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可采用小于 125m 的半径。()43、道路的通行能力反映该路的交通需求情况。()44、我国公路设计采用的交通量均应换算成中型载重汽车为标准的交通量。()45、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46、纵断面上斜线不计坡度而计角度。()47、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差0 时,表示凸形竖曲线。()48、丘陵区选线主要考虑高程的限制,平均纵坡不能超过规

14、定。()5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以缓和冲击为有效控制。()四、选择题1、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极限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临界半径2、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最大纵坡 平均纵坡 最短坡长 坡度角3、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4、“平包竖”的合理解释是()。平曲线与竖曲线刚好相互重合 平曲线长于竖曲线 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 竖曲线刚好位于圆曲线上5、路幅宽度是指()。行车道顶面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公路路基顶面两

15、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2m 范围之内 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6、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 和 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 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V=(A1+A2)L V=2(A1+A2)L V=(A1-A2)L V=(A1+A2)L/27、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 60m,35m,采用第 2 类加宽,最大加宽 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 10m 处加宽值为()。0.15m 0.23m 0.43m 0.86m8、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横断面 平面 平面与纵断面 地质与土质9、

16、无交通管制的四路交叉口冲突点个数是()。163281510、在立交中,能反向行驶的立交形式是()。苜蓿式立交子叶式立交喇叭形立交X 形立交21、立交中,通行能力最大的是。()分离式立交互通式立交苜蓿叶式立交子叶式立交22、高速公路的行车视距应满足()的要求。停车视距2 会车视距3 错车视距超车视距23、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时间至少应有()的行程。1.2S23S33.5S45S26、匝道需要满足哪种视距的要求?()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27、在山区选线,受地形限制最大的是()。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直线28、在越岭线选线时,对垭口的选择,应先考虑()。垭口位置垭口标高垭口展线条件综合

17、31、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3%2%5%非定值3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1:1:1 1:2:2 1:2:3 3:2:133、在平面设计中,作为圆曲线取值的控制指标为()。极限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临界半径。)34、我国标准推荐采用()为缓和曲线。双曲线 三次抛物线 正弦线 回旋线35、在纵坡设计中,变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5m 10m 20m 5.0m36、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土石方填挖平衡 最小纵坡和坡长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37、在定线

18、时,发现前面的里程桩号错误或需移线,这时可采取()。全部改正 不予更改 断链表示 在说明里注明38、在交叉口交通流中,对交通通畅和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合流点 分流点 交错点 冲突点39、实行交通管制时,若禁止车流左转弯,可()冲突点。消灭 减少 降低 禁止40、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免费运距 平均运距 超运运距 经济运距41、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通常采用()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远景交通量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42、二级公路的行车视距应满足()的要求。停车视距2 会车视距3 错车视距4 超车视距45、选线是一个由粗到细,(),逐步深入,分阶段

19、分步骤地加以分析比较的过程。由里到外由平面到纵断面由轮廓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46、城市道路路线设计的主要方面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平、纵、横组合设计47、在定线时,发现前面的里程桩号错误或需移线,这时可采取()。全部改正不予更改断链表示在说明里注明50、路堑的边坡一般称为()。上边坡下边坡斜坡陡坡五、问答题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有哪几阶段组合,各适用于哪些项目?P24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P413、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P1454、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P805、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哪些?P1041 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2 2、

20、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6、缓和曲线的作用有哪些?P387、平、纵线形组合有哪些基本要求?P1478、简述竖曲线的设计步骤?9、简述山岭,重丘地区的定线步骤?P20710、试谈谈路肩的作用?P9212、简述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组合原则。P148?13、简述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异同。P85?14、立体交叉有哪些部分?P27516、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P131(一)平面线形应直接、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平面线形应直接、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二)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二)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三)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21、三)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四)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四)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17、简述选线的步骤?P16219、简述直接定线的步骤?20、有中央分隔带与无中央分隔带公路纵断面上设计标高的规定?2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P3822、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23、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P60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动力特性、工程运营和运营经济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动力特性、工程运营和运营经济2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P145 1 1、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

22、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 2、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3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25、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哪些?P263特征断面法、高程图法特征断面法、高程图法26、为什么要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P40?六、计算题1、某级公路相邻两段纵坡i1=5%,i2=6%,变坡点里程为 K1+100,变坡点高程为 200.53 米,该竖曲线半径选定为1000 米。(1)计算竖曲线要素;(2)计算 K1+1

23、20 桩号的设计高程;(3)如果要求切线长大于100米,则竖曲线半径应如何确定?2、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半径 为 250m,缓和曲线 为 40m,交点里程为,转角 为,试计算该曲线的要素及主点桩号。()3、如图,ZH 点里程为 K2+046,圆曲线半径 R=800mQZ缓和曲线 Ls=70m,直线 A-ZH 与大地坐标的 X 轴夹角为 30o,求 K2+086 的大地坐标。HY(ZH 点的大地坐标为 XZH=54163.197,YZH=29706.307)X=L-L5/40C2Y=L3/6C4、某三级公路,已知变坡点高程为324.4m,变坡点里程桩号为K5+628,变坡点前纵坡值为 i1=2%,

24、后纵坡值为 i2=-3%,竖曲线半径 R=6000,求:(1)竖曲线要素。(2)试求 K5+588 点的设计标高。5、已知设计车速,横向力系数,路拱横坡度,试问1)此平曲线半径应取多大(取整数)?2)若因地形限制只能设置200m 半径,应怎样对此平曲线进行相应的调整?3)若,Ls=60m,=2631,交点里程为,则五个主点里程桩号为多少?6、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为427.68m,竖曲线半径 R=2000m。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 和 K5+100.00 处的设计高程及起点与终点的高程。7、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半径 为 250m,缓和曲

25、线 为 40m,交点里程为,转角 为,试计算该曲线的要素及主点桩号。()8、某 3 级公路,在 JD3左转 450,半径 R=600m,缓和曲线 LS=100m,JD3的桩号为 K1+320,试求 5 个主点桩号?(内移值 p=LS2/24R-LS4/2384R3m,切线增长值 q=LS/2-LS3/240R2m,缓和曲线角0=1800LS/2R)9、试完成以下路基设计表桩号线K1+300ZH+315+34000LS1=HY+36045LS2=98R=2847.11.1580.12-0.407937.填887.50挖7.507.0左7.07.5右7.50平曲填挖高度路基宽路边及中桩与设计高之高差左0.022中0.00施工时中桩右0.填.66挖7+380 45/507.07.5007.5007.917.917.911.1581.1581.1580.120.120.12-0/+400/-0/+4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