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6耳针作用原理1193.doc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9099040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06耳针作用原理11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4)--06耳针作用原理11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06耳针作用原理11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06耳针作用原理1193.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耳针法的作用原理(一)耳与经脉脏腑的关系耳与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提及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黄帝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均有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郭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三条文字依次显示旁边配一张图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联系耳郭,但均可借助经别与阳经相合而达于耳。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行到达于耳。故灵枢口问曰:“耳者,

2、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显示书和条文所以刺激耳郭上的穴位,就具有疏通经络、行气和血、调和百脉的作用。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论述散见于历代医典。素问金匮真言论载:“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问脏器法时论载:“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难经四十难云:“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将条文列出,红色的五个字做放大消失动效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

3、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展现书和条文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相互联系,在病理方面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二)耳与神经体液的关系解剖学表明,耳郭内富含神经组织。与耳相关的神经主要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伴随颈外动脉的交感神经。依次罗列下面文字这些分布在耳郭上的四对脑神经和两对脊神经均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紧密,如延髓发出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由脑、脊髓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

4、的交感神经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器几乎都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相互抵抗,又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干四肢的正常运功。此外,实验结果表明,耳与体液有一定的关系,即使将耳郭的全部神经切除,耳穴的电阻点也没有完全消除,因此考虑体液也参与了耳穴与内脏联系的作用过程。(三)耳与全息理论的关系全息理论认为,每个生物个体中的具有生命功能又相对独立的局部(又称全息元),均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全息元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整体的缩影。耳郭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全息元,从形式上成为人体整体的缩影,并包含了人体各部分的主要信息。根据生物全息律,耳郭与脑内全息联系的神经元(反射中枢)、躯体(内脏)形成了全息反射路,并通过脑内神经元的全息联系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