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2成人破伤风诊治进展外科护理学.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9098986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2)--8.2成人破伤风诊治进展外科护理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8.2)--8.2成人破伤风诊治进展外科护理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2)--8.2成人破伤风诊治进展外科护理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8.2成人破伤风诊治进展外科护理学.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述成人破伤风诊治进展 关键词 破伤风;诊治进展;综述通讯作者:王永杰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侵破口侵入人体,当恰好存在厌氧环境时,就会大量的繁殖,之后释放外毒素,进而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及阵发性痉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的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有时候即使轻微的刺激也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发作,甚至重症患者可因严重喉痉挛导致窒息、肺部感染以及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引起死亡。成人破伤风仍是当今社会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具有严重的、潜在的致命性,且相关的重症病例病死率居高不下。因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相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所谓的不发达国家,经济、卫生等条件

2、相对较差,其监测系统也是有限的。2015 年,据估计约 79%的破伤风死亡病例(56 743 人中有 44 612 人)发生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1。根据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6 年,全球报告的 13 500 例破伤风,其中非新生儿有关病例大约占据 85%,这个数据很可能也仍然低估了它的发生水平2。据统计,破伤风发病率约为(0 0.65)/10 万,其中高达 99.2%的病例集中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来说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 70100万例,死亡率高达 11%50%3。该病可以发生在所有的年龄段,尤其愿意发生在老年人和婴幼儿身上,如果在无医疗

3、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更是很高,接近 100%;即使有条件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那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约为 30%50%4。该病最常见的死因是心血管并发症(40%)和呼吸窘迫(15%)5。在无机械通气保护的前提下,喉痉挛所致的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目前有创通气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呼吸衰竭降至破伤风死亡原因的第二位6。而破伤风相关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死亡病例日益增多,现成为呼吸机支持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关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流行病学的监测与报告,在我国是一直缺乏的,其发病情况也不明朗。另一方面,国内临床对非新生儿破伤风认识水平和警惕性差,而且破伤风不属于医疗及预防机构强制上

4、报的疾病,再加上我国地阔人多,地域差异大,文化程度差异,误诊率、漏诊率也极高7。破伤风的诊断一般是基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其严重程度的分级多采用 Ablett 分级系统。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含:病灶处理、抗毒素、抗生素的应用、痉挛的控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纠正、气道管理、营养支持以及并发症的治疗和最后的康复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其中解除痉挛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的重中之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已成为目前治疗破伤风过程中的新难题。ICU 兴起后,对于破伤风的治疗大有裨益,大幅度降低了破伤风的相关病死率。近年来,破伤风的早期预防、识别、诊断及治疗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文拟对破伤风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1破伤风发病机

5、制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可谓随处可见,非常之广泛,该菌可生存于许多介质中,主要还是存在于粪便、泥土中8,其他如灰尘、空气等也可以检测到。有 1%到10%的无症状人群可在粪便中检测到破伤风杆菌9。一般芽孢可存活数年在相对干燥的土壤或尘埃中,要想完全被破坏可能需要持续 1 h 在 100 的情况下10,这是很难做到。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是严格厌氧性芽孢杆菌。其可以产生两种外毒素: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痉挛毒素。其中痉挛毒素作为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中的一员,它才是引起破伤风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的主要致病性物11。破伤风痉挛毒素可与脊髓和脑干等部位的受体进行不可逆性结合,通常是通过血液、

6、淋巴途径或者是轴突的逆行运输到达这些部位的,结合之后就会抑制相关突出释放之前产生的传递介质,也就是那些有抑制作用的介质,这样抑制了之后就没有物质与脊髓的前角细胞和相关的自主神经元去相结合,也就就失去了抑制作用,呈现出所谓的去抑制的状态,导致肌张力明显增高还有痛性的痉挛和波及广泛的这种自主神经紊乱的情况,这种结合是不可逆的,结合后痉挛毒素就不能再被抗毒素中和。破伤风患者发病的早与晚还有它的严重程度,主要是取决于细菌的毒力、数目以及当时机体所处免疫状态,还取决于患者在受到外伤后有没有及时早期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2。2破伤风的诊断破伤风的诊断依据主要还是要靠此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比如牙关紧闭或苦笑面容

7、,肌肉痉挛且具有疼痛性,上述两项至少有一种,有明确的外伤史是非常有助于诊断,但外伤史并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对有疑问的病例还可采用压舌板实验12,此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都较高。敏感性为 94%且特异性为 100%13。其他辅助手段比如伤口处分泌物的涂片,培养及 PC 检测,无近期接种史的抗体检测等可协助诊断,如果患者诊断困难,可疑是079吉林医学 2021 年 4 月第 42 卷第 4 期破伤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应用检测破伤风抗毒素抗体的水平,通常我们会使用被动血凝分析钾的方法来测,一旦血清抗体滴定度超过了 0.01 U/mL,则很大程度可以排除破伤风,考虑可能性很小了14。但这些辅助手段的

8、临床应用很有限,都非必须。3破伤风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分级破伤风致病的痉挛毒素主要波及肌肉组织,如咬肌、背脊肌、腹肌和四肢肌等,临床主要表现包含张口困难僵硬、颈项强直、典型的角弓反张、腹肌也是强直的,严重的还有四肢抽搐痉挛。根据肌肉痉挛的发作情况,呼吸窘迫的情况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将破伤风发病的严重程度分为 4 级15: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轻型:轻到中度的牙关紧锁、有的患者仅有轻微的吞咽困难。中型:比轻型加重一点的张不开嘴、出现或仅是短时间的肌肉痉挛发作、比轻型加重一点的吞咽困难、呼吸频率达到每分钟 30 到 40 次左右。重型:较中型更加严重的牙关紧闭情况、更加严重且持续的肌肉痉挛发作

9、、更加严重的吞咽困难、呼吸频率已经超过了 40 次/min、还加之无法正常发音情况、甚至心律超过了 120 次/min。特重型:张嘴困难情况、肌肉痉挛或抽搐情况、吞咽不能情况以及呼吸困难等与重型相似,主要差别是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方面有了更严重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且持续血压高、心率快,或反之出现了血压低、心率慢。4破伤风的治疗按严重程度分级属于重型,特重型的那些破伤风病人,理应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以实施有效的气道保护和充分的镇痛镇静来控制严重持续危及生命的痉挛发作。破伤风的治疗要点包括:伤口的处理,游离毒素的中和,肌肉痉挛的控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和气道管理等。4.1伤口的处理:存在

10、坏死的组织、深部伤口引流不畅、局部缺氧等均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强有利条件8,发现伤口的,一定要彻底清创,严格消灭死腔,完完全全不留后患的清除毒素来源及消除厌氧环境。伤口较深时扩大创面,之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之后敞开伤口充分引流,这样利于消除病原菌生长繁殖的环境16。如果创面偏大,或者缺如组织较多,可给予覆盖 1%碘伏纱布保护以预防其他细菌感染。彻底有效的清创对于存在创口的破伤风患者来说无疑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4.2中和游离毒素:导致破伤风患者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主要是那些已结合的痉挛毒素。所以中和循环中的游离毒素并使其致病性消失,终止继续结合就成为防止病情进展的重点。破伤风免疫

11、球蛋白是用来中和毒素的,最开始是从马血清中得到的,后来有了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其作用相同。近年来,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已逐渐发展取代了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因为它有很多马血清免疫球蛋白没有的优点,比如无过敏反应,比如分子量小,更容易透过毛细血管壁等。通常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成年人的应用中建议剂量为 3 0006 000 IU,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应用的最小与最大剂量区间为1 500 IU30 000 IU17。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约 22 天,故多数病例单剂应用即可。关于给药方式,有学者提出静脉联合椎管内注药,以更快增加脑脊液中破伤风抗毒素的浓度,加速对脑脊液中游离外毒素进行中和,降低结合神经细胞

12、发生速率。这种给药方式目前仅有极少数小样本研究对其作出疗效分析,鞘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治疗方式有潜在的益处,成人和新生儿经鞘内抗毒素治疗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都有着很大改善(一些50%)。18。但椎管内给药尚存在过敏等诸多不可控性,虽现在有采用鞘内注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可该治疗所涉及的风险及最后得到疗效还不是十分明了,相关研究资料很少,还需要大量研究很可靠的相关数据来为其做支撑。4.3抗生素的应用: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的厌氧菌,早年间的治疗多数采用青霉素或甲硝唑抗感染。现在的抗感染治疗可首选使用青霉素及奥硝唑联合应用抗感染,并动态观察疗效19。需要注意的是,感染破伤风的患者在使用青霉素进行抗感

13、染治疗时,青霉素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需谨慎,要避免大剂量使用青霉素,以免导致患者肌肉抽搐的增加20。破伤风患者院内感染率也是极高的,其发生与否与病情轻重、年龄、侵入性治疗都有直接关系21。所以,当有其他混合感染时,再酌情调整抗生素方案。4.4控制肌肉痉挛:破伤风重型以及特重型病例常表现为严重持续的肌肉痉挛,尤其喉痉挛,喉痉挛是导致破伤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也就说明肌肉痉挛的控制是重型,特重型病例治疗的核心和难点。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破伤风治疗的一线用药,代表药物地西泮,咪达唑仑,在镇静、抗惊厥方面具有比较良好作用22。很多镇静类药物都存在呼吸抑制的风险,苯二氮卓类就在其中,而且对于破伤风

14、患者来说其耐受差异性相对也较大,故其使用时在治疗剂量上需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对于重症破伤风患者最好是采用微量泵的持续性方式,精确控制给药速度和剂量,维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同时又能减少多次肌肉注射带来的额外刺激。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各 50mg 再加哌替啶 100mg)用于破伤风控制痉挛的治疗,其中氯丙嗪在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可以减少氧耗,使患者处于嗜睡或安静状态;同时它还可以降低肌张力、改善微循环。基于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的作用,哌替啶有镇痛、镇静作用,异丙嗪则具有抗组胺和对中枢抑制的作用。这三者共同组成冬眠合剂,对控制痉挛发作效果很显著。不过使用冬眠合剂过程中需监测呼吸

15、、心率、血压、肌肉痉挛次数、肌张力表现,并根据上述情况个体化调整患者的用药时间和剂量。新型镇静药物如丙泊酚,右美托咪定也在尝试着用于破伤风痉挛的控制方面。在苯二氮卓类药物、冬眠合剂不能达到预期的镇静解痉效果时,在其基础上再给予联合新型镇静药物持续静脉微量泵入,可以有效减少痉挛发作频次。右美托咪定是 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镇静兼有镇痛、抗交感179吉林医学 2021 年 4 月第 42 卷第 4 期神经等多种效应23。当充分镇痛镇静的情况下,仍有难以控制的抽搐时可考虑使用肌松剂23,但这不应该作为常规使用。有研究显示,联合肌松剂治疗时需较短时间应用,因长时间应用肌松药物可增加患者病死率,所以

16、应用时需注意评估其应用必要性及时间22。同时还要注意,肌松药不能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也不能无限增加剂量,遵循个体化,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增加、多药联合24。肌松药物中,不经肝肺肾代谢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为强效非去极化肌松剂,它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合并肝、肾功能受损的重型,特重型病人也可安全使用。硫酸镁也可作为控制肌肉痉挛的辅助用药,硫酸镁可影响患者肾上腺素释放,对心率及血压控制方面均可获得比较好效果,能够使患者支气管平滑肌放松,改善呼吸困难,还可降低耗氧量,改善通气情况,硫酸镁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有研究显示其对重症破伤风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25。4.5气道管理:破伤风患者的气道管理尤为重要

17、,保持气道通畅,尽量采取侧卧位,并将其床头抬高 30 45,同时留置胃管鼻饲饮食防止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保证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早行气管切开有利于气道通畅和充分氧供26。故现今提倡基于病情的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另外,实施早期气管切开,对呼吸道进行管理,还能有效降低破伤风的死亡率27。对重型,特重型患者主张早期气管切开,并在有机械通气支持条件的监护病房治疗,以保证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的气道管理。4.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破伤风相关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就是所说的自律性不稳定如血压明显的波动,心动过速,周围血管收缩,大汗,心动过缓,心 律失常,发热,低血压及高碳酸血症等3,出现以上情况均提示

18、患者预后不佳。破伤风自律性不稳定发病机制到目前未知尚不清楚,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表达水平异常有关2。纠正自律性不稳定的首要前提便是要得到充分的镇静,首选还是阿片类药物,其他类别还有比如硫酸镁,受体和 受体阻滞剂等,也可作为辅助用药,但常规不推荐。4.7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其他治疗包括充分能量供应,相对安静的环境,预防及治疗各种相关并发症。对重症破伤风患者来说,重症加之该病的频繁的抽搐,会使机体消耗大量能量、使蛋白脂肪加速分解,很容易现负氮平衡28,所以治疗中一定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能量供应,这是综合治疗步骤中的基础。破伤风患者的营养支持与重症其他重症患者相同,首选还是肠内营养,胃肠营养过程

19、还需要关注镇静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此外,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频繁抽搐导致的舌咬伤等问题也需要关注。综上所述,破伤风的治疗囊括了创面的有效处理以消除厌氧环境及清除毒素来源,及时早期游离毒素的中和,有效的控制痉挛抽搐,加之严格的气道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其中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对于重型,特重型患者主张早期气管切开并收入有机械通气支持条件的监护病房治疗。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预防是治疗的基础。5参考文献 1Yen LM,Thwaites CL.Tetanus.Lancet.2019 Apr 20;393(10181):1657 1668.doi:10.1016/S0140 67

20、36(18)331313.Epub 2019 Mar 29.Erratum in:Lancet.2019 Apr 27;393(10182):1698.2 姚开虎.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J 中华儿科杂志,2020,58(3):259261.3 王文静,谭文君,张晓刚,等.外科 ICU 诊治的 6 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5):742746.4Wang CL,Liu S,Shao Z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posttraumatic tetanus vaccines and passive

21、 immune preparation J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2020,41(2):167172.5 爦ik G,Aydoseli A,tak A.Intrathecal baclofen use in themanagement of tetanus related spasm:A case reportJ Turk JPediatr,2019,61(1):126129.6 肖科,曹汴川,黄富礼,等.破伤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6):559563.7Wang CL.Improving

22、immunization strategy and promotingthe development of tetan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J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2019,53(12):12031205.8 王玉庆.成人破伤风 56 例临床特点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3):8283,85.9Strypstein S,Claeys S,Smet B,et al.Forgotten pathogen:tetanu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

23、rgeryJ BMJ Case ep,2019,12(8):e229701.10 黄晶煜,杜贤进.破伤风诊治的关键环节J 临床急诊杂,2019,20(11):833837.11 王传林,刘斯,陈庆军,等.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12):12061211.12 周年,王安华,洪燕,等.破伤风抗毒素安全使用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处方药,2020,18(12):2324.13 Imtiaz H,Hakeem H,Alam A,et al.Making an objectivediagnosis of tetanusutility of a simple neuro

24、physiological test J BMJ Case ep,2019,12(12):e232344.14 房漫军.安定标准化及气管切开术在破伤风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9):5859.15 Wang CL,Liu S,Chen QJ,et al.Specif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neonatal tetanusZhonghua Liu XingBing Xue Za Zhi,2020,41(2):162166.16 张晓萌,王艳华,王传林.成人重症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 J 中国

25、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1):10871093.279吉林医学 2021 年 4 月第 42 卷第 4 期 17Fan Z,Zhao Y,Wang S,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tetanus:a retrospective studyJ Infect Drug esist,2019,12:12891293.18 Wyncoll D,Hien TT,Thwaites GE,et al.Intrathecal Immu-noglobulin for treat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teta

26、nu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2x2 factorial trialJ Wellcome Open es,2018,3:58.19 赖军,陈力,李悦,等.重症破伤风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7):690692.20 龚磊,梅朝叶,罗洪,等.1 例破伤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J 医药前沿,2020,10(27):204205.21 高艺,吴涛,符健,等.老年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 J 传染病信息,2020,33(2):151154.22李幼霞,邓西龙,黄煌,等.基于 Ablett 分级法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27、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4):414417.23 吴淼,杜贤进,晏晨,田丹.重症破伤风患者的镇静治疗 J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1):838841.24 罗洪.超大剂量肌松联合镇静镇痛治疗成人破伤风顽固性抽搐的临床观察 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8):8687.25 李永会.硫酸镁治疗重症破伤风机械通气患者效果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4):5152.26 赵新民,张炜,王蒙蒙,任艺,杨志洲,聂时南.34例破伤风救治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1):847849,852.27 梁贤栋.早期气管切开联合应用高剂量镇静等综合治疗

28、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9):30673069.28 广跃乾.重症破伤风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临床评价与研究 J 健康必读,2019,(18):50.收稿日期:20200423编校:王丽娜2 型糖尿病肾病实验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诊断指标 局限性 尿液生物标志物通讯作者:刘子杰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2013 年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 3.82 亿,25 年内将上升到 5.92 亿,其中约 90%是 2 型糖尿病1。我国是糖尿病的第一大国,成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 11.6%23。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29、糖尿病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ESD)的主要病因,致死率较高4,早期诊断将有机会延缓甚至逆转病情,因此发现早期诊断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目前 2 型糖尿病肾病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局限性及蛋白质类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了解与开发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1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志物1.1白蛋白尿:白蛋白尿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也是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在早期 GF 正常时,蛋白尿的微弱增加即可强烈预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5。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风险因子,也是糖尿病患者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有力预测指标6。但不是所有蛋白尿的

30、患者都会进展为进行性肾功能不全,10 年后仅有 30%45%的患者发展为大量白蛋白尿7,这与肾病病程进展不符。此外,高脂肪摄入、剧烈运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尿路感染等因素也影响检测结果8。因此,微量白蛋白尿诊断预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还存在缺陷。目前,大多数指南推荐使用尿白蛋白/肌酐(AC),使用尿肌酐校正尿量可更客观的评估尿蛋白水平。但是检测前摄入较多肉类,肌肉剧烈运动等可影响肌酐水平,因此需要定期随访、多次检测才能获得准确结果。1.2肾小球滤过率(eGF):eGF 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 eGF 升高,晚期下降。因此 eGF 并不能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此外,eGF 的改变

31、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无密切关系,它只是肾脏损害的结果。目前多采用血浆肌酐(Scr)计算 eGF,如改良的 MDD9。但 Scr 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并不具特异性,在不存在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时也可能增加。此外,性别、年龄、肌肉代谢营养状况等因素对 Scr 的浓度影响很大。比起 Scr,胱抑素 C(CysC)更加稳定,也不受肌肉质量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单用 CysC 或联合应用 CysC、Scr 的计算公式准确性更高,基于 CysC 的公式是目前唯一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独立预测因子的公式9。尽管血清Scr 计算 eGF 有许多公认的局限性,可是由于其在临床测量方便、价格可接受,一直是肾脏损害的间接标志。2新型尿液生物标志物糖尿病肾病病变累及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379吉林医学 2021 年 4 月第 42 卷第 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