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095857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宜春市2023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美育立人思想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光潜、郭沫若等,他们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席勒、康德、叔本华、尼采、杜威等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立人思想。在启蒙与救亡的多重变奏下,他们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地

2、位与尊严,倡导以国民性改造为重点的立人思想。 笔者认为,美育立人思想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内在的教育功能与外在的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内在的教育功能,即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审美意识,发展个体的美好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功能是非功利性的、个体性的,它基本上延续了中国古代诗教对君子人格塑造的美育观点。外在的社会功能,突出表现为改造国民性。即主体以现代人格精神的提升来超越自我,融入集体,将审美与启蒙、救亡等上层建筑融合,通过唤醒人性觉醒、号召政治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外在的社会功能是中国传统诗教所没有的,是现代美育立人思想更加深层的诉求,它是实用的、群体的、社会层面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 受五四新文

3、化运动的影响,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担负了思想启蒙、救亡图存、国民性改造、培养完全之人物,乃至建立美好现代国家的重任。 立人思想的现代性,表明它不是西方文学、美学的简单翻译,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传承,也不是艺术层面的简单问题,而是由文学、美学指向的共同性社会实践。一般而言,以乳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导致中国古代重伦理教化的美育思想,抑制、排斥个体审美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培养封建社会的顺民,塑造了一种委曲求全、退避忍让的国民性,缺乏独立的人格,缺乏充满想象力的创造性,导致封建社会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那么,与之相反,以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

4、郭沫若、朱光潜等为代表的近现代知识分子,正是在国民性改造、迫切呼唤个体的觉醒、要求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基础上,一致探索立人。 如果说中国传统诗教的特征是以儒家为主的儒道互补精神,突出封建社会道德修养的提升、君子人格的涵养,并以感悟和体验为美育方法,突出自然美、艺术美对人的感化;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的美育立人思想则侧重人生与艺术相结合、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审美理想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由上可知,与中国传统诗教观的美育理念相比,中国现代“美育立人”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实践更加多元、目标更加宏远。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受到中国现代文学家、美学家的一致关注。从梁

5、启超提倡的“新民”、王国维认为教育要培养“完全之人物”、鲁迅致力于国民性改造、蔡元培认为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到郭沫若的文艺要有功利性、朱光潜的完人理念,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摘选自冯能锋、唐善林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鲁迅、朱光潜等现代名家具有现代性的美育立人思想,是因为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B.外在的社会功能基本上延续了中国古代诗教对君子人格塑造的美育观点,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 C.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代特色鲜明

6、,立人任务艰巨。 D.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得到学者关注,因其发展过程曲折而更加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列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美育立人思想的代表人物,然后分析美育立人思想的功能、内涵,分析由浅入深,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第四段在探讨美育立人问题时,将中国传统诗教思想与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做对比分析,突出了中国现代“美育立人”思想的意义。 C.文章提及诸多中外思想名家,并引用或概括了梁启超、王国维、郭沫若等代表人物的美育立人思想观点,内容详实,严谨可信。 D.文章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为论述中心,旨在高扬改造国民性的立人

7、思想,并对塑造退避忍让人格的传统诗教观予以否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观点中不属于中国现代“美育立人”思想的一项是(3分) A.“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B.革命只能产出革命,决不能产出改良政治。 C.“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D.“艺术可以统一人们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去行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伴随长寿时代的到来,人口老龄化

8、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也带来了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党对老龄事业和老龄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综合养老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关心老年人文化需求、生活质量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路径。 老年人权益保障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围绕老年人的健康、家庭、社会、医疗、福利和法律等多方面加强配套法规建设,筑起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治围墙,适时推动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做好养老服务法

9、、养老保险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研究制定工作。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消费群体,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其需求对经济总需求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银发经济体量前所未有,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统筹发展银发经济是在老龄社会条件下保障老年群体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 目前,养老服务面临劳动力断层和需求壕沟,这对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也对我国养老人才培养机构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为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应不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的调整,有效衔接专业教学及教学体系设置和养老行业人才需求,加快培养老年医

10、学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落实养老服务业培训补贴的相关政策,开展养老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为老年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摘编自李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材料二: 材料三: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生育率的下降,过去十年中国政府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便是生育政策的调整。2013年,已经执行长达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得以松动,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出生人口在次年得到回升。2016年,为了进一步刺激生育,我们推出“全面二孩”政策,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修订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年出生人口回升至1800万以上,其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

11、30%左右提升至2017年的50%左右。 然而,随着近年来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年轻一代晚婚晚育现象严重,二孩政策的刺激效果并没有维持更长的时间,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逐年下降。由此可见,开放生育的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缓解生育率下降的效果仍十分有限,尤其是难以提高年轻一代中的一胎生育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年轻人生育意愿低迷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生育观念问题。 2021年推出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具体包括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和住房等支持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12、资源供给、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然而,由于三孩生育本身必须建立在二孩生育的基础之上,而“二孩政策”有限的实施效果决定了符合三孩生育条件的家庭基数较少,因此,2021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并没有出现明显回升。 (摘编自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出生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口老龄化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养老问题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老年人口对可持续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B.因为老年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消费群体,随之而来的是其巨大的经济需求,所以银发经济将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C.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

13、的,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与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的最严重结果就是老年抚养比逐年攀升。 D.“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生育”等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缓解生育率的下降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人口回升明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老服务业面临重重困难,但若不断培养壮大养老人才队伍、落实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等, 可以有助于国家养老事业的和谐有序发展。 B.人口老龄化在当下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国情,据材料二可知,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近20000万人,占比约14%。 C.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同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却在不断下

14、降,2021 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未及0.5%,人口出生率低于8%。 D.倘若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滑,可以预期未来社会面临的养老保障经济压力会持续扩大,而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就可以扭转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困境。 6.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麒麟踏雾来 付淇琳 麟儿有个奶奶,一个会对着36楼的天空悠悠地唱山歌的奶奶。 我还是个姑娘的时候,被寄在青莪书院念书。有一天,突然来了一帮花花绿绿的人,敲锣打鼓地搬进了隔壁的大祠堂。我觉得好奇怪,忍不住跑出院门,胡乱扯住一个男生的袖子问

15、。原来他们是耍麒麟舞的,下江逃难来的。刚问完就被先生拽回去了,叫我别乱跑。” “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一座常年有云雾飘浮的岭南山城就顺着奶奶手指上缠绕的棉线被带出来了。区芸川,就是麟儿的奶奶。抗日那会儿,麟儿的太公,也就是区芸川的爹爹。卷了包献别了妻女就上前线去了。奶奶的娘干脆卷了包袱,顺着进城的驴车回了娘家。所以奶奶芸川是在进城念书的第二年遇见爷爷的。 小姑娘嘛,在这种年纪碰上这样的人,心里的蒲公英早已散得漫天漫地。小芸川费尽周章从看门爷爷那儿打听到这男生叫陈轸,又费尽周章地爬上书院的白墙去看他,她早就看准了时机书院先生中午是要休息的!刚开始她还不太能在中午看见陈轸,只能百无聊赖地坐在白

16、墙上,看远处的山。城是陷在山里的,云雾也多,从远处看,林中的每一片叶都托着一滴雾,轻轻的,嗡嗡的,看得人心里痒痒的。 在青莪书院,芸川慢慢长成了高年级。白墙框住的天空时而云雾弥漫,时而甲光乍现,很多同学都休学回家了。人少了以后,先生就不大管这些高年级的女生了,所以出门上街成了她们的常态。芸川也常跟着她们去街上派发抗日传单,甚至还顺船而下到广州游行去了。 能自由出门以后,芸川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爬上白墙,跟墙脚的少年谈天说地了。光明正大地,两人坐在广场的榕树下。 “你知么,麒麟这种灵兽能压邪避害,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舞麒麟,就是要呼唤王者。” “那你觉得谁是王者?” 谁能赶跑日本鬼子,振兴中

17、华,谁就是王者!少年还特地扬了扬拳头。我跟你讲,我好功的喔,我以后可是要接师父的班的!少年扬着脸说。那你可要加油了,你的师兄师弟都不衰的嘞!芸川故意酸他。 “那我毕竟还是接了老祖宗的班呀!你呢,你就知念书!” “哪有!我念书也是接老祖宗的班呀!而且我还会唱古歌呢!这可是我们山城老祖宗的东西,你翻个岭,到北边去,想听都听不着呢! “那你唱一个!” “麟之趾,振振公子呀,仁爱讲义气;麟之定,振振公姓呀,宽厚守礼节;麟之角,振振公族呀,男子男子唔使怕,学个麒麟换太平呀啊呀哟 “怪文绉绉的。”陈轸摸了摸脑袋。 芸川想到上次被娘塞满行囊的爹,又想到了纷飞的战火,她看了看眼前少年,不知该笑还是该怎么样。

18、快入冬了,前线胜了又败,败了又胜。虽说岭南常夏无冬,但冬天要真的来了,没件冬衣御寒还是受不住的。物资断了许久,眼看战火也要烧到云背后的这座城来了。 日军终究在灰障中委头委脑地摸了过来,借暗把小政府给端了。等天一放明,日本军旗就在市政门口飘着了。旗杆,直直地,像尖刀一样,插在了山城人的心上。 元宵节在夜雾的拐角处候着。日本军官贴了告示,说要走“亲民”路线。家家户户却被日本兵用刺刀逼着出门了。一个戴着瓜皮帽的汉奸站在丁字巷口的台子上,弓着腰说:“日本军官知今日是元宵节,特地请大家来看戏呦。这不,费了老大劲把有名的麒麟班子都请来了,大家平时看不着的,听不上的,今天都尽情看一看、听一听!”坐在太师椅上

19、的军官点了点头,仰着脑袋睨着眼,把腿架了起来。 咚咚锵,咚咚锵 焰火在旁助兴,麒麟踩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尸体,舞动着,双眼圆瞪,嘴大张着,露出里面的尖牙。舞麒麟的人迎火而上,腾跃、低伏、摇晃、前冲、后倾,所有动作在火光中都显得影影绰绰,火气冲天,看得人眼里也晃晃地燃起小火苗来。火麒麟被爆竹烧得支离、烧得破碎,现在就等着“副火麒麟”了。火麒麟一副就表示又回到了太平盛世,人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节过年了,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火麒麟往前如游龙般行进,突然那头在最后一刻向前扑去,尾巴里藏的人往一旁冲,那看台上的日本军官就被压在了庞然大物下。火苗烧着两个人,两具身体都笼罩在麒麟的阴影下,遮掩着,扭曲、歪斜

20、、殴打、挥舞、挣扎。一阵枪响,那麒麟里的两具身体,腿一蹬,都不动了。揭开一看,那军官胸口插着小刀,趴在他身上的背后有两个洞,深邃地暗红着,汩汩地涌着血。再一看,从尾巴里奔出的人和几个日本兵横在地上,背上映着梅花。 “后来呢?后来呢?”麟儿摇着手中的笔。 “后来,陈轸没了师父师兄,自然成了接班人。带着他的那个麒麟团啊,去过香港、澳门,去过美国 “那你们都跑那么远去了,怎么不干脆留在那儿呢?” “麟儿,文化没了根,就像鱼失了水,活不了的。人也一样,只有抓牢了根才能活。你看看你爷爷,那些年那么苦的日子都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守住了。你看我,一把岁数不能跑不能跳的,要是不唱唱歌,在这36楼,一下就被风吹走咯

21、!祖孙俩都笑了。(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少女芸川的爱情发展为线索串起山城风物、麒麟舞艺、战争风云,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精神厚重。 B.芸川与陈轸在榕树下的对话“故意酸他”“怪文绉绉”体现出两个人性格和追求的不同,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个人情感的发展。 C.小说以少女口吻、有限视角展开叙述,从个人经历由点到面晕染开去,引向宏大社会背景。 D.麒麟在文中是少女芸川心中的少年陈轸的形象,她用唱麒麟古歌表达了对少年的夸赞与爱慕;麒麟舞艺术,象征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 8.小说中多次写到“云雾”,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9.作家王

22、蒙认为,短篇小说应该写得“巧妙一点”。请从叙事的角度谈谈本文的“巧妙”。(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临菑人主父偃上书。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

23、,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千戈之事。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以攻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

24、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 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B.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

25、/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C.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D.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皇帝,简称“高帝”,为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文中指秦始皇。 B. “臣窃危之”与“臣尝有罪,窃计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窃”的意思不同。 C.“丁男被甲”与“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两句中的“被”意思相同。 D. 朝夜郎与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两句中

26、的朝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主父偃认为,从进攻匈奴的历史来看,匈奴蒙昧野蛮、迁徙流动性非常强,一时难以制服。 B.李斯、成进等谏臣都认为,盲目进攻也会使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造成内忧外患的后果C.汉高帝也曾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攻打匈奴,结果平城被围,只得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D. 严安认为周朝和秦朝的灭亡都因不改变国策而造成,以此来劝谏皇帝要为国做出长远规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 (2)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7、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江月”点题,“乱”字点明对时世的感慨,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采用视听结合,写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明月北斗,又听闻岳阳楼凄凉的角声。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溅”字使愁绪具象化,“卷”字将

28、抽象的归心形象化。 D.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忠愤”门,尾联体现的最为直接。 15.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特色,而本诗最近杜味,请从沉郁顿挫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相传达摩祖师渡过长江时,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苇上渡过长江,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是: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高唱“_,_”,既表达了其对友人的感谢,也表现出其积极乐观的精神。 (3)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后代诗人

29、还由此创造出“落木”这一意象,请写出含有“木叶”或“落木”意象的两句诗: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层峦叠嶂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舞出雄阔恢宏的境界。 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从题材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_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

30、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气势磅礴的北宋山河。“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_。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画面 ,色如宝石,光彩夺目。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短句可以改写成长句:“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卷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

31、好?(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1小题。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但仅仅睡的时间充足是不够的,睡眠时间还要与身体的昼夜节律,也就是你的生物钟相协调。 ,那么我们醒来时就会感觉昏沉,在白天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即使你认为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做对了,按时上床睡觉,睡足了八个小时,那么你醒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很疲惫和烦躁。根据睡眠专家的说法,这可能是你的睡姿不对。 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睡眠医学教授说:“如果你的睡姿不适合你,那么你应该尝试做一些改变。”根据睡眠基金会的数据,大多数人都侧身

32、睡,但是这种睡姿会引起肩膀和臀部的不适。此外,有研究发现,_。该理论认为,这种睡姿会使食道中的一块肌肉放松,而该肌肉能够保持胃酸留在胃中,不会进入喉咙。如果采取右侧睡姿,胃酸就会渗上来并引起灼热感。如果采用左侧睡姿,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最糟糕的睡姿就是趴着睡了,只有7%的人这么睡,但是这样做会对全身造成压力。你醒来的时候可能会感觉麻和刺痛,还会增加肌肉和关节疼痛的风险。 ,但只有8%的人这么睡。这是减轻疼痛的最好睡姿,而且这样睡还不会导致胃灼热,因为你的头部高于胸部。当然,平躺尽管是最好的睡姿,但舒服仍然是关键的,你的睡姿的舒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33、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愿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数据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后,在由地球通往月球的过程中,其实只有3%的时间在正确航道上运行,其余97%的时间则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航道。最重要的是,它出发了,前往它要去的地方;而且通过修正,它最终预期到达月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