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三章1卷.docx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9095583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三章1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三章1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三章1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三章1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三章1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A世上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B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C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D地球上的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

2、A错误B、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B正确C、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人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C正确D、达尔文运用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揭示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如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正确故选:A【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等内容2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在()A原始海洋中B原始大气中C火山口D原始陆地上【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

3、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选:A【点评】关键点: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根据目前的有关资料分析,地球上最初生命起源的基本

4、条件是()A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C紫外线、雷电等D以上各项【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地球上最初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是高温、原始海洋、原始大气、紫外线、雷电【解答】解: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

5、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故选:D【点评】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4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科学家以“脊椎动物心脏结构”为材料研究生物进化,该材料属于()A化石证据B解剖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胚胎学证据

6、【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科学家以“脊椎动物心脏结构为材料研究生物进化,该材料属于解剖学的证据,据此解答【解答】解: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为生物进化论也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5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在脊椎动物的主要

7、类群中,进化阶段处于水生到陆生过渡形态的是()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解答】解: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而爬行动物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选:B【点评】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鱼类从水到陆逐渐自我完善达到了质变并适应陆地新环境,因而形成了两栖动物,它们是最早的登陆四足动物,属于一个过渡类型6初中

8、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生物进化历经漫长的地质年代,其总的进化趋势不包括()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多细胞到单细胞【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解:ABC、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C正确;D、从生物的形态结构上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不是从生物的生活环境上的进化趋势,D不正

9、确故选:D【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7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生物的物种既能保持基本稳定,又能不断进化发展,是因为生物具有()A生殖和发育的特性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长现象D由细胞构成的特性【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解答】解:(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性状的现象叫遗传,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2)遗传可以使子代能保持亲代的性状,利于保持生物的

10、稳定性变异可以使生物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生物能不断进化和发展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和变异的实质,遗传可使生物保持稳定,变异可使生物不断进化8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家畜各种品种的形成,是由于()A哺乳动物能产生各种变异自然形成不同品种B动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解答】解:家畜各种品种的形成,是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如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

11、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人类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求,对不同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并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通过遗传使这些被选择下来的性状不断地积累加强,就逐渐地形成了现代品种多样的家鸡因此家鸡的这种形成过程叫做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的选择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不是人D正确故选:D【点评】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9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A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生物类群B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C保

12、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D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据此答题【解答】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大量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和“遗传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去的客观事实,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根据前面的事实所作出的两个科学推论首先,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

13、和发展,具有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由于不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的适应性就是这样形成的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过程,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D【点评】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0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关于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大多数学者赞同的观点是()A神创论B自然发生说C宇生论D化学进化说【专题】选择题【难度】易【分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

14、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其他学说也要了解11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始祖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处于()A鸟类到哺乳类的过度类型B两栖类到鸟类的过度类型C爬行类到鸟类的过度类型D两栖类到爬行类的过度类型【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思考解答【解答】解:化

15、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始祖鸟化

16、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12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家兔的盲肠很发达,人类也有盲肠但已退化,这一事实可解释为()A人类起源于兔类B他们共同起源于水生动物C他们共同起源于单细胞动物D他们有共同的祖先【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分析】食草性动物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盲肠发达;而肉食性动物有发达的犬齿,盲肠不发达【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家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适于消化植物纤维,而人类不以植物为食,盲肠已退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D【点评】解

17、答此题的关键掌握自然选择的概念1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我国是世界上金鱼品种最多的国家,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是()A我国水域环境复杂B人工选择的结果C我国鱼类品种多D自然选择的结果【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解答】解:人工选择是指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新品种的过程,其结果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

18、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且颜色鲜艳,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因此众多金鱼品种的形成是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B【点评】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14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A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B生物体的器官越用越发达,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变异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

19、汰【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A、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正确;B、越用越发达的生物体器官,这种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所以不能够遗传给后代,错误C、生物在生殖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重组等错误,所以可能产生各种变异,正确;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要求考生识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能与拉马克进化理论的内容进行区分,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15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根据目前的资料分析,下列不属于生命

20、起源的基本条件的是()A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提供能量B原始地球条件C原始海洋D氧气供原始生命进行呼吸【专题】选择题【难度】中【分析】地球上最初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是高温、原始海洋、原始大气、紫外线、雷电【解答】解:A、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A正确;B、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B正确;C、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

21、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C正确;D、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因此供原始生命进行呼吸说法错误,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二解答题(共55分)16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

22、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试尝试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1)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是模拟 ,与现在地球上大气相比缺少了 2)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3)搜集到的证据:沉积在3相当于 中有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4)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 物质合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专题】识图作答题【难度】难【分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

23、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如图)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解答】解:(1)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是模拟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2)1内两电极通电是模拟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

24、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搜集到的证据:沉积在3原始海洋中有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4)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故答案为:(1)原始大气;氧气(2)闪电(3)原始海洋(4)无机小分子【点评】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17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请回答有关生命起源

25、和人类进化的问题有人将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表示为无极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1)上述过程是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的主要观点,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非生命物质经过及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填题中字母) ,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填题中字母) 2)米勒首先用实验验证了 过程是可能的,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可能性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学家将是否 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

26、属于一个物种即 【专题】填空题【难度】难【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

27、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可知,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是: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后来在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开始慢慢进化,逐渐进出出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1

28、)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A,即由无机物形成有几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2)1965年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一种蛋白质分子;1981年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它也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物质;这在生命起源研究上的意义是:表明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是可能的、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

29、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森林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种故答案为:、(1)非生命物质;A;B、C、D;(2)A;、化石;森林古猿;能直立行走,智人种

30、【点评】这部分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18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生物圈中不同的动物类群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生物 学家认为,所有的动物都起源于单细胞原生动物,在漫一长的进化过程中相继产生新的物种如图的“进化树”表示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及各动物类群之间的关系1)请写出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乙 ,丙 2)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该类群是由古代的 进化来的,进化的主要特征是 3)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出现在6亿年前,最早的鱼类大约出现在5.3亿年前,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 ,其适应

31、陆地生活的生殖 特征是 ,最晚出现的一类脊椎动物是 4)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来看,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专题】识图作答题【难度】难【分析】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解答】解:(1)如图生命树:可见图中的甲代表扁形动物,乙代表软体动物,丙代表两栖动物,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鱼类,D爬行动物,E鸟类,F哺乳类(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据生命树可见:节肢动物是由古代环节动物进化来的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3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据生命树可见:哺乳动物是最高等、出现最晚的类群(4)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故答案为:(1)软体动物;两栖动物;(2)B节肢动物;A环节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3)D爬行类;在陆地上产卵;F哺乳类(4)由简单 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

33、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19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首次发现了完整的、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1941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在二战中从此下落不明北京人头盖骨的遗失是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但近日,据二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理查德鲍恩老人的回忆,提供了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埋藏在中国秦皇岛某地的一个停车场下的新线索1)材料中的头骨化石为研究人类的进化提供了 2)如图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头骨请你据图比较,判断甲是 的头骨,你判断的依是 3)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 【专题】识图作答题【难度】

34、难【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如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趋势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解答】解:(1)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为证明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2)甲图为人类的颅腔,因为人类的颅腔比类人猿的颅腔大,所以容量也大(3

35、)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 能人,约150万到250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 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

36、(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第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智人,直立人之后未被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淘汰取代,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 由上可知,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故答案为:(1)直接证据(2)人类的颅腔;人类的颅腔比类人猿的颅腔大,所以容量也大(3)直立人【点评】人类的进化主要分五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入20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7.3章末1卷 生物体生存的

37、基本前提是适应环境,地球上众多的生命都在努 力顽强地活着,如果站在纯粹的生物科学立场上看,生物生存的主要 意义可能就是传递基因请回答:1)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性;同时,环境的不断变化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比如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这对它躲避天敌十分有利,但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性2)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各种生物都具有 能力,因此在有限的资源环境里发生着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性生存下来并通过 过程实现有利变异基因的传递,使有利变异 ,最终形成各物

38、种的适应性3)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说适应性是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对稳 定性和环境的多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 生殖更有利于生物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生殖更有利于生物形成对多 变环境的适应性,理由是 .【专题】填空题【难度】难【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解答】解:(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

39、媒传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等等,这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普遍性;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2)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各种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能 力,因此在有限的资源环境里发生着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性生存下来并通过生殖过程实现有利变异基因的传递,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最终形成各物种的适应性(3)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

40、过程,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此种生殖方式更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的环境,有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 来自不同的(或两个)亲本,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而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有性无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概率较小如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个体,并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故答案为:(I)普遍;相对(2)过度繁殖;生殖;逐代积累和加强 (3)无性;有性;无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概率较小,有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来自不同的(或两个)亲本,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点评】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