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094761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 窥镜自视( ) 谤讥于市朝( )( ) 期年之后( ) 邹忌( ) 间( )进 【答案】cho y zho gun sh ku bang cho j zu jin 【解析】要注意两个“朝”的读音;“期”的读音。识记时要据义记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朝服衣冠( )( ) (3)私我也( ) (4)王之蔽甚矣( ) (5)闻寡人之耳者( ) (6)吾妻之美我者

2、( )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答案】(1)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2)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5)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解析】词类活用在本课运用较突出,是考察重点,要注意积累。 3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求石兽于水中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D 【解析】例句与

3、D项中的“于”均是“对,向”的意思。A项,“在”的意思。B项,“在”的意思 。C项,“比”的意思。 4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比不上你那么美丽。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看他(徐公),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徐公美。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样看来,大王你的过错太多了。 【答案】D 【解析】这句应译为:这样看来,大王你受蒙蔽太严重了。 5填空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 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4、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 等。这部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国别体 三十三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 【解析】注意识记战国策的特点: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通俗易懂且切中时弊。“照镜子”是发现问题的方式。开

5、展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衣冠”是改错纠正,端正思想、作风和行为的过程。要时刻感觉芒刺在背,用党纪国法、法规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毫不懈怠。“洗澡”是让灵魂震撼,最好、最有效的“清洁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治病”不能讳疾忌医,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病情”,勇于吃药、积极看病、动手术。“治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健康党的肌体,让党的形象更干净、纯洁,使党成为率领13亿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流d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芒刺在背( )懈怠( )中流d( )柱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写法是“_”。 (3)文中“奢

6、靡”一词的意思是 ( ) A.倒下B.分散C.糜烂D.浪费 (4)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可以这样修改: 【答案】 (1) (mng) (di) (砥) (2) 震撼 震憾 (3) D (4)删掉“的根本目的”(或:删掉“为了”) 【解析】(1)注意“芒刺在背”的“芒”应读作“mng”;“中流d柱”的“砥”不能写成“底”。(2)“震撼”应改为“震憾”,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心受外力刺激震动而导致紧张不安或强烈的情绪。(3)“奢靡”指生活奢侈,挥霍无度。据此可知应选D。(4)“的根本目的”与“是为了”语意重复,应删去一个。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2017届中考贵州省安顺

7、市卷】 7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吾 妻 之 美 我 者 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徐公何能及君也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11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7吾妻/之美我者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比得上通“熟”,仔细偏爱受蒙蔽而不明 9邹忌身高八尺,形体容貌光艳美丽能够在公共场合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8、传都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0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11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句意为: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主谓之间停顿为:吾妻之美我者;句意为: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句意之间

9、停顿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及:比得上句意为: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通“熟”,仔细句意为:是偏爱我私:偏爱句意为: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受蒙蔽而不明。 9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中重点词语有昳丽:光艳美丽;句意为:邹忌身长五十四 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中重点词语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

10、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11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2018届中考湖南郴州卷】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11、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选自贞观政要

12、) 【注释】禄秩:俸禄秩爵。规:贪求。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秦惠王:即秦惠公。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臣之妾私臣_ (2地方千里_ (3)性嗜鱼_ (4)师随而伐之_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14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15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 【答案】 12(1)偏爱,动词 (2)方圆 (3)特别喜爱 (4)讨伐 13(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

13、一定很厉害了。 (2)做君主的人如果贪婪,那么他就会失去他的天下;做臣子的人贪婪,那么会丢掉他的性命。 14【甲】文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以自己的妻妾客人对自己有所求而偏爱自己说谎话为由,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人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蜀人贪金而招致国亡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贪,贪则毁身。 15【甲】 为人要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做人不要贪婪,贪婪会让人利令智昏,失去应有利益。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

14、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私”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注意识记“方(方圆)、嗜(特别喜爱)”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弊”,受蒙蔽;“主”,君主;“为”,做;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邹忌以妻妾和

15、客人对自己有所求而偏爱自己为由,来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这是运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乙文唐太宗列举公仪休不贪人鱼而保住自己禄位的例子和蜀人贪金而招致国亡的例子来告诫君臣不要贪,贪则毁身。 15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根据甲文中邹忌运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劝谏齐王的故事可得出以下启示: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根据乙文唐太宗列举公仪休不贪人鱼和蜀人贪金的事例可得出以下启示:做人不要贪婪,贪婪会让人利令智昏。 参考译文: (甲)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

16、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乙)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像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高官厚禄,一年所得的财物,数目非常大。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数目不过几万。然而,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爱惜钱财呢?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过去,鲁国的丞相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但从不接受别人进献的鱼,因此他得以长期享受鱼的美味。国

17、君贪婪,必定亡国,臣子贪婪,必定丧命。诗经上写道:大风刮得迅猛,贪心的人败坏家族。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要攻打蜀国,但不熟悉蜀国的道路,于是,他叫人刻了五斗石牛,并把金子放在石头身后蜀国人看见了,以为石牛可以屙金子蜀王便叫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到蜀国去,由秦入蜀的道路就这样开辟出来了。于是,秦国大军尾随而至,灭掉了蜀国。汉代,大司农田延年接受贿赂三千万,事发他自杀身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现在以蜀王为警戒,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 1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 窥镜自视( )

18、谤讥于市朝( )( ) 期年之后( ) 邹忌( ) 间( )进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朝服衣冠( )( ) (3)私我也( ) (4)王之蔽甚矣( ) (5)闻寡人之耳者( ) (6)吾妻之美我者( )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求石兽于水中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比不上你那么美丽。

19、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看他(徐公),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徐公美。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样看来,大王你的过错太多了。 5填空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 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 等。这部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通俗易懂且切中时弊。“照镜子”是发现问题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衣冠”是改错纠正,端正思想、作风和行为的过程。要时刻感觉芒刺在背,用党纪国法、法规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毫不懈怠。“洗澡”是让灵魂震撼,最好、最有效的“清洁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治病”不能讳疾忌医,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病情”,勇于吃药、积极看病、动手术。“治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健康党的肌体,让党的形象更干净、纯洁,使党成为率领13亿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流d柱。 (1)

2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芒刺在背( )懈怠( )中流d( )柱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写法是“_”。 (3)文中“奢靡”一词的意思是 ( ) A.倒下B.分散C.糜烂D.浪费 (4)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可以这样修改: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吾 妻 之 美 我 者 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徐公何能及君也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2、受下赏。 10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11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

23、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禄秩:俸禄秩爵。规:贪求。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秦惠王:即秦惠公。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臣之妾私臣_ (2地方千里_ (3)性嗜鱼_ (4)师随而伐之_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14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15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