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中之中.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092829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重中之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考研重中之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重中之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重中之中.pdf(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住宅与聚落 如何读文1.从礼制、城市制度、建筑技术等的发展理解住宅形制的演变;2.了解中国住宅主要构筑类型及其特点,体会不同住宅类型与当地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从聚落概念理解人类群居生活方式,了解地缘、血缘影晌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如何读图1.在比较中概括 抽象出传统住宅的功能原型,和今天常用住宅的功能结构关系有何区别?2.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3.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结构。如何读典例1.住宅典例仅是一些基木案例,由此而延伸的更好案例,能否找出来?2.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各种经验

2、,思考其对现实设计的影响。如何思考I.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关注各地住宅的形式、及其与当地生活习俗的关系,体验建筑之于生活的影响;2.关注民居中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各种设计手法,随时随地收集资料。东南大学中建筑史宗庙建筑复习提纲如何读文1:坛庙的主体建筑是坛(露天祭台)与 庙(殿宇),分析二者在不同地域、民族及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差异的原因。(相关对于祭祀对象的研究:神灵与祭祀)2:总结不同类型的坛庙在祭祀对象、方位、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皇家坛庙与地方祭祀建筑的不同。参 见(曹春平论文)3:都城与礼制建筑南郊祭天是皇帝代表自己的臣民与上帝之间的沟通,祭天的资格是天下共主的象征,祖(太庙)是祖先,社(

3、社稷)代表以农立国之国家,因而礼制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成为都城的一个组成部份。他们各自与宫城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读图1。注意坛庙总体布局,体会如何利用不同的建筑组织空间序列。参考傅熹年先生的研究成果,你认为傅先生的分析方式有道理吗?(引用傅先生的图)2。读光盘时,除了以上几方面还应注意建筑色彩、彩画等小木作所表征的等级;如何读典例不同类型的坛庙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可选择某类型的坛庙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群体1:分析总体布局的特点。2:体会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如何满足精神的功能。单体1:如何突出主体建筑。2:分析建筑在体量、形式、装饰、色彩、用料等方面的特点。3:单体中各种因素如何体现等级,并

4、着重分析其象征意义 如何思考1 .能否找到一些国外古代的相似性质的建筑?如果有,分析其异同;如果没有,为什么?2:在坛庙建筑中,通过那几种手段达到情感的积累,用以进行不同的祭祀活动;对今天的设计有何启示?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寺庙 如何思考1、石窟可以让观者见到许多似乎不属于中国古建筑的东西,但它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会消亡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文化错综促进,通过石窟的学习,对这一点应有更深的认识;2、关于石窟的文字及图片通常都是雕刻、彩绘等,很少有人从大局上来讲的。以前我对石窟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些单个东西上。今年去古建筑考察,倒是使我

5、对选址、山川形势等产生了兴趣,比如对比一下龙门与云冈,个中趣味自能体会;3、暑假古建筑考察时,我觉得云冈的雕刻不如龙门的生动,回来后看了看梁思成先生的 中国古代雕塑史,发现他亦有同感,究其原因,梁先生倒未说得很明白,只好自己看看别的论述,倒也有趣。讲这些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学石窟(对于整个古建筑学习都样)时多留心,然后肯定会有兴趣和问题,再趁热打铁,多学一些书本课堂以外的知识,总不是件坏事。如何读图1、宫殿部分给出的单体和群体如何读图的方法,同样适用在寺庙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2、尽管中国古建筑在唐宋之后有模数的概念,但通过大量实例的阅读发现,具体建造时对于基地的考虑在立意是至关重要的,好比衣服

6、的剪裁,“量体”是摆在第一位的。在没有机会实地考察的情况卜一,特别注意单体群体不要割裂开来看,也不要拘泥于平面立面的模数分析,而是将眼光放远,考虑周边环境对单体群体的影响。如何读典例1、学习本无定法,前面几章提供的读典例的方法皆可借用。而且寺庙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与其他建筑类型也有渗透;2、我想强调“全面”和“仔细”两点。举个例子:山西芮城永乐宫是建国后迁建的,教科书上的总平面是原来在永济的情况,建筑群后有山有水,并且水一直贯穿在群体里,而在芮城这些都看不见了;而且通常我们对选址的描述都是门前有水屋后有山,而永乐宫却是屋后有山水,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也没弄清。由此可见,背景资料掌握的“全面”和阅

7、读实例的“仔细”能够产生许多有趣的思考,并使自己看到更多隐藏的信息。复习重点 如何思考1、如有机会实地考察,多用人体尺度去实际感受,对建筑及外部空间的把握有好处,并会发现一些设计规律。如我在考察中发现许多群体内部及外部的开放空间尺度与芦原义信的 外部空间设计中总结的尺度比例是一致的;2、时常会有同学问学习古建筑的意义,其实只要留心会发现除了人人都会说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实际意义不胜枚举。我在考察中除了注意建筑的本身,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建筑群体的选址、群体内部各空间之间的转换等上面,这些对做建筑设计很有帮助。通常本科课程中,实例分析侧重西方建筑部分,如有空,不妨分析一下我们本土的东西,比方山西太

8、原晋祠,我个人是流连忘返;3、现在对古建筑的保护大受关注,有些为了集中或方便保护,会进行迁址,这必然会导致原有信息的部分损失,利弊关系要辨证的看。东南大学中建史塔部分的复习提纲 如何读文1.把握塔的类型划分,及其相应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象特征。(可 参 阅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部分章节郭湖生主编)2.典型实例,了解一下各类型的演变过程及各个时期的一些特点。如何读图1.平面特点;外部形象;基本构造。(可参阅罗哲文著的 中国古塔,记述了中国古塔的起源和发展、类型和构造及重要古塔的介绍)2.不同材料的应用对其构造及形象的影响。如何读典例1.书上塔的典例是一些基本案例,可参阅其它案例。2.分析各典例在体量

9、、形式、装饰、材料等方面的特点。复习重点可参考 如何思考1.塔的起源,演变过程及与寺庙的关系。2.塔的形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石窟如何读文读文前先注意几点:1、石窟的原型为印度的石窟寺;2、石窟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且年代较早;根据以上提示,具体方法如下:1、学习古建筑,溯源很重要。适当地了解印度石窟寺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形式,有助于弄清石窟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在原型的基础上走出了多远,如何为我所用;2、掌握石窟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可以从侧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宗教信仰、社会风气、建筑建造理念的演变及阶段性特征;3、有兴趣着者不妨在中国地图上标示出石窟

10、的分布图,这样能够直观地了解古人建造石窟时对地理、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其实看任何一样事物不要局限,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石窟,甚而至于古建筑,倘仅就事论事,意义不大。如何读图1、综合石窟的建造年代及平面图,注意石窟单洞平面布局的演变;(如塔院型向佛殿型的转变)2、石窟是雕刻、绘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并且保留了大量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如涡卷,希腊柱式等),多关注这些内容,有助于明白中国古建筑发展并非一成不变;3,(这一点纯属个人兴趣)石窟中常将宗教故事绘成或刻成连环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且表现手法多变,如有机会亲临现场,不妨细细品味,收益良多。如何读典例1、了解石窟建造的年代背景

11、至关重要,因为技术、审美观念、统治者情趣等等都会影响石窟的建造布局,雕刻手法,色彩对比等;2、注意典例中普遍与个别的建筑形象,思考有些流传下来,有些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特别关注建筑的细部处理,包括建造与装饰部分。重点与难点 如何思考1、石窟可以让观者见到许多似乎不属于中国古建筑的东西,但它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会消亡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文化错综促进,通过石窟的学习,对这一点应有更深的认识;2、关于石窟的文字及图片通常都是雕刻、彩绘等,很少有人从大局上来讲的。以前我对石窟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些单个东西上。今年去古建筑考察,倒是使我对选址、

12、山川形势等产生了兴趣,比如对比一下龙门与云冈,个中趣味自能体会;3、暑假古建筑考察时,我觉得云冈的雕刻不如龙门的生动,回来后看了看梁思成先生的 中国古代雕塑史,发现他亦有同感,究其原因,梁先生倒未说得很明白,只好自己看看别的论述,倒也有趣。讲这些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学石窟(对于整个古建筑学习都一样)时多留心,然后肯定会有兴趣和问题,再趁热打铁,多学一些书本课堂以外的知识,总不是件坏事。东南大学中建史复习提纲园林 如何读文要学好园林,理解园林的内涵,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中国古代园林各个时代的特点,还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它。1 宏观的理解园林的发展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相关甚密,经济的差异容易理解,然

13、而这里对“文化”的理解就要涉及一个较大的范畴,我将之理解为:语言、宗教、历史、哲学、艺术等以及园林不同的主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阅读的仅仅是各种因素作用后的综合结果,而阅读的目的就好比揭开蒙在结果上的层层面纱,你会发觉,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都有无穷的趣味。你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园林,正如李渔在 一家言中谈到的,感悟一种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有曲则全”和行至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的人生哲学。也可以从文学和戏剧的角度解读园林,体会那种置身于园林中就可获得的“诗来寻我”的意境。还可以从绘画的角度,欣 赏 它“水墨调”磨出的水天一色。甚至可以从宗教的角度,品味它于红尘中取一方净土,获出世入世的悠然。不

14、管你从何种角度去看、去听、去思考、去体会,中国园林给予我们的,说到底,用一个最简单的字,就是一个 美 字,当然,其中更暗含了从中透出的园主人的性情和他对人生的感悟。微观的理解你已经体会到中国园林在一山、一水、一木、一石中体现的“美”,即是园林“以何为美”的表现,那么接下来,就有必要了解园林“何以为美”的造园手法。在你深入的了解园林是如何“叠石为山、造渠理水”之后,必然会将园林的构成要素、营造手法了然于胸,这时再回过头去阅读历朝的园林精品,相信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新的感悟。如何读图从“水”入手:水系的布置是园林布局的精华所在,正所谓“园无水则不活”所以我的建议是先 从“水”的布局入手读图。理解了“水

15、”这一主线,然后再理解叠石为山、砌石为岸的手法,以及园中建筑的布置,其实都与水有很大关 如何读典例第一,前面已经说了园林的设计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园主人的喜好等密切相关,那么读典例的前提就是了解它的时代背景。第二,不同性质、类型的园林,其造园手法和布局都有很大不同,这一点也是要注意的。第三,大家,可以选取同一时代的几个典例开展横向比较;也可以顺着时间的发展选取历代的园林的精品进行纵向分析;还可以就一个典例,每个人以不同的着眼点入手进行分析。(大家可以将你的分析发表在讨论板上,相信会是个大热的话题)如何思考“园林”是一个很活的话题,从各个角度思考都会获益匪浅,同时它又不是一个一天两天可以说完

16、、想透的东西,因为就算是同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的经历和岁月的累积,对园林的思考又会有新的感悟,“园林”是一个值得你思考一生的事;所以,放开一些,就用你们最新鲜的眼睛去看、用你们最好奇的心去探索吧,相信你会有所不同。关于考研重点”佛光寺大殿”的问答题回答要点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2:01:46晚唐建筑,公元8 5 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剖面特点: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

17、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 架 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分明楸,草楸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楸)明柢:平 (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椎(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柳:在 平 平 恭(音 其q i)上看不见的柢,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椎.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 上 架 的梁,彷,楝,椽都暴露于室内.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樽(脊模)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有樽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

18、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樽(楝)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楝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立面特点: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正 脊 一 一 典 型 的 凹 曲 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没有仙人走兽.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庞殿顶)升 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 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高.)斗拱肥硕.出檐深远.内部空间处理:空间

19、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楸在下,平 在 上,衬托着明楸层次多,丰富.尺度把握较好,平僭I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本文已被浏览8 5 1 次)关于中建考研中经常出现的问答题:顶隔因子的两种做法.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 2004-9-20 1:58:20一种是 露明 的做法,另一种是天花做法.露明做法,宋 称 砌 上 明 造 ,即不带

20、顶棚,将 上 架”的梁,杨,檄,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上 架”构件自然也成为了内里空间的分割手段和装饰手段,这种做法大多用于寺庙佛殿,陵寝祭殿和宫殿组群中的门殿,便于取得高爽,深幽,神秘的空间气氛.二是天花,其广泛用于宫殿,宅第等各类殿屋,有保暖,防尘,调节室内空间高度和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天花可粗分为三类:一是软性天花,一般住宅用秫秸札架,然后糊纸,属于纸糊天棚.府第宫殿的讲究做法,用木顶格,贴梁组成骨架,下面裱糊,成 为 海度天花.这种天花表面平整,色调淡雅,显得明亮亲切.二是硬性天花,由天花梁杨,支条组成井字形框架,上钉天花板,成 为“

21、井 口 天 花 板上可绘制团龙,翔凤,团鹤,花卉等图案,有的还有精美的雕饰.这种天花适合用于较为高大的空间,显得隆重,端庄.三是藻井,是天花的重点部位处理,多用于宫殿,坛庙,寺庙大殿的帝王宝座,神像佛龛的顶部,如同穹然高起的华丽伞盖,渲染出中心部位的庄严,神圣,以突出空间的构图中心和意象氛围.藻井属于天花中的最高等级,历来都把它列为内檐装修中的最尊贵体制.(本文已被浏览6 0 3 次)关于中建考研中经常出现的问答题: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 2004-9-20 1:59:48突出内向型的布局.使用功能,安静,私密性强.精神功能上,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突出建筑空间的

22、艺术表现.建筑成了空间的界面,突出空间美.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突 出 单 体 门 的 铺 垫 作 用.我们把以单体建筑出现的门称之为单体门,如宅门,院门等,它们不同于板门,隔扇门等装修的门,是唯一朝外的因子,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突 出 亦内亦外 的复合空间.有 利 于 快 速 施 工(本文已被浏览8 5 8次)关于中建考研中经常出现的问答题: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1:56:50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 二 年(1 0 5 6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 结构措施有:八角形平面,其

23、作用可减小风力.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圈柱,底层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 的 副 阶 周 匝 ,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 金箱斗底槽”.殿阁型构架,9个柱网层,9个铺作层,1个屋架,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高宽比合理,6 7.3 1 /3 0-2 /1收分合理,内柱1 5层对齐,6.7层内错半个柱径,8.9层再内错半个柱径.外层每层都内错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暗层的处理,结构上增加了柱梁之间的斜向支撑,使塔的刚度大大增强.底层加厚墙体,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楼梯处理很独到,分散布置避免纵向断裂.门窗上加斜撑,也增加了整体的刚度.荷载方面,高大的建筑

24、用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均在一层.其立面造型上雄壮而华丽,采用了 6 0多种斗拱,繁多的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评价:当时的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体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文物价值很高.关于中建史考试“故宫”的答题要点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2:04:34总体布局:故 宫 长9 6 0米,宽7 6 0米,占地7 2万 平 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

25、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 三 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 三 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 殿(皇帝住所).西 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 康 宫(太妃住所).东路,后 三 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 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建筑特点: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的布局上体现了 择中立宫 的思想.采用了宏大的规模,占地7 2万平米,世界

26、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大 约1 2 0 0 0 1 3 0 00间房子,现存9 0 0 0多间.太和殿前的庭院3 5 0 0 0平米,远超西方广场的规模.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 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 九五之尊.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三朝五门.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首先体现了阴阳两极(外朝,阳,阳数1,3,5,7,9.内廷,阴,2,4,6,8,1 0).另外,四象,“四灵之地”.东西十二宫,十

27、二 星 宿 乾清宫一一天,坤宁宫一一地,等等.运用了其它的艺术手段.雕刻,绘画,文学等.(本文已被浏览6 8 6次)关于中建史考试“木构架建筑特点”的答题要点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2:05:24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 墙 倒 屋 不 塌 可 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二.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 口 制(清)为模数.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柱径d=6寸,面 阔s=1 6.6d=一丈,柱高h=l2.5 d

28、.优点: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三.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 点:体现了功能,技术,造 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一一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四.费工费料.如铺作中的转角斗拱构件有1 7 0多个.五.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和幅与福之间缺乏联系,梁架和

29、基础结合的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六.耐 久 性 差.怕 火,怕水.(本文已被浏览8 3 3次)关于中建史考试“颐和园”的答题要点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2:07:10其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 7 5 0),占地2 9 0公顷.分前山,前湖和后山后湖三大景区,其中7 8%为水面.是保留较完整的皇家园林.清漪园在天然山水的基础上,结合治水建寺,因势利导地施展了大规模的地形整治,对全局山水地势作了一番除暇瑜的调度.-,疏浚西湖.往东拓宽湖面.二,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三个小域.三,整理前山,疏通后西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四,紧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

30、园外借景.其宏观特点是,1,湖堤用岛式布局和堤式布局的综合形式,利用西堤,支堤将水面分成三个部分,又做出三大岛,三小岛,总体上,符合传统叠山理水的模式一一三山,却又不拘泥.2,山区特色概括为前山 寺包山,后 山 山包寺.前山建筑左右布局烘托轴线,创造出仙山琼阁一一雍容华贵的境界.后山则创造出人间桃源一一山林野趣,淡雅幽静的另一番境界.3,宫廷区布局将庄重,肃穆,端庄,稳重的风格与园林的大环境结合的很成功.其构成要素,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及服务用房.4,前山区一主四从的轴线组织,主从突出,两侧退后的建筑,均衡却不对称.同时使用了 3 7 2 8米之最的长廊,提供了全天候的游览路

31、线,形成过渡层次,并取得画框效果.5,后山后湖采用两山夹水.水窄山高,水宽山矮,形成了对比效果,突破了带形长河的僵直单调,取得化河为湖,开合多重的基本格局.达到真假难辨的宛自天开.总之,颐和园的布局在充分展示了造园主题的同时,又重笔点染了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的性格.关于中建史考试重点“天坛”的答题要点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2:07:50一,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1 ,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面,内城的南郊.2,规制,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共4 0 0 0亩,外墙垣东西约为17 2 5米,南北为1 6

32、5 0.3米.内坛墙东西1 0 4 3.2米,南 北1 2 2 8米.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殿).3,天坛的建筑包括,a.圜丘组群:圜丘坛,皇穹宇(圜丘,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祈天用.圜丘坛,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皇穹宇,放先祖牌位.)b.祈年殿组群:祈祷丰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间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c.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有壕沟,围墙等防御设施的固定住所.d.丹陛桥(3 6 1 x 2 9米).e.神乐署:神乐乐队的长期住所.牺牲所:饲养牺牲品的场所.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1 ,采用宏大的用

33、地规模.故宫9 6 0 X 7 6 0.天 坛1 6 5 0.3 X 1 7 2 3.2 1 3 0公顷,比皇帝高,创 造 天 的气氛.2,总体布局,轴线偏东.3,从 建 筑 形 象 表 现 天a.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的外围墙的圆形墙,祈 年 殿.b.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c.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d.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4,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 看天的路线5,运用了一系列象征的手法.a.数的象征.祈年殿的柱子,檐 柱1 2根(1 2时辰)金 柱1 2根(

34、1 2月)同时两者又是2 4节气,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为2 8星宿.圜丘台基的直径.上,1 X 9丈=9丈,中3 X 5丈=1 5丈,下3 X 7丈=2 1丈,形成三层台基.圜丘的地面铺石为,9 X 1,9 X 2,9 X3 9 X 9.9为阳数之极.b.几何图形的象征.内外坛墙的形式是北圆南方,体 现 天圆地方.c.方 位 象 征.建 筑,主建筑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斋宫坐西朝东,次之.丹陛桥,神道为正中,御道,王道分别在西东一一突出皇权和天的关系.另牌位,版的位置.d.色彩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蓝色)反映出天不是神圣的色彩,而是理性的光彩.三.天坛体现的 尚无思想 和 以 少 总 多”的方

35、法.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 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本文已被浏览15 1 2次)中建史考试要点之-殿式彩画和苏式彩画的比较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2:12:34一,殿式:采用程式化的象征画题.程式化即采用图案化.(旋子彩画可能出现局部写实的画题,说明并不够规范)苏式:与殿式相反,采用写实的彩画,而次要的部位采用程式化的画题.二,殿式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殿式每个构件的彩画不会延伸到相临的构件匕可清晰辨别每个构件的边缘轮廓.苏式则突破构件

36、的结构逻辑.突破了构件之间的界限(但并不是说1()0%突 破.例,藻头布卡子时则遵守了各自的界限).三,殿式严格地运用平面图案,没有透视感或立体感,图案平面化.苏式则热衷于立体图案和退晕的效果.例如,回纹,连珠纹,烟云用立体的图案,但如卡子则为平面化的图案,所以也不是1 0 0%的采用立体图案.殿式和苏式之间迥然不同的原因-,建筑不同性格对彩画有不同的要求.殿式建筑为庄重,富丽堂皇,要求彩画端庄,凝重,规整.而苏式园林建筑本身则轻松,欢快,对彩画要求是,活泼,风趣,丰美.二,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了 重 理 和 偏 情 的不同倾向,不同的创作思想.殿式彩画为重 理 的创作方法,为什么要尊重结构逻辑呢

37、?反映实际需要,实际面貌.苏式彩画为“偏情 的创作方法(浪漫).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反映其主观意愿.三,建筑创作中存在着 二律背反 的现象.彩画现象即为其一.(本文已被浏览7 0 0次)中建史考研复习要点结合实例分析,谈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出处:作者:建筑规划考研学习网2004-9-20 2:1 1:25功能要求上,-物质功能.二精神功能,寄情山水,欣赏诗情画意的景观,追求豪奢.私家园林是为解决园居休闲生活而建造.一般为“宅加园”型,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面积都不大,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创造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既要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又

38、要富于自然意境.基本原则和手法.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其作用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空间容量盛大.提供一个持续的欣赏过程.形成疏密相间的对比效果.其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其要点是要有主次,不宜平均分配,形成对比效果.例如,在园门内通常用假山或小院落分隔,不使游人马上看到主要风景.并经过若干曲折小空间转移到主景区.这种对比手法,是一般园林普遍采用的.各有特色分而不死,避免迫促,散漫,零星,重复,排牙.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叠 山 a.模式b.山水 布 局(主山对着主水,主建筑)c.山与真山的关系 理水a.黝 得 体 一一小园以聚为主,大园聚分结合.b.水 口 一一形成四通八

39、达的感觉,造 成 无尽 的假象,扩大湖面空间.c.池岸一一宜低不宜高.水生植物三.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致的矛盾.采用隔绝式,如留园,由于五峰仙馆的功能要求尺度大,破坏了整个园的尺度感,因此,利用了一系列小建筑,将五峰仙馆与水面隔绝开来.尺度处理得宜.一般用小尺度建筑,因为私家园林的地理条件一一面积小,所以用小尺度建筑一一小中见大.若功能要求尺度大,则须将大尺度破坏,典型手法,鸳鸯厅如图二.亦即先将大看小,再小中见大.虚化界面一一例如将墙体表现为 爬墙虎四.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私家园林的空间追求境界,意境.如留园.见图三.空间大小,横竖变化,光线对比,追求深远的意境,格调雅素精巧.五.运用扩大

40、空间的手法.化整为零.有大有小,有主有从,隔面不断,通而不适尺度处理.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再小中见大,凹凸处理.不尽尽之.意不可尽,不尽尽之.化有为无,化实为虚,如敞厅,隔而不挡,巧于因借.源流无尽.周而复始,如闭合的路.(本文已被浏览14 0 5 次)建筑理论与历史一 概论(-)理论的作用理论的高度1.对历史意识的培养,用立体的纵深的眼界看问题且要有建筑史观理 性 工 具 理 性价值理性目标理性2.德里达传统不是继承,继承不是接受,是致力于选择,以延续一个矛盾.3.理论的方法图 说-解 析(江南意想)(二)当代的理论议题1.后现代主义(1)文脉主义(2)隐喻主义(3)装饰主义文丘里 詹克斯2.

41、结构主义3.传 统(历史)主义4.类型学罗西注 建筑理论的新议-后现代主义的各流派观点文脉主义即后现代主义城市理论,最典型的是拼贴城市一有魅力的城市是拼贴的,各个时期的建筑都有。现在的城市多是混杂的,不是拼贴的。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中国的地形分为西北,东南。东南为华夏。这两部分被山势分隔,木结构分布在东南。1聚落中国的城市是小亚西亚生产方式的,这是一种半城半乡,半农业半手工业的混杂状态。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是这种结构。如唐长安108坊,由坊墙围合,有的坊内种植庄稼,即此城乡混杂状态。这种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封建末期。闾里一-里坊-街坊(厢坊,类似近代的商业大街)街坊可以

42、是曲折的,但其严格的几何结构是不变的。中国的广场是由坊围合的。汉九市,每个市由坊围合的。故宫在一定意义上说更象一个城市,而非宫殿。2 华夏汉文化圈院 一 坊一一城同构,华夏有城市形态的东西在乡村中。3 地理决定论长城-中国第一建筑(自然,文化交界线),15寸(400mm)降雨线地理条件决定建筑形式(生态意义的建筑)但是地理决定论是片面的,很多地区的建筑形成不同建筑形式,彼此甚至相矛盾。如从唐代到清代屋顶坡度变陡。地域环境造成文化中心南迁。做事者,东南。收工者,西北。(司马迁)4 文化决定论即使与地理环境诸因素相背,作为文化因子也会遗传。如北京故宫屋顶的坡度,即是南方文化的反射-苏州香山帮在明成

43、祖时将南方文化移植过去。文化空间是流动的。代表人物:A,Rapoport他认为地理是修正因子,决定性的是文化。四阿顶四阿顶四柱即四阿。阿-角梁最古老的建筑是四阿顶的,屋顶与墙面分开。中流,凶宅。最早的建筑是火堂,上方有中流。全世界即是如此。发展到后来院落中心必为实,如故宫太和殿。上栋下宇,脊大于檐,常见于东南亚。其原型为:檐檐栋一-梁环境因素是修正因素,文化起决定作用。中国建筑的围合-四合院一-自古如此,空间是与外界隔离的。林语堂:中国围合在家族血缘的联系中是共产式的,对外是掠夺式的。这种文化方式是遗传的。中国是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墙的文化。乡村被墙包围就形成坊。五凤楼,王家大院(中国最大院落

44、群),上海里弄,四合院及江南民居有相同的城乡同构的原型。美洲西亚也有四合院,但与中国的四合院类型不同。西方突出建筑而非围合空间(纪念性建筑),中国突出的是水平展开的秩序。阿尔伯蒂:“建筑是一个小城市,城市是一个大建筑5营造-环境,聚落,城镇,建筑群,装修,景园,家具的组织。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铃营:匝居,营造围合生活空间。井:周 礼 考 工记匠人营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对比于西方希波丹姆斯的坐标方格网的城市规划以及今天网络化规划。井干,井字状反映在建筑构造的形式中。藻井,井字状反映在装修中。(网格状装修图案)市井,十字状街口。常 有“物价局”。中:择中而居。择天下之中为国,择国之中为

45、宫,择宫之中为室。吕氏春秋国,指国都。九州,九宫格的布局。中国的中心为河南告成镇,太和殿为故宫中心,明堂太庙也在中心。这有严格的空间概念。全世界的原始时代的房子都是圆形的(趋同),但只有中国是择中的。傅熹年认为中国建筑存在模数。西方广场为方形圆形等几何形,中国广场是市井(井字形,田字形)。节场-中国广场的形式四合院表现了中国的人伦秩序,围而造之-匝居。()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木构体系今天在乡村依然存在。在西方,木构体系断裂。受中国影响,木构体系建筑在西方(北美,欧洲)以商品形式发展。但西方的木构体系是断裂的(印度也是),而中国是延续的。1类型学-中国木结构是东方的类型建筑的原型指空间类型,并非功

46、能。德国昆西(DeQuiency)将人类建筑分为三大类型:洞穴式,东方帐幕式,希 腊 式(即柱式两坡顶,由木结构两坡顶的篷屋发展来)2 梁思成:中国尚检。木结构取材方便,工期短。3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最大区别是木结构体系没有改变,中国人无永恒观念,神学思想没有在社会起统领作用。4 阴阳说一-金木水火土。木(阳),石(阴)。祠堂,陵墓为阴性,用石材。拱券的小料厚缝不适合与住宅,凶宅,而用于陵寝。5 张光直:历史文明全部为中断的,时空断裂的。中国未中断(象形方向),中国是直线发展,西方为阶梯式发展。人类建筑有四大体系,中国有别于其他体系。从西向东(1)希腊,罗马的古典体系(后来发展到美国)(2)伊

47、 斯 兰(中世纪产生)位于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南,影响极大,如尖券。(3)西亚与东亚中部,印 度(东西方之间的体系)(4)中国体系(包括日本,朝鲜)中国文明在远古与印地安接近。(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ChineseTectonic)中国的营造是有文化的,当营造形成习惯,这种习惯的沉积就形成文化。Tectonic(构造)-Poetic Construction(诗意的构造)1 中国建筑一贵柔的体系(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老子)椎卯可追溯到绑扎体系,是柔性体系的开始。建筑与地用样卯连接可吸收水平力的破坏。柱上 梅 础 上 卯。中国建筑的屋顶也是可移动的。中国建筑水平,竖直,斜向都是柔性的。厅堂,内柱升高

48、,不做天花,构件讲究。殿堂,内外柱等高,有天花,分明草袱。中国建筑水平方向分为三层:梁柱额材形成的构架(框架),铺 座 层(水平层),天花以上为第三层。中国建筑有三种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井干式的结构全部为水平方向,形成井干壁。铺座层就是如同井干壁的结构。中国建筑水平展开,即使向上发展也是水平连接。西方崇尚宗教,Gothic建筑向上发展。中国木建筑到山西河北,砖石建筑(地下建筑)到 陕 西(秦陵)。佛光寺大殿为金厢斗底槽,而小II本认为佛光寺殿外为围廊,金柱内才是门扇。金厢斗底槽多用于佛殿,饶佛礼拜。观音阁外观为5 层,实际9 层(2n-l)。中国建筑有造型柔和的凹曲线(正脊,俄脊,檐

49、口,翼角起翘,屋角)。与希腊建筑相比,中国建筑强调曲线,使人联想起帐幕。希腊建筑为了矫正视差,将梁柱作成曲线。中国建筑的装修色彩趋向柔糜,且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艳丽。铺座到明清成为装饰,结构象今天的简支梁体系。清代建筑象西方的洛克克,并与法国建筑相互影响。合理的结构与艳丽的装修形成柔糜的特点。中国的建筑有自己的古风,古典,洛克克。古风,唐以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交融形成唐代的高峰。古典,宋,以柱式为基本单位成为规则并成熟,唐开始,宋成熟。之后走向古典晚期。洛克克,明清,柔糜妩媚。中国建筑柔曲的外观,柔性的结构没变。楼阁上下层之间有暗层,利用斜撑形成空间钢性箍。2“模数化”的倾向中国的建筑有“模数化

50、”的倾向,今天的模数与工业生产有关,日本人发明。中国的古代建筑“模数化”的倾向,是准模数的。材,拱的断面。高15分,宽10分。斗拱加高用小料,为契。斗拱决定等级。斗拱由于其作为度量单位的作用,所以到清代一直没消失。斗拱最基本的特征是作为度量单位。材,契用于构件断面,开间进深用分控制。宋,“以材为祖”,“材分八等”。清,11斗口。唐宋到清斗口变小,清用小材,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四等材,用于城门,五六等用于大殿。按制用材。清一等材与宋相似。宋代材折变不规则,12,345,678三组折变率。清代材折变率相等,更接近“模数化”。宋代材高15分,宽10分,契6分。材加契为足材,2 1分。清 代 高14分,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