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附练习题.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941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附练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附练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附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附练习题.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小升初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附练习题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 情 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2、)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 X比

3、作(把X X拟人化)X 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 达 了(人物)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 出 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用 X X 代 X 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4、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 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 染 气 氛(记叙文、小说);埋 下 伏 笔(记叙文、小说);设 置 悬 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 中 心(记叙文、小说);深 化 主 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 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公式:数清例句的字数。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马上点标

5、题下“小升初”关注可获得更多有态度的智慧文章,每天更新哟!)第三部分:段落篇章词语一、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二、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引起下文D、渲染气氛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B、点明文章中心,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题目D、照应开头E、照应全文F、引人深思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

6、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第四部分:写作方法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 X 和 X 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 X 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

7、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 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 X 的特点,突出人物X X 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 X 的气氛,表达一种X X 的思想感情四、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8、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 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 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五、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 景 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

9、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六、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七、巧设悬念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八、本 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九、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十、称谓变化公式: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

10、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

11、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在首段一一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2、概括某段大意一-(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 如 我的老师 中的第二自然

12、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3)概述法,用 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 如 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佳艺概述。例 如 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例: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眼似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摸样,绿得似乎碰就会滴下油来。到秋

13、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过,摇下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天空添一幅美丽的画图。秋天吹得更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养料。概括本段的大意: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一-结果怎样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媵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震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

14、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1、“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小红军这时的体力真的比陈康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3、从片断中加点的字词,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一一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5、五种表达方式:

15、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猪样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

16、,即中心思想。如 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 伟大的友谊,文

17、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波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 如 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7、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一交带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一一在文中指的是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A、“X X”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X X”词,生 动 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18、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X X”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X X”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 掉“X 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 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 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 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 辞(1.比喻:生 动 形 象2.拟人:形 象 生 动3.夸张:突 出 特 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 强 语 气);感 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 构(在全文中的作用)。林荫大道这是

19、一条林荫大道,东起小营,西到花园村。它宽十五米,可供四辆汽车并行(使驶)过,大道两旁,清秀挺(拔 拨)的树和美丽的花儿交错相(印 映),真是景色宜人。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茂盛,毛绒绒的梧桐果挂满树梢,整个树冠像撑起一把大伞,为人们遮挡夏日的(娇骄)阳,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阵风吹来,发出哗哗的响声,(拂 佛)去了人们连上的汗珠。/大树下,美人蕉像美丽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大道两旁。串串红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开得那么火红,那么热闹。/每天,无数行人、车辆在这条大道上来来往往,就像穿行在绿树红花的长廊里。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适当的字。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茂 盛()()

20、遮 挡()()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理解词语。树冠:亭亭玉立:4.用“一”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最少两句)5.文章第二自然段已用“/”分了两层,请写出每层意思。第一层第 二 层:6.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按从 到 的观察顺序,写了四种景物:、。运用了、的手法,把树和花的形色写得具体,形象。7.整篇文章是 这句话来写的,写 出 林 荫 大 道 的 特 点。10、记叙的顺序一-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11、写作人称的好处一一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迷人的海滨夏夜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

21、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dn ydn)成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ybng rong)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 起)明星。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应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词。(2 分)2、”“一词集中写出

22、了海滨夏夜的美,作者面对这美景,感 到()和()。(2 分)3、用”“划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4、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5、把文中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一个句子摘抄在横线上,并说说你认为优美的理由。(4分)我摘抄的句子:我认为优美的理由:小蝴蝶花小蝴蝶花生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时地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清香,(逗引 招惹)着蝴蝶从远处飞来。它多么高兴啊!她看看一左一右,不过是平凡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的小花,也很不惹眼,更没有什么清香。小蝴蝶花一下子变得自馁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了不起的花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

23、和这些平凡的小草小花为伍。几时有出头之日啊!”不久,小蝴蝶花被花匠发现,被移植到一个万紫千红的花园里。它初到这里,很有些耳目昏眩。它看着那白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 在(怒放 开放)的碧桃,开得比朝霞还要鲜艳。数不尽的名花奇葩在争艳斗芳,说不清的花香在空气中迂回(流淌 流荡)。小蝴蝶花骄傲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寒修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睬我!”小蝴蝶花正在(愧疚 惭愧)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在观看了牡丹、碧桃之后,又来访问它了。有一个孩子嚷道:“来看哪,这是什么花呀?”“它叫小蝴蝶花。”另一个孩子答道。“多么好的小蝴蝶花呀!”孩子们都蹲在小蝴蝶花的跟前小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它这才知道 过去在小草小花中骄傲起来固然不对 现在在牡丹 碧桃中间感到自馁也是没有理由的1、在最后一小节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飘 散(sdn son)朝(zhGo chdo)霞3、画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头昏目眩(姓紫嫣红()争奇斗艳()5、文中第2、3自然段中有两句话对调一下才能通顺,这两句话是 和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1)文章第1自然段,用简单的几笔写出了小蝴蝶花的 和。(2)全文运用了 的手法来写的。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句话来证实这种写法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